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合集下载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原因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原因

杨巧巧环境科学2134122115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原因:(1),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2)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3)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4)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

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干岛效应与湿岛效应的产生原因城市干岛:城区由于下垫面粗糙度大(建筑群密集、高低不齐),又有热岛效应,其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都比郊区强,通过湍流的垂直交换,城区低层水汽向上层空气的输送量又比郊区多,这两者都导致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形成“城市干岛”。

城市湿岛:到了夜晚,风速减小,空气层结稳定,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存留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少,水汽压迅速降低。

城区因有热岛效应,其凝露量远比郊区少,夜晚湍流弱,与上层空气间的水汽交换量小,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乃高于郊区,出现“城市湿岛”。

混浊岛效应:它是指城市市区由于厂矿企业集中、机动车辆众多、人口密集,致使排出的污染气体和空气中的尘埃等混浊程度都大大高于周边地区,形成“混浊岛”;而尘埃等混浊物恰哈是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降雨所最需要的“凝结核”,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城市上空的凝结核越多,水汽就越容易在此凝结造成降水,增加了雨量。

此外,由于市区建筑物集中、高大,使风速在此大为减弱,强雨带等天气系统在市区上空停留的时间就相对比空旷的郊区更长,也会使总降水量增多。

北京热岛效应原因

北京热岛效应原因

北京热岛效应原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逐渐出现了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温度较周边农村地区高的现象。

那么,造成北京热岛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兴建起来,大量的土地被水泥、沥青等材料覆盖,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热容量,导致城市热量的积聚和储存。

此外,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活动产生的热量也加剧了热岛效应的发展。

二、人为活动和工业排放城市的交通、工业和生活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烟尘,这些废气和烟尘中的颗粒物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层的温度。

此外,工业排放的废热和废气也会直接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三、绿地减少和植被破坏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量的绿地被建筑物和道路所取代,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蒸发和蒸腾减少,无法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温度。

此外,城市中的树木和植被也遭受到破坏,缺乏足够的绿化带无法起到调节城市温度的作用。

四、热量积聚和热辐射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水泥地面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它们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晚上释放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持续升高。

此外,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建筑物会形成热辐射,将热量聚集在城市中心区域,加剧了热岛效应。

五、气候变化和气象条件气候变化对热岛效应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夏季温度升高,加剧了热岛效应。

此外,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和湿度等也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为了应对北京热岛效应,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城市的温度和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首先,可以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化带,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蒸发和蒸腾量,降低城市的温度。

其次,要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建筑物和道路,减少热岛效应的形成。

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善建筑材料的导热性和热容量,减少建筑物的吸热量,降低城市的温度。

北京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结果。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1 城市热岛效应1.1 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1.2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城市工业的高度集中,工厂排放的煤灰、粉尘、二氧化碳,工业锅炉产生的热量、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居民消耗的能源气体覆盖在城市上空,它们善于吸收长波辐射,增加温度。

随着现代工业城市规模扩大,高楼林立,马路纵横,池塘被填平,植被被破坏,而水泥建筑、马路热容量小,吸热能力强,这些都使得城区温度居高不下。

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的温度高,水泥屋顶的温度比草地上的温度高。

由于白天大量吸热,夜晚持续散发热量,造成市区温度降不下来。

加上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家庭中大量使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等家电,对城市热岛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形成上海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2.1 太阳辐射的影响随着空气的污染,大气中日益增多的悬浮颗粒物吸收热量后形成了一道“屏障”,阻碍了热量向外层大气散发,使地面空气温度积聚,形成“热岛效应”。

在上海这个特大城市,虽然多年来坚持防治大气污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主要由建筑业带来的二次扬尘,工业污染源排放的烟尘和粉尘,以及数量激增的机动牟排放的尾气,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居高不下。

有关资料表明,上海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区年平均浓度高于郊区1758个百分点,在炎热的夏季,城区更比郊区疡26.25个百分点。

2.2 大气流动的影响十多年来上海出现了2000多幢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物使人流、物流过于密集,使人远离自然,加上这些高层建筑布局时从未考虑过气象因素,或横亘在主导风向上,或过于密集,因而阻碍了空气流动,形成局部地区的小风甚至静风,影响了散热,目前高层建筑集中的静安寺、徐家汇、浦东陆家嘴等地区,也正在或必将成为“热岛”。

2.3 地表形态的影响上海是个冲积平原,平坦的地势和地处沿海是非常有利于散热的。

热岛效应的形成

热岛效应的形成

热岛效应的形成城市热岛的形成,与城市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延明将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比如夏天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怎么能不热呢?二是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四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了。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气象专家、南京大学余志豪教授说,受热面的大小,受热材料的差异,是造成城郊温差的主要原因。

“同样一万平方米的地面,在郊区,可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吸热慢,温度上升慢;而在市区,高楼密集,建筑物顶面和侧面都成受热面,受热面积要远远大于郊外。

而钢筋、水泥等建材,热容量小,一旦受热,温度上升很快,并向四周大量散热,带动周边气温升高……”现在气象学家在城市规划中暂时缺位。

城市建设常常缺乏基本的生态设计常识,给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城市大面积的“水泥化”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水泥化”是泛指使用混凝土、沥青、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硅酸盐等建筑材料来硬化城市的现象,硬化的表面包括地面、墙面、屋顶和水体。

这种硬化设计的初衷本是希望减少城市粉尘,增加建筑的美感,提高水体的清洁度等。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共3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共3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共3篇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1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其中,城市热岛效应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域温度相对周围地区高出较多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与城市特有的建筑、人口集聚、交通密集等原因有关。

本文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进行探讨,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域与周围地区的温差较大,通常在夏季表现最为明显。

它的形成和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首先,城市的高密度人口和繁忙的交通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热能,使得城市中的气温较周围环境高。

其次,城市的建筑物和硬质铺装面积较大,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中的水体较少,草木覆盖率较低,导致城市温度的昼夜温差减少,气象条件的变化无法得到有效地调节。

最后,城市中的污染物与工业废气会进一步加重城市的热效应。

为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我们采集了一段时间内的气温数据。

我们将数据分析与城市中建筑分布情况和地形等因素进行结合,以确定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区域的范围和强度。

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区域气温显著高于周围地区,其中高层建筑物周围的温度尤为明显。

城市中心区域的温度与地形密切相关,地势低洼的城市中心区域热岛效应更为明显。

此外,我们也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夏季是城市热岛最为明显的季节,而在深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城市热岛效应也会减弱。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热岛效应,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增加城市中的水体和绿化覆盖率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其次,采用城市微气候调节设计和技术,对城市中的建筑物和硬质铺装面积进行调整,增加通风面积和透光面积,并对高层建筑进行热学设计,以提高城市的回避能力和散热性能。

最后,减少工业废气和污染物的排放也能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

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如何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导致城市温度上升

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如何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导致城市温度上升

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如何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导致城市温度上升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城市热岛效应作为一个常见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及原因,并探讨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城市温度上升。

一、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及原因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相对于周围农村地区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它是由城市独特的建筑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包括大量的混凝土建筑、人口的集中、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大量的混凝土建筑物孕育了城市热岛效应。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热导率,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能,并迅速释放导致城市温度升高。

其次,人口的集中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城市中居住和工作的大量人口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人的呼吸、排泄、日常生活等活动会导致城市气温上升。

此外,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能和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二、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彼此加剧了城市温度的上升。

首先,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城市本身的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温度上升,进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城市中的高温和热岛效应可以使气温升高几摄氏度,并影响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模式。

这种温度升高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能源消耗,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

其次,气候变化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

全球变暖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和严重。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的上升,使城市受到的高温影响更加显著。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热浪、干旱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频率。

三、城市温度上升的影响城市温度上升对城市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温度上升会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

高温天气会增加人们使用空调和其他制冷设备的需求,从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考核试卷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考核试卷
A.城市面积扩大
B.城市人口老龄化
C.城市工业化程度高
D.城市机动车数量增加
5.城市热岛效应在以下哪些时间段内更为显著?()
A.白天
B.夜晚
C.夏季
D.冬季
6.以下哪些材料可以帮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A.沥青
B.反射性涂料
C.透水性铺装材料
D.钢筋混凝土
7.城市热岛效应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城市建筑密度
17.城市热岛效应主要影响以下哪个方面?()
A.城市空气质量
B.城市交通状况
C.城市绿化效果
D.城市人口分布
18.以下哪种措施能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A.增加城市道路面积
B.提高城市建筑物高度
C.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D.提高城市人口密度
19.城市热岛效应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
A.城市建筑物颜色
B.城市绿化覆盖率
6.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能耗的______(),因为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会增加。
7.建筑物的______()颜色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建筑物的吸热。
8.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表明,城市中的水体对降低热岛效应具有______()的作用。
9.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的空气质量比周边地区______()。
2.绿化覆盖率
3.热容量
4.绿地和水体
5.夏季
6.增加
7.浅色或白色
8.调节作用
9.差
10.绿化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部相对于周围农田和郊区而言,温度更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城市的建筑和道路的热辐射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夜晚城市表面和建筑物、道路等物体收集了白天的太阳能后,这些物体会释放出热能,导致城市的温度普遍升高。

城市热岛效应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首先,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城市内的热不适感增加,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由于热岛效应使大气稳定层变浅,污染物的扩散困难,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此外,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增加能源消耗,加剧城市的能源压力。

为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首先,绿化城市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种植大量树木、草坪以及建设湖泊等绿色空间,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质量。

其次,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浪费,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综上所述,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对城市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通过绿化城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等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背景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成因方面,我们将着重讨论城市化进程和建筑、道路的热辐射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方面,我们将探讨气温升高和空气污染加剧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防治措施方面,我们将提出绿化城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措施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观点和建议,以便更好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

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热岛效应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明显。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影响
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表现在:
一方面,大量污染物在热岛中心聚集,浓度剧增,直接刺激人们的呼吸道粘膜,轻者引起咳嗽流涕,重者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的中老年人还会引发心脏病,死亡率高,如英国伦敦在1952年12月份,因为这个原因死亡4000余人。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炎,甚而引起皮肤癌。

有的物质如铬等,若进入眼内会刺激结膜,引起炎症,重者可导致失明。

汞的含量较多,可损害人的肾脏,引起剧烈腹痛、呕吐。

汞慢性中毒还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第三方面,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说不尽的烦恼。

在中国,素有“火炉城市”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等许多大城市在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上这些现象,所以,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发展中应正确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