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能作具体的分析 掌握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1、晨昏线与昼夜长短之间的联系2、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学习难点】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1、晨昏线(圈)把所经过的 分为昼弧和夜弧,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

2、赤道始终与晨昏线 ,终年昼夜 。

其他纬度除 、 外,昼夜长短均不等。

3、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由南向北昼越来越 ,夜越来越 ,北极附近有 现象,夏至日时,其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4、秋分——冬至——次年春分:北半球由南向北昼越来越 ,夜越来越 ,北极附近有 现象,冬至日时,其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二、知识回顾1、 晨昏线(圈)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地球运动是 与 的叠加。

在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中:①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②在图中分别标示出二分日和二至日,并写出相应日期;③分别画出A 、B 、C 、D 四个位置的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2)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轨迹图”,在下图中标注二分二至日名称,熟悉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23º26´23º26´0º三、新课学习(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归纳: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小时昼弧=夜弧,则昼夜;昼弧>夜弧,则昼夜;昼弧<夜弧,则昼夜;(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归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则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问题设计上,更多的是利用光照图切入,因此要熟悉和理解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日照图。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学习重点】)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常考一.课前预习案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1)夏半年:日期(节气):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范围:。

昼夜长短状况:长短(昼长+夜长=24小时,此消彼长)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全球向(方向)昼渐长,极昼极夜状况:北极附近出现现象。

(2)夏至日:最长,最短,(范围)出现极昼。

(3)冬半年:长短,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现象。

(4)冬至日:最长,最短,(范围)出现极夜。

2.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长短。

赤道上全年平分。

春秋两分日全球平分。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变化趋势。

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逐渐,南半球昼逐渐。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时则向反。

二.课内探索: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理及规律探索原理:任意纬线圈被晨昏圈分成两段,在昼半球中的纬线段称为昼半弧,在夜半球中的纬线段称为夜半弧。

(2)在自转过程中(24小时)中纬线上任一点都经过了该纬线圈上全部的昼弧段和夜弧段,同一条纬线上所有的点,在一天里随地球自转的轨迹完全相同,所以同一纬线上任意地点昼夜长短相同(昼夜长短与经度无关)。

由于地球自转是匀速运动,所以在纬线圈上昼弧所占比例越大白昼时间越,反之则越。

当纬线圈全部在昼半球时该纬度出现极昼(昼长小时),全部在夜半球则出现极夜(昼长小时)。

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夜;2.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3.太阳直射点向那个方向移动,那个半球就昼渐;4.太阳直射点移动至最北时(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5.太阳直射那个半球,昼长就向那个方向递增,该半球极点附近出现极昼;6.赤道上全年,昼夜年变化幅度为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

7.南北半球不同,纬度数相同的两地在同一天昼夜状况恰好相反。

结论1: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

结论2: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则取决于。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2.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B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解析】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6月22日这一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
A.莫斯科
B.悉尼 C.新加坡
D.广州
【解析】 6月22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 于12小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悉尼是南半球,昼长小于 12小时;莫斯科纬度最高,所以昼最长。
有极夜
南极 圈内
有极夜
有极昼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读下图(图中阴影或斜线部分代表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为①和②时,AD纬线和A'D'纬线的昼弧、夜弧分别是 图中哪段弧线?
【答案】
(2)当太阳直射点从①移到②时,AD纬线和A‘D’纬线的昼弧、夜 弧长短有何变化?这说明南、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直射点的移动有何 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什么时候达到极值?
【答案】
当太阳直射点从①移到②时,AD纬线昼弧增加了BC段、 A'D'纬线的昼弧减少了B'C'段,夜弧情况相反。说明随太 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 夜变长。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3)当太阳直射点为①和②时,两极极昼或极夜范围分别到哪条纬线?
【答案】
当太阳直射点为①时,北极附近极昼范围到达GH纬线,南极附 近极夜范围到达G'H'纬线。当太阳直射点为②时,北极附近 极昼范围到达EF纬线,南极附近极夜范围到达E'F'纬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1.3 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编写人:游福兰审核:高一地理组编写时间:20XX年10月8日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学习重难点: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一)知识回顾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夹角,度数为________。

请在图中找出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填写度数)。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观察右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A、B、C、D所代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直射点①太阳直射点始终在___________之间作周期性的回归运动。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冬至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向_____移动;③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右图,在图中注出A、B、C、D四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及时间。

3:晨昏线(圈)昼弧、夜弧,(二)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18倒数一二自然段,结合教材图1.23及读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_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_____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___夜越_____。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_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___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___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列举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

2 能够根据日照图中同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判断昼夜的长短。

4 能够解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5 利用日照图可以找出并总结归纳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6 能够判断某一地区在某一日期昼夜长短的情况。

二、知识准备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

2 晨昏线的特点(1)是过地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只有在春秋分日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3)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预习新课并完成下列各题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半球,直射点从往移动;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且昼逐渐(变长或变短),夜逐渐(变长或变短);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与之。

北极四周开始出现现象,南极四周开始出现现象,极昼或极夜现象逐渐向扩展。

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半球,直射点从往移动;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且昼逐渐(变长或变短),夜逐渐(变长或变短);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与之。

极昼和极夜范围开始由向北极点(缩小或变大)。

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半球,直射点从往移动;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且昼逐渐(变长或变短),夜逐渐(变长或变短);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与之。

北极四周开始出现现象,南极四周开始出现现象,极昼或极夜现象逐渐向扩展。

④冬至—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与之。

极昼和极夜范围开始由向北极点(缩小或变大)。

二、课堂训练:(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月日。

太阳直射(纬线)。

(2)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A1。

昼夜长短地理高中导学案.docx

昼夜长短地理高中导学案.docx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 课题【课前准备】地球仪、导学案、教材、笔记本、双色笔【复习回顾】昼夜更替的光照图【激情导入】【教学内容】第三节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教学目标)1、了解昼弧和夜弧,掌握昼长的计算方法;2、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合作探究一:昼弧和夜弧、昼长和夜长晨昏线可以把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昼弧与夜弧的比例关系。

即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平分;昼弧短于夜弧, 则昼短夜长。

若某纬线全部位于昼半球,则该纬线出现极昼现象,若某纬线全部位于夜半球,贝0 该纬线所在地出现极夜现象。

据此分析:1、简述A、C、D、E、F五点的昼夜长短状况: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点地方时现在是____________点,A点地方时是___________ 点、,它们位于 _________ 线上(晨线还是昏线),故A点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 E N4、B点的昼长是多少?A、B两点的昼长有什么关系?5、D点的昼长是多少?夜长是多少?和A点的昼夜长短有关系吗?合作探究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6、阅读课本及下列图文资料,分析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J叽—1//4厶七4匸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_ 纬线,全球各地 _________________ (昼夜长短状况),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2)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____ ,则北半球昼—夜—,南半球昼—夜昼越—;北极圈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极_____ 现象。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公开课)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公开课)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2)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概念,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昼夜长短的变化2. 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学法指导】读图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课前自学】一、昼夜长短变化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时间上:二分日,昼夜等长。

夏至日,半球昼长于夜;半球昼短于夜;冬至日,半球昼长于夜;半球昼短于夜;空间上:全年昼夜等长。

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时间越长。

2.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时刻不同。

同一纬线,地方时不同,昼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影响:昼越长,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读北半球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日期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讲授授课】1、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昼夜交替和时差)2、导入:回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引出本节所学内容3、讲授新课:一、昼夜长短变化1、变化的原因2、合作探究,完成P19读图思考,并完成下表格。

○1.在图1.23a中,太阳直射那条纬线?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极昼极夜分布出现在哪些地球?○2.在图1.23b中,太阳直射那条纬线?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极昼极夜分布出现在哪些地球?○3.在图1.23c中,太阳直射那条纬线?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还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 注意:►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高三地理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

高三地理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

微专题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基础回顾一)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二)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一代表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二代表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三所示)1.昼夜交替现象与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不同因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其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2.昼变长、夜变短和昼长夜短的起点不同一地昼变长、夜变短时是从太阳直射点移向其所在半球开始的,而昼长夜短是从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进入其所在半球开始的。

二、命题角度及方法技巧一)昼夜长短的分析方法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计算——抓“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学会分析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学会在不同光照图中计算昼长和夜长。

【课前温故知新】
1.说出下图代表的地区:
2.请按要求做图:
(1)请在甲图中表示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
(2)请分别画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3)请在下图中做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路线。

【课堂探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长、夜长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长= 夜长=
②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
昼长=
夜长=
(2)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和“二分二至日光照图”,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时间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北半球)
春分
春分—夏至
夏至
夏半年
夏至—秋分
秋分
秋分—冬至
冬至
冬半年
冬至—次年春分
请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路线图”中表示出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请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2.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请总结各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3.直射点所在的半球,随纬度越来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有何变化规律?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全球(除赤道外)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有何变化规律?
5. 在春分-----夏至-----秋分的过程中,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1.请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昼长达一年中最
小值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中最小值的范围
夏至日
冬至日
2.根据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图,判断ABC
所代表的节气名称。

A: ;B: ;C:
3.阅读“40°N附近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运
行轨迹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乙丙所代表的节气名称。

甲:
乙:
丙:
(2)判断二分二至日时,此地太阳日出方位:
夏至:日出:日落:
冬至:日出:日落:
二分:日出:日落:
【巩固练习题】
下图是6月22日五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根据图判断1~3题。

1.选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选项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
A.②B.③C.④D.⑤
3.按纬度由北向南,五地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③⑤④①B.⑤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⑤D.⑤①④②③
读下图分析回答4—5题
4.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南极圈以内为极夜
5.直射点移动从d→a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B.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远日点
6.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A. 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B 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
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7.下列节日中,上海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A.中国国庆节
B.国际妇女节
C.国际劳动节
D.中国教师节
8.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
9.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到夏至B.秋分到冬至C.夏至到秋分D.冬至到春分
10.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B.昼长夜短C.为秋季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A.M地的白天比N地短
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
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
D.M地大约3点钟日出,21点日落
读2012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12~13题。

地点日出时间日落时间
①7:1816:48
②6:5415:30
③6:3616:50
④8:2418:56
12.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13.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图中①~⑤为0°~66°34′N之间不同日期的昼长分布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
15.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B.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16—17题。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两分日6:40 18:40 50°
夏至日5:10 20:10 73°26′
冬至日X Y 26°34′
16.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17.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