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时,时常。

习,复习。

[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说】“悦”的古字,愉快。

[亦]也。

【不亦……乎?】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知](不)了解。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愠(y ùn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 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w èi )]替。

[谋]谋划,办事。

[忠]尽心竭力。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结交,往来。

[信]真诚,诚实。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传不习乎?”(《学而》)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故]指旧的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矣】语气助词,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罔(w ǎng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则】那么,就。

[殆(d ài )]有害。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诲(hu ì)]教诲,教导。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论语》十则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需要深刻记忆与了解,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度过这个难题,今儿本栏目本店铺就为考生整理出了论语十则知识点以及论语十则常见试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论语十则知识点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解: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论语十则》复习笔记

《论语十则》复习笔记

第一则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二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

”第五则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第六则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以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第九则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是知也自省不可以不弘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4.《论语》是一部什么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5.用一句话概括: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哪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

6.解释加横线的词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乎弘毅死而后已其恕乎答案:每天多次反省诚实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停止7.翻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七年级第二单元(二)第10课《论语》十则一、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朋友自:从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实,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诲汝..知之乎诲:教导女:同“汝”,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是是知..也是:这知:同“智”,智慧,聪明见贤思齐..焉思:想,想要齐: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仁以为...己任仁:实现仁以:把为:作为死而后已.已:停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凋:凋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能够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的勿:不要施:施加二、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但是,却③任重而.道远表并列: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2、焉:①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3、其:①其.恕乎大概,也许表猜测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代词,他们的、其中的、自己的4、之:①知之为知之.代词: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它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的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做,当③仁以为.己任当作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十则》复习指导.doc

《论语十则》复习指导.doc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吋习]时常地复习。

吋,吋常(又:按一定吋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iin)]主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hig)]多次进行白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e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咬]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感。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価)]有害。

[诲(hui)]教,教导。

[知(Z)]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上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o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屮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M)]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d)]指倫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右)]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伤[(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啲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來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耍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屮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二.词语解释1、时习:经常地复习。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殆:有害。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的知识。

1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4、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

15、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齐:相同16、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1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去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知识,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5.文章中心概括
所选十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第 1、2、3、4、5 则;
(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第 1、2、5、6、7、8、9、10 则;(3)关于孔子 8、10 则。
孔子主张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按ESC退出
3.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内容把握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修身方法和处世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按ESC退出
5.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2)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6.特殊句式 (1)是知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仁以为己任 倒装句,即“以仁为己任”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即“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 改之” (4)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
2.《论语》十则
按ESC退出
知识积累 综合探究
首页
1.重点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 时常 (2)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4)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6)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谢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使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你共同切磋探讨,取长补短,可以增长友谊,共同进步,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与见识,比一个人学习要好.
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和失误的地方,要想避免,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
⒊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温故与知新是互相补充的两方面,新旧知识只有联系起来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全面掌握.学习,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习与思考二者不可偏废,学习要与思考连接起来,因为”学”是接纳知识的过程,”思”是学的深化,只有”学”并”思”,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有所得,二者是辨证关系.
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任何时候包括学习都要讲究实事求是,都不能不懂装懂,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认真改正,努力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个拥有聪明智慧的人,如果不懂装懂,人就永远不能进步
⒍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向他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的过失缺点中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少犯或不犯错误.借鉴别人的短处,也会使自己少走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⒏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⒐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借松柏比喻人,要有能经得住考验的品格和意志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交待了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事原则,对待人对待物就是”恕”,君王对待民众就是仁.
学习方法现代汉语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学习要时常复习
②传不习乎————————————学习要时常复习
③有朋自远方来——————————学习要与他人互相切磋探讨、合作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与思考联系起来
⑤温故而之新———————————新旧知识要联系起来
学习态度现代汉语翻译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爱好喜欢学习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爱好喜欢学习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要讲究实事求是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要谦虚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要谦虚
思想品德、修养现代汉语解释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容为怀,多理解与体谅他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为怀,多理解与体谅他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⑴人要有反省精神⑵谦虚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⑴人要有反省精神⑵谦虚
⑤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对朋友要忠诚,做事要诚信
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要有自制力
⑦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⒈《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⑴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⑵做人要有修养,品德要高尚
⒉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说明了什么?
强调《论语》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尤其是在治国和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在孔子看来有共同切磋,取长补短,志趣相同志同道合的人至远方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更有利于完善并实现自己”仁”的学说,更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表现了他虚心好学的思想.
⒋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的人可称君子?
⑴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⑵有知识,有涵养,有爱心,讲文明,博学多才,乐于助人,洁身自好,胸襟豁达的人.
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
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的人.
⒍第一则表面上看是讲人生”三乐”,实际上却是讲人生”三烦”,即”学而时习”的劳烦,”有朋自远方来”的准备之烦,”人不知”的不被理解之烦.你从这则看出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⑴对待为人处事的态度上:能理解和体谅他人,胸怀宽广,谦虚
⑵对待生活的态度上:积极乐观
⑶求学上:实事求是,勤奋好学
⒎”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
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和失误的地方,要想避免,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本”指”忠”,”信”.
⒏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中可见孔子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为师之道:讲究从旧知识,探新知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给别人.
从师之道:讲究从善如流,不耻下问,谦虚.
⒐用简明的语句说说”见贤思齐”章和”则善而从”章的大意,并总结这两章反映出孔子怎样的学习态度?
向有学识品行高的人看齐,学习他们的长处,表现孔子积极求学,而又明辨优劣的态度.
⒑曾子认为要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应具备哪些品质?
胸怀宽广,这样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定,这样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⒒”死而后已”同孟子说的”含生取义””杀身成仁”均表现了什么精神?请你举出几个有这样气节的历史人物?
⑴为国家献身的精神⑵邓世昌,谭嗣同,文天祥
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理解.
这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儒家提倡的观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做
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凡事要更多为他人着想,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互相理解和体谅,不要有自私自利之心,这一点在实际生活中是难做到,但要努力追求这种境界.
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在今天看来是否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

不虚伪。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就告诉我们要从别人的过失缺点中对照检查自己,从而避免少犯或不犯错误,学习上如果能借鉴别人的短处,也会使自己少走弯路,从而事半功倍。

14.《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所辑录的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含义隽永,极富哲理。

15.语录体的突出特点是(对)的特点?
这种形式使文章显得平易,更能体现孔子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16.孔子认为怎样才能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7.孔子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孔子是怎样的人?
(1)谦虚好学,勤奋
(2)对待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3)能理解与体谅别人
(4)教育弟子能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19.下列词句所代表的孔子的言论。

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烈火炼真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学高为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引(德高为范)]
独学无友,孤陋难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洁身自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惜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20.《论语》十则:归纳本文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的反省自己
任重道远:责任很沉重,路途很遥远。

比喻责任很沉重,必须长期坚持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