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学薪火的传承者(演讲稿)

合集下载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0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0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0篇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1大家好!我叫孙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

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

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4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4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4篇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

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2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薪火传人征文

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薪火传人征文

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薪火传人征文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薪火传人咱们中国人啊,都有一股子精气神儿。

这精气神儿从哪儿来呢?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咱那红色血脉。

红色血脉啊,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从历史的深处流淌过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咱就说革命年代吧,那些先烈们啊,就像黑暗中的火炬手。

你想啊,那时候到处都是黑暗,敌人又那么强大,可是他们呢,就靠着心中的信仰,那信仰就像燃烧的火焰,怎么吹都不灭。

像刘胡兰,年纪轻轻的,面对敌人的铡刀,眼睛都不眨一下。

她难道不害怕吗?肯定害怕啊,但她知道自己坚守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这就是红色血脉在她身上的体现,这种精神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咱们这片土地上,等着咱们去让它生根发芽。

再看那些在长征路上的战士们。

长征啊,那可是一段极其艰难的路程。

雪山、草地,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战士们就像一群无畏的行者,他们的草鞋踩在泥泞的路上,一步一步,每一步都写满了坚定。

他们吃草根、啃树皮,却始终没有放弃。

这股子劲头,要是放在现在的生活里,就好比你在爬山,爬一座特别高、特别陡的山,爬到一半又累又饿,可是你想到山顶上有特别美的风景,有你想要追求的东西,你就咬着牙继续往上爬。

这红色血脉里的坚持和勇敢,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

现在啊,咱们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

可这红色血脉不能断啊。

咱得把这先辈们传下来的精神接着往下传,做薪火传人。

这薪火传人可不是一句空话,得落实到行动上。

比如说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了,可不能轻易就放弃。

你得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样,有那种攻坚克难的勇气。

不能一碰到困难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要像打不死的小强,不断尝试,直到把难题解决。

在社会上呢,要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

就像一盏明灯,走到哪儿就把温暖和希望带到哪儿。

看到有不公正的事情,不能当缩头乌龟,要勇敢地站出来。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人受欺负了,你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吗?肯定不能啊。

这就是红色血脉里的正义感。

在工作中,也要发扬红色精神。

要敬业、奉献。

就像那些默默耕耘的先辈们,他们为了国家的建设,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了一辈子。

2020年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3篇)

2020年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3篇)

2020年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3篇)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

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

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

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

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

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 而但忘了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

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汉唐,中国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

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 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

" 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精选8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精选8篇)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精选8篇)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篇1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

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

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

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

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

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 而但忘了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

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

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篇2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薪火相传学生发言稿(3篇)

薪火相传学生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薪火相传”的一些感悟。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意,对同学们的感激,以及对未来教育的期许。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薪火相传”的含义。

薪火相传,源于古代火种传承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延续火种,将其从一代传给一代,从而保证了火的使用和传承。

薪火相传,寓意着文化的传承、知识的延续和精神的发扬。

在教育领域,薪火相传更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同学们,我们之所以能在这里快乐地学习、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点燃了求知的火焰。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所有的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老师们,是您们用无私的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您们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朵鲜花;您们像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我们心中的阴霾。

正是您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责任担当。

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学们,我们都是薪火相传的传承者。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肩负着传承文明、发扬光大的使命。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践行这一使命呢?首先,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们要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交织在一起,我们需要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以诚信、友善、勤劳、善良为准则,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此外,我们要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9篇)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1大家好,我叫孙xx。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

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2在接触国学之前,我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前人的事,是他们考取功名的途径,是远离我们几千年的过时的古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没多大关系,况且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既看不懂也听不懂。

然而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们家铺地面,请来了一位瓦工师傅。

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着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过来量过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薪火相传演讲稿(推荐8篇)

薪火相传演讲稿(推荐8篇)

薪火相传演讲稿(推荐8篇)薪火相传演讲稿第1篇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说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全民族礼仪文化修养,越发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儒家把能够遵循礼仪,拥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

君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样的人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化身。

那么,如何成为生活中人人敬爱的“君子”呢,这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就用《弟子规》中的原文和大家谈谈传统礼仪吧。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孔夫子教导我们,学习文明礼仪首先要做的孝道。

父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孝敬父母,的确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孝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听父母的话开始。

首先我们应当理解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与否,其出发点都是为我们着想。

天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学好,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期待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我们身为子女,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应该有担当。

其次,即使父母的教导错了,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那我们就应该和颜悦色地与他们协商,达成统一的意见,千万不要当面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

试想,朋友之间相处尚且需要相互体谅,互相关切,没有人会对自己的朋友恶语相向,何况是供养我们十多年的父母呢?除了孝敬父母,我们在礼仪修养方面还应注意哪些内容?那就是诚信,仁爱和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求职,也即找工作。

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丧失诚信的人,是会被全社会所厌弃的。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礼仪,为什么要谈到道德修养呢?因为诚信是一切礼仪之本,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充满诚意,才能表里如一,没有诚意的礼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国学经典,笃志修身强国
——“学‘国学’、爱祖国、传文明”演讲稿
平塘县牙舟中学岑仪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品读国学经典,笃志修身强国》
演讲之前,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2个真实的故事:
“中日青年友好夏令营”是友好城市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2年一届。

1992年8月,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来到了内蒙古草原举行了探险夏令营,他们的年龄均在11-16岁之间。

按计划,中日两国孩子每人负重20千克,两天步行100千米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后经中方领队一再请求,改为50千米路程。

结果:1、中国孩子病了要回大本营休息,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2、日本家长乘车来又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乘车来了,却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

2004年8月,中、韩、日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又一次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进行。

当时正值北方罕见高温,行程十分艰苦。

日本少年仍然身背巨大行囊,为野外生存作了充分准备。

中韩两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都是在向家长诉苦叫屈。

活动结束时,三国孩子要互赠礼品表示纪念。

日本孩子100%利用废旧品制成学具赠给对方,赠言也是100%用本土文字写成,且刚强自信,简短礼貌;而中、韩两国孩子的赠物100%是到超市购买价值不菲的玩具或成人用品,且70%写“I lover you”等英文赠言,30%虽用本国文字写,但字迹怪异暧昧、错漏百出、庸俗失尊,只盼着早点回家。

国学乃国宝,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之精神纽带;是我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之力量源泉。

国学文化,乃华夏辉煌;国学经典,即炎黄脊梁、神州精魂!国学传承了上千年,足迹遍布全世界,犹如佛光润泽着世间生灵,造福人类,成就着不朽的文明!
流传了上千年的国学精粹,只有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

品读这些经典,让人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精魂世界。

品读《论语》,使我知道了读书、做人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风范;品读《孟子》,我感受到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家思想精髓。

从“悬梁刺股”到“囊萤映雪”,从“韦编三绝”到“凿壁偷光”;从《三字经》《弟子规》到《道德经》《千字文》,从《归去来兮》到《兰亭序》。

读“四书五经”,你会懂得什么是传统美德,品“唐诗宋词”,你才知晓什么是千古美文。

穿过兼爱非攻的诸子百家,思想能栖落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爱上;飞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的《西游记》,停靠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红楼梦》里。

去《大学》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的创新思想,遵循《中庸》古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的自然之道,“和”之理念。

朋友,当你翻开经典国学著作,指尖从一个个灵动的字符上掠过;当你伴着幽幽的墨香,在国学书海中徜徉,当你痴痴追寻华夏千年的精髓时,你是否也像我触摸到那令人刻骨铭心的自豪和激动呢?
攀登《诗经》巅峰,令人心驰神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是对心上人执著的思慕;徜徉《离骚》瀚海,令人惊心动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写照;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几多豪放;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多么壮阔;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爽朗豁达,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慷慨激昂。

这些深蕴的内涵,优雅的格调,细腻的笔触,无不让人慨叹其精神之矍铄,文采之绝妙,中华文化之瑰丽神奇。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时间如白驹过隙。

不变的是中华几千年沉淀的国学底蕴,唯变的是我们对经典国学的热度和受用。

要知道,国学经典不仅能赋予我们民族精神和力量,更能让我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灵魂营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品读国学是多么的重要。

在品读中,国学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成长,我们也必将从千古美文的国学滋养中受益。

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效仿孔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行为准则;体验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悌之道;感受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之高洁情怀……这一切,难道不应该将成为我们道德成长的根基吗?
那些亦或铿锵,亦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应该激起我们更加遥远的绝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诵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更是谭嗣同面对满清衰微的正气豁达。

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面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依然坚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的民族气概!
一代枭雄曹孟德,以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岁月染白的须发,仍旧高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壮志豪情!
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仇家恨纺成烟柳孤舟、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仍旧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仕女篇章。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经典。

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民族的瑰宝。

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幼品读诵国学经典,接受五千年文化熏陶,就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

品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国语的应用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心田是一块需要耕耘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阳光、惠风和细雨。

只要你愿意去吮吸,时刻去领悟,坚持去品读,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更持久。

与先贤交流,可以益智;与经典为伴,可以清心。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

我们虽然做不到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超然;我们也不刻意追求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

但我们可以让国学经典的种子,在复兴路上开出文明之花吧!
2014年3月2日是北京和东京缔结友好城市35周年纪念日。

这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孙宏艳作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之收获”的精辟论述。

人们常说“孩子是社会的影子,是国家的未来。

”当前,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利用。

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存在诸多国学缺陷的青少年,能否承担得起强盛国家的未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前就极力提倡“在国学精粹中培养国民之首要。

”有关社会学家也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成长,必须培养他们忠诚于国学精粹、笃志修身强国的根本意识。

东京很远,北京很近。

几千年来,国学经典一直在百姓中传承,这国学经典正是中华民族的素质水准,成了国民行动的指南。

前年我们家盖房子,我在一旁看师傅干活,他拿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来量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

”他却说:“马虎不得哩,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

”我当时一愣,这句话来自旧唐书《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君子慎重始也。

”普通的他能把国学用得如此恰当自然,我暗自窃喜和佩服。

朋友们,让我们事不宜迟去品读国学经典吧!在品读中爱我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品读中爱我夏华儿女的璀璨智慧,在品读中爱我中华民族坚毅刚强的风骨!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起品读国学经典,一起笃志修身强国吧!HR企业的首选经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