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耕地保护2024年工作总结7篇

耕地保护2024年工作总结7篇

耕地保护2024年工作总结7篇第1篇示例:耕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重要产品的基础。

耕地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我国自2015年起实施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4年,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总结之年,我们对过去几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024年我们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严格惩罚,取得了一定的震慑效果,有效遏制了非农行为对耕地的侵蚀。

我们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了一些潜在的耕地污染和破坏行为,确保了耕地的保护和利用。

在加强土地治理和整治方面,我们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土地整治和综合整治项目,对一些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耕地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整治,有力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加强和改善,提高了耕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为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还致力于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通过实施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推行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的长期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权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致使一些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执行不力,甚至存在一些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部分地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力度不够,导致了对一些潜在的土地污染和破坏行为的漏查。

在土地治理和整治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土地整治和综合整治项目的推进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加强和改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影响了耕地的灌溉和排水效果。

2024年耕地保护完成情况工作总结

2024年耕地保护完成情况工作总结

2024年耕地保护完成情况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2024年是我国农业耕地保护工作的关键一年。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生产者团结奋斗,积极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经过全年的努力,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管理为了确保耕地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我国在2024年加强了耕地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农民保持耕地面积稳定,合并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加强了对非农业用地的严格管控,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二、提高土地质量为了提高耕地的肥力和土地质量,我国在2024年大力推进了土壤修复工作。

通过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合理施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高质。

三、加强耕地监测为了及时了解耕地变化情况,我国加强了耕地监测工作。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耕地的定期监测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占用耕地的情况。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我国在2024年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工作。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率,推动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2024年,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耕地总面积保持稳定,耕地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同时,非法占用耕地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耕地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非法占用耕地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的土地肥力和利用率仍有待提高,一些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滞后。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力度,加强土地质量监管,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为确保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的贡献!此致。

【总结】2024年,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耕地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耕地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耕地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主
要成效和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可以确保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保护耕地,可以避免因城市化、工业化等过程
中耕地被非农业用途占用,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充足。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有利于保持土地的肥沃和生
产力,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污染。

这有助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
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保障农民的生计。

3. 保护生态环境,耕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等环境问题。

4. 政策和法律保障,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从而有效保
护了耕地资源。

5. 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对耕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资源的问题,保障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在实践中,耕地保护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城市化、工业化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增大,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的消耗和污染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督查耕地保护情况汇报

督查耕地保护情况汇报

督查耕地保护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耕地保护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向上级部门进行耕地保护情况督查,并向您汇报如下:一、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根据各地上报数据,我国耕地面积总体呈现稳定态势,但仍存在一些地方因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

同时,一些地方存在耕地占用、挖掘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因此,需要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护好每一寸耕地资源。

二、耕地质量保护情况。

各地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地方对耕地质量保护不够重视,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监督,确保农田土壤的健康和肥沃。

三、耕地流转管理情况。

近年来,耕地流转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地方出现了大规模的耕地流转和承包经营。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违法违规流转行为,导致耕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流转规模化。

因此,需要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耕地过度集中和流转规模化。

四、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情况。

各地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存在差异,一些地方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不够到位,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同时,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政策的理解偏差和执行不力的情况。

因此,需要加强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五、耕地保护监督管理情况。

各级部门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不同,一些地方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因此,需要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开展督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政策执行不力、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评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

评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

评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评价: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例如,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耕地占用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细化了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强化土地利用监管政府在耕地保护中强化土地利用监管,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同时,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土地利用合法合规。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政府在耕地保护中注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还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政府在耕地保护中注重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举报机制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这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然而,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现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够高,导致部分地区耕地产出效益较低;公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社会监督力量有待加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

总之,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同时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共同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4年,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以下是对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的总结,包括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政策措施2024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首先,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推行“青天白日一连岳”耕地保护行动计划。

该计划着重保护耕地的质量,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农民的粮食安全。

其次,制定了耕地流转制度,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实施效果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首先,耕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通过强化土地管理和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其次,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土地资源,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通过耕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农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有所增加,农业经营主体的效益逐渐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然而,2024年的耕地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地退耕回撤仍然存在。

虽然耕地总量得到了保护,但是一些农地由于自然灾害、土地污染等原因,仍然无法正常耕种,导致耕地的净减少。

其次,耕地流转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效益降低。

四、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大土地管理力度,推广科学种田技术,确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其次,加强耕地监测与评估工作,完善耕地流转制度。

加强对农地利用状况的监测与评估,保证农地集中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实施。

此外,完善农民的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合同的管理与监督。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管理监督、完善评估体系,并加强农民的权益保护。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耕地保护完成情况工作总结

耕地保护完成情况工作总结

耕地保护完成情况工作总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

保护好耕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就耕地保护完成情况进行工作总结,以期全面了解耕地保护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工作概况本次耕地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耕地面积保持稳定,耕地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1.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通过耕地资源管理,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加强农村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耕地面积稳定。

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8亿公顷左右,基本保持在安全利用规模内。

2. 耕地利用效率提高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改良土壤肥力,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利用效率。

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3. 资源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减少化肥农药流失,保护水资源。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

二、成果分析1.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的成果通过耕地资源管理工作,确保了全国耕地面积的稳定。

耕地面积的保持,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资源,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耕地利用效率提高的成果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改良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耕地利用效率。

农民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资源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成果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减少了土壤污染的面积和程度。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有效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减少了化肥农药流失,保护了水资源。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问题分析1. 耕地面积减少虽然总体上能够保持耕地面积稳定,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部分地方存在盲目扩大城市规模的问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中国土地科学 Vol. 17 No. 22003年4月China Land Science Apr., 2003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翟文侠,黄贤金(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摘要: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1984~1999年期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效果。

分析发现:1986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87%的耕地数量(112.85万ha);1997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76%的耕地数量(98.47万ha)。

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的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而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难度较大。

就此问题,从整体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政策;多元回归模型;运行效果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03)02-0008-06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olicies Operation of Cultivated LandProtection in ChinaZHAI W en-xia,HUANG Xian-jin(Department of Urban & Resource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l0093,China)Abstract: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s tied with the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factors related to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the paper establishes a multipl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bout the effect of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policies in 1984-1999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model. The policies reinforced since 1986 have protected 1128.5hm which is 0.87% of total cultivated land in 1999,while the policies reinforced since 1997 protected 984.7hm which is 0.76% of that in 1999. Namely,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are very important in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ut,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it turns more difficult for government to reinforce the effect of th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in the next years. Finally, f ive majo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reform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variable of policy;effect of policy operation;multipl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收稿日期:2002-1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1007)和国土资源部“WTO与耕地保护”专题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翟文侠(1975~),男,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硕士研究生。

E—Mail : 64691301@翟文侠等: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故耕地保护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但是,截至2001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27600千ha,年内减少627.3千ha [1],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9 ha,为世界人均数的47%,耕地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供应[2]。

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9)和国家环保总局网站统计资料:自1978年~1995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净减少耕地面积4418.4千ha;1999年与1996年相比,净减少耕地面积866.67千ha,平均每年净减288.89千ha。

据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但是,随着我国农业、非农产业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WTO的原则框架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对我国耕地保护产生新的压力。

如何完善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实现我国“十五”耕地保护的目标,是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重要问题。

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及其运行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完善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建议。

1 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 从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来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耕地保护政策,包括所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诸如关于城市建设规划、乡镇建房条例、农业保护以及中共中央及地方有关耕地保护方面的通知、办法、规定等;狭义上的耕地保护政策主要是指耕地的产权、使用、规划与管理及其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从狭义角度来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过程而逐步形成的,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经过市场经济体系下逐步建立与完善,到2000年开始实施的最积极的耕地保护政策。

1996年~1999年是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很多重要性政策、法规主要出台期:199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耕地保护的专题研究;1997年3月14日全国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刑法》,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土地管理法》。

本文采用多元法[3-6],将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划分为若干层次(图1)。

2 1980年~2001年年净减少耕地面积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从总体上看呈现不断减少趋势,但每年减少的幅度不同:“六五”期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七五”期间由于在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土地管理法》,耕地面积减少幅度减缓,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八五”初期,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各地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国普遍形成“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又由于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建设用地、城镇规模的扩张,耕地面积减少幅度开始上升,但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后期耕地面积减少又开始趋缓;“九五”期间耕地面积减少又呈现上升态势,是因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迅速,成为该时期耕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根据有关规划,全国生态退耕面积590.67千ha,其中西部14个省、区、市退耕面积占总数88%,耕地调整为园地、养殖水面等其他农业用地的面积108.33千ha(新华网,2002)。

1980~2001年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如图2。

3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3.1 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

那么多年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如何呢?在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下我国政府制订的“十五”耕地10 中国土地科学 2003年4月第2期图1 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 Fig.1 The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of China 图2 1980年~2001年年净减少耕地面积 Fig.2 The anual decrease cultivated land area from 1980 to 2001 11翟文侠等: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保护目标能否实现呢?这里通过建立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进行定量化分析。

为了选取耕地面积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通过运用德尔菲法,选取了9个因素作为指标变量,建立全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模型。

9个指标变量分别是:(1)人均粮食产量,反映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数量之间的关系;(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反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耕地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3)经济非农化水平,着重反映非农产业发展对于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4)非农业人口比例,反映城镇化的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影响;(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反映由于城乡收入差别引起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6)路网密度,反映交通建设所引起的耕地占用对于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于耕地占用的影响;(8)农产品价格变化率,反映农产品价格变化对于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9)耕地保护政策变量,反映不同类型耕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强度对于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为了量化耕地保护政策变量,这里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将1980年~1985年的耕地保护政策(即颁布并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前的耕地保护政策)定义为“1”,这时耕地保护处于弱保护状态;1986年~1994年定义为“3”,这一期间我国开始实施《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政策处于较强的状态;1995年~1996年定义为“5”,主要从1995年开始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为强耕地保护状态;1997年~1999定义为“8”,主要是因为1997年开始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在1999年实施新《土地管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