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_1

合集下载

【最新推荐】《腾讯传》读后感_精品-优秀word范文 (3页)

【最新推荐】《腾讯传》读后感_精品-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腾讯传》读后感_精品《腾讯传》是非常经典的一本描写互联网公司的书,该书通过采访腾讯公司的各层级人员及相关人员系统描写了腾讯帝国的成长发展建立过程,中间也充满各种跌宕起伏的惊险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腾讯传》读后感的范文,欢迎阅读!《腾讯传》读后感最近工作不是很忙,可是我也不想让时间白白浪费掉,看广告给自己下了个QQ阅读器,感觉很不错,每本书都有书评,可以根据人气、书评等有选择的看自己想看的书。

最近看了几本都觉得很不错,有种想要一直坚持读下去的计划。

好像隐隐觉得,好多成功人士都说要多读书,至少曾经现场听过俞敏洪是这么说的,他自己读了好几十本书,以我目前的速度,几十本书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

不过自己读的书真心少,有时想读也不知道读写什么,就算到现在也还是凭感觉,或者在书中有作者推荐读的书,就像这本《腾讯传》就是在看浏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推荐而得的。

昨天一下午,今天一上午,这本书算是完完整整的读完了,读完了让我有种不想立马转入下一本书而是停下来说不上思考,感触感触吧。

首先,没想到吴晓波把一部企业创业史写的这么栩栩如生,非常的生动,虽然看到的是文字,在我内心却呈现出一幅幅画面,先给作者点赞。

通过《腾讯传》使我了解到了一些互联网方面的事情,比如QQ的诞生,新浪、网易、雅虎、搜狐、联通、移动、周鸿玮、丁磊、泡泡、上市、股票,这些零零散散的东西,似乎跟他们又熟悉了一些。

说实话,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电脑盲,上学那会儿,记忆最好的是上初中吧,我们就开了计算机课,可是那时我觉得它对我没兴趣我对它也没兴趣,还深刻的记得一次课上,忘记老师是教的什么内容,是实操课,鼠标的指标突然不见了,把我急的可又不知道那个东西该叫什么,后来一急直接跟老师说我的那个手不见了,哈哈哈,回忆起来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我好像对电脑就有些抵触,所以一开始我对电脑的感觉是能不理它尽量不理它。

腾讯传读后感 篇4

腾讯传读后感 篇4

腾讯传读后感篇4(中英文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narrative of "The Tale of Tencent", it"s impossible not to be impressed by the magnitude of this internet giant"s growth.The fourth part of the book, in particular, highlights the company"s strategic shifts and adaptability in the face of a dynamically evolving digital landscape.在阅读《腾讯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被这家互联网巨头成长的壮阔景象所打动。

尤其是书中第四部分,它凸显了腾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数字天地时,其战略转移和适应能力的强大。

Each chapter is a testament to Tencent"s innovative spirit, showcasing how it has continually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odels.From the expansion into gaming to the revolu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the company"s story is a fascinating blend of risk-taking and foresight.每一章节都是腾讯创新精神的见证,展示了它如何不断挑战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边界。

从游戏领域的扩张到社交网络的革命,腾讯的故事是冒险与远见的迷人融合。

It"s striking to observe how Tencent has managed to maintain its startup culture amidst its massive scale.The book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taying true to one"s roots while reaching for the stars, a balance that few companies achieve.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腾讯在庞大的规模下仍能保持其创业文化。

读腾讯传有感字

读腾讯传有感字

读腾讯传有感字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腾讯传》,这本书是向汇聚了诸如王者荣耀这样的产品,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公司致敬的一本书。

它详细地介绍了腾讯公司从创立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之一的历程。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伟大公司的成长过程,以及其中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从1998年开始创业,从早期QQ的聊天工具发展到现在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他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积极寻求市场机会,不断研究用户需求,并容忍失败和错误。

这些都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感到充满启示的地方。

创业并不是一条一帆风顺的路,正如腾讯公司常常所说明的一样,人生即战场。

创业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是我认为,成功者都能够从失败中得到启示,并继续前进。

像腾讯一样,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并寻求市场变化。

在腾讯公司的发展历程中,马化腾率领的团队遵循一个具有战略性的五步运营模式,这个模式是先快速试错,然后再逐步优化。

这一战略是使腾讯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个战略的重点是在最初的时期明确产品目标并快速推向市场,同时在得知错误时及时调整。

这样一来,腾讯就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取得成功并占据市场优势。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对腾讯公司的成功的重要因素非常感兴趣。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可以从这些创业公司的成功模式和策略中受益。

腾讯的成功是背后数年不断学习和努力的结果,我希望我也能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将腾讯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总之,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腾讯公司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创业企业和大型公司发展中的策略和决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还意识到,要想在现在的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始终保持敏捷性,了解用户需求,并不断改进。

因此,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努力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腾讯传读后感1 在现金牛短信业务治理的路上,腾讯无法借助三大运营商赚钱。

他开始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在面对MSN的进军,腾讯积极应对。

在空间这款产品受到关注时,积极探索音乐收费的方式。

尽管有过失败,但是最终通过绿钻的方式进行收费。

惊心动魄地战胜了51。

通过模仿,购买,形成了《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互联网传播与发展的量级惊人。

在腾讯击杀联众,进入棋一牌游戏后,引起整个互联网业界的震惊,几乎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哪一天,腾讯以同样的战术进入我的疆域,我能否抵抗?经典的腾讯式运营:锁定一个“真实的诉求点”,在用户体验上力争做到极致~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抓取消费群~在形成一定数量的基础用户之后推出进阶式有偿商业服务~持续优化、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找新的诉求点。

在广告领域,由于QQ用户群不是汽车、房产、高端产品的目标客户,因此互动的效果暂时不佳。

通过按照效果付费,用户资源重新组织,腾讯暂时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腾讯传读后感2 在上下班途中和高铁上看完了这本《腾讯传》。

中国互联网从蛮荒时代延续至今,发生了这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读这本书,有一种目睹帝国的建立般的历史参与感——是的,在近未来,盘踞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商业巨头和现实世界的政权有着相匹敌的庞大力量。

这本书算不得非常优秀,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涉及腾讯战略转型和生态构建中逻辑、洞见、抉择总有点隔靴搔痒的不得劲的感觉,没有拨云见日般的畅快。

然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腾讯帝国建立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零零碎碎地读各种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化地使用腾讯各种服务所得不到体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想这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带领我们回顾腾讯乃至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大事件、历史节点和选择的岔路口——回顾当年那些场景下机会是从哪里、如何出现而又消失的,人们有哪些困惑和抉择,这些又如何影响到现在,是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最后一段并非空话,我想把《腾讯传》记录事件按照时间线好好梳理一下,仔细看看当年发生了什么,并写一系列主题笔记。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一〕陶梦柯从学生时代使用的QQ,到工作后使用的微信,都是腾讯的产品,因此对于腾讯的发展史和马化腾个人的成长史都有浓厚的兴趣。

虽然打开百度就能轻松搜索到关于腾讯和马化腾的相关信息,但从马化腾亲手写的?腾讯传?中了解他,了解腾讯,还是有别样的感觉。

?腾讯传?中展现了马化腾从一个天文爱好者,一个计算机热爱者到一个成功创业者的成长史。

角色不断转变、不断丰富的马化腾,始终保持着敢于舍得并冒险投入的决绝禀赋。

对天文的热爱,购入天文望远镜,终获得征文大赛奖项;对计算机的热爱,化作学生时代学习的动力,钻研知识,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时代发展敏锐的觉察力,推动自身抓住机遇,勇于将自我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创业需要梦想来引航。

创业只有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才会飞得更高,飞得更稳,飞得更远,才能创成业、创好业、创大业。

腾讯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连马化腾都在书里说到“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如何活下去而苦恼不已〞,由此可见,创业之初是多么艰苦。

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摸黑前行的勇敢,没有执着的梦想,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恐怕走不远。

“不进那么退〞的定律,也适用于腾讯。

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想生存,不仅要适应变化,更要主动变化,主动变化应对比应变能力重要得多。

互联网生态瞬息万变,腾讯的发展史也是坎坷的历史,腾讯能冲出重围,与它主动变化的能力息息相关。

从1998年的创办、ICQ到OICQ、腾讯小企鹅形象的决定、腾讯的成人礼——上市、微信,到手机QQ的自我变更,腾讯一直在探索,时刻在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不进那么退,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习惯了的工作、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安稳得处于安全地带。

面对变化,我们会不安,对于改变,我们会退缩,我们像“被动了奶酪〞的小老鼠一样无措。

使用微信时不妨想想腾讯的发展史,鼓励自己,让自己勇于尝试新事物,探索新旅程,或许,生活将呈现更多姿的色彩。

腾讯是企业,更是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热衷做公益的企业。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朋友推荐了一把网易蜗牛读书,一直比较喜欢的网易的小清新范,随即下载体验一番。

为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蜗牛读书每天赠送1小时免费读书,为此选了本有分量的书:吴晓波的《腾讯传》,书的副标题更是标注‘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轮’。

花了三四天功夫读完,写篇总结发到书评中,那就顺手在这也发一次,万一有朋友通过此文也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呢。

马太效应在互联网界,表现的淋淋尽致。

看似没什么联系的公司,往深入挖掘,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业内巨头的影子,收购,并购,投资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模仿,后来大家称之为微创新。

当创业者被问及,如果被腾讯盯上了怎么办,其确实是挺难回答的。

创业者最好的归宿是上市,但走到这一步的寥寥无几。

退而求其次,被巨头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路子。

如果真的被腾讯做了,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想必有信心回应的必有必杀技。

zappos还不是在巨头amazon底下长大?早年可以听到一个词叫腾讯帝国,雄赳赳气昂昂挎着长枪的企鹅士兵军团是一个形象的表述。

其体量大,业务广,资产丰富。

想绕过去不可能,读书笔记.所幸现在腾讯的开放战略更加有利于创业者。

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失败显而易见,后来投资了擅长电商的京东。

拍拍也随后被后者关闭,一个c2c时代开疆拓土的产品就此落下帷幕。

话说我还在上面贩卖过二手教材,最终一本也没卖出去。

八零后应当是伴着腾讯的成长而长大,从挂机升太阳,到QQ秀场,再到朋友网,再到抢车位偷菜,到目前的朋友圈,那个都让人爱不释手。

互动娱乐社交的企业基因决定着这家公司的发展,进而做到专业极致,终究是对人心智的把握到位。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更多的基于巨头的生态发展,在上面成长,比如开放平台。

比如将获客成本降低,就直接接入QQ登陆,微信登陆,毕竟是那么的普及。

一次比较完整的阅读完成腾讯的发展史,感谢作者。

看历史见谁主沉浮,看企业史知企业兴衰更替,都是一面镜子,给后来者以经验教训。

看到了价值,就学会了成长。

「腾讯传1998-: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 心得体会篇

「腾讯传1998-: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 心得体会篇

「腾讯传1998-: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作者:吴晓波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之作,当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最冷静的一双眼睛。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

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腾讯传1998-20XX: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心得体会第(1)篇《腾讯传》封面上用了“幸存者”、“挑战者”和“领跑者”这三个词来形容腾讯,很贴切。

任何一家企业,从创业开始,第一需求是“活下去”,成为“幸存者”;接下来,企业就要通过挑战在位企业“站起来”,站着把钱赚了;再往后,企业就会像生命体一样,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而把基因传下去的方法,不仅仅是延续企业的生命,还有建立生态,成为“领跑者”。

要想完成“幸存”、“挑战”和“领跑”的三级跳,企业需要在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四个方面不断探索。

这本书,就主要说了腾讯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

第一,腾讯对用户需求理解的不断加深。

腾讯创业之初,抓住的用户痛点是网络即时通信,当时用户主要是使用传呼机,但传呼机功能单一,而且费用较贵。

凭借QQ的即时通信功能,腾讯满足了用户交流的需求,并通过网络效应,开始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QQ空间等产品成为用户交流的虚拟世界。

基于QQ空间等产品,腾讯逐渐为用户打造了一种互联网生活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腾讯利用微信等产品,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帮助用户实现消费升级。

阅读《腾讯传》所感:为什么要回顾过去

阅读《腾讯传》所感:为什么要回顾过去

阅读《腾讯传》所感:为什么要回顾过去吴晓波先生花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写了这本《腾讯传》,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体验是非常特别的,下面就一起来欣赏这篇佳作吧!1常听到人们低声的咆哮,诉说着迷茫。

我自己也一样,间歇性的士气低沉,持续性生存危机。

为什么呢?有人说,是能力配不上野心;有人说,是找不到兴趣和爱好;有人说,是没有存在感和希望;其实,我觉得,最大的焦虑,来源于要在不确定性中做选择:时代变化太快,一切充满着可能性,人生出现太多岔道,每一种选择都在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你却不知道这选择是对是错,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走的太快了。

走着走着,仿佛现在的生活是凭空生出,过去都是一场梦一样。

没了根基,内心自然飘摇。

所以,我们需要回头看看过去,看看我们经历了什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看看那些当除的不确定性,怎样造成了现在的确定性;看看人和时代如何共生,如何互相改变。

也许,这可以带给我们更多勇气和热情,去面对未来。

而过去的20年,甚至过去10年,绝对值得回顾。

那是我们现在生活发展的根基。

那里发生的一件件偶然事件,创造了当下这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无限可能的世界。

那里发生的一件件偶然事件创造了当下这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无限可能的世界。

关于时代的记录,吴晓波老师的书绝对不能错过。

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财经作家,他有财经人的精准描述,有理科生的理性分析,有作家的实力洞察,更有那不可多得的文艺气息。

不像一般财经书籍那么枯燥,又不像文学那样虚幻。

他的文字,恢宏的史述中透着个人的沉思,严肃的记录里有着忧郁的情绪。

通透,大气,共鸣。

当然,微小如我,任何评价分量都极低。

所以,这也是我私藏的喜爱,今儿拿来分享,是因为一本书——《腾讯传》,一本记录了时代背景下、腾讯近20年创业发展的企业史书。

220年,腾讯由一个朝不保夕的不知名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的标杆;20年,马化腾由一个连前同事都不太记得名字的普通程序员,成为中国互联网不可替代的领导者和最富有的人之一;20年,腾讯的第一批创业者们,由青葱懵懂的学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最有权势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
谷歌的佩奇说一款好的产品要像牙刷一样,用户天天用。

就像Google搜索,成为了互联网的入口,人们每天都会用1-2次。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毫无疑问是微信。

作为腾讯的用户,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名为《腾讯传》的书,不由驻足,看到作者是吴晓波,立刻就买下。

《腾讯传》还有一个副标题——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读罢此书,再看副标题,其含义遍更了然于心。

如下几点我感受颇深。

1.对产品的理解加强:首先,我是一名初级工程师,在在研发产品,但是对产品的概念几乎为0。

阅读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马化腾对产品的理解。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大师特落那教学生射箭,到了林子中,问一学生:看见鸟没有?答,看见。

又问:看见树林和我没有?答:都看见了。

又问另一个学生:看见鸟、树林和众人没有?答:我只看见鸟。

特落那令其射,中。

特落那说,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从QQ上线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就是那个“只看见了鸟的好学生”。

那只鸟,遍是用户。

他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这过程发现问题
就立刻解决,是所谓“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他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腾讯的产品可以让用户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产品简单,上手快。

QQ邮箱的胜利是来自于开发团队反复使用,添加了很多当时其他邮箱没有的功能,比如超大附件的上传以及发送到的标志等。

什么是一款好的产品?对于互联网公司,好的产品是注重用户体验的。

一个牛逼的程序员的代码写的很牛逼,可是他的产品别人用起来麻烦,这就只剩下代码圈里装逼的资格了。

对用户来说,产品要精致,要能打动用户,在某些需求上能满足用户,而装逼的不愿迭代的产品最终变成了古董。

腾讯对用户体验的的管理非常严格,马化腾参与了很多产品的研发过程。

我的工作和互联网的工作有很大差异,更重要的是我的项目不是面对个人的,但同样是用用户需求的。

就那对用户体验这点要求,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所以我只是个初级工程师,离产品经理的距离差的很远。

2.对企业管理和扩张的理解:
2.1抄袭是罪吗?
腾讯是靠抄袭起家的,但抄袭并不可耻。

纵观现在的企业,有多少能制造出创新的产品来?更多的还是“借鉴”,而互联网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家都是抄来抄去,最重要的不是
抄袭,而是活下来。

事实证明,活下来才有可能继续,而腾讯确实在互联网泡沫破碎后,活了下来。

2.2代理还是研发?
网络游戏是腾讯赚钱重要的一个业务。

在网络游戏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对韩国的枪战游戏CF代理中,腾讯提出参与研发,通过迎合中国人的喜好,使得这款游戏成为爆款。

代理过程加快了腾讯网游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进行自主研发,增加自己的游戏战略筹码。

2.3等待,并购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能成功,往往市场还来不及响应。

而腾讯时刻跟踪市场,当发现“有利可图”时,立即克隆,依靠其用户基数,进行收场。

早期,腾讯确实就是这个策略,随着刘炽平的加入,腾讯开启了并购和入股之旅,依靠其资本进行扩张,而不是辛苦的抄袭。

3.对互联网的担忧:
马化腾说他最担心的就是不懂孩子了。

吴军加盟腾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向他说:如果这些孩子们不在网吧里打游戏,那就会去街上闹事。

MJ课上说他不会投资腾讯,因为他不想让孩子们沉迷在游戏中。

马化腾性格内向,在推出QQ秀的时候,他为自己的QQ形象穿了牛仔裤,佩戴了墨镜。

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不可能这样。

可以说,腾讯的成功,离不开对人在情感上的诱惑。

这种诱惑包括角色扮演、虚拟形象阶级、网络游戏等。

人们离不开微信,也都知道不该在微信
上有太多的时间。

性格同样内向的张小龙开发的微信,更加满足人们对个人情感的需求,因此马化腾手拿微信,于2011年就断言,微博之战已经结束了。

还记得3Q大战吗?腾讯虽然赢得了官司,但是输了舆论,民众对腾讯越来越有看法。

而腾讯正在转型,正在变的开放。

技术从来都是中性的,但用它的人不是。

腾讯对用户情感的把玩确实让其盈利,这是商业的本质,而商业的世界里从来都是残酷的。

未来是娱乐至死的,人们更喜欢开化还是更喜欢蒙昧呐?这涉及到少数人和多数人吧。

作者:喜元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