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档案载体演变情况

合集下载

外国档案载体的演变

外国档案载体的演变

形成年代:公元前13世纪 地区:古代两河流域 记载内容:作为书写材料,肖像画
古罗马的艺术
埃及的法尤姆出土的蜡板肖像画 苏联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
形成:这是一种以棕榈叶作为书写材料的档 案。棕榈是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常 绿乔木 地区: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 记载内容:日常事务 与重要文件 ,
Hale Waihona Puke 1975年,考古学者在现今叙利亚境内发掘了 距今4400年前的古代埃勃拉王国的王宫档案 库
另一个古老的王宫档案库是在两河流域(幼 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部的古城废墟中 发掘出的原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王宫 的档案库。
形成年代: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 地区:尼罗河下游 记载内容:已发现的纸草档案包括房地产 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 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 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
形成年代:公元前2世纪 地区:小亚细亚的帕加马 特点:结构紧密,防油性强,防水,防透 气,弹性较好,该纸经过羊皮化,具有高 强度及一定的耐折度。 记载内容:重要法典航海地图,藏宝图等
美国的第一部宪法、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均 用羊皮书写以显示其重要性。 “西奈山抄本”(Codex Sinaiticus)--现存最古 老的完整版羊皮纸《圣经》
第八组:
·
棕 榈 档 案
蜡 板 档 案
羊 皮 档 案
纸 草 档 案
泥 板 档 案
外 国 档 案 载 体 的 演 变

形成年代: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形成地区:古代世界的埃及、两河流域、波斯、 赫梯、希腊等地区 记载内容:有法典和法规、外交条约 (如赫梯 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 世缔结的和约)、外贸协定、商业契据、人口 调查材料、土地与财产转让文件、财务与税 收文件,还有城市平面图等。

论欧洲高校档案工作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论欧洲高校档案工作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不可随意将档案信息泄露给第三人 。
碱缓 冲 、干洗去污 、抗压抗皱处理 ,在保护档案材质的同时
也保 护了使用者的安全。这种重视档案 、更重视人 的理念融 合在档案工作中 ,使得档案工作极富人性化。
德 国罗斯托克 大学 的档案馆使用 条例中第十一 条专门
对档案复制件的产生 和使用做 了严格规定 :档案利用者无权 对档案原件进行复印 ,只能通过学校档案馆 的批准才能够进 行档案的复制 。用于第三方的档案必须标 明档案来源 ,明确 受益关系 ,同时还要获得档案版权所有者的同意。如果档案
咨询获得 自己所需的档案 内容。例如 ,牛津大学档案馆 网站 上可 以查询 到馆 内所有案卷 目录 ,馆藏情 况一 目了然。每条
2 - 2 档案 驴 意识强。从古至今,欧洲高校对档案原件的
保护都费尽心思 ,力求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当代欧洲
高校档案工作对档案保护 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保护
档案 以组合为单位排列在架上 。每个组合的档 案一般使用统

规格的无酸档案盒盛装 ,除此之外也会使用一些特别定制
的档案盒 ,或者 四瓣式文件夹和聚酯筒 。入馆的档案经过分
拣 ,进入保护实验室进行去酸 、压平等处理。档案馆内单独
约 ,还可 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高校档案馆 ,有条件的
高校在学校假期 时还能为参观者提供住宿和餐饮 。
此外 ,欧洲高校档 案馆不纯粹是立 足于档案本身来保 护档案 ,更倾向于通过约束人 的行为来保护档案。例如 ,剑 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要求每一位新到访 的来客阅读档案使
机构和档案T作者提供了一 个做好档案利用丁作 的权威国际
基准。在此背景下 ,欧洲高校档案T作便处处体现着促进档

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概况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近代中国政权更替频繁,在历时短暂的一个世纪中,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清末王朝、太平天国政权、辛亥革命政权、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依次在近代时期交替出现,使近代中国呈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局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机关和社会各个领域随之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档案和档案工作也发生着变革。

一、档案内容与范围的扩大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清朝外交活动日趋频繁,商务往来日益增多,西方现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

在此以后形成的档案材料,除去保留着旧有的成分以外,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材料。

这样就打破了过去档案局限于政府内政活动的单一局面。

外交档案和外文档案的大量形成,并且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在文化教育、财政金融等各种专业领域里都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专业档案。

以及档案制成材料和传递方式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电报、照片、影片等档案。

二、档案机构设置的变化随着档案的发展变化,档案机构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首先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档案机构的扩大。

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在1861年成立时文书工作由各股司员兼办。

后因清政府“立约又增数国,各处税务,教务,章程益密,案牍因之愈繁”,于是总理衙门设置了司务厅和清档房两个文书机构。

司务厅专掌监印、收发、文书运转等事项,清档房专司档案的承修(编纂)、校对等事宜。

司务厅负责下设文案科房,清档放下设清档科房,负责具体的工作。

随后机关中专职档案机构的数量增加。

到国民政府时期,机关档案室的设置更加普遍,除了政府机关外,党务系统和军队系统也相继建立了专职档案管理机构。

从1928年至1932年间,国民政府中央各部会陆续建立了一大批专门的档案机构,这些机构大多设于机关的总司务下面,也有隶属于秘书科、文书科的。

外国档案管理复习

外国档案管理复习

第一章外国档案一、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起源(何时何地)(二)档案的发现(三)归宿二、古代档案(一)种类(从载体角度划分)(各名称、定义、代表性的著名档案—《莱丁纸草》又名《伊浦味陈辞》)(二)类型(内容):1、宗教档案2、皇权王位档案3、经济档案4、军事和外交档案5、法典档案6、科学文化档案7、传记(三)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及其对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三、近现代档案(定义)(一)特征(二)构成公共档案:是公共机构,一般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在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过程中,或者在与其本职业务过程有关的情况下形成和积累的档案。

私人档案:亦称非公共档案,指非官方性质的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所形成的档案,或统称为非官方来源的档案。

管理性档案:是由公务或政务活动形成的,是公共机构在履引其职能时形成的记录。

专门档案:也称专业档案,它是负有特定职能的专业部门的活动记录。

传统性档案:主要指以纸张为载体所形成的档案。

新型档案:以化学合成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载体所形成的档案。

新型档案的特点:第一,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第二,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第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第四,载体的脆弱性和保管费用的高昂性第五,对技术的依赖性。

(三)分析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二次变革(新型材料的出现)及工作理论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四)档案载体的发展演变规律1. 档案载体越来越轻便2. 档案载体的密集能力越来越大3. 档案信息越来越不稳定4. 档案形式越来越多样5. 档案载体加工工艺由手工加工向着复杂的高科技加工演进第二章外国档案机构一、历史(一)起源(二)设置原因(维护国家利益和巩固国家政权;是执行公务、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是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需要;是维护公民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权利、确定各种社会关系的需要;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需要)(三)古代类型、特点1.附属性2.封闭性和机密性3.继承性和世袭性4.门类的单一性5.分散性6.馆藏对象的混合性(四)近代档案机构(法国资产阶级档案工作改革历史背景、进程、重大意义、深远影响、穑月七日档案法的定义)、设置经济档案馆的原因(五)现代档案机构的特点二、外国档案事业格局1.档案事业的模式:中心模式特点:国家以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负责对整个档案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档案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异同之处。

首先介绍了中文档案发展的历程,包括传统与现代档案管理的演变;其次分析了外文档案发展的历程,重点对西方国家档案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然后对中外档案发展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档案管理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接着分析了影响档案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法规、技术进步等。

最后探讨了档案发展的趋势,展望了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对中外档案发展的总结,并提出了未来档案管理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外档案发展的差异与共同点,为未来档案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档案、发展、比较分析、历程、影响因素、趋势、总结、展望、建议、中文、外文、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是一项有关中外各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中外档案管理制度的异同、档案工作的特点以及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外档案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中外档案的发展情况,可以促进档案学术交流和档案管理经验的互相学习,推动世界档案事业的共同进步。

本文将从中文档案发展历程、外文档案发展历程、中外档案发展比较、档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档案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从而全面比较中外档案事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完善我国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中文档案发展历程中国的档案学在古代便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系统地研究档案学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嘉庆年间。

当时,学者董作儒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档案博物馆——"藁城档案馆",并出版了《藁城志》。

此后,中国的档案学逐渐发展壮大,各地先后成立了许多档案馆和档案学研究机构。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三章

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三章

03
封建社会末期的档案机构
(一)机关档案馆 机关档案馆是国家机器强化和部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君主政体的加
强,原有国家机关的职能一方面得以扩大,另一方面部门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 为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独立机关。如在英国,度支局从皇家咨议院独立出来,成 为专门掌管财政收支的机关。从16世纪开始,各国一些大的行政主管机关开始 设立档案馆,如西班牙外交部设立的档案馆是最早的一个,后来法国海军部 (1659年)、外交部(1671年)和陆军部(1701年)也都设立了档案馆。机关档案 馆属于部门性档案馆,主要职责是保管本机关或本部门的档案,为本机关服务 。
到10世纪之时,阿拉伯国家开始普遍用纸,并将造纸技术进一步西传到北 非的埃及(900年)和欧洲。
12世纪中期(1150年),西班牙开设了欧洲的第一家造纸厂。到14世纪欧洲 已普遍使用纸张。
17世纪末期(1690年),造纸术传入美洲。 最后直到19世纪中期(1868年)才传入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在造纸术的西传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条件对造纸术继续加以改进,因此 造纸术得以不断完善。
(二)教会档案馆 教会档案馆是伴随基督教会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备而产生的。 教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体系,每个城市设一个主教
管区,每个主教管区下辖几个修道院。各级教会组织为了保管在各种活动中形 成的大量档案文件,相应设立了档案馆。教皇档案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教皇档案馆负责保存教皇的命令、信件和账目,以及与教皇特权和恩赐有 关的文件。从13世纪起,教皇档案馆发展成为一种馆藏国际化的档案机构。在 教皇档案馆之下,主教档案馆和修道院档案馆分别保管本辖区内形成的档案。
目录
CONTENTS
1/档案载体的第一 次变革
2/档案机构的丰富

国外档案载体演变情况

国外档案载体演变情况

国外档案载体演变情况1国内档案载体的发展演变1.1契刻档案现在已知道的最早的档案记录载体是甲骨。

甲骨主要就是龟甲腹板和牛的肩胛骨,也包括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等。

刻有文字的甲骨是迷信鬼神的殷人在占卜过程中留下来的档案材料。

其中有对于所卜事情的叙述,有占卜结果的记录,并有事后对是否应验的补录信息。

(1)甲骨档案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

甲骨档案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占卜活动中,人们用刀将文字等信息刻在足够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以此来记录重要信息。

档案内容丰富,多是反映王室占卜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活动。

甲骨档案是商代留给后人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它的材料之特殊、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多使得它在档案历史上有着绝无仅有的地位。

但是到周代以后,由于占卜文化逐渐淡化以及龟甲兽骨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所以甲骨档案慢慢地被其他方式所取代。

甲骨档案材料制成特殊,年代久远,数量多,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其内容广涉当时社会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该种档案制成材料之特殊,年代之远,数量之多,在世界范围看也是绝无仅有的。

(2)石刻档案以石为载体的书史铭文。

曾广泛产生于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家。

大凡记功颂德、颁布宪令、誓盟立约以及一切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述事,昭示未来。

中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送周平王东迁后的记功刻录。

此外,大量的墓志也是中国古代石刻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青铜技术的发展,坚硬的利器产生,人们可以在以石为质地的档案载体上刻写文字,这样就形成了石刻档案。

先秦时期,已出现以石材作为记事材料。

到秦代,石刻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不仅形式扩大,数量增多,而且内容也得到了发展,此后,历代把石刻作为发布政策、记载国家大事的最好传世材料。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介绍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国内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

人事档案管理是指对员工的个人履历、学历、职务、绩效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过程。

在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人事档案管理逐渐发展出以下特点:信息化程度高: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数据库、使用电子文档等,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重视隐私保护:国外人事档案管理严格遵循隐私保护原则,确保员工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动态化管理: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更加注重动态化,能够及时更新员工信息,反映员工职业生涯的实时变化。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集中式管理:以欧洲国家为代表,将所有员工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利用。

分散式管理:以美国为代表,将员工信息分别存储在各个部门或员工个人手中,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护员工的隐私。

折中式管理:以日本为代表,将员工信息分为必须由中央数据库管理的部分和可以由各部门或员工个人管理的部分,这种模式综合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优点。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国内人事档案管理借鉴: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核实机制: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收集和核实机制,确保员工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重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国外人事档案管理非常重视员工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确保信息安全。

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档案载体演变情况
泥板档案,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
的文书。

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
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等的遗
物。

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奴隶制国家的
活动,内容涉及广泛,有法典和法规、
外交条约 (如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
世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缔结的和约)、外贸协定、商业契据、人口调查材料、土地与财产转让文件、财务与税收文件,还有城市平面图等。

17世纪曾在伊朗设拉子附近发现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王宫遗留下来的泥板档案,19世纪40年代以来,苏美尔城邦拉格什、赫梯古王国都城哈图沙什和埃勃拉王宫等遗址都发掘出大量泥板档案。

纸草档案,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

长的达105英尺,
短的只有4英寸,长的以卷轴形式保存,
又称纸草卷。

纸草是古埃及的主要书写材
料,原料来自生长在尼罗河畔沼泽地带的
水生植物莎草。

纸草纸比岩石、泥板轻便,
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 30世纪开始被广
泛使用。

纸草档案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已发现的纸
草档案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

蜡板档案,在古罗马时期,罗马人记录文字
除了用卷轴外,还会用蜡板,顾名思义,就是涂有
蜡的木板。

罗马人在日常生活和行政方面常使用这
种书写工具。

用蜡板作书写材料是古罗马人的发明。

公元4 世纪前蜡板文献在地中海一带广泛流行。


板通常以木板或象牙板制成,四周有隆起的边,中间
涂以黑色的蜡,文字是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刻写在蜡层
上的。

在每块木板一侧的上下两角钻上小孔,用绳索
将许多木板串连在一起,其最前和最后两块板上不涂蜡,这样便成为一部"书"。

早在公元前8 世纪,亚述人就已经使用蜡板书写板。

由于蜡板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同一块蜡板可以反复使用,所以蜡板的使用非常广泛,僧侣、商人、文人、教师和学生都用它来记事、记帐、作草稿、演算、备课和作笔记等。

但蜡板上的字迹易受摩擦而模糊,难以保存长久,加上因受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限制而很难把文字写得工整,有时不易辨认,所以蜡板文献到 4 世纪后便被易于折叠的羊皮文献所取代。

羊皮档案,因最早是用羊皮加工而成,故名为羊
皮纸。

但其原料不仅仅限于羊皮,还包括小牛皮。

小亚
细亚的帕加马人用牛羊皮代替了纸草纸。

公元前2世纪
以后的数百年间,羊皮纸与纸草纸同时被普遍使用,3
--13世纪,欧洲各国主要用它书写文件,14世纪逐渐
被中国纸取代,18世纪有些国家仍用它书写重要法典文件,以示庄重。

美国的第一部宪法、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均用羊皮书写以显示其重要性。

棕榈档案,这是一种以棕榈叶作为书写材料的档案。

棕榈是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茎呈圆柱
形,没有分枝;叶子大并有长叶柄;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
形;花为黄色。

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将棕榈叶加
工制成书写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