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二)】诸葛亮泼水节左慈
火把节和泼水节有什么传说

火把节和泼水节有什么传说
《火把节和泼水节的传说》
火把节和泼水节是东方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们都有着丰富的传说。
火把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左慈的道士,他擅长控制火元素,因此被尊为火神。
为了庆祝他的神力,人们便举行了火把节。
在节日当天,人们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地绕着神坛跳舞,祈求火神保佑他们平安幸福。
火把节不仅成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传承着古老的民间传说。
泼水节则起源于印度的一个传说。
相传,千百年前,印度的一位美丽的公主与一位年轻勇敢的战士相爱,他们的爱情遭到了王族的反对,公主最终选择了跳入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她的神灵化作一股清泉。
为了纪念公主的牺牲和祈求幸福,人们便在泼水节这一天用清水洗净身心,祈求幸福和福运。
这两个节日都是源于民间传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的体现。
同时,它们也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成为了东方文化的瑰宝。
无论是火把节还是泼水节,它们都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的来历火把节的来历一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
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
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
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气的方法,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
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火把节的来历二远古时期,天上有着奇怪的现象,白天同时有6个太阳,晚上有7个月亮存在。
这一现象使得白日里烈阳暴晒,夜晚中强光照耀,使得天下农作物无法生长,土地荒芜。
人们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且天下妖魔乱行,世间常常受到生命的威胁。
这时候,彝族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利用弓箭将多余的太阳跟月亮都射了下来。
并铲除了在世间为恶的妖魔,将洪水肆虐的现象治理好了。
从此之后,彝族过上了幸福美满、繁荣兴盛的生活。
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美满,遭到了天神的嫉妒,于是年年都派下神子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
人们为了反抗神子,就设计将其杀害,引起了天神震怒,排除了大量的天虫到人间毁灭庄稼。
为了将他们杀死,从古籍中翻出了火把能把天虫烧死的方法。
于是彝族某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战斗,利用火把终将天虫杀害,保护了大量的庄稼。
正好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彝族某为了纪念这一天,就特此将其作为自己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都会举着火把来到田野,举办火把节,用以祈求上天这一年的庄稼能够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第3篇: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
诸葛亮与泼水节的故事

诸葛亮与泼水节的故事
《诸葛亮与泼水节》
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智谋和胆识著称于世。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也在文化、军事上有着深厚的造诣。
有一年,正值四川盛大的泼水节,老百姓们都洋溢着快乐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互相泼水以示庆祝。
诸葛亮听说泼水节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便决定亲自前往观摩一番。
当他来到泼水活动的现场时,看到人群中互相泼水,笑容满面,仿佛所有烦恼都被洗刷一样,不由自主地也跟着笑了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粗暴无礼的士兵突然闯入人群,恶意泼洒水花,让许多人感到不安和烦躁。
诸葛亮看不过去,遂上前制止。
但是那名士兵却挥舞手中的水壶,对诸葛亮的制止充耳不闻,反而更加肆意泼洒。
诸葛亮心知这名士兵是醉心享乐的所谓仗势欺人的小人,正是过分之辈。
于是他冷静地说:“江山如画,你我皆客。
今日乃
四川人民欢庆的泼水节,若是你有不满,不如就请你离去,不要再打扰大家的快乐。
”
士兵却置之不理,反而更加嚣张。
这时,诸葛亮全副武装的护卫从旁赶来,立即将那士兵制住,并拖出人群之外。
泼水节继续进行,人们纷纷向诸葛亮表达感激之情。
他微笑着
接受了他们的感谢,也向他们道谢,然后离开了现场。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对此事并未再提起,而泼水节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诸葛亮与泼水节的故事成为了民间广为传颂的佳话,人们都用这个故事来赞美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
他在平民百姓之间所表现出的亲和力和正义感,让人们更加尊敬他,并把他视为一位伟大的领袖。
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云南有美丽的丽江,四季如春的昆明,还有明媚的香格里拉,那么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你又知道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篇1:泼水节说起泼水节,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但要问它的来历,您可能就说不清楚了,这里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千万年前,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他们的山寨里,过着安静祥和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山寨里来了一个凶恶的大魔头,他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作,傣家人的寨子被搅的鸡犬不宁。
为了拯救山寨,英勇无畏的傣族小伙子们与大魔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但魔头的魔法太历害了,一个个傣族小伙子先后被魔头杀害了,傣家人面临着灭族的灾难。
这时,七个美丽善良的傣家姑娘挺身而出,她们假意顺从恶魔,陪他饮酒,将魔头灌醉,酒醉后,魔头泄露了秘密,对七个少女说:他不怕刀枪棍棒,就怕用绳子勒脖子。
七个性急的少女没等魔头把话说完,就找来绳子套在魔头的脖子上,一起使劲用力勒,魔头的脑袋一下就掉在了地上。
可是万恶的魔头并没有死,他的脑袋变成了一团火球,到处滚动起来,滚到一个山寨,就在山寨燃起大火,刹那间许多山寨都火光冲天,烈焰滚滚,傣族人的生命财产眼看就要化成灰烬。
这时七个姑娘从惊愕中醒悟过来,奋不顾身地一齐扑向火球,一个姑娘伸出双臂,紧紧抱住燃烧的火球,尽管熊熊烈焰烧伤了她的肌肤,烧焦了她的秀发,但她丝毫没有放松,直到实在支持不住了,才传给另一个姑娘,就这样七个勇敢的姑娘轮流抱着燃烧的火球。
这时山寨的人们想到水能灭火,于是就急忙拿出家里所有能盛水的锅碗瓢盆等器皿,装满了水,一齐向姑娘们怀里的火球泼去,就这样一直泼了七大天七夜,才将火球彻底扑灭,七个姑娘和傣族山寨终于得救了。
为了纪念这七个勇敢的傣族姑娘,傣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傣族的新年节日,到了这天全族的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走上街头,你追我赶,相互泼水,嬉戏打闹,身上泼的水越多越好,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就会更加幸福吉祥!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篇2:睡美人山(滇池)屹立在昆明滇池湖畔的碧鸡山又叫睡美人山,每当晴朗天气,从昆明向西眺望,碧鸡山就象是一个仰卧长眠的美丽少女,修长苗条的身躯,优美迷人的线条,轮廓分明,清晰可见,那长长的秀发一直低垂到滇池的波光里,所以人们又习惯叫她睡美人山,这里也有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泼水节的传说一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
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
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
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
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泼水节的传说二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
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
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
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说三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场灾难。
夏无雨,春无风,秋无艳阳,淫雨满冬。
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
他以4块木板作成翅膀,腾空而起,冲入天庭,将人间遇到的灾难报告了天王英达提拉。
英达提拉调查得知是负责掌管风、雷、电、雨、晴、阴的天神捧玛点达拉乍无视捧玛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规,凭借广大神通,蓄意作乱。
泼水节的传说

泼水节的传说泼水节的传说有哪些,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与参考。
泼水节的传说(一)泼水节原本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特殊庆典。
传说神界中梵天王与人打赌,以自己脑袋为赌注。
不幸竟然输了,于是他割下自己的脑袋,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因为若将脑袋丢入海中,海将干涸;丢于地上,地将燃烧,只好将脑袋交由七位仙女轮流捧着,每人捧一天。
天上一天是人间一年,每年年终,也就是梵天王的头将转手的时候。
而“宋干”就是运行之意,这也是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开始!而婆罗门教有另一则传说,他们认为将梵天王脑袋流下的血抹在身上,就会好运连连,所以每到宋干节到来时,便以染红的水代替梵天王的血,泼洒在人们身上,以表示好运上身。
原本只是婆罗门教的风俗习惯,随着宗教的传布,缅甸、高棉、泰国等所有信仰佛教的地区都受到影响,只是将泼红水演变成泼清水而已。
泼水节的传说(二)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
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
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
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
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
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仍在乱兴风雨。
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
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
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
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
泼水节的传说作文

泼水节的传说作文傣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爱的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又是傣族的新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日到六月二十六日,是夏历四月中旬。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还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
做完这些,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男女青年,铜钹、脸盆盛水,然后涌出大街小巷,逢人便泼。
这,是桔祥的水、祝福的水!不管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笑声朗朗……(算命.azg168.)相传,古代有个火魔无恶不作,抢走了七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叫做侬香,她后来从一个白发花花的老爷爷那里得知只要拔下火魔的头发就可以把她勒死。
姑娘们齐心协力,杀死了火魔,魔头成了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火。
姑娘们就挑水去泼,终于灭了邪火。
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渐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鲤鱼等形象,由几十名青年奋力划桨,两边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迎新的节日,快乐的节日!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
”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
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
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
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方法。
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
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
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
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
泼水节诸葛亮的主要内容

泼水节诸葛亮的主要内容
《泼水节诸葛亮》
《泼水节》是一年一度在中国西南地区举行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清洁和新生,以水浇灭烦恼,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而在中国文学经典《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明神武的谋士——诸葛亮,他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泼水节那天,整个城镇都沐浴在欢乐与热闹的氛围中。
人们身穿节日盛装,手持水桶与水枪,四处寻找目标,然后尽情地泼洒彼此。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忘却了一切烦恼,只为了享受这一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一个智慧过人,胸怀宽广,为国家民族着想的贤良之士。
他以计谋和智慧帮助刘备一统江山,被誉为“卧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泼水节这一天,传说中的诸葛亮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有时是在人群中扮演水战的开心使者,有时是在节日庆典上扮演诸葛亮的角色,让人们感受到他智谋非凡、仁义之心的伟大。
泼水节诸葛亮,既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延续,也是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种敬仰。
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在心中纪念着这位伟大的智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诸葛亮的形象成了人们儿时的记忆和祭奠,也成了这个传统节日中的一种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和泼水节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勤劳勇敢的傣族人就在澜沧江边定居下来。
他们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样自在,像菠萝蜜一样的甜。
可是掌管着那一带地方的汉官,是一个残暴的坏家伙。
他像一头贪婪的豹子,看见什么都眼馋。
为了满足他那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定下了许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鱼,要把鱼身子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鱼头和鱼尾;傣人打来野兽,要把肉交给官府,自己只能吃骨头和肠肚;兽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给猎人;傣家的姑娘必须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如果谁不服从法令,轻则赶出坝子,重则杀头。
从那以后,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来了,再也听不到小伙子的口弦,姑娘的歌声,就连孔雀都不敢到江边来了。
时间长了,傣家人实在无法忍受贪官的压榨,纷纷离开了美丽的澜沧江,逃出了坝子,在高高的悠乐山上,莽莽的密林中,过起“野果充饥天当房,抱着火种窜大山”的凄惨生活。
过了许多年之后,诸葛亮带兵来到这里,在茫茫的大森林里迷了路。
正当这时,他们遇见了傣家最勇敢的猎手岩肯。
诸葛亮把岩肯喊到面前对他说:“你如果能把军队引出迷途,我会重重地奖赏你。
”起初,岩肯看到这些汉人心里又恨又怕,他装聋作哑,说什么也不给汉人带路。
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发火,也不生气,热情地请岩肯住进军营,好酒好肉地款待着他。
几天之后,岩肯慢慢发现这个身穿画着圆圈圈大袍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头戴像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见棱见角的帽子,手里摇着鹅毛扇的汉官和蔼可亲,并不像澜沧江边的那个贪婪的大官。
他的心开始有些活动了。
于是,他又细细观察了几天,确实证明了这位汉官是好人之后,岩肯终于把诸葛亮的军队引出了迷途。
诸葛亮是个说话算话的人,当他们走出迷途之后,一定要奖赏岩肯。
岩肯推辞不过,只好说:“汉官老爷,我们傣人不爱金,不爱银,只想在美丽的澜沧江边,靠自己的双手,换来菠萝蜜一样甜美的生活。
可是,掌管那里的汉官却把我们逼得……”说到这里,岩肯心酸地哭了。
诸葛亮听罢岩肯的话,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然后对岩肯说:“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坝子里去吧,我自有办法让你们安生。
”
岩肯谢过了诸葛亮,兴冲冲地跑进森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
当他们来到坝子里时,诸葛亮已经杀了那个贪婪的汉官,废除了苛刻的法令,重新委派了最精明强干又廉洁奉公的汉官。
于是,傣家人又在江边搭起了草棚,过起了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连吉祥的孔雀也飞回来为他们祝福。
正是布谷鸟叫起来的时候,诸葛亮巡察江边的地形,来到岩肯的草棚,他关心地问起傣人的生活。
岩肯高兴地说:“从来没这样好过,比菠萝蜜还要甜。
不过,我有桩心事想禀告丞相。
”
诸葛亮和蔼地问:“什么事情啊?”
岩肯说:“你们汉人的身体为什么那样强壮,我们傣人为什么这样瘦弱呢?”
“哦--”诸葛亮闭起眼睛,用鹅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阵说:“你告诉所有的傣人,明天都来你这里集合,我来教你们强壮身体的办法。
”
相关整本阅读/ebook/18bbf13dba1aa8114431d9a5.html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果然带着人马和许多金黄的颗粒(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谷种”),来到傣人中间,命令每三个士兵领着一家傣人在坝子里开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种插秧。
到了秋季的时候,澜沧江边的坝子里铺满了金毯子一般的稻谷。
后来,诸葛亮的汉兵又教傣人打谷舂米,使傣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饭。
从此,傣人也把种谷当成了主业,把大米饭当成了主食,渐渐地强壮了起来,日子也就越过越甜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