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泼水节的习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亲密关系以及课文中所描绘的热闹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泼水节的视频资料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泼水节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课文朗读:(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随机抽学生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
4. 课文内容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亲密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周总理傣族人民热闹亲密关系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以及泼水节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泼水节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泼水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a.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
b.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时,人们是怎样欢迎他的?2)泼水节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答案:a. 生字词略。
b. 1)人们手捧着清水,洒向周恩来总理。
2)泼水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友谊、欢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习俗等,下节课分享。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理解为何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重难点
教师:ppt课件,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资料、周总理的资料,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傣族、泼水节、周总理的资料。
教法与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6,小结概括段落
(三)学习第四段
8
1、(投影课文插图)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出示:他身穿…跳舞。
A.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总理的什么?先图文对照,师引导生答外貌描写,
B.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
C.谁用笑容满面来造句呢?指名答。
D.找表示动作的词
E.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从这里你觉得周总理是怎样一个人?(和蔼可亲)
2、那凤凰花开了是什么颜色?
A.火红火红是什么形式的词语?
B.你能用这种形式的词语说个句子吗?
3.年年过泼水节,为什么这一年难忘?用上因为...所以...
4、师:总理跟大家一起过节,从哪里看出大家心情怎么样?
5、带着这种高兴地心情读读第二段。
1、生:傣族的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2、(红色。火红火红的颜色)(ABAB式)
4、A盼望已久的周总理来了,你会怎么喊?
B.文中是怎么写的?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C.加上动作,再来激动而高兴的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5、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齐读。
6、小结:作者描写了哪些地方欢迎周总理的景象?重点描写了人们的?欢呼
1、默读第三段,出相关语句,反馈。A指名读,说体会B.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C、想象那是热闹,人山人海的画面。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摘要:、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泼水节》让我们起走进课感受下泼水节那热闹欢快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节课评议三、学、节⑴指名,、二节⑴这年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由二节,说说泼水节给你感觉是什么?⑵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⑶指导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和背诵课、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教学程】、导入春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又迎了年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泼水节》让我们起走进课感受下泼水节那热闹欢快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节课评议三、学、节⑴指名⑵理年放到句子⑶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新年也是傣族年盛传统节日这让期盼已久节日到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心情?⑷指导出高兴激动语气、二节⑴这年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由二节,说说泼水节给你感觉是什么?⑵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⑶指导朗⑷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那热闹场面吗?观看录像欢乐泼水节⑸带入情境如这天你和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学起到了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⑹质疑什么浑身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呢?⑺结朋友说得真是呀这吉祥水祝福水呀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但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街上欢乐人们相泼洒朵朵水花人群盛开阳光映射下形成了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街成了水世界欢乐海洋⑻齐二节3、三节⑴引⑵欢乐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出句话吗?⑶出示⑷练习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⑸指导朗⑹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相庆贺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声地说出吗?四、指导背诵五、作业、我们华民族是多民族国56民族56支花每民族都有己民族风俗和盛节日如你感兴趣话可以和几朋友组成研究组对进行研究、我国盛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说或画画节日情景。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知识目标: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2)指导朗读。
练习读。
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2)指导朗读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第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二、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3.指导书写。
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4.给生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呀,洒呀笑哇,跳哇。
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共7篇)

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 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 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 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 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 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 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 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 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 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 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 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 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 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 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 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 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经验丰富,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很高。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让他们感受傣族泼水节的独特魅力,了解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 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 运用想象力,描绘出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这些字词造句。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感受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运用想象力描绘出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4.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 运用想象力,让学生描绘出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自己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展示自己对泼水节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周恩来总理傣族人民深厚感情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量词造句。
3. 观察身边的同学或家人,运用所学,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他们的品质。
4. 想象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用文字和画笔描绘出节日的热闹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3、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
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
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
(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
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
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