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泼水节的习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亲密关系以及课文中所描绘的热闹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泼水节的视频资料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泼水节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课文朗读:(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随机抽学生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

4. 课文内容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亲密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周总理傣族人民热闹亲密关系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7.难忘的泼水节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二(1)班
授课时数
第2课时
执教者
授课日期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 文中讲述了1961 年敬爱的周恩来 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 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穿着 傣族服装,双手端着银碗,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族人民,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是按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




《难忘的泼水节》是-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一个幸福又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由于民族差异,多数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较难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直观地体会节日的气氛,感受当时热烈的氛围和人们的热情。
一、完成课堂练习
二、读读记记奖励题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周恩来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人文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心连心)
难忘
令人难忘








1.巩固识记“泼”"族” 等15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幸福快乐的时光。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以及泼水节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泼水节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泼水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a.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

b.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时,人们是怎样欢迎他的?2)泼水节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答案:a. 生字词略。

b. 1)人们手捧着清水,洒向周恩来总理。

2)泼水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友谊、欢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习俗等,下节课分享。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摘要:、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泼水节》让我们起走进课感受下泼水节那热闹欢快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节课评议三、学、节⑴指名,、二节⑴这年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由二节,说说泼水节给你感觉是什么?⑵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⑶指导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和背诵课、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教学程】、导入春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又迎了年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泼水节》让我们起走进课感受下泼水节那热闹欢快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节课评议三、学、节⑴指名⑵理年放到句子⑶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新年也是傣族年盛传统节日这让期盼已久节日到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心情?⑷指导出高兴激动语气、二节⑴这年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由二节,说说泼水节给你感觉是什么?⑵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⑶指导朗⑷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那热闹场面吗?观看录像欢乐泼水节⑸带入情境如这天你和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学起到了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⑹质疑什么浑身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呢?⑺结朋友说得真是呀这吉祥水祝福水呀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但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街上欢乐人们相泼洒朵朵水花人群盛开阳光映射下形成了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街成了水世界欢乐海洋⑻齐二节3、三节⑴引⑵欢乐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出句话吗?⑶出示⑷练习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⑸指导朗⑹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相庆贺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声地说出吗?四、指导背诵五、作业、我们华民族是多民族国56民族56支花每民族都有己民族风俗和盛节日如你感兴趣话可以和几朋友组成研究组对进行研究、我国盛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说或画画节日情景。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3、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插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3、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c、指名朗读。

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1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在摘抄好词佳句和练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人们和总理心连心。

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

一、复习1、复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⑴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错的字并且多读几遍。

⑴指名读(中等生、差生)。

⑴齐读。

⑴标一标。

2、复习课文: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是因为______。

是呀,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让我们带满腔的热情再来读一读一二三自然段。

(齐读)二、学习第四、五段学习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

1、看图说话,感知情境:师:看,和蔼可亲的周总理满面笑容地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图),这就是当时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当时的周总理是怎样子的?(观察穿着和表情)3、作者也把周总理当时的样子用文字给他描画出来了。

请你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一想:你觉得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一些地方看出来?三、品词析句,促进感悟其实不仅仅总理的穿着让人们感觉到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读一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这样的句子:1、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⑴从哪些地方你能感觉到总理的可亲可敬?⑴出示资料,自由读。

⑴有没有和他一样找了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和他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知识目标: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2)指导朗读。

练习读。

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2)指导朗读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案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案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案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教案流程】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

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实行简单的拓展使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理解,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

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第一课时的生字学得怎样。

课件出示生字词:齐读、小组读。

课件出示周恩来的图片,: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理解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理解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这里有个词“特别”,能够换成什么词?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
学生自由读,找出描写傣族人们动作的词语。

(相机出示)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指名比赛读。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这两组词的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4)仿用量词:一条条。

一串串。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段:齐读、小组读、指名读、比赛读,读出傣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

出示课件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
(5)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6)学习第5自然段。

出示句式。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给与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大胆的表达。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还会祝福总理——……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分角色表演朗读)
(7)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8)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读)——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挑战读——齐读。

(9)说话练习:多么,!
多么!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
四、情感延伸。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
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

同学们课后能够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泼水祝愿傣族人民
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