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提高学生对巴西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巴西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巴西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巴西狂欢节等为例,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巴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学习巴西地理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巴西》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巴西》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对于学生了解南美洲其他国家以及世界地理知识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地理、人文、经济特点都非常丰富的国家,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巴西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了解世界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巴西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巴西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巴西城市、农业、工业等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巴西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巴西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巴西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巴西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认识相对较为有限,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浓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直观地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难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经济发展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巴西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与巴西相关的视频资料。

3.准备学生讨论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巴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学生对巴西的基本知识掌握牢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巴西》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巴西》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拓宽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巴西这一国家的具体地理特征和人文现象,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巴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提高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

2.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图片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亚马逊雨林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巴西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图片:准备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

3.教学视频:准备关于巴西的宣传片或纪录片,用于导入和拓展环节。

4.地图:准备巴西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
孙河
九、资源和经济
'
十、人口] 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大的工
业中心。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它的工
业区农业区。

并总结出巴西被称为
“咖啡王国”。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第三
站---里约热内卢,参观了足球场,
去了卞卡家,引出人种以及人口分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最后
一站---巴西利亚,让学生讨论为什
么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
利亚。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的思维活
跃起来,并能得出
结论。

课堂气氛浓重,增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小结谈论本次巴西之旅的收获作业课后练习(课堂完成)。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位置
一、地理概况面积
地形
气候
亚马孙平原二、巴西之旅亚马孙河
经济
人口、人种。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巴西的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认识巴西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多元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巴西各个方面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3.准备好巴西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在介绍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地图,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6《巴西》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6《巴西》教案
(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巴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比重迅速增加,改变了过去以农矿业为主的结构。
(二)经济作物迅速发展,虽然小麦还需要进口,但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
(三)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是世界重要的钢铁、轮船、汽车、飞机生产国之一。
巴西现在的经济状况,思考以下问题:
(3)、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合作探究,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①然后媒体展示尼罗河和亚马孙河流经地区图,引导学生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
过渡:巴西政府正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市场,与我国同被列为“金砖五国”。
二、迅速发展的经济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工农业特点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然后交流。
答案:(1)亚马孙 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2)大西 赤道 南回归线
(3)东部沿海(东南沿海)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开发较早等
(4)便于内地的管理与开发 地处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5)伊泰普 巴拉圭
(6)铁、锰、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大城市集中,工业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人才集中;重要港口城市,海运便利(答对其中两项即可)。
(4)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原因是,巴西利亚位于热带,但终年四季如春,原因是。
(5)水电站:E是水电站,是巴西与(国家)合建的。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试分析里约热内卢钢铁、造船、汽车等工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8.6巴西教案1(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6巴西教案1(新版)湘教版
5. 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巴西的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巴西多元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 农业、工业、服务业均发展较为成熟
4. 巴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 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 加强生态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巴西的文化
- 多元文化的国家
- 狂欢节、桑巴舞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以下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 研究巴西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了解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节日。
- 探究巴西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了解巴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 讨论巴西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个人和全球对于生态保护的责任和行动。
七、反思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次授课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改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与创新: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巴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巴西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巴西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巴西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巴西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巴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包括巴西的独立运动、殖民历史以及多元文化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设计
二、面积
三、地形
四、气候
五、亚马孙平原
七、亚马孙热带雨林
八、亚马孙河
九、资源和经济及中部,东临大西洋的临海国家。

师讲述:接下来我们来看巴西有多
大。

巴西在世界上的面积居第几
位?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
家,巴西国土面积851.5万平方千
米,差不多占南美洲大陆总面积的
一半。

师讲述: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上找到
巴西两大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
高原,巴西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
呢?
师讲述:我们来看一下巴西的气候
图,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有
小部分跟新舟一样的气候亚热带湿
润气候。

我们已经对巴西的地理概况有了初
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开始进行巴西
之旅。

第一站:亚马孙平原这里的
树木非常茂盛,不仅多森林,而且
动物也特别多,因此被称为什么?
师讲述:为什么这里的森林这么茂
密呢?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
林气候区。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热带
雨林给人类的贡献。

可是现在的热
带雨林已经受伤了,巴西政府,开
发商,当地居民等,他们是怎么破
坏的?那我们怎么来保护热带雨林
呢?
师问:世界四大长河是哪四大长
河?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
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最后师分析
总结答案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第二
站---圣保罗,同学们,壮观吗?这
么多高楼大厦还有很多洋房。

圣保
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大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看地图册回答
并归纳总结地形地
势特征
学生看图归纳巴西
的气候特征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
路在地图上找到亚
马孙平原,并看书
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讨论
以同桌为单位思考
讨论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知识掌握情况。

让学生学会学习方

新旧知识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调动学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动脑积极参与
探究。

引导学生找出问题
的答案
把学生带进这样的
意境中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的思维活
跃起来,并能得出
结论。

十、人口工业中心。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它的
工业区农业区。

并总结出巴西被称
为“咖啡王国”。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第三
站---里约热内卢,参观了足球场,
去了卞卡家,引出人种以及人口分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最后
一站---巴西利亚,让学生讨论为什
么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
利亚。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浓重,增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小结谈论本次巴西之旅的收获作业课后练习(课堂完成)。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位置
一、地理概况面积
地形
气候
亚马孙平原二、巴西之旅亚马孙河
经济
人口、人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