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内容包括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发展、城市以及主要国家等。

本节内容是对美洲的整体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特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对大洲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美洲相对于其他大洲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美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能够正确绘制美洲地图。

2.使学生掌握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让学生了解美洲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主要国家等。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3.美洲的人文环境,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分布、主要国家等。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洲的典型国家,使学生了解美洲的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和了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2.收集美洲的典型国家案例资料,如美国、巴西等。

3.准备与美洲相关的视频资料。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讲解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美洲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美洲地理特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美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2)了解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树立和而不同的观点。

【教学重点】南北美洲的气候分布。

【教学难点】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回顾回答问题)明确: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美洲的气候。

二、新课学习(一)美洲气候读图对比南北美洲的气温、降水、气候类型。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热带范围相对狭小。

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除高山地区外,南美洲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冬季温暖,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28℃,夏季没有酷暑。

(2)北美洲降水受东西两侧山脉的阻挡,东西两侧沿岸地区降水多,中部地区降水少;南美洲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第三节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教学⽬标1.运⽤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的居民的组成和语⾔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的差异。

2.利⽤南北美洲地形图和⽓候图,分别了解两⼤洲在地形和⽓候⽅⾯的特征,使学⽣逐步掌握对⽐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平是不平衡的。

4.进⼀步理解国际⽇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期,培养学⽣的地理换算能⼒。

5.组织学⽣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步培养学⽣的⾃学能⼒。

过程与⽅法本节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学⽣已有的知识、能⼒,多媒体课件引导学⽣充分利⽤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收集的资料,丰富学⽣的学习资源。

采取对⽐、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法并形成能⼒的⽬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学⽣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培养辩证思维的观点。

2.是学⽣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然环境特征。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候的影响和计算⽇界线两侧的⽇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展⽰课件,图⽚、资料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教学设计流程第⼀课时时1.导⼊新课。

今天我想要带领同学们去西半球领略⼀下哪⾥的地理风情,请⼤家想⼀想:⼏乎全部在西半球上的⼤洲有那⼏个?(板书:第三节美洲)问:美洲的全称叫什么?为什么把他成为“新⼤陆”?(板书:⼀、“新⼤陆”)发现新⼤陆。

引导学⽣发表⾃⼰的观点。

2展⽰美洲地图,组织学⽣观察,问:美洲⼤陆的轮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美地下多⽕⼭、地震?为什么中美地下⼀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中美洲有那七个国家?经济作物为主?中美洲有那七个国家?3.中美底峡最狭窄的部位⼈们开凿的⼀条运河叫什么?两侧的国家、沟通的海洋?4.利⽤美洲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第二课时教案分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六、作业: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知识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通过地图轻松的找到答案,学生的成就感比较高,应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教学设计2,主要讲述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掌握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美洲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难点: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洲各国之间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美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联系的课件。

2.地图:准备美洲地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视频资料:准备美洲各国风光、文化等方面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课件,分别展示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美洲(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美洲(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美洲的地形特点
重点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难点
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教法
指导自学、讲练结合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精讲点拨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复习提问: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代表发言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第六章第二节美洲(第2课时)
课题
第六章第二节美洲(第2课时)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与能力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1、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非洲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来认识一下美洲。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3《美洲》是关于美洲大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以及美洲的特色文化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洲大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以及美洲的特色文化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学生能够分析美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以及美洲的特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2.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洲的地理特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洲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洲大陆的认识;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2.准备与美洲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4.准备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洲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美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洲(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

美洲(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美洲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4-32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大洲地理特征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美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美洲自然特点和人文情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初步学会分析美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相互交流激发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地区间的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教学重点:南北各异的地形特征及;美洲经济发展记载及在世界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各异的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看过了美洲的概况包括海陆位置及特殊地理区域(白令海峡中美地峡等),还学习了南北美洲南北各异的地形特点,这节课就来看看,在南北美洲各自不同的地形影响下,各自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特点。

主要通过自学来学习。

先来看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板书]四、南北各异的气候
1、北美洲
[活动]看地图册P23,1、找出北美洲所跨温度带,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哪两种,即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
[讲解]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但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的范围狭窄,仅限于北美洲大陆的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和岛屿地区。

(书上画出相关知识,P26)
[复习过渡]在北美地区地形的特点是怎样的?(北美洲的地形分为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平原区—大平原,东部高地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结合这种地形特点,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结合图册P25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回答课本P29活动题:
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何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
2、北美洲中部为何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讲解]北美洲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包括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对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起阻挡作用,湿润气流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北美洲中部是纵贯南北的广阔的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平原一直延伸至墨西哥湾沿岸。

所以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寒冷空气可长驱南下,造成北冰洋沿岸到墨西哥湾沿岸以及北美洲东部大范围的寒冷天气,冬季低温少雨。

而夏季从墨西哥湾沿岸北上的来自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可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多雨天气。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这样便加剧了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过渡]下面来看南美洲的气候。

[板书]2、北美洲
[活动]依据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南美洲的气候特点。

看地图册P23,
1、找出南美洲所跨温度带,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南美洲的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是哪两种,对照地形图看分别分布在哪个地形区[讲解]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由于热带范围广阔,南美洲除高山地区外,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 ℃以上,冬季比较温暖;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28 ℃,夏季没有酷暑。

南美洲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活动]课本P30活动3,分析南美洲很多国家首都和大城市建在高原的原因
[讲解]由于南美洲大部分处在热雨和热草气候区,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气温高降水多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故之。

[活动]课本P30活动4,世界最长的四条河流概况了解。

[过渡]在美洲这个新大陆被发现以前,那里有没有居民?他们是谁?属于什么人种?现在的美洲的居民的组成到底怎样?下面来学习美洲的居民组成和经济差异。

[板书]五、移民与经济美洲的人口
[自学]读图1-44,阅读“美洲的居民”材料,了解美洲的人口特点
[总结]来自欧洲及其他大洲的移民逐渐成为北美洲人口的主体,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

南美洲总人口只有3亿,却是世界上种族成分非常复杂的大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自学]学生阅读课本P31-32,了解美洲主要国家的资源和经济情况。

[总结]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代表:1、墨西哥现已形成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首都墨西哥城,属于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2、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南美经济特点:农矿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

多数国家粮食不能自给。

,均为发展中国家。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