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教师版)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多彩的光教案

第四章 多彩的光教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1.光的神奇2.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

(4)影子、日食、月食的成因。

3.光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c=3⨯108m/s v空气≈v真空v水=34v真空v玻璃=23v真空七、课后反思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反射(一)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一、课题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

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反射光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可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演示实验l: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眼上,感觉如何?(刺眼)刺眼说明光很强,看不清。

演示实验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壳,再做相同的实验,此时有何感觉?(不刺眼,能看清)光射到硬纸板上所发生的反射我们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我们把它叫镜面反射。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四章 多彩的光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四章 多彩的光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光的特性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认知到光的存在,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如反射、折射等,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光的一些现象,如彩虹、光的传播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是教学的重点,而如何让幼儿理解这些概念,则是我的教学难点。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手电筒、镜子、玻璃球等,以及一些颜色丰富的图片和卡片。

我会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手电筒,打开它,让幼儿观察光的出现。

然后,我会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去挡住光,看看光是否会消失。

这个活动能够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卡片,让幼儿观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光在水中的传播等。

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光的基本特性。

然后,我会拿出镜子,让幼儿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情况。

我会让幼儿自己尝试去反射光,看看能否照到自己的脸上。

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在活动的我会让幼儿自己尝试去发现一些光的现象,如彩虹、光的传播等,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现象。

这个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这些特性和现象。

对于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这些难点,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是否掌握了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

同时,我会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彩虹,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光的特性和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光的兴趣。

第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全部).doc

第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全部).doc

第四章多彩的光全章概述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

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而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

在学习完光的色散,通过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究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

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本章内容结构图:本章内容涉及的物理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应用范围很广,从生活和自然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都有所涉及,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本章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科技,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到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同时,通过对电子显微镜和哈勃望远镜功能的认识,使学生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本章教学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凸透镜成像,难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9课时(探究准备占一课时)。

第一节光的传播(一)教学建议课标的基本要求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速度,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2、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内容分析课本首先展示了四幅图,使学生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大自然的美丽,教学中还要列举大量和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由这些现象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是通过怎样路径的传播的?从而点出本课探究的主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并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神奇的眼睛》多彩的光教学课件(1)

《神奇的眼睛》多彩的光教学课件(1)

《神奇的眼睛》多彩的光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神奇的眼睛》第四章“多彩的光”,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彩色形成的原因、光谱与色散现象以及光的实际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彩色形成的原因。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透明塑料尺、白纸、彩色笔、光盘、激光笔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光学实验器材,包括透明塑料尺、白纸、彩色笔、光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光盘,让学生观察光盘表面的彩色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性质和彩色形成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原理,演示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2)光的反射与折射:讲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彩色形成的原因:讲解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解释彩色形成的原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速等。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3. 彩色形成的原因:波长,颜色。

4. 光谱与色散: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原理。

(2)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分析彩色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光的传播原理:光沿直线传播,光速在真空中为3×10^8m/s。

(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光在遇到界面时,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折射。

(3)彩色形成的原因: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光学小制作,如制作简易的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1课时总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光速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教学方法:达标法活动资料:激光手电筒、小型激光器、水槽,纸板等第四章多彩的光第2课时总课时光的反射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①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②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③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④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的应用、入射角、反射角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活动资料:光源(激光手电筒)、平面镜、纸板、烟雾箱。

教学环节内容、步骤师生互动策划备注(活动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光路的可逆性演示实验:用较大的平面镜,让甲同学看旁边的乙同学的眼睛,再让乙同学观察平面镜,问:能否看见甲同学的眼睛。

结论:在光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画图说明光的可逆性:⒈观察实验现象;⒉参与活动。

⒊理解光路的可逆性。

通过光路可逆的学习,有助于作图。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⒈实验:让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和射到书面上,让学生观察现象。

⒉举例生活中类似的例子;⒊说明反射分为两种: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⒋画图说明形成这两种反射的原因:镜面反射⒈学生观察现象;⒉观察图,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漫反射小结、练习小结:组织学生讨论,本堂课学到了什么?画图让学生练习;讨论本堂课知识,小结发言。

练习、作图。

板书设计光的反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⒈三线同面;⒉两线分居;⒊两角相等。

教学反思副板书练习、应用第四章多彩的光第3课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③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象的形成。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光的折射现象引入1、提问:在光的反射定义中你根据有关的信息或相关的词还能提出另外一些想研究的问题吗?2、学生提出问题后讲授:接下来我们将用实验来探寻还有一部分光的踪迹思考后提出,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了,那还有一部分光到哪里去了呢?光的折射现象观察1、布置实验探究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传播路径:利用所给的小水槽和激光笔探寻光在空气和水这两种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并把所观察到的路径描绘出2、巡视收集不同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果,用投影打出几组不同的实验结果:1、实验并描绘出光的传播路径2、根据投影出的不同记录找出最符合实验现象的光路图,并在对比中体会出折射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1、提问:光在发生反射时遵循一定的规律,你能否对照反射规律总结折射规律?2、深入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布置实验验证猜想:利用激光笔和一块玻璃砖实验,把光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描绘出1、回答总结折射规律2、(1)判断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对光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提出猜想,实验后通过描绘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3)通过判断角度所处的介质得出结论,在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角光的折射规律3、布置实验:用激光小电筒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完善折射规律: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3、把光垂直打到玻璃砖观察传播路径光的折射现象解释1、布置硬币浮起的实验:把硬币放在纸杯子底部的一边,人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为止,再让另一个同学缓缓地向杯中倒水(注意不能移动硬币),这时会看到什么?2、提问: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提示:倒水后从硬币上射出的光线在水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1、实验并能对产生现象进行思考2、得出结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出示诊断评价题目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完成题目并相互交流作业与预习1、找出你身边由于光的折射所产生的现象?2、在玻璃砖的折射图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并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3、同步探究:P771—9。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精品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导学案探究思考题:1、阅读课本图4-1、4-2、4-3、4-4、4-5等五幅图,由此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并试着猜想,我们观察到的“景色”之“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进入我们的眼睛的?2、什么是光源?试举三个例子;;。

3、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4-6实验)试着填写: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由此可知: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

4、试在下方画出一条光线和一个光束,并思考:光线存在吗?光线:光束:5、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试着解释之;①;②;③。

6、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合km/ s。

7、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玻璃v水v空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能力训练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下列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是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3.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同学站队时后面的同学以前排同学为准来站B.晓明同学看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C.天在大树下有许多小圆斑D.射击运动员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再射击4.古时候人们没有时钟,就制作了日冕仪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制作这种工具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6.日食是____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__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7.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

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可参看课本图4-13解答).A.“△’’形的B.圆形的C.“▽’’形的 D.无法判断能力提高题:1.如上图所示:图为日食的形成示意图,我们在A、B、C、D四个区域分别可以看到:、、、。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沪科版

4.1.1 光的直线传播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通过对各种光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些问题;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学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埋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仪器材料]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挂图、课件[教学流程设计]热身运动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反射1、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0×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800,000,000,000m )。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8、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律(实验探究):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 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 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 表示。

12 3(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4)反射类型: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a.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不同点: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④ 实例:a. 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

如图所示,光源S 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

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3、实像和虚像:(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2)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 ;(2)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5、凹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1)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2)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6、凸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1)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2)应用:汽车后视镜7、平面镜成像作图两种方法:(1)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步骤:①从点光源S 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 的像点S '。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步骤:①过S 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②截取S '点,让S '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点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画出像点S '(像与大小相等)。

重点提示:作图时,光线要标明传播方向,光线和界面用实线表示,法线和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第三节 光的折射123(1(24(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5、光的折射作图步骤:(1)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线。

(2)根据折射规律做出折射光线(注意空气中角大)。

第四节 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

(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重点提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同。

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不同的色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出现的情况是:(1)白纸可以反射各种色光,纸出现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相同。

(2)黑纸吸收各种色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在黑纸上,纸都是黑色的。

(3)各种色纸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它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

(4)白光照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纸出现的颜色与纸的颜色相同。

5、不同的色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时,透色光的情况是:(1)若光的颜色与透明物体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

(2)若光的颜色与透明物体颜色不同时,光就透不过物体。

6、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在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

重点提示: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2)紫外线:在光谱中,在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能杀菌,还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第五节凸透镜成像1、透镜:(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1)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2)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4、凸透镜成像的公式:vu f 111+=,式中:f 为焦距,u 为物距,v 为像距。

5、照相机的原理:f u 2> 倒立 缩小 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幻灯机的原理:f u f 2<<倒立 放大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7、放大镜的原理:f u < 正立 放大 虚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8、实像和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9、凸透镜成像比较:(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5)成虚像时:10、总结:三条特殊光线(1)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2)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② 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凸透镜透镜成像的特点: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1、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2、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例题(光的反射)例1、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的()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D.色散例2、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例3、一束光斜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A.120°B.90°C.60°D.30°例4、如图所示,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入射角为_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角是_________.例5、如图,画出图在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