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对比新旧教材,认识新教材的变化及特点

对比新旧教材,认识新教材的变化及特点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于2021年9月,分别在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和海南二市三省的高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现对高一年级使用的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3](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大多数地区仍在使用的人教版化学旧教材(必修)[4,5](以下简称旧教材),在章节目录、栏目设置、具体内容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变化之处的同时,寻找其变化的特点。
一、章节目录变化对比及其意义从章目录看,新旧教材均为八章,新教材(必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顺序进行编排,分为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四章,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八章;而老教材把必修内容分为两个模块,且必修l 和必修2均按照从第一章~第四章的顺序编排。
具体章节目录见表1和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新教材在保持化学主干知识基本不变的同时,章节顺序有所调整、部分目录名称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体会到调整的目的。
1.章节内容的增加、删减及顺序调整(1)删除旧教材必修l的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方面,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主要内容在初中化学已作介绍;另一方面,化学本身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内容的始终,部分实验基本操作可融入相关实验中,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将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调整为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
一方面,直接呈现“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可加深学生对新名词的印象;另一方面,使教与学的难度相对分散并后移,从而减轻学生刚进入高中即遇到学习的拦路虎,解决阻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问题。
在第八章增加了“化学品的合理使用”一节,涉及农药、化肥、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意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2)按照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规律,将“物质结构一元素周期律”穿插在元素化合物之间并由原来的下学期调整到上学期。
学生熟悉的、易于掌握的典型金属元素钠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的学习,奠定了对“物质结构一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容易形成元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位置一结构一性质”的关系,为后续氮和硫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1新教材与选修4旧教材对比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1新教材与选修4旧教
材对比
引言
本文旨在对比高中化学人教选修1新教材与选修4旧教材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比两本教材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教材内容对比
人教选修1新教材
- 新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 新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
- 新教材涵盖的知识点更加全面,内容更加深入,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选修4旧教材
- 旧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相对较为抽象,缺乏实际
应用的案例。
- 旧教材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入门。
重点与难点对比
人教选修1新教材
- 新教材更加注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 新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电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 难点包括有机化学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选修4旧教材
- 旧教材的重点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和酸碱
等方面。
- 难点包括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结论
通过对比人教选修1新教材与选修4旧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新
教材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更加全面和贴近实际。
新教
材的重点和难点更加突出,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旧
教材则更适合初学者入门,内容相对简单。
在选择教材时,学校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
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主要包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与物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与探究三个模块。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选择性必修课程则包括主题一至主题四四个模块,涵盖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内容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此外,新版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总的来说,2023年新高考化学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实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中部分知识的比较与分析

Co pa io n m r s n a d Ana ysso m e K no e ei e a l l i fO wl dg n N w nd O d Che it y m sr
Te t o o ni rH i h S ho l x bo ksf rSe o g c o
颜色 来 引起 学生对 知 识重难 点 的把握 。 1 从 实验 的编排 来 比较分 析 - 3 化学 新 课程 把化 学实 验放 在一 个极 其重 要 的位置 ,无 论是 义 务教 育 阶段 还是 高 中阶段 的课 程标 准 中,都 多次 提及 实验 教学 : “ 实验 是 学生 学 习化 学 、实现 科 学探 究 的重要 途径 ” J ,人教 版 新 教材 必修 一 从编排 上来 看 ,第 一章 “ 实验 到生活 ”编排在 高 从 中化学 开篇 ,体 现 了新 教材 注重 化学 实验 。化 学是 一 门以实验 为 基 础 的学科 ,学好化 学就 离 不开 实验 。新 教材体 现 了培 养学 生的 动 手 能力和 探 究性 能力 。
ta i o a y tm f h mityt a h n o tn . r em o u e , a ey c l m ns t n , x e i e tl a e il n n wl d ea a g m e ti e a do d c e i r r d t n l se o c e s c i gc n e t Th e d ls n m l o u et g e p rm n a t r dk o e g r n e n n w n l h m s y i s r e i m a a n t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摘要:在任何学科的教材中,习题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此,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了比较,以此强化习题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比较;课后习题前言:在课堂上,教材是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完成自身知识建构的方式。
在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作为必须可少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不同的化学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优化改进,还可以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能力。
一、化学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思维。
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教师则需要对化学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才能够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同现行教材相比,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对于课后习题内容的选择与化学题的设计,比较侧重对化学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课后习题的趣味性与功能性,更为突出“生本”理念[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必修2的第11页的习题6:“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讨论、演讲、墙报等形式在班上交流”。
在这个习题中,主要是对学生对于同位素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要求了学生对于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该例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察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这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
二、习题数量及类型的变化在现行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数量较大,依旧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等类型,并且问题比较基础、简单。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摘要:作为第五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陕西省新高考政策已落地近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基层一线教师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老高考到新高考等各种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从实践中逐渐体会教材和课标的改变所带来的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冲击。
本文通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的介绍和比较,使老师们深刻体会由教材变革带来的教育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高考新课标对比变革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章节安排2007版教材 2019版教材以上是2007版[1]和2019版[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章节安排,两者相较变化非常大。
在新教材中删减了《从实验学化学》的内容,将其中“物质的量”的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助于降低学生初入高中学习带来的不适感,尽快进入学习的正轨。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中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后再进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这时,新教材以海水的研究作为新情境,以其中的重要盐分——NaCl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构成元素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这符合《新课标》[3]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目的。
在完成钠、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任务后再进行定量计算(物质的量及其应用),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化学反应的量变观察到质变计算,从而将化学学习的理论性推上新高度。
1.栏目设置在新教材中,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方法导引、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卡片、化学与职业、研究与实践、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等诸多环节,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丰富多样,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能力、素养的双重提升。
如在课本48页介绍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后“方法导引”中又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从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完成了高中化学学习中一般气体制备的方法介绍,原本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才能涉及到的知识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论学习,此时可让学生进行O2、H2、CO2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设计,体会气体制备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相信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大有裨益。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较——以“物质的量”为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3X(2020)06-0164-04
教材是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工 具,是高考题型的鼻祖。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教 材 的 把 握 至 关 重 要 。 依 据《普 通 高 中 化 学 课 程 标 准》 (2017 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 2019 年出版了《普通高 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该教 材吸取了 2004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化 学》(以下简称旧教材)的编写经验,并反映了我国十余 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成果。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 变革理念主要在于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 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 会责任”5 个维度 。 [1] 其中包含了教师教学的方向和学 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以下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以 ““物质的量””这一节为例,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
第 46 卷,第 6 期
164
2020 年 12 月
பைடு நூலகம்
安徽化工 ANHUI CHEMICAL INDUSTRY
Vol.46,No.6 Dec.2020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较
——以“物质的量”为例
马文涛,李红英,朱小红,秦梦瑶 (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首次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紧接着根据该课程标准出版了新教材。将以化学学科核心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马文涛,等: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较:以“物质的量”为例
165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器具称量的。而物质间 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 系进行的,对此,不仅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 量…… 。 [2]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知识点对比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知识点对比简表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增知识点:1、有机物的分类(1按谈的骨架分为链状和环状有机物;2按官能团分类:须知道醚、酮的官能团)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等。
3、有机物的键线式表示(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4、有机物的命名: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5、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离、提纯(a蒸馏b重结晶c萃取)(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a元素分析b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3)分子结构的测定(a红外光谱b核磁共振氢谱)6、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7、乙醇与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8、丙酮(科学视野)9、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过程(2)逆合成分析法10、果糖11、氨基酸的性质(1)两性(2)成肽反应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3、核酸14、缩聚反应注意缩聚物结构式书写与以往不同,增加了端基原子或端基原子团。
15、酚醛树脂的制备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理,等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新增加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路易斯结构式,配合物理论第三节分子的性质新增分子内氢键,手性分子,无机含氧酸酸性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新增晶体有关知识,晶胞概念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新增分子密堆积概念,冰的晶体结构,第三节金属晶体新增电子气理论,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第四节离子晶体新增决定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电性因素、键性因素,晶格能(注: )老教材化学第三册第一章晶体类型与性质在课标教材选修3第三章但内容比新教材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考纲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课标苏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共5本书的教学。
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一、能力要求
由原来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种能力,改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种能力。
提法更具体、更易操作
二、考查内容
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
分析:突出了方法和学科特点,不再单独列出内容计算,而把计算内容分散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中。
三、知识条目的变化
(一)、删除内容
1、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2、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3、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改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5、燃烧热、中和热”。
其它的提法略有变化。
6、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7、理解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8、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9、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10、P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11、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2、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二)、增加的内容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焓变的概念。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能写出电池反应方程式。
6、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7、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8、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9、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10、了解离子积常数,能进行pH值计算。
11、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2、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1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14、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15、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1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17、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8、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19、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20、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1、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22、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3、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24、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25、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6、初步掌握天平、酸碱滴定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7、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四、考试要求的升降
1、原考纲“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的方法”。
变为“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原考纲“初步了解化学电源”,变为“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原考纲“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变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原考纲“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变为“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原考纲“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变为“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原考纲“初步了解新能源开发”,变为“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
6、原考纲“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变为“了解化学键的定义,知道离子键的概念和成因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及共价分子的特点,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7、原考纲“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变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8、原考纲“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变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
9、原考纲“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变为“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
10、原考纲“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变为“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当然还有一些提法上的变化,但本质要求上没有多大变化的内容就不一一列举。
如有机化学基础中“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等。
五、几个“理解”层次的内容
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5、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7、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9.以第3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0.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1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1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1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
1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指元素化合物内容)。
1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16、能用有机物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
1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8、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19、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
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纯物质的方法。
20、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和分析。
21、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22、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和改进。
23、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处理。
六、关于“计算”要求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6、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7、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