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

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

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化学与环境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治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环保责任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化学和能源一样,化学与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化学教育中增强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部分,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环境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钥匙”,环境教育与能源问题的提出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公民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正是现代化学教育的蓝图规划,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的一种重要体现。

四、化学与生产、生活

人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等无一不和化学密切相关。高一化学新教材卤素一章介绍了“碘与人体健康”,高二化学结合有机化学知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并以大量的彩图形象的介绍了各类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用途。高三化学在电解池教学中,常识性介绍了“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结合生产实际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新教材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与化学问题

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介绍得较少,知识体系综合化不够,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充分地体现化学素养教育,还可以在有关教学内容后以常识介绍的形式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做适当的讲解,譬如,“胶体”内容后可结合空气溶胶介绍物理学中有关空气中可见光的波长,使学生明白“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但瑕不掩瑜,新教材较以往教材,价值定位有了很大进步。这是价值的相对真理性,它随时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生活等问题在新教材中体现,说明新的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在随社会科技的发展调整变革,将化学教育的目标重心为少数人深造打基础,移至着眼于大多数学生今后生活和就业、学习对化学的需要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化、综合化已成为知识经济赋予化学教育价值的新含义。例如,铜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要资源,因而他们的化学教程就是以铜为中心;英国约克大学编写了一本具有明显大众化特色的化学教材——《索尔特化学教程》,它包括衣、食、饮料、取暧、金属、农业、建筑、乳浊液、矿物、塑料、运输、燃烧、电化学、今日和明日的能源以及保持健康、食品制造等16个单元,力求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发展学生的化学智能。

综上所述,学校里的化学教育,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大型的人文系统工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它应该包括价值目标、时空环境、价值手段、过程监控和评估反馈等结构环节。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练习

高中化学-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练习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1.在0.5 L 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 +,对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 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解析:B项,溶液中m(NaCl) =0.5 mol ×58.5 g/mol =29.25 g ,故B项错误;A项,该溶液的浓度为c=n(Na+)/ V=1 mol/L ,故A项正确;C项,配制100 mL溶液需要m(NaCl) =0.1 L ×1 mol/L ×58.5 g/mol =5.85 g ,故C项正确;D项,溶液中n(Na+)=0.1 L ×1 mol/L =0.1 mol ,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是( ) A.将40 g NaOH 溶解于1 L 水中配成NaOH溶液 B.常温常压下将22.4 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 L 的盐酸溶液 1 C.将 1 L 0.5 mol/L 的浓盐酸加热浓缩为2L D.从 1 000 mL 1 mol/L 的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的溶液 解析:40 g NaOH为 1 mol,1 L 水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是不相等的,故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为 1 mol/L ,A错;常温常压下22.4 L HCl 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 ,则将其溶1 于水配成 1 L 的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为 1 mol/L ,B错;将浓盐酸加热浓缩为2L ,由 于HCl具有挥发性,在加热浓缩时,HCl挥发使溶质减少,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1 mol/L ,C 错;对于一定浓度的溶液,不管从其中取出多少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D 正确。 答案:D 3.从 1 mol ·L-1 NaOH溶液2 L 中取出100 mL,下面有关这100 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

2019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单线桥: 双线桥: 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3、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5、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等)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 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注意:(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 h2so4>br2>fe3+>cu2+>i2>h+>fe2+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

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 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 铁粉过滤Fe、Cu FeSO4溶液 稀硫酸 过滤FeSO 4 溶液 蒸发 结晶

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 5.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 (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 (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 (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 (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 (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

新课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作者:普加宝 (高中化学云南楚雄化学二班 )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

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 二、教科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1)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所以,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各册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打* 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新型陶瓷、分子的手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模型汇总(有关溶液)

高中化学模型汇总(有关溶液) 一、等质混和等体混 母体讲解 1. 把 70% HNO 3(密度为 1.40 g·cm -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 HNO 3(aq)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0.35 B.<0.35 C.>0.35 D.≤0.35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分数的认识和变换前提下的估算能力。 知识依托: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错解分析:审题不严,自以为是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从而误选 A 项;解题过程中思维反向,也会误选 B 项。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条件转换法):先把“等体积”看作“等质量”,则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中 HNO 3 的质量分数为: w 混= 2 % 70222121=+=?+?w w m m w m m =35% 而等体积混合时水的质量小于 HNO 3(aq) 的质量,则等体积混合相当于先进行等质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密度大的液体,这里是 70% 的 HNO 3(aq),故其质量分数大于 35%。 方法2(数轴表示法):(1)先画一数轴,在其上标出欲混合的两种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在两质量分数的对应点上标出两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 (2)求出 2 21w w +,并在数轴上标示出来。 (3)标出w 混:w 混在2 2 1w w +与 ρ大的液体的质量分数之间。答案:C 评注:方法2是方法1的一种升华。 ●锦囊妙计 1.等质混 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w 混=2 2 1w w + 2.等体混 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W 混∈[2 2 1w w +,W (ρ大)]具体解题时,常用数轴表示法。 2. 密度为0.91 g·cm -1 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25.0%(即质量分数为0.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 B.大于 12.5% C.小于 12.5% D.无法确定 求解: 提示:氨水越浓密度越小。因为ρ1>ρ2,所以w 混离w 1 更近,即 w 混<0.125。 答案:C

高中化学全套化学公式大全

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3F2(过量)+Cl2==2ClF3==(ClF3+3H2O==3HF+HC lO3==) Cl2+H2==2HCl==(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 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 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 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 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 –+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 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 –+O2 2O2+3Fe==Fe3O4==O2+K==KO2 S+H2==H2S==2S+C==CS2==S+Zn==ZnS S+Fe==FeS==(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 离子制取) S+2Cu==Cu2S==(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 由离子制取) 3S+2Al==Al2S3==(只能由单质制取,不 能由离子制取) N2+3H2==2NH3==N2+3Mg==Mg3N2==N2+3C a==Ca3N2 N2+3Ba==Ba3N2==N2+6Na==2Na3N==N2+6 K==2K3N N2+6Rb==2Rb3N==N2+2Al==2AlN P4+6H2==4PH3==P+3Na==Na3P==2P+3Zn= =Zn3P2 H2+2Li==2LiH 2、还原性 S+O2==SO2 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4H++6NO3-==6NO2↑+2H2O+H2SO4 3S+4HNO3(稀)==3SO2+4NO↑+2H2O 3S+4H++4==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精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课标考纲说明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化学课程目标共有几个层次 A A : 3 B : 4 C : 5 D : 6 2 、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D 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 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 A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 活D: 化学与技术 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 D A: 防止B: 预防C: 治 理D: 防治 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B A: 问题B: 解释C: 证 据D: 假设 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那一项 D A: 科学B: 技术C: 社 会D: 生活 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C A: 简约性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科学性原 则D: 绿色化原则 8、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 A:感受 B:关注 C:珍惜 D:养成 9、下列行为动词,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C A:知道 B:辨认 C:解释 D:证明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D A:了解水平 B: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反应水平 11、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A A:4学分 B:5学分 C:6学分 D:7 二、多项选择题 1、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 A: 模仿B: 完成C: 掌握D: 迁 移E: 测量 2、 <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 A: 物质B: 性质C: 结构D: 变化E: 用途

D:求是与创新E:活动与探究 3、课标是哪几部分构成的ABCE 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活动探 究E:实施建议 4、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 A:实验化学B:化学与生活C:化学与技术D:有机化学基础E:化学反应原理 5、高中新课程由哪三个层次构成ABD A:学习领域B:科目C:单元D:模 块E:章节 6、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陈述包括那几个基本要素ABCD A:主体 B:行为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E:环境 7、属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八个课程模块的是ABCD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实验化学 E :化学反应速度 8、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BCDE A:准备 B:研制 C:编写 D:实验 E:推广 9、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 A:实验化学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与技术 D:有机化学基础 E:化学反应原理 10、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哪三个维度ABC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求是与创新 E:活动与探究11、<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 A:物质 B:性质 C:结构 D:变化 E:用途 12、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 A:模仿 B:完成 C:掌握 D:迁移 E:测量 三、判断题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正) 2、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误) 3、体验性目标是指用学生的心理感悟、活动感受来陈述的目标。这类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表现性的,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正) 4、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只有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正) 5、做实验未必是科学的探究,只有在已有经验(包括事实经验和探究模型经验)和相关理解指导下的科学活动才算是高质量的科学探究。(正) 6、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正) 7、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

高中化学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练习题

高中化学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练习题 1.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工业上常利用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随着SO2的吸收,吸收液的pH不断变化。下列粒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Na2SO3溶液中存在:c(Na+)>c(SO2-3)>c(H2SO3)>c(HSO-3) B.已知NaHSO3溶液pH<7,该溶液中:c(Na+)>c(HSO-3)>c(H2SO3)>c(SO2-3) C.当吸收液呈酸性时:c(Na+)=c(SO2-3)+c(HSO-3)+c(H2SO3) 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2c(SO2-3)+c(HSO-3) 解析:选D Na2SO3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Na+)>c(SO2-3)>c(OH-)> c(HSO-3)>c(H2SO3),A项错误;NaHSO3溶液pH<7,则该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SO-3)>c(H+)>c(SO2-3)>c(OH-)>c(H2SO3),B项错误;当吸收液呈酸性时可以是NaHSO3溶液,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2SO3)+c(SO2-3)+c(HSO-3),也可以是NaHSO3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则选项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不再适用,C项错误;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 -)+2c(SO2- c(HSO-3),故c(Na+)=2c(SO2-3)+c(HSO-3),D项正确。 3)+ 2.向20 mL 0.5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 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混合溶 液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醋酸的电离常数:B点>A点 B.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点 C.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 c(CH3COO-)=c(Na+) D.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 c(Na+)>c(CH3COO-)>c(OH-)>c(H+) 解析:选D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且其电离过程吸热,温度越高,醋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其电离常数越大,故A正确;B点酸碱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C 点NaOH过量,NaOH抑制水的电离,醋酸钠促进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点,故B正确;如果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OH-)=c(H+),B点为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A点为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呈酸性,所以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CH3COO-)=c(Na+),故C正确;在C 点时为醋酸钠、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溶液,因为CH3COO-发生水解反应,则混合溶液中c(CH3COO-)<c(OH-),故D错误。 3.(2019·青岛模拟)室温下,0.1 mol·L-1的某二元酸H2A 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含A粒子(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Ⅰ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噲?H++Cl?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今年暑假的这次新课标的培训是全国同步进行的,国家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这次新课标的培训的是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我们省是这样统一安排的: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目前我省学业考试制度设想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一第二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云

南高考到底怎么考,到现在专家们也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前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误差分析 一、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根据c B=n 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 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二、误差原因实例归纳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分析如下: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 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 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 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 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人教版2019年秋高中化学2.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课时训练7物质的分类 基础夯实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 B.Ca(OH)2 D.CH4 3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3.(2016北京模拟)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豆浆 B.食盐水 D.蔗糖溶液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金属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52080092)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B.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 ,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6.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下列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高温而使血液凝聚 7.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字母)。 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2)以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4KOH KNO3K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K2O+H2SO4K2SO4+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能力提升 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导学号52080093)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填“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丙(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 (3)①正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考纲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课标苏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一、能力要求 由原来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种能力,改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种能力。提法更具体、更易操作 二、考查内容 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 分析:突出了方法和学科特点,不再单独列出内容计算,而把计算内容分散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中。 三、知识条目的变化 (一)、删除内容 1、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2、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3、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改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5、燃烧热、中和热”。其它的提法略有变化。 6、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7、理解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8、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9、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10、P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11、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2、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二)、增加的内容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焓变的概念。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高中化学全套化学公式大全

. 精品 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 ,H) 1、氧化性: F2+H2==2HF==(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ClF 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3F2(过量)+Cl2==2ClF3==(ClF3+3H2O==3HF +HClO3==) Cl2+H2==2HCl==(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 –+3H2O=6H++6Cl –+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 –+IO3–+12H+ Cl2+Na2S==2NaCl+S ↓==Cl2+S2–=2Cl –+S ↓ Cl2+H2S==2HCl+S ↓==(水溶液中:Cl2+H2S=2H++2Cl –+S ↓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 –+O2 2O2+3Fe==Fe3O4==O2+K==KO2 S+H2==H2S==2S+C==CS2==S+Zn==ZnS S+Fe==FeS==(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Cu2S==(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Al2S3==(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N2+3H2==2NH3==N2+3Mg==Mg3N2==N2+3Ca==Ca3N2 N2+3Ba==Ba3N2==N2+6Na==2Na3N==N2+6K==2K3N N2+6Rb==2Rb3N==N2+2Al==2AlN P4+6H2==4PH3==P+3Na==Na3P==2P +3Zn==Zn3P2 H2+2Li==2LiH 2、还原性 S+O2==SO2 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4H++6NO3-==6NO2↑+2H2O+H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