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营丘镇小学唐洪先2016.9实用文档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经典驿站第一单元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4《论语》(八则)第1课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3看课本第1—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3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

3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五、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12、学生自读。

()同桌互读。

相互2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小组交流。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5页六、温馨点击:第3页4七、活动广角:第页4八、成长阶梯:第、3、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1九、课外延伸: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实用文档课《大学》(二则)2第一、经典回放:页原文和文意75—默读课本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1、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得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得由来2、明白做人得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得道理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得故事2、您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得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她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得原因就是什么?她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得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就是一个受人欢迎得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得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得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得学习情况作出相应得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得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得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得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幼学琼林》(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第1 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yue)衣钵(bo)真传为当世儒(ru)宗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完整word)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完整word)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全册简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敦厚”“崇礼”“责任”“竞争”“共赢”“君子之品”“君子之行”“少年君子”八个单元。

“敦厚”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温良恭俭》、《泰山乔岳》《敦厚崇礼》以及《心包万物》四个部分。

“崇礼”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郭泰”“孟子”“晏子”“到晷”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敦厚”“崇礼”“责任”“竞争”这四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诵读”(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点睛”(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晓事明理”(讲述精彩的故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明理)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六年级上1《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敦厚》。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六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教学目标: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薛仁贵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范读课文。

《以邻为壑》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人不知而不愠的孔子
想一想孔子有哪些品德
(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
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主题。

2、正确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领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读主题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

(检查读的情况。

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说。

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句的意思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林则徐为自己写对联的目的是什么(六)、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
读一读。

想一想你怎样化解他们的矛盾?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
2、练习朗读句子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
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齐威王是怎样做到兼听则明的
三、拓展延伸:读知行合一
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螳螂捕蝉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小丽应该怎样劝爸爸不喝酒?
7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一)导入: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人类怎样对待自然。

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课文的意思,体会诗文中的自然之美。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一)导入:介绍作者王勃及《滕王阁序》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小组讨论,交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景色。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以“走进四季”为主题,举办一次寻访大自然的活动。

9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课文的意思,体会诗文中的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诗文描绘的雅集场景
3、小组讨论,交流描绘的景色。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欣赏《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欣赏大自然,举办一场雅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