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合集下载

人体发育学规律

人体发育学规律

人体发育学规律
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类从受精卵到成年人整个发育过程的学科。

人体发育学规律是指人类在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规律性表现。

下面将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人体发育学规律。

一、生理规律
人体发育的生理规律包括:生长速度从出生到成年逐渐减缓,成年后停止生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婴儿期增长最快,青春期增长次之,成年后停止增长;各器官和组织的发育顺序和时间基本相同,但个体差异较大;性征的发育遵循性别和年龄规律,男性和女性在生殖器官、性腺、第二性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身体各部位的发育也存在一定的“头部先行”规律。

二、心理规律
人体发育的心理规律包括:婴儿期和幼儿期主要表现为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注意力短暂而易转移,情感和社交能力逐渐形成;青春期和青少年期主要表现为认知和情感的转变,思维和判断能力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对性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深化;成年期和老年期主要表现为智力和记忆能力的逐渐下降,心理和情感的稳定性增强,对生命和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化。

三、社会规律
人体发育的社会规律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发育的影响不可忽视,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体健康和发育;曲折和冲突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定程度的挫折和失败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价值实现,个体的发展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综上所述,人体发育学规律是人类在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规律性表现,这些规律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描述人类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对于儿童成长、青少年教育和老年人护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心理健康

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建立及教育方法
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01
婴幼儿需要与主要抚养者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这对婴幼儿的心
理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倡亲子共读
02
亲子共读是培养婴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
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求
03
婴幼儿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回应,以满足其情感需求,促进
02
婴幼儿期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
婴幼儿期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迅速
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 最快的时期,身高、体重 、大脑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都在迅速发展。
免疫系统不完善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 育完善,容易感染疾病, 需要特别关注卫生和营养

感知觉发展迅速
婴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在不 断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好 奇心强,喜欢通过触摸、 听觉、视觉等方式探索世
遗传基因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不是 唯一决定因素。
干预措施
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提供 充足营养、预防疾病、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加强早期教育等。
环境因素
营养、疾病、生活环境等环境因素对生长 发育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 展存在差异。
教育因素
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心理发展有重要影 响。
04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
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
认知功能下降以及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认知功能下降表现
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 、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
认知功能下降表现。
智力训练
通过阅读、学习新技能、玩智 力游戏等方式进行智力训练,

体格生长总规律

体格生长总规律

体格生长总规律体格生长总规律体格生长是指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时期身体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骨骼、肌肉等各个方面。

体格生长总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断增长的身高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时期,身高会不断增加。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婴儿的身高会增加约25厘米左右,之后每年平均增加5厘米左右。

在青春期前,男女身高差别不大;而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的身高增速会快于女性。

二、逐渐稳定的体重相比于身高,人类的体重变化较为复杂。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婴儿的体重会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成长逐渐趋于稳定。

在进入青春期时,男性和女性都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重期;之后随着成熟逐渐趋于稳定。

三、头围和胸围与年龄呈正比例关系头围和胸围是衡量人类发育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婴儿的头围和胸围会快速增加;之后随着成长逐渐趋于稳定。

但总体上来说,头围和胸围与年龄呈正比例关系。

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除了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之外,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也是体格生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婴儿的骨骼和肌肉会迅速增长;之后随着成长逐渐趋于稳定。

在进入青春期时,男性和女性都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之后随着成熟逐渐趋于稳定。

五、遗传因素对体格生长的影响遗传因素对体格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类身高、体重等方面与父母及祖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

但是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体格生长产生影响。

六、环境因素对体格生长的影响环境因素对体格生长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饮食、锻炼、睡眠等方面都会影响体格生长。

例如,缺乏营养的饮食会导致身体发育迟缓;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人类的体格生长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方面与年龄呈正比例关系。

在进入青春期时,男性和女性都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之后随着成熟逐渐趋于稳定。

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生长发育的特点
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 从青春期开始,男女之间的 生长发育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 ① 时间的差异 * 女子青春期发育较男子早; * 各项发育指标增长值和增长; 率出现高峰的年龄女于比男子早 1~2年; *青春期发育的结束时间女子比 男子早2~3年。
体格的差异 波峰:男子多数指标生长发 育的波峰比女子高; 波幅:波幅比女子宽; * 形成了男子体格与女子体格 之间的显著差异: 男子:强壮; 女子:纤细。
(3)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 屏气时胸腹压力升高,使回心血量减少,从 而降低了心输出量使心脏本身的血液供给受 到影响。屏气后胸腹腔压力骤减,使大量血 液回流心脏,使心脏过度充盈,不利于心脏 工作。也不宜多做倒立。另外,不要过多进 行长时间紧张的耐力及静力性练习,以免对 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十六岁后,可以适当增 加这类型练习。
(二)根据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进行训练 1.舞蹈教学与训练 (1)可以进行一些速度性训练,热身活动时间可短 些,训练可时间短次数多,练习中要有适当休息。 (2)安排训练不宜作过分精细和难度较大的动作, 应该做基本训练,培养动作的规范化的重要。随着 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 达到均衡,演员可逐渐达到舞姿技巧自动化且完美 准确。
四、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与舞蹈教学训练 (1)在训练内容选择安排上要重视发展呼吸 功能的练习,加强深呼吸训练,以促进呼吸 器官的发育。
(2)教会学生做到呼吸与动作的正确配合。在舞蹈 训练中,肢体“打开”、伸展及肢体上方的运动时, 要配合吸气,肢体屈曲的动作便于呼气;在胸廓肩 带需要固定的动作便于腹式呼吸,而腹肌用力和收 缩的动作便于胸式呼吸;爆发用力和上下肢体大幅 度活动的动作有时必须在呼气中进行或暂时屏息甚 至憋气;为控制体重慢跑时,呼吸必须有一定节奏, 如采取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 吸等。人体呼吸受大脑皮层控制调节,可以随意调 整,教师应根据运动动作结构、动作节奏及用力情 况,教会儿童少年在运动中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 使他们在舞蹈中学会呼吸与舞蹈动作配合。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身体指数评价法 1)、身高坐高指数 坐高(厘米) —————— ×100 身高(厘米)
2)身高胸围指数 胸围(厘米) —————— ×100 身高(厘米)
3)配里地雪指数
√10×体重(克) —————— ×100 身高(厘米)
4)考泊指数
体重(千克)
测量时从后背肩胛骨下绕到乳头下缘。取结果时注意要精确到小 数点后一位。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横径的有 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代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 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二)、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 测出的各种量度。
1、肺活量(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 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
2、脉搏 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安静时测量,连续3个10秒脉搏数,其中两次相同,另一次相差不超过 一次。
3、血压(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测血压:
最常用的血压表,是用水银柱做的血压表。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年龄,裹袖带的宽度不一样。要根据不同年龄 选择不同宽度的裹带。
方法
2、生理功能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四)评价标准的制订及评价方法
1)标准:
现状标准
理想标准
2)评价法
离差评价法:儿童生长发育呈正态分布 (X±2S) 等级评价法:测等级 (分五个等级) 曲线图评价法:
WHO推荐的“生长发育监测图”和“综合评价法”
二、健康检查
(一)目的 了解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或身体缺点以便及
—————————————————— ×10000
﹝身高(厘米)﹞×﹝身高(厘米)﹞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人体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生物学规律,这些规律贯穿于从受精卵到成年的整个生命过程。

以下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和阶段性:人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其分为几个阶段,如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等。

2.遵循顺序性:人体的生长发育通常遵循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头部到躯干,从中心到周边。

例如,胎儿首先发育出头、躯干、四肢,然后是手指和脚趾。

3.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生长和发育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生长主要指身体大小的增加,而发育则涉及器官和组织的成熟以及功能的完善。

4.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身体比例等方面。

5.生长发育的遗传控制: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

遗传决定了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如身高、体型、颜色等。

6.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营养、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个体的生
长发育。

7.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个体之间的生长发育也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8.生长发育的适应性: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例如在寒冷环境中增加体脂肪以保持体温,或在缺水环境中减少尿量以节约水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医疗保健人员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人体发育学》3

《人体发育学》3

四、感觉发育
• 1.运动机能 :出生就会大声啼哭,以后会一阵 阵地哭。 出生后半小时内可俯卧于母亲胸前吮 吸和吞咽母乳。 物体碰触口唇时会引起吮吸动 作。 • 2.触觉 :对母亲的触摸、抚抱,感受灵敏,并 显示出喜爱。 • 3.嗅觉:对母乳的香气感受灵敏,并显示出喜爱。 • 4.视觉 :觉醒时会慢慢睁开双眼,漫无目的地 环视周围。能看见离眼20-30厘米远的鲜艳物体。 有物品靠近眼睛时会眨眼。 • 5.听觉 :醒着时,近旁约10-15厘米处发出响声, 可使其四肢躯体活动突然停止,似在注意聆听声 音。
婴儿智力发育特征
时间(距出生时间) 1.7~3.1月 3.1~4.1月 4.1~5.5月 5.3~6.9月 7.0~9.0月 9.6~10.6月 10.2~13.5月 13~18月 18月~3岁 孩子表现 叫名有反应 能分辨母亲 看到物体想抓 照镜子笑 发爸妈单音 会与人再见 学话 可在纸上乱画 可自己洗手
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2.小脑的发育:小脑在l岁内发育很快,到3岁时 小脑已基本与成人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 准确性。 3.脊髓发育:出生时脊髓已较成熟,其下端达第 三腰椎水平(成人在第一腰椎水平上),4岁时 达第1—2腰椎水平。 4.周围神经的发育: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 经和植物神经,其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脑神 经在小儿生后3个月可完成。脊髓神经从胎儿 5—6个月开始形成,2岁是髓鞘形成阶段,4 岁时已相当成熟,以后仍在缓慢进行直至成年。
六、智力发育
• 智力是由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运动 能力五大基本能力组成,是人们认识了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 力。儿童智力发育的一般规律如下: • (1)阶段性:如先有一个缓慢积累发育过程,至2~3岁进入 快速发育阶段,运动发育是经历了坐、站、扶、走,1岁左右 开始走路,3岁才能手脚协调运动等。 (2)各种能力的协调性: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 运动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如果某一能力 落后明显,其综合能力一定受影响。 (3)时效性: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均有各自最佳发育时间,一 旦最佳发育时期受影响,这种能力的发育就明显落后。如语言 发育最佳时期是2~3岁。又如1~2岁仅有想象的萌芽,2~3岁 时想象已大有发展。 (4)可干预性: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但社 会环境是智力发育的外部条件,一些先天不足的儿童,经过后 天的有效干预,可使先天条件不足的影响尽可能的缩小。

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细、发育持续性等。

1、从简单到复杂:孩子学说话时会先学会简单的单字,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叠字,会循序渐进的学会组词、造句。

走路时是先学会站立,然后迈腿走路,会从走路不稳到平稳走路,所以生长发育是从简单到复杂。

2、从粗到细:刚开始孩子一般会先学会粗大动作,如抬头、爬、翻身等,随着身体的发育,会慢慢学会精细动作,如伸手、握指、啃脚丫等。

3、发育持续:生长发育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等,所以具有发育持续性。

除上述规律外,还包括头尾规律等。

如果发现孩子发育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素材: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素材:
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上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认识总的规律性有助于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与指导。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例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 1 年,尤其前 3 个月增加很快,第 1 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 2 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

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 2 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
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细胞染色体
1 / 4
所载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

二、环境因素 1、营养 2、疾病 3、母亲情况 4、家庭和社会情况体格生长一、体重的增长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

我国 1975 年、1985 年、1995 年及 2005 年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婴儿第 1 个月体重增加可达 1~1.7kg,生后 3~4 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 2 倍;第 1 年内婴儿前 3 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 9 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 12 月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 2 年体重增加 2.5~3.5kg;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为 2kg。

二、身材的增长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 50cm,生后第 1 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 25cm;前 3 个月身长增长约 11~13cm,约等于后九个月的增长值,1 岁时身长约 75cm;第 2 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 10~12cm,即 2 岁时身长约 87cm;2 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 6~7cm。

2 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 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长)的增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
---------------------------------------------------------------最新资料推荐------------------------------------------------------ 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三、头围的增长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

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 33~34cm。

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 1 年前 3 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 9 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 1 岁时头围约为 46cm;生后第 2 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 2cm,2 岁时头围约为 48cm;2~15 岁头围仅增加 6~7cm。

头围的测量在 2 岁以内最有价值。

四、牙齿的发育牙齿的生长与骨骼有一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相同,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行。

出生时乳牙已骨化,乳牙芽孢隐藏在颌骨中,被牙龈覆盖;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18~24 个月时第三恒臼齿已骨化。

人一生有乳牙(共 20 个)和恒牙(共 28~32 个)两副牙齿。

生后 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 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 2.5 岁时乳牙出齐。

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

6 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
3 / 4
又称为6 龄齿);6~12 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 1、2 前磨牙代替第 1、2 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 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 18 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

第一恒磨牙萌出较早,常被家长忽视,更应注意保护。

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小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

牙齿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A、C、D 等营养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

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齿生长。

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层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