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二科呼吸机撤机指征
呼吸机上机和撤机指征

张莉
2014-6-26
NICU---呼吸治疗生命线
发达国家在过去四十年,先后建立和发展 了NICU、人工机械通气、PS替代、n-CPAP、 iNO和ECMO等高级呼吸救治技术。
这些技术的使用和循证医学依据极大地提 高了呼吸救治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和危重新 生儿的存活率
NICUs---雨后春笋
Where
I级新生儿科 II级新生儿科 III级新生儿科 IV级新生儿科
新生儿医疗网络
NICU任务和分级 新生儿转运(双向) 新生儿院前急救和转运 转运设施和团队 STABLE技术
Why---我国NRF病因分布
Apnea of prematurity
4.5% HIE 6.2% TT 7.5%
NICU---机械通气的应用指证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机械通气指证,关 于治疗性通气的指证,主要以病人的临床 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为依据。
国内指南如下:
NICU---机械通气的应用指证
治疗性通气的指征: 1.在FiO2:为0.6的情况下,PaO2:
<5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5 %,CPAP治疗无效,(紫绀型先心病除外); 2.PaCO2>60-70 mmHg伴pH值<7.25; 3.严重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具备其中之一者。 已确诊为RDS者可适当放宽指征。
NICU---撤离呼吸机指征(LBW)
低出生体重儿自主呼吸弱,气管导管细, 阻力较大
故也可不经过CPAP而直接撤离呼吸机。 目前不主张拔管前应用CPAP,因为气管插
管CPAP增加患儿呼吸功
NICU---拔管后常见问题
上气道梗阻(包括喉痉挛,喉水肿,声带 麻痹,咽后壁塌陷,声门下赘生物)
呼吸机撤机和拔管(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呼吸机撤机和气道拔除机械通气的撤离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将患者和呼吸机脱离,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判断,包括对是否进入撤机程序的判断和对试验性撤机是否成功的判断。
一、撤机具备的条件1、呼吸衰竭的诱因和机械通气的原因已经解决或显著改善。
2、停用镇静药物。
3、停用神经肌肉阻滞剂。
4、神志恢复到正常状态。
5、无脓毒血或显著发热。
6、稳定的心血管状态。
7、电解质紊乱已纠正。
8、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已纠正。
9、预计期没有需要全麻的外科手术。
10、适当的气体交换,血气分析:吸氧浓度小于40%和PEEP 小于5厘米水柱,氧分压大于60厘米汞柱,血样饱和度大于90%,PAO/FIO2>200,11、适当的呼吸泵能力。
12、适当的睡眠。
二、机械通气的撤离(一)撤机流程图(二)撤机前的初步判断:撤机前判断的目的是初步筛查,意义在于为临床医师建立早期撤机的概念,在撤机时对患者反应性判断。
每日对病人进行每日筛查,筛查项目如下1、主观指标: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得到控制;临床医师认为存在撤机的可能性;咳嗽功能良好。
2、客观指标:氧合状况稳定(PaO2/Fio2>150-200、PEEP≤5-8cmh2o、FiO2≤0、4—0、5);循环状况稳定(无心肌缺血表现、无明显低血压、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微克/KG.、min);无明显呼吸性酸中毒(PH≥7、25)。
当患者满足要求时,即可开始试验性撤机,对患者的判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三)撤机方法撤机涉及患者和呼吸机的互动,目的在于降低呼吸机给予的支持水平,让患者承担更多的呼吸肌作功,直至完全脱离机械通气支持。
目前撤机方法有SBT(自主呼吸试验)PSV(压力支持通气)SIMV(同步间歇指令)1、SBT在短时间内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根据患者的反应预测其完全脱离机械通气支持的可能性。
SBT的方法包括:T 管、低水平的CPAP和低水平PSV。
目前指南推荐的SBT时间为30-60分钟。
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

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
撤离呼吸机是指从呼吸机上移除患者,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过程。
以下是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
1. 意识状态:患者必须具有清醒意识状态,并能够自主维持呼吸。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维持呼吸,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2. 气道通畅:患者的气道必须通畅,没有分泌物或其他障碍物阻塞。
如果气道存在阻塞物,就必须清除后才能撤离呼吸机。
3. 稳定的呼吸模式:患者必须能够维持稳定的呼吸模式,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气时间等等。
如果患者的呼吸模式不稳定,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4. 适当的氧合与通气:患者必须能够维持正常的氧合与通气,这可以通过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监测。
如果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合与通气,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5. 稳定的循环状态:患者的循环系统必须稳定,血压、心率和心律必须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患者的循环系统不稳定,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6. 充分的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必须足够,才能够维持自主呼吸。
这可以通过
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和呼吸道阻力等指标来评估。
如果患者的肺功能不足够,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以上是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医生在进行撤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患者在撤离呼吸机后能够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是指在新生儿使用呼吸机治疗后,逐步减少呼吸机支持并最终成功脱机的过程。
撤机标准对于新生儿的痊愈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步骤进行撤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以及撤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撤机标准1.稳定的呼吸功能:新生儿撤机前需要呼吸功能稳定,包括自主呼吸、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正常。
呼吸率应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氧饱和度在90%以上,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
2.良好的心血管功能:新生儿撤机前需要心血管功能稳定,包括心率正常、血压稳定和灌注良好。
需要监测心率、血压和周围循环情况。
3.充足的肺功能:新生儿撤机前需要有充足的肺功能支持,包括肺顺应性良好、无明显呼吸困难、无气胸等并发症。
4.神经系统稳定:新生儿撤机前需要神经系统稳定,包括清醒度良好、反射正常、无癫痫发作、无脑损伤等并发症。
5.肌力充足:新生儿撤机前需要肌力充足,保证能够维持自主呼吸。
二、撤机过程1.准备阶段:在确定新生儿符合撤机标准后,需要进行撤机计划,包括撤机时间、撤机方式等。
同时要准备好撤机所需的药物、设备和人员。
2.撤机方式: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撤机方式,包括逐渐减少呼吸机支持、病程压力撤机、间歇性快速撤机等。
3.监测撤机过程:在撤机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及时调整撤机方式和支持措施。
4.评估撤机效果:根据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撤机效果评估撤机的成功与否,如有需要可以重新启动呼吸机治疗。
5.随访和护理:撤机成功后需要对新生儿进行随访和护理,包括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等恢复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三、注意事项1. 撤机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2. 撤机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医护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保证撤机过程的顺利进行。
呼吸机的「撤机」指征是什么?记住这9点

呼吸机的「撤机」指征是什么?记住这9点近年来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治疗患者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挽救了无数危重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并发症。
早日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管理的关键,也是判定临床治疗和机械通气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如何改善或维护肺功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脱离呼吸机,是在机械通气开始、维持、撤离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撤机指征是什么?撤机是一个缓慢、逐渐地降低呼吸支持的过程,20% ~ 30% 的患者出现撤机困难,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严重的呼吸机依赖。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个完整的过程,占 MV 总时间的 40%,在某些特殊疾病状态下(如慢阻肺患者) 撤机时间可占总通气时间的 60% 左右。
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若满足下列9 条标准,则具备撤机条件:(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得到控制;(2)氧合状况良好(PaO2/FiO2≥ 150~200 mmHg, PEEP ≤ 5 ~ 8 cmH2O);(3)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参考指标:HR ≤ 140 次/分,90 mmHg < SBP < 160 mmHg, 未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小剂量应用);(4)较强的自主呼吸能力、咳嗽能力;(5)无高热(参考指标:T < 38 ℃);(6)无明显呼吸性酸中毒;(7)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 8 ~ 10 g/dL;(8)精神状况良好;(9)代谢状态稳定(无明显的电解质紊乱,血糖水平正常)。
当然,撤机指征只是量化指标,在临床中,尽管有些患者不完全满足上述条件,我们也应综合考虑是否能进行撤机试验。
机械性地应用量化指标将会导致撤机时间的延长及并发症的产生,甚至导致无法撤机等不良后果。
选择何种撤机筛查试验?SBT 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撤机试验。
SBT 是指运用「T」管或低水平支持的自主呼吸模式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通过短时间(30 min ~ 120 min)的动态观察,以评价患者完全耐受自主呼吸的能力,借此达到预测撤机成功可能性的目的。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将患者从呼吸机上撤离,以及在撤离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操作规程。
一般来说,呼吸机撤离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的呼吸功能:患者必须能够维持稳定的呼吸功能,包括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方面。
如果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不能进行呼吸机撤离。
2.足够的氧合能力:患者需要能够维持足够的氧合能力,包括正常的氧饱和度和合理的呼吸机参数。
如果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不能进行呼吸机撤离。
3.稳定的心血管状态:患者需要能够维持稳定的心血管状态,包括正常的心率、血压和循环状态等方面。
如果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不能进行呼吸机撤离。
4.逐渐减少呼吸机支持:呼吸机的撤离应该是逐渐进行的,而不是一次性地停止呼吸机支持。
撤离过程中需要逐步减少呼吸机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以确保患者能够适应新的呼吸模式。
5.监测和观察:撤离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观察,以及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重新启动呼吸机支持和给予氧气支持等。
总之,呼吸机撤离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疗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病情进展,判断撤离时机,选择合适的撤离方案,并进行适当的指
导和教育,以保证患者的康复和离院。
脱掉呼吸机标准

脱掉呼吸机标准
脱掉呼吸机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临床情况稳定,病情好转,呼吸衰竭的病因已经基本改善。
2. 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自主咳嗽、咳痰且痰量减少。
3. 呼吸运动有力,能自主呼吸且平稳,营养状态改善,各器官功能稳定。
4. 心理准备充分,避免因恐惧而引起脱机困难。
5. 能完成自主呼吸试验即脱机试验。
6. 原发病灶已经基本痊愈,病情稳定,如严重的感染。
7. 没有营养不良,呼吸肌的肌力良好,能够对抗呼吸气流的阻力。
8. 呼吸的频率一般低于每分钟30次。
9. 肺活量女性可以达到每分钟1800mL,男性可以达到每分钟2500mL左右。
10. 患者的神志非常清楚,很配合,反应正常,还有正常的咳嗽反射。
11. 血氧饱和度良好,血液中的氧气分压高于60mmHg。
如果患者的状况符合上述标准,那么可以考虑脱掉呼吸机。
然而,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呼吸机的撤机标准

呼吸机的撤机标准引言:呼吸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患者病情好转后,撤机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但需要严格遵守撤机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撤机标准,以及撤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撤机标准的概念撤机标准是指在医疗团队的评估下,患者是否达到了可以脱离呼吸机的条件。
撤机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患者的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和呼吸机参数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二、撤机标准的生理指标1. 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患者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能够主动完成一定频率和潮气量的呼吸。
2. 意识状态:患者应清醒、意识状态良好,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咳嗽反射:患者具备较强的咳嗽反射,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4. 氧饱和度:患者的氧饱和度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要求≥90%。
5. 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患者的呼吸酸中毒程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pH值≥7.35,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三、撤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逐渐降低辅助模式:在撤机过程中,应逐渐降低呼吸机的辅助模式,如逐步减少压力支持水平或压力支持时间等,以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
2. 观察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撤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3. 监测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在撤机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4. 留置导管和气管切开:如果患者存在留置导管或气管切开等情况,应在撤机过程中逐步拔除,确保患者能够自主呼吸。
5. 紧急撤机准备:在撤机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做好紧急撤机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结论:呼吸机的撤机标准是确保患者安全脱离呼吸机的重要依据。
撤机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并逐步降低呼吸机的辅助模式,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在撤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二科呼吸机撤机指征
一、撤机指标
——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确定改善。
——刺激后能保持清醒,GCS≥13,无镇静剂应用。
——血流动力学稳定,仅需小剂量升压药(如多巴胺≤5ug/kg/min)。
——体温≥35度。
——肌力正常。
——氧合功能:FiO2≤50%及PEEP≤5cmH2O下PaO2>75cmHg,pH≥7.35。
——术后病人引流<50Ml/h。
上述指标仅提示可进行撤机尝试,并不能确定撤机成功。
二、撤机程序
——确定已停止镇静剂。
——保持FiO2低于50%,PEEP低于5cmH2O。
——严密监测SpO2下每15~20分钟减少IMV频率2次,当IMV频率低于6次/分,压力支持低于10cmH2O,自主呼吸频率≤25次/分,浅促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100,持续观察30分钟,复查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直接拔除气管插管。
如需短时间停用呼吸机观察,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出现下列情况时中止撤机:
——呼吸频率加快>10次/分或频率超过30次/分。
——SaO2≤93%或PaO2≤60mmHg。
——PH≤7.35。
——收缩压上升>20mmHg。
——心率增快>20次/分或频率超过110次/分。
——出现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增多。
三、拔管指征
——患者神志清楚,具有自主排痰能力。
——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
——浅促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100。
——PaCO2≤50mmHg。
——FiO2≤40%下PaO2>60cmHg。
——氧合指数>150。
——PH>7.25。
四、拔管程序
——准备:吸氧面罩,吸痰管,10ml注射器,气管插管包,正压面罩及简易呼吸器。
——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
——充分吸痰,清洁口腔。
——吸痰管保留在气管插管内,顶端应在气管插管开口前。
——嘱病人深吸气并屏住呼吸。
——抽空气囊。
——嘱病人用力呼气,同时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面罩吸氧,吸氧浓度应比原呼吸机设定高10%。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
——鼓励深呼吸,咳痰。
五、撤机,拔管的注意事项
术中插管困难病人应确定血气分析无误,必要时应请麻醉科医师协助。
老年病人镇静及肌松剂代谢较慢,原则上应等待其自然清醒,不使用纳络酮等催醒。
唤醒后停止刺激很快重新入睡提示仍存在麻醉镇静药物作用。
拔管前经口留置胃管者应更换为经鼻留置或拔除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