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合集下载

叙写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作文大纲

叙写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作文大纲

叙写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作文大纲示例文章篇一:《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一、开头“哇塞!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神秘的大宝藏,总是让我充满好奇!”我常常这样跟小伙伴们感叹。

大家想知道我和传统文化之间那些有趣的故事吗?那就跟我一起来瞧瞧吧!二、主体1. 第一次接触传统文化——戏曲- 过年时,村里搭起了戏台子,锣鼓声“咚咚锵锵”响个不停。

- 我拽着爷爷奶奶的手,好奇地挤到人群前面。

- “这唱的啥呀?”我一脸迷茫地问爷爷奶奶。

- 爷爷奶奶耐心地给我讲解,我似懂非懂,却被演员们漂亮的服饰和精彩的动作吸引。

2. 学习传统文化——书法- 在学校的兴趣班,我选择了书法。

- 老师手把手教我握笔,“哎呀,这可真难!”我忍不住抱怨。

- 看着同学们写得有模有样,我着急得直跺脚。

- 但我没有放弃,经过努力,我的字终于有了进步。

3.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节到了,妈妈带着我去参加社区的包粽子活动。

- “这粽叶怎么不听话呀!”我怎么都包不好,急得满头大汗。

- 旁边的阿姨耐心地指导我,“孩子,别着急,慢慢来。

”- 当我终于包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时,开心得跳了起来。

三、结尾传统文化就像我的好朋友,陪伴我成长,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惊喜。

我想说,我会一直热爱传统文化,让它在我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你们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传统文化呀?示例文章篇二:《我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一、开头“哇塞!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神秘的大宝藏,我一直在努力挖掘,寻找其中的宝贝,你想知道我都发现了啥吗?”二、主体1. 与书法的相遇-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到爷爷在书房里挥毫泼墨,那场面简直太酷了!我忍不住凑过去问:‘爷爷,您写的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书法,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心里嘀咕着:这能算宝贝?不就是写字嘛。

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可别小瞧这书法,它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我半信半疑地看着爷爷,难道这真有那么神奇?”- “从那以后,爷爷经常教我写书法,我才发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我是一个年轻人,生长在一个传统文化十分浓厚的家庭中。

从小,我就被爷爷奶奶告诉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一次,爷爷告诉我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故事中,孔子的学生们常常问他关于人生的问题。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他:“孔子,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质?”孔子思索片刻后回答道:“诚实与正直是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实与正直,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听完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我明白了诚实与正直的重要性,并始终努力将这些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每年春节,我的家人都会隆重地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我记得有一年,我和家人一起做汤圆。

在制作汤圆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面粉揉成团,然后将这些面团搓成小圆球。

最令我高兴的是,我还学会了将这些小圆球放进开水里煮熟。

当我和家人一起品尝这些由自己制作的汤圆时,我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家庭团聚和温暖。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与家庭的纽带,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具体的故事,我还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尊重长辈和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我时常看到爷爷奶奶对待长辈的尊重和敬仰,他们从不说长辈的坏话,总是恭敬有礼地与他们交流。

这让我认识到尊重长辈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些故事和价值观,它还是我与爷爷奶奶之间的纽带。

每当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时光,听他们讲述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故事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传统文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传承和传统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家庭中。

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红灯笼,香味扑鼻的年夜饭总是让人垂涎欲滴。

我记得那时候,我总是跟着爷爷奶奶学习写春联、包饺子,参加庙会、看舞狮子。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成为了我童年的一部分,也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我发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精神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家庭、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比如在春节,人们团聚在一起,传递着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在舞狮子的表演中,体现了人们对祥和和幸福的向往。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似乎有所减弱。

然而,我始终坚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文化的灵魂,是我们价值观的传承。

正是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因此,我始终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我都会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比如在节日里,我会亲手制作传统美食,组织家人一起包饺子、贴春联;在工作学习中,我会尊重长辈,传承传统礼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过这些方式,我希望能够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遗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教会我们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感恩生活、如何坚守初心。

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灵,让我们在风雨中保持着一份坚定的信念。

因此,我愿意将我所了解的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并参与其中,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翅膀,它将伴随着我们走向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精选5篇)

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精选5篇)

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精选5篇)今天,老师带领我们看《雷锋》电影,使我深深感动的一个片段……雷锋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讲了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故事。

雷锋刚刚当兵的时候,一天他和一位老战士去执行任务。

在路上,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当他往起爬的时候看到地面上有一颗螺丝钉,他刚要把螺丝钉踢走,老战士说:“不要踢,你想想,如果全国人民都碰到了一颗螺丝钉,大家都把它踢走,那就是多少颗呀?如果大家都捡起来,那是多少颗呀?现在捡起它,放到队里去……”看完这个片段,我想:螺丝钉虽小,那也是工人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而且在一些地方,它却是不能缺少的,例如一个大型机器,缺一个小小螺丝钉也是不能运转的。

看完《雷锋》电影,我颇为感触,我想一直要把雷锋的精神学下去,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学到底!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说它是封建迷信,倒也不全是。

今天就让我给你讲一讲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吧。

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每到大年三十,家里的男孩们都要跟爸爸和爷爷去坟地“请家神”,家里的女孩都跟着妈妈和奶奶在家里打扫屋子,准备贡品。

大年初一,任何人都不能往地上丢脏东西,也不能扫地,这样是怕脏了“家神”的身,房子里还要放两把椅子,是让最大的“家神”坐的。

大年初二一早,又要把“家神”们送回他们该去的地方。

在大年初一,还要“贡鬼神”,鬼其实就是“家神”,神是天上的神仙们,有钱的人家要贡上整个猪头,比较穷的人家也要贡上一块猪肉,因为在古代,猪被人们认为是富足的象征,贡品要在大年初三才能吃,在贡完鬼神之前人们不能先吃饭,要在鬼神吃完之后,人们才能吃。

大年三十还要贴对联,“家和万事兴”,“招财进宝”,“万事如意”,吉祥的祝语应有尽有。

大门上还都贴上福字,贴福字可是有讲究的,要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一般都吃素饺子,代表一年幸福安康,包饺子的时候长辈总是包里边一枚硬币,谁吃到新的一年会好运不断,晚上吃面条,我们这儿统称“汤”,表示日子过得杠杠地!初一早晨人们都早早的起来,穿上新衣服。

七则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七则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

【导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七则中国传统⽂化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1、陶侃励志 陶侃是东晋⼈,在⼴州做官当时的⼴州地区,⽣产落后,⼈⼝不多。

陶侃在那⾥没有多少公事可办,⽣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个有雄⼼壮志的⼈,他为了锻炼⾝体和磨练意志,就叫⼈将⼀百多块砖放在院⼦⾥。

每天⼀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去,到了晚上,⼜把砖搬进屋⼦⾥。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事的,如果⽣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呢?”过了⼏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州养成的搬砖习惯⼀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的意志。

他常对⼈说:“⼤禹是圣⼈,还⼗分珍惜时间。

⾄于普通⼈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记起,这是⾃⼰毁灭⾃⼰啊!” 【故事启迪】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个⼈要胸成⼤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活的动⼒。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才能实现。

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的愿望努⼒,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2、陈蕃⽴志 东汉时有⼀个少年名叫陈蕃,⾃命不凡,⼀⼼只想⼲⼤事,⾃⼰住的屋⼦⼜乱⼜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下房间,客⼈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事的⼈,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间屋⼦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是⼤的基础,⼤是⼩的积累,⼀切从⼩事做起,才能成就⼤业。

这就启⽰年轻⼈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点变化,明天的⼀点努⼒,后天的⼀点学习,这样不断地⽇积⽉累,到了⼀定的程度,达到⼀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变化,就会与其他的⼈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达到⼀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我和中国文化的故事作文

我和中国文化的故事作文

我和中国文化的故事作文我和中国文化的故事作文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

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文化,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国的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中国节日就是中华传统的体现之一。

中国节日最典型,最盛大的节日非春节莫属。

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又叫新年。

春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春节也是我最爱的节日。

人们会穿上红新衣,去给邻居亲戚串门拜年,人们还会早早的去买年货,这时候的各家超市是最火爆拥挤的,人们会买大鱼大肉,福贴和鞭炮,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和福字,听妈妈说,要倒贴福字,因为福贴倒,意味着:福“倒”(到)了!到了晚上,小孩儿们会出门点鞭放炮,天空中绚丽的颜色,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们个个欢呼雀跃,笑得合不拢嘴,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喜庆的色彩。

各家宴请宾客,大人们会和长辈亲戚们在酒桌上谈笑风生。

说到吃的,春节美食也是春节特色之一,年糕,饺子、汤圆、春卷……这些传统美食无不透露着中国文化的色彩。

中国端午节也是传统文化的典范,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我国古代的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规定这一天悼念屈原。

今天的端午节也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就是其中之一,人们会摘粽叶,淘洗糯米,包好做成三角状,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小时候,我看见爷爷在这一天把一种不知名的草插在大门口和窗户上,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问爷爷这是做什么。

爷爷笑了笑,说:“这是端午节的习俗,这个叫艾草,插上它,这一年蚊虫就会远离咱家,咱们一家人也就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在端午节,一些地方会举行“赛龙舟”,人们会拉上亲朋好友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

看!一艘龙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飞速驶来,激起了江边人的热情,人们都在争辩自己认为会胜利的`龙舟,人们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虽然在一些人看来它平淡无奇,但你若仔细回味,就会发现原来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可能忽视了的生活之中,我们要珍惜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经久不衰!中国文化的作文2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记忆似乎让我想起了那段时光,那段美丽而温暖的时光,我每天穿过繁华而欢乐的街道,感受着微风拂面,满目花香,甚是宜人。

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另一种原因,它诱使我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它让我有机会参观各种各样的古建筑,古洞穴和古迹。

它让我见识到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国人对待文化的独一无二的态度。

作为一个游客,我真的很心动,每当看到那些古老的古迹,我都会为之着迷,因为它们曾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熠熠生辉。

比如,在我参观内蒙古的故宫的时候,我可以体验到传统的内蒙古文化,比如他们采用的古老建筑,雕刻和服装以及文化。

我也参观了西安的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令我惊叹不已,这座博物馆收藏了兵马俑以及其他一些古文物,让我有机会参观多种多样的历史遗存,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之后,我又前往了西藏,沿着拉萨的街头散步,我能够听到西藏的传统音乐,看到许多针织彩旗在空中飘扬,憧憬许多新奇的文化传统和节日。

我也参观了西藏的宗教圣地,一路登高望远,一路陶醉于它的宁静和祥和。

在那里,我可以祈祷和思考,我可以感受到来自宗教信仰的慰藉,当我在空旷的山坡上静静祈祷时,我仿佛被西藏的宗教文化所带来的宁静深深地吸引。

另一个经常让我陶醉的地方就是台湾,每当我在这里的街头漫步时,我都能够看见、感受到台湾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比如他们传统的礼仪、服饰和绘画,比如古典园林以及古老的建筑。

他们拥有着“东方美学”,这使我仿佛置身於另一个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

在我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旅程中,我也参观了其他许多地方,比如江南的苏州、上海等,以及香港等地。

在每个地方,我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景观,从现代的到古老的,每一种都点缀着它的特色,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博大精深。

经过我这段旅程,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与独特,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深深着迷,让我有机会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它的深厚和它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宝贵和难能可贵。

传统文化对我影响的故事

传统文化对我影响的故事

传统文化对我影响的故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来自一个注重传统价值观的家庭,父母不仅让我接触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还通过亲身经历和教育引导我明白其内涵与重要性。

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我成长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以下是我与传统文化结缘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传统节日的难忘回忆记得我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纸、点燃鞭炮,庆祝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家也不例外,每个年初一的早晨,我和父母一起戴上新衣服,拿着红包,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

这一天,我们会全家团聚,一起制作传统美食,如饺子、汤圆等,同时也会拜祭祖先,感恩家庭的根基和传承。

这些年复一年的传统习俗,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传承文化的力量。

正是这些传统的节日,让我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故事二:传统艺术的熏陶从小我就对传统艺术着迷,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与绘画。

每当家中有客人来访时,我总会拿起毛笔,展示我的书法技巧。

父母也经常带我去参观艺术展览和书法比赛,让我接触更广泛的艺术形式。

这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内心,让我爱上了书法,并以此作为表达情感和个人创造力的方式。

书法教给我耐心和专注,也增强了我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即使现在,我仍然不时拿起毛笔,尽情地释放心中的情感。

故事三:孝道与社会责任感我出生在一个重视家庭关系和孝道的家庭。

祖辈们教导我们一定要尊敬长辈,关心家人。

记得有一次,祖父住院治疗,我每天都去探望他,陪伴他度过艰难的时刻。

尽管我当时很小,但是深深地明白孝道的真谛。

这种家庭观念也让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传统的美德去影响周围的人们。

结语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通过过去的经验和亲身体会,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它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的巨大作用。

我会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此为支撑,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会牢记自己的根,并以此为指引,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悠悠华夏,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谆谆教导;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美好寄寓到民贵君轻的治国良方;从唐诗宋词的争奇斗艳,到程朱理学如火如荼的发展……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正如中华世纪坛序中写的那样,“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份豪迈,大概只有炎黄子孙才能了然于胸。

我的成长,是一直有传统文化为伴的。

所以今天,让我讲我与传统文化的故给你听。

我与传统文化,绝对不是一见钟情。

儿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并没有多美好。

那时候,国学还没有红透大江南北,对国学的了解,只浅尝辄止在从小到大的课本间。

小小的我像古代人一样咿咿呀呀读着那些并不明白的句子,看着课文背后印着的“并背诵全文”,只觉得触目惊心。

想不通究竟什么是“几年离索”,也不明白什么是“欲语泪先流”。

不过虽然不懂,好在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起来倒也挺有乐趣。

也多亏了那时候的勤奋,以至于到今天,像《长恨歌》一类的长诗,我仍能流利的背出来;偶尔谈起传统文化,倒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味。

随着长大,我与传统文化似乎更合拍了。

犹记得初中时我有一个牛皮纸封皮的本子,上边密密麻麻的誊写着我喜欢的诗词歌赋,偶尔还写几笔自己的感触,配着一两幅插画。

读得多了,看得多了,我也渐渐承袭了诗人的多愁善感,变得更加细腻,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有了更多的观察,好多诗词也终于有了自己的领悟。

我年少时懵懵懂懂的情感,大多是用诗词承载的。

偶尔低吟一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感叹一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昏细雨时想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伤心落泪时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这些诗词是我情感的启蒙。

那些平平仄仄的诗词曲赋,丝丝缕缕的离愁别绪,都让我感同身受。

不过那时候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止步于此,至于其他浩如烟海的文史古籍,只觉得枯燥无味,也懒得去理。

高中时,课业变得繁重起来。

不过这并没减少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而且随着阅读的增加,也终于知道自己当时的理解是多么幼稚浅薄。

那些看似描写男女情爱的诗词,竟并非其原意,就好像“画眉深浅入时无”并不是在问自己的妆究竟好不好看一般,那些看似软软糯糯的词句,其中竟蕴含着那样深的家仇国恨,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我记得自己当时一边觉得羞愧难当,感叹自己学业不精,眼界短浅;一边对传统文化更生敬仰,更想要去了解,去体味。

怀着这样的情感,曾经觉得枯燥无味的老子庄子,静静读下来,倒觉得醍醐灌顶,齿颊留香。

那些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怪诞离奇的想法中,充斥着对自由的向往;那些看似无稽的舌战,却藏着哲学思辨的味道。

曾经我以为长得读不完的《水浒传》,竟也在我每日藏在被子里偷偷打着手电的时光中悄悄刻在了我的脑海。

我认识了冷静正统的司马迁,遇见了美好无争的桃花源,会晤了以鬼写人的蒲松龄,体味了理学心学的个中趣味,甚至连李贽那《焚书》中零零星星进步思想的影子,都让我为之雀跃。

到了大学,大概是兴趣所在的缘故吧,我对国学的更是爱不释手。

因为有了更多的资源,更充裕的时间,我可以真正平心静气的去钻研国学,体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我和《红楼梦》的邂逅。

我犹记得高中时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曾经说,那种让人想哭又哭不出来的压抑,让我真的不敢再去读它了。

可是到了大学,当看到“《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选修课时,还是情不自禁的选择了它。

我很感谢我选了这门课,因为它让我深入了解的,不只是一部《红楼梦》,更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称《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那些曾
经不明白,不理解的段落;那些被我不经意错过的作者精心布下的伏笔;那些频频出现的儒释道思想究竟有什么深意…点点滴滴,越是了解,越是喜欢,越是深入,越觉得有价值。

就好像一杯陈年佳酿,香醇爽口,让人沉醉其中。

不得不说,透过一本《红楼梦》,折射出的,是五千年历史堆积沉淀下来传统文化光彩,仍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传统文化以它独特的魅力,召唤着更多的人去品味,去发扬,去传承。

它是历史馈赠我们的礼物,是时光留给我们的宝藏。

很庆幸,我的故事一直有传统文化为伴。

很感恩,这优秀的文化正将我洗礼成一个更优秀的我。

那些字里行间隐含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就好像古代圣贤正引导着我一点点进步,让我铭刻于心。

这就是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相信,未来,我们的故事还会继续。

人文经管学院
董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