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液井井温曲线分析

合集下载

井温测井

井温测井

摘要: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温度测量技术的应用,人们逐渐把这一方法用于油气井生产测试。

温度测井一开始被用于寻找油气层,后来发现油和水之间的热特性差别很小,因此油层和水层间的导热性能没有太大差别。

尽管如此,人们不久发现通过测量和分析温度异常,可以评价生产井产层动态。

目前,已发展了多种生产测井仪器,但温度测井仍是重要的生产测井参数。

在油气田开发中常用于产出层位的划分、套管的窜槽、漏失情况判断、砂压裂的压后评估等。

本文就井温测井这几方面的用途进行剖析。

正文:温度测井的主要应用途径是定性分析。

在注入井中,注入流体通常使井筒冷却,因此井温通常低于地热温度,在注入层的最低部,温度测井曲线明显上升至地热温度。

有时,测井仪器不能下到最底部,此时可用关井温度确定注入层段的注入情况。

在注入井中进行温度测井能确定窜槽,当流动温度测井曲线和关井温度曲线在达到底界下部之前仍未回到地热温度,可以认为这是下行窜槽。

若关井温度测井曲线在射孔层段上部很长一段的距离仍显示低温异常,则可以认为发生了上行窜槽。

在生产井中,产出流体的井温曲线在产出层上部出现正异常,即井温高于地热温度,若产气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产生了冷却,使温度下降,测井曲线通常产生负异常,但在压力较高时,气体可能不变冷,甚至具有一定的热量,或者气体在流动中由于摩擦作用而产生的热比它膨胀时吸收的热要多。

一,井下地层热力学特性温度测井基于井筒周围地层是一个热稳定体的这个假定,自然温度梯度是由地球热扩散造成的,当这种热平衡条件被打破时,井内的温度梯度或径向温度分布就会发生变化。

井温测井就是通过测量井筒的局部温度异常和温度梯度来反映这些变化,从而根据这些变化来推断井筒可能出现的情况。

1.井下地层热力学特性它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大约埋深每增加33米,地温增高1度。

根据地下温度的变化,常把地壳划分为以下三个地温带:温度日变化带、温度年变化带、恒温带。

其中恒温带在30米以下的深度,不受季节性气温变化的影响。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X曾双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000) 摘 要:针对高升油田水平井二次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问题,以水平井油藏精细研究及低产低效原因为出发点,开展低产低效水平井措施挖潜与综合治理研究。

通过重点开展水平井堵水、水力喷射压裂、水平井均匀酸化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为区块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高升油田持续稳产。

关键词:水平井;低产低效;水力喷射压裂;均匀酸化;高升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54—01 随着水平井开发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储层物性影响,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方面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厂水平井共42口,开井34口,其中低产低效井(日产油小于1t )7口,占开井数的20.5%。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低产低效井潜能。

1 低产低效水平井分类为了提高水平井产能,充分发挥出水平井开发的内在潜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低产低效的原因,研究影响其产能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1.1 含水上升速度快,综合含水高表现出油井产液量高、产油低、含水高。

典型井有高2-莲H 601、高2-莲H 602、高2-莲H 603、雷64-莲H602,含水率均达到88%以上,日产油量均不足2t 。

1.2 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由于注汽压力高,导致水平井注汽困难、吞吐效果差、产能低。

其中高3-莲H 3注汽投产时压力高达19.33MPa,干度不足10%,设计注气量5000t,实际注汽1124t,注汽困难。

高3-莲H4注汽投产时注汽压力高达19.8MPa ,干度不足40%,第二轮注汽时压力依然高达19.85MPa ,干度不足10%,目前日产油量1.1t ;高2-莲H303第二轮注汽时干度只有39.8%,第三轮注时汽压力高达19.49MPa,干度47.9%,注汽困难,目前日产油量2.7t 。

低产低压气井井筒积液分析

低产低压气井井筒积液分析

74 2018年•第5期〜 d r -图1 Q J 7井沿井筒临界洗液流量图2 Q J 7井沿井筒临界洗液流量(2013年測压数据) (2016年测压數据)由于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获取气井井口压力、温度等精确M更容易,并且通过利用测压数据计算发现,在气井投产初期,在井口处临界携液流 量最大(图1)。

所以通常采用井口处的临界携液流量来判断气井的携液目前东北油气分公司有较多低压低产气井,这些气井携液能 力差,井筒易积液,不能连续生产,井筒积液是气丼生产中的重 要难题,在分析气井积液时,通常采用临界携液流董计算公式分 析,由于丼口压力数据更易获取,通常利用携液流量公式判断丼 口处的积液状况,而不能预测丼筒其他部分的积液情况。

因此, 本文通过预测井筒不间井段的压力,分析井筒不同深度处的临界 携液流置变化规律,同过比较髙产气井和低产气丼的临界携液能 力,发现高压气丼易在井口积液,低压低产气井更易在丼底积液,通过预测低压低产气丼的丼底压力,可以提前判断气丼的井 筒积液情况,可提前采取排液措施,保证气井的稳定生产。

1引言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各个气田部分气井的压力和产量都逐渐降低, 这些低压低产气井携液能力差,井倚出现积液现象,甚至部分气井由于井 筒积液严重,压力和产童‘决速下降,甚至出现水淹停产现象。

目前,制约 着气田喷生产的重要餅筒积液’而《&层喷的件容易导致井倚积液,已经严重制约着气井的正常生产。

为了保证气井正常生 产,需要准确的判断井筒积液情况,并针对积液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措 施。

目前一般采用临界携液流量方法来判断气井是否积液,由于可以准确 获取的参数为井口压力,一般用井口压力来计算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但 是仅仅考虑了井口压力,并没有考虑气井的产气量、水气比和井深等条件 的影响,这样会导致在分析井筒积液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因此,通过井筒 流动规律分析和现场测试数据验证,判断气井的积液情况,对现场状况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D】。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浅层低温地热井群井抽水成果分析与评价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浅层低温地热井群井抽水成果分析与评价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浅层低温地热井群井抽水成果分析与评价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群井开采性抽水试验方法,分析研究错那县浅层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允许开采量及群井抽水试验时各地热井之间的干扰情况和抽水试验过程中各抽水井的水温变化情况等,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该区浅层地热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错那县浅层低温群井抽水试验群井干扰水温变化一、地热田地热流体允许开采量计算及水温变化分析西藏自治区错那县浅层低温地热井群井抽水试验工作,是按工作区地热供暖设计需水量要求进行的。

本次群井抽水试验工作时,水位不稳定,特别是观测井中的水位一直持续缓慢下降,停抽后水位虽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初始水位。

群井抽水井中只有QJ-04井达到初始水位,其余各抽水井及观测井水位在观测5天的情况下均未达到抽水前水位,这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已消耗了工作区地下水的储存量,若按这样的抽水量开采,是得不到补给保证。

本次选用开采性抽水试验法计算工作区地热田地热流体允许开采量是最可靠而且最准确的,无论潜水还是承压水,孔隙水还是裂隙水,新建地热田还是旧地热田,都能应用。

它主要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时难以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对地热流体水资源量作出评价,或用水部门对水量的保证程度要求较高的地热田的地热流体资源量评价。

根据以上特点选用开采性抽水试验法,计算工作区地热流体允许开采资源量是可行的。

1、地热田地热流体允许开采量计算分析工作区共施工生产井18口,最大井距不超过300m。

在其中6口井中进行了15天左右的开采性抽水试验,观测数据见表1。

这些数据表明,在水位急速下降阶段结束后,开始等幅持续下降,停抽后,发现观测井及抽水井水位有所回升,但始终达不到初始水位,这说明抽水量已经大于补给量。

利用表2中的统计资料列出以下方程式:计算公式:(Q抽-Q补)△t=uF△sQ抽= Q补+ uFQ抽:为抽水总量(m3/d);Q补:为抽水条件下的补给量(m3/d);△s:为△t时段(d)内的水位下降值(m);U:为含水层的给水度;F:为含水层降落漏斗面积(m2);uF:为水位下降1m时消耗的储存量,简称单位储存量(m2)。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作者:胡燕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各类油藏经过多年开采,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油井出现低产低效现象越来越多,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本文通过对典型油藏低效井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见到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产低效、稠油、地质因素、开发因素中图分类号:TE345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1、低产低效油井界定对于稀油井:依据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将成本界定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以利润为零倒算出保本点产量。

按照我厂生产实际,保本点产量为1.07吨。

我们把日产油在1吨以下的稀油井划分为低产低效井。

对于稠油井:依据单家寺油田开发经验和目前单井周期经济效益计算,对周期产油小于600吨,油汽比小于0.15,直井日油小于3吨/天,水平井日油小于5吨/天的油井列为低效井;对于转周开井液量低于30方,温度低于60度,生产效果远差于上周效果的油井列为转开低效生产井。

2、低产低效井现状结合所管典型油藏----滨南油田和单家寺稠油为例介绍:滨南油田含油面积78.5km2,地质储量9645.5万t,可采储量1981.69万t,采收率20.5%。

截止2010年底投产油井422口,开井347口,日产液水平2900.3t/d,日产油水平971.6t/d,综合含水66.5%,采油速度0.36%,累积产油1403.82×104tt,采出程度15.23%,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74.99%,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6.68%;注水井154口,开注127口,日注水平4856m3/d,月注采比1.36,油田累积注水4668×104m3,累积注采比1.0,地层平均压降6.9Mpa,平均动液面1050m。

低产低效井(日产油≤1t)比例达到25.3%,是个典型的低效开采区块。

单家寺稠油动用含油面积19.03km2,地质储量7742.7×104t,可采储量1707.62×104t,采收率22.1%。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依据 不 同类 型 的低产 低效井 , 结合 目前 的开 发工 艺状 况 , 有针 对性 的确 定 了综合 治理 对策 并组 织实 施 。
1 、 以滨南 油 田为例 :
( 1 ) 针 对油 层低 渗 、 后 期堵 塞 的低产 低效 井 ,针对 不 同区块 、 不 同堵塞 方 式, 先后 采取 酸化压 裂 等工 艺技 术 , 改善油 层 渗流条 件 , 提 高油层 动 用程度 。 ( 2 ) 针对 由于射 开厚度小 、 油 水井射 孔对应性 差的低产 低效井 , 通过补 孔来 完 善注 采关 系 。 ( 3 ) 针对注 采不完善 的低效 井 , 采 取油 井转 注 、 水井酸 化压裂增压 注水 等措 施, 提高 水驱 控 制程度 进行 治理 。 通过 上述 治理工 作 , 该地 区成功 治理 低产低 效井2 0 1 = 1 , 平 均单 井 日增 油 1 . 5 t , 累计增 油 5 0 0 0 吨。 有效 挖掘 了剩 余油 潜力 , 提 高 了储量 动 用程 度 。 2 、 以单 家 寺稠油 为 例 : 针对 目前稠 油井 低产 低效原 因多 , 治理难 度加 大的现状 , 通过 油井 油层潜 力分 析 , 将 低效 井按照 低效主要 原 因分类 管理 , 研究讨 论低效 井治理 对策 , 开展 稠 油低 效井作 业 、 注汽 、 生 产三位 一体 化治理 , 并将摸 索总结 出 的经验 , 整 理归 纳, 形成 有稠油 特色 的低效井一 体化治理 长效 机制 , 精 细油井 管理 , 改善稠 油低 效 井生 产效 果 , 挖潜 增 效 , 提高稠 油 井经济 效益 。 ( 1 ) 筹备 低产 低效 油井分 析会 , 认 真分析 总结 目前单 家寺稠 油低 效生产 的 主 要原 因 , 分类 讨论 分 析 , 并形成 制度 化 , 实 现低效 分析 原 因分类 科学 化 。 ( 2 ) 对讨 论分析 有治 理潜力 的低 效井 开展转 周优 化 、 注汽优 化 、 措施 优化 , 制 定从 作业 、 注 汽到 生产 的三 位一体 化 措施 ( 3 ) 优选低 效治理 井实施措 施 , 并全方位 跟踪实施 效果 , 对治理 效果不 明显 的 井及 时调 整措施 方 案 , 将低 效油 井纳入 日常 重点 生产 管理 工作 中 。 通过建 立稠 油低 效井一 体化治 理长效 机 制 , 完 善低效 井资 料分析 台账 , 实 现 了资 源共享 , 并将低 效油 井纳入 重点 生产管 理 , 确保 了三矿 原油 生产 的平 稳 运行 , 稠 油低效井 一体化 治理 已在 采油系 统全 面展开 , 取得 明显的 阶段 效果 。 截 止 目前 , 先 后对4 9 口井进 行低 效分析 , 其 中4 2 口井实施 了不 同程度 的 低效井 治

测井曲线图实例介绍

测井曲线图实例介绍

砂 泥 岩 剖 面 测 井 曲 线 实 例
纯泥岩
含生物 灰质砂岩
指状泥岩在感应曲线上的特征
用感应曲线划分油、水层
C/O 比 测 井 实 例
C / O 测 井 实 例
用中子寿命测井确定堵水层位



用声波时差曲线划分油、气、水层
砂 泥 岩 剖 面 自 然 伽 马 测 井 图
应 用 自 然 伽 马 和 中 子 伽 马 曲 线 判 别 岩 性
管外窜通,液流向下的井的井温测井曲线 1—地温梯度,2—梯度温度曲线,3—微 差井温曲线
管外窜通,液流向上的井温测井曲 线1—地温梯度,2—梯度温度曲线, 3—微差井温曲线
寻找 吸水 层位 的井 温测 井曲 线实 例
正常注入下的温度曲线为水井动态温度曲线。 特点为在吸水层以上近似为一条直线吸水层以 下,温度朝地温曲线偏移。 关井后测的温度曲线为 静温曲线,吸水层位 为负异常。
测井曲线图实例
的某 两井 层钻 侧井 向液 测浸 井泡 ( 4 盐 6 水天 泥与 浆 8 ) 10 天
-
含轻质油 层在钻井 液浸泡3 天和 20 天的双感 应测井 (淡水泥 浆)
某井钻 开气层 3天和 13天的 深感应 测井曲 线(盐 水泥浆)
某井 测井 图 (高 阻油 层与 低阻 油层)
寻找出气层位的井温测井曲线实例(出气层段 为井温负异常)
地温梯度:地层深度每增加100米,地层温度 的增加量。 梯度温度曲线:用梯度井温仪测量的井内各个 深度处液体的温度。 梯度微差温度曲线:用梯度微差井温仪测量的 井轴上相隔一定间距两点间的温度差值。 径向微差井温曲线:某一深度上,同一水平面 圆周上相差180度两点间的温度差。 油井出气层段在各条梯度井温曲线均有明显 的显示,各条微差井温曲线也都有负异常。负 异常随生产油嘴的加大更加明显。油层微差井 温曲线一般没有负异常显示,只有在大油嘴生 产发生脱气时,才略有负异常。

供液不足油井优化间抽制度对策探讨

供液不足油井优化间抽制度对策探讨

供液不足油井优化间抽制度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尤其在地质条件差的油层,低产、低压井数逐年增多,这些井在生产过程中伴有间歇出油、供液不足的现象。

如果采取全天开采方式,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抽油机的生产效率低,同时形成能源浪费。

二是深井泵会因液量少导致充满系数降低,减少泵的使用年限,检泵成本增加。

针对这一实际,采取间歇抽油方式,合理制定间抽制度,可使泵效得到保障,降低单井能耗。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方便起见,我们会批量式的制定同种间抽制度,采取手动模式来控制抽油机的启停。

但由于每口井供液情况和抽汲能力的不同,导致动液面变化情况不同。

因此,同一间抽制度就不能适应所有井,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

结合以上叙述,如何在方便管理的基础上实现针对井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每口间抽井量体裁衣,是科学合理地制定个性化间抽制度的关键。

关键词:油田开采;动液面变化;间抽制度;沉没度在进入生产开采后期阶段后,经常会由于地层堵塞从而导致油井供液能力不足,而机采井经常会由于受到电机轮径较小,从而使得集采系统参数不能进行持续下调。

另外,如果机采井连通水井出现欠注现象,也会对其采取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虽然油田在采取间抽的方法后,使得油井生产实现了能量节约,避免出现抽空现象,但是由此也导致施工人员工作量增加,提升了油田的管理难度。

通过对不断深入开发的油田中的低产、低压井的生产参数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生产井生产情况的差异性,试图通过沉没度等各项生产指标的监测,在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对生产井量体裁衣的制定间抽制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达到老区挖潜、节能降耗的目的。

1间抽井号的选定原则在油层条件差,油井与周围水井连通较差的情况下,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的长期供液不足的低产低压井;在现有设备条件下,无法通过调节生产参数,或调整后仍达不到供采协调的生产井;日产液≤15t,沉没度长期低于100m,泵效小于30%的抽油机井。

针对以上三种不同井的情况,我们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间抽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产液井井温曲线分析
[摘要]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发的后期,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对于生产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的判断越来越重要,对产出剖面测井资料的精确判断,解释显的越发重要,而在实际资料的录取过程中,井温资料是产出剖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参数。

而在现场实际施工中,如何快速的通过井温资料对油井的主产层进行判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本文通过对八厂实际资料中的井温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温度解释方法。

也许能够为将来现场施工中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10-01
引言
在产出井正常生产的条件下,测量各生产层或层段沿井深纵向分布的产出量,称之为产出剖面测井。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油井工作制度的改变、抽油设备的故障、井身的技术状况、地层物性差异及周围注入井干扰等),油井的生产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随时追踪油井的动态变化,掌握每个小层的产油情况、含水率及压力的变化,可以对油井采取综合调整措施,提高油井的产能。

产出剖面测井为地质提供了丰富的动态资料,对油井动态异常进行诊断,确定油井生产状态,进行区域系统监测,研究各开发层系动用状况和水淹隋况,以便采取综合调整措施,同时检查各种措施
的效果,达到增产的目的。

大庆油田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延长稳产期的难度越来越大,油田综合含水越高,越突显产出剖面测井的重要性。

温度测量是产出剖面测井中不可缺少且比较重要的辅助测量参数。

温度测井主要采用电阻温度计和pn结温度计,温度传感器一般用温度系数较大的铂电阻或热敏二极管放入导热较好、热容小的耐压外套内做成的;
梯度井温曲线:井温仪在井内直接测量的随深度变化的井温变化曲线。

微差井温曲线:通过硬件或软件的作用将梯度井温变成井内恒定距离两点间的温度差变化的曲线。

通过对根据井温,压力曲线异常部位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主要产液位置。

而在以往的施工当中,都是现场施工人员通过肉眼,直接在计算机上面或者打印出来的图形上面,对井温曲线进行分析,这就增加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判断难度。

实际资料分析
1、正常的产出剖面测井中井温曲线的形态:下面以永56-96井为例,本井产量5.0方/天。

在主产层位置可以明显的看到温度曲线的变化,在井温微差和井温曲线都有很明显的变化。

(图1)
2、在采油八厂的产出剖面测井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井的测得的温度曲线都是有些异常,具体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2.1温度变化不大,基本为一条直线:(图2)
这口井的温度梯度与温度微差曲线基本上都为一条直线,没有任何明显变化。

温度变化极小,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由于这口井的产量非常低,1.1方/天。

井基础地温基本上在60℃左右,产液量太低,对地温梯度的影响极小。

第二,仪器温度敏感性太低,无法分辨出微小的井温的变化。

2.2在产层附近温度曲线有一点变化,但是变化的幅度不大。

现场施工过程无法准确判断出主产层的位置。

(图3)
这口井产量为4方/天,在对应产层附近的井温曲线有变化,但是变化的幅度不大。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施工难度。

存在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综合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
第一种方法:进一步提高仪器温度响应的灵敏度,使得测试出来的资料能够更好的反映地下流体温度的变化。

但是这样要求会提高仪器的成本与技术难度。

并且井温参数作为一个辅助解释参数,是否有必要投入这样多物力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第二种方法:改变目前井温数据的处理方式,目前的井温的数据都是采用一个实测的温度和一条微差梯度的方法,能否在保留原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微差的方法进行一点改良,借用试井分析中的导数分析方法,因为导数分析的方法,就是把数据当中极为微小的变化进行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敏感性,使得变化极小的数据,也可以在图形上面有很大的变化。

结论
如果上述的两种方法能够实际可行,尤其是后一种导数处理数据的方法。

必将大大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与准确性。

但是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有限,提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也许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希望公司的专家评委能够给出很好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