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曲线特征

合集下载

压裂裂缝的特征曲线

压裂裂缝的特征曲线
低导流能力,又称有限导流能力。 压裂裂缝中充填了沙子而且沙子的粒度混合比达到某种合适程度时,裂缝的导流能 力成为与地层的渗透性相比较的有限导流能力。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地层模式图
低导流能力稍大时,则在1/4斜率段以后,还会出现1/2斜率的单纯的地层线性流。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地层中的线性流动 ①在裂缝内部,存在朝向井 的不稳定的线性流;
②在裂缝表面,存在垂直裂 缝表面的地层线线性流;
无限导流垂直裂缝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高导流能力压裂裂缝双对数模式图
高导流能力,又称无线导流能力,一般指FCD大于100,也有的定义为FCD大于500。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裂缝表皮区损害机理: 压裂施工时,特别 是大型的压裂施工时, 常常采取大泵量,高压 力向地层注入数百m3甚 至近千m3的压裂液。这 时在压开地层、产生大 裂缝的同时,压裂液也 会渗入裂缝的表面,对 地层造成污染和损害。
压裂裂缝表皮系数Sf伤害机理示意图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无量纲压力pD 和导数 p’D
无量纲时间tDXf (105)
压裂裂缝较短时的高导流裂缝模式图
当压裂裂缝较短时,标准图形退化为一般的超完善井(负的表皮系数S)的 形态,失去了线性流的特征。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3.压裂裂缝地层模式图
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地层模式图
裂缝表皮系数Sf对压裂井模型曲线影响示意图

第十一讲-垂直裂缝井的试井曲线分析

第十一讲-垂直裂缝井的试井曲线分析

大型压裂后,压力恢复测试一口油井 测试 大型压裂后,压力恢复测试一口油井,测试 资料整理表现形式: 资料整理表现形式 (1)MDH法 ) 法 续流段较长, 续流段较长, 压力恢复缓慢
大型压裂后, 大型压裂后,测试资料整理表现形式
(2)
井储效应所显示的直线段
(3) 3
综合图8-14、 15、 16可以 看出图8-14出现的直线不 是MDH半对数直线,而是 垂直裂缝的反应
压裂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 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 程是用压裂车, 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 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 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 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 (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 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 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 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 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油井酸化处理 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 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 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 间内的颗粒堵塞物, 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 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 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 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 化。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 区的油气井。 区的油气井。
c.地层内的线性流动: 地层内的线性流动:
在多孔介质内的流体靠地层与流体 的弹性膨胀, 线性流动方式 的弹性膨胀,以线性流动方式 流入裂缝, (c)所示 所示。 流入裂缝,如图 (c)所示。

常用测井曲线特征

常用测井曲线特征

一、介绍测井曲线的用途- 二、测井资料的综合运用一、划分岩层界面二、确定地层的电阻率三、确定地层的孔隙度四、确定地层传声速度五、确定地层的含泥量六、确定地层的含H量七、确定地层的密度八、综合判断地层的岩性九、综合判断油气水层1、⑴渗透层。

⑵油气层都是高阻层,其电阻率相当于标准水层2-3倍,油层3.2-4.8Ωm。

⑶标准水层其电阻率接近于同井段的泥岩。

在所研究井段没有砂岩,可近似地以泥岩电阻率来替代标准水层的电阻率。

2、⑴油层:高阻渗透层,电阻曲线幅度高,特别是在4m曲线必须有鼓包,4m幅度越高,油层越好,自然电位异常通常小于水层,声波为中值。

⑵气层:高阻渗透层,电阻曲线幅度高,4m曲线有鼓包。

声波时差大,甚至比泥岩还要大,而且有周波跳跃的现象,中子伽马通常幅度高。

⑶水层:低阻渗透层(淡水层例外为高阻层),当地层矿化度比较高时,中子伽马幅度比较高,通常情况较低,自然电位通常比较大(与油层作比较)。

十、油气水界面的化分1、油水界面的划分:⑴电阻曲线上有明显幅度变化,含油部分幅度高,含水部分幅度低。

⑵感应曲线上在油水界面上幅度变化特别明显。

⑶自然电位曲线在油水界面上有一个不很明显的台阶,含油部分异常小,含水部分异常大。

⑷密度曲线在油水界面上有微弱的台阶,含油部分密度小,含水部分密度较大。

⑸声波在油水界面含油部分时差大,含水部分时差小,油层在4m曲线上一定有鼓包。

2、油气界面的划分:⑴声波时差在油气界面有明显的幅度变化,气层时差大,油层时差小,气层周波跳跃,在油气界面有不太明显的幅度变化。

⑵中子伽马在油气界面上有不太明显的变化,长源距气层的幅度高,油层的幅度小。

3、气水界面的划分:⑴声波时差在气水界面上明显的幅变化,含水部分时差小,含气部分时差大,含气部分有周波跳跃。

⑵密度曲线在气水界面上有明显的幅度变化,气层部分密度小,含水部分密度大。

⑶中子伽马曲线在气水界面上有不明显的变化,短源距气层部分幅度高,水层部分幅度低,(但有例外,当水层矿化度比较高,曲线幅度变化不明显)。

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12.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水平井穿行地层相对位置示意图
水平井压力恢复曲线典型流动特征图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12.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无量纲压力和压力导数,pD
a
pD'
pD'
Le=100m, Kx=Ky=10mD, Kz=10mD, h=5m, Zw=2m, CD=103, S= 0
二、常见的试井典型曲线
12.水平井的特征曲线
Le=100m, Kx=Ky=10mD, Kz=5mD, h=5m, Zw=2m, CD=105, S= -3
无量纲压力和导数,pD &一般超完善井的水平井特征曲线图 对于气井,采取井口方法关井试井时,井储较大,垂直径向流和线性流 消失,关井后立即显示水平井线性流,曲线则演变化为类似一般超完善 井的样式。完全失去了作为水平井特征线段的水平井线性流段。
b
无量纲压力和导数,pD
&
&
Le=100m, Kx=Ky=10mD, Kz=10mD, h=5m, Zw=2m, CD=103, S= 20
无量纲时间,tD
无量纲时间,tD
当储层较薄时,垂直径向流消失, 关井后立即显示水平井线性流, 类似于一般压裂井的图形特征。
如果水平井段在钻井完井中受 到污染损害,则演变化为类似 存在裂缝表皮污染的压裂井的 特征。

第十讲-双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分析

第十讲-双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分析
公式7-1
第一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概念
5、流体为单相,两个渗流场内的流动都服从达西定律; 6、不考虑重力影响和井储效应; 由此可见,双重介质储层无论在地质上还是动态上都比 均质储层复杂,然而从渗流角度上看,两者的差别只需 要应用两个参数: 弹性容量系数(ω )和窜流系数(λ ) 就能表明。
第一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概念
0.183 qB t t (t t ) (t t ) pi p w (t ) lg 0.4343 Ei [ ] 0.4343 Ei [ ] hk t (1 )rw2 (1 )rw2
0.183 qB t t 0.4343 Ei [ ] 0.4343 Ei [ ] 2 2 hk (1 )rw (1 ) rw
弹性容量系数( ):单位体积岩石内每改变一个大气压力,裂 缝孔隙体积变化与岩石总孔隙体积变化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公式7-2
公式7-3 公式7-4
公式7-5
第一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概念
公式7-6
公式7-7
公式7-8
式中:n为正交裂缝组数,L为岩块的特性长度
第二节 双孔隙度双重介质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
第七章 双孔介质油藏常规试井分析法
(1)双孔介质概念 (2)双孔介质模型及解析解 (3)压力恢复公式的推导及其分析 (4)应 用
非均质油藏简化模型
特点:储层是由两个 不同渗透性的孔隙系 统构成,高渗透系统 (裂缝系统)远大于 低渗透系统(被裂缝 切割的基质岩块), 而孔隙度却远远小于 低渗透系统。因此前 者主要作为渗流通道, 而后者作为储集空间。 两者之间可以有窜流 (Crossflow),模型常 用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共25张PPT)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共25张PPT)

9
无限作用径向流动阶段
这个阶段时半对数曲线呈直线的阶段。压降实验中,在这一阶段,压降漏斗径向地 向外扩大,边界的影响还非常小,可以忽略,流动形态与无限大地层径向流动毫无 两样,所以称为无限作用径向流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油藏是均质的,双对数曲 线呈下图中左图所示;如果油藏是非均质的,则呈现下图中右图所示。
把诊断曲线各个阶段的特征、对应的特种识别曲线及可求得的参数在一张图上标出,得 示意图。
第四章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一 压力动态
一开井,裂缝系统中的原油流入井筒,但基质岩块系统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尚 没有流动发生。这时井底压力所反映的是裂缝系统的特性,并且恰与均质:油藏相 同,因此可以拟合均质油藏模型的某一条样板曲线。这是裂缝系统流动阶段,称 为第一阶段。
不1(同1的)运流用油动了阶藏系段统在可分以平析求的面出概部上念分和是特数性无值参模限数拟。大方法的,;使试井解释从理论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把第现((诊二代23断 章 试))曲井油开线解各释藏井个方上阶法生段下产的均特前征具油、有对藏应不的具渗特有种透识相隔别同曲层线的;及可压求力得的。参数在一张图上标出,得示意图。 半无在2(对限这内1数 导 种)边曲流情井线性形界呈垂,筒条现直其件存两裂双个缝对储直是数效线指曲段具线应,有一;它一开们条始(的垂就2斜直沿)率裂着之缝一表比的条皮为模曲型线1效:2,,,应这然由条后;两裂转条(缝到直的一3线)宽条段度曲的水为线交,0力点,如所压沿下对着图裂应裂左的缝裂所时没示缝间有。任;,何可压以力计损算失测。试井到直线断层的距离d
此时半对数曲线只出现一条直线段,如图所示。 这个阶段时半对数曲线呈直线的阶段。
(二)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切割井筒的情形
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是指具有一条垂直裂缝的模型,这条裂缝的宽度为0,沿着 裂缝没有任何压力损失。在这一情形,在早期,压差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低渗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及实例分析

低渗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及实例分析

1 水平井的流动期及曲线特征水平井试井分析成功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水平井不同流动期的开是时间和结束时间, 进而根据不同流动阶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估算地层参数。

一般水平井压力测试中出现4个流动期。

(1) 早期垂直( 不稳定) 径向流期。

它可分为第一早期径向流动期和第二早期径向流动期。

在关井后的第一个流动期为液体环绕水平井呈圆柱形的径向流动, 也称第一早期径向流动期。

当K z / K r 的比值比较大时这第一径向流动期不明显。

在水平井靠近某一非流动边界时, 在第一径向流动期以后会出现呈半圆柱形的径流动期, 即第二早期径向流动期, 在半对数图上, 这一流动期的半对数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流动期的2倍。

早期径向流期的诊断方法与常规直井的径向流诊断方法相同, 但实际情况下, 由于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 早期垂直径向流期不易见到。

(2) 中期线性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一般发生在水平井段比储层厚度长的情况下。

对于不渗透边界, 一旦不稳定达到了顶底边界, 线性流动期将出现。

这与整个井段流动效应相水平井的两个末端流动效应可以忽略,这种线性流动类似于垂直裂缝的情况, 可用线性流图来诊断。

(3) 中期( 不稳定) 拟径向流动期。

在生产时间足够长以后, 在水平面上环绕水平井段的流动进入一个近似的径向流动期, 即中期拟径向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类似于垂直井的无限作用径向流, 在这个流动期压力传到足够远时, 水平井段就像在地层中部的一个点源。

如果储层的宽度与水平井段长度相比不大, 那么, 这一流动期就难见到(4) 晚期线性流动期。

一般储层的伸展是有限的,并且储层的顶、底也可能不是封闭的, 结果会出现以下的流动期: 一是晚期线性流动期, 如果水平井位于两条不渗透边界所阻挡的长条储层之中, 拟径向流之后可见类似于垂直裂缝中的线性流动期。

这一流动期同样可用线性流图来诊断。

如果储层是无限延伸的, 这一流动期将不会出现。

二是稳定流动期, 如果存在气顶或底水式的定压边界, 中期线性流动期和拟径向流动期将不存在, 代之以稳定流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井 筒 模 型
受部分 射开的 影响,压 力导数 曲线表 现为斜 率 为 1/2 。 此 外受纵 向渗透 率的影 响,导数 曲线也 会发生 变化。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5)水平井
1 井 筒 模 型
井筒储集效应结束后,会出现 早期径向流段,压力导数为一 条直线;然后出现线性流,压 力导数表现为一条斜率为0.5的 直线段;后期出现系统径向流 段,压力导数为0.5一条直线。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多重孔隙油藏
2 油 藏 模 型
多重孔隙油藏双对数曲线特征类似与双重孔隙油藏,不同点是下凹的次数随孔 隙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具有一条线性边界的导数曲线,出现系统径向流后,当线性边界为封闭边界时 ,导数从0.5水平直线攀升到1.0水平直线;当线性边界为恒压边界时,导数曲 线会急剧下掉。
4、扩展模型
(16)四区径向复合封闭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7)四区径向复合无限大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8)完全射开斜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9)常规斜井无限大地层(任意角度)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20)斜井,矩形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井筒储存系数 C和表皮污染系数S
1 井 筒 模 型
受井筒储存系数 C的影响,试井早期曲线发生变异,C变大时,曲线偏离45°线 向右偏移,反之向左;此外曲线形态还具有压力导数曲线超越压力线的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 井 筒 模 型
(2)无限导流
对于无限导流模型的均质油藏,后期压力导数表现为0.5的水平线;受井筒储存系数 C影响,C越大,双对数曲线越靠右,反之靠左。
4、扩展模型
(11)干扰试井(具有邻井和一条不深透边界影响)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2)具有半渗透性断层线性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3)多侧向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4)三区径向复合封闭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5)三区径向复合无限大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2)双层窜流油藏
2 油 藏 模 型
双层窜流油藏导数曲线中期反映流体的窜流特征,受参数κ、λ、ω 影响, 在λ、ω不变时,κ 越大,导数曲线越下凹。
常见试井曲线特合油藏导数曲线出现的第一条直线为内区系统径向流的反映,但压力 传播到外区时,如果物性变好,则导数曲线下掉,反之上升。
(1)两渗径向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2)双孔双层油藏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3)两孔径向复合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4)两孔受基质块表皮影响:At any point of the reservoir, the pore space
is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media: the matrix, with a high storativ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and the fissures with high permeability and low storativity. Two matrix geometries are considered: slab matrix blocks and sphere matrix blocks. In addition the model considers a possible skin effect at the surface of the matrix blocks.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 井 筒 模 型
(3)有限导流
对于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模型,在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影响段,压力导数曲线表现出斜 率为1的直线段;中期为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影响的特征曲线,压力导数曲线表现出斜 率为0.25的直线段;晚期为均质油藏特征,压力导数曲线为0.5的水平线。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部分射开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6)斜井
1 井 筒 模 型
在封闭距形中,水平井和斜井的压力恢复试井导数曲线后期急剧下掉,而斜井 压力降落的压力线和导数曲线向上攀升。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双孔模型
2 油 藏 模
双重孔隙介质的基质岩块系统向裂缝系统窜流

的过渡期,表现为压力导数下凹特征,下凹的 深度与储容比ω有关, ω越小下凹越深。导数 曲线下凹的时间与基岩和裂缝间的窜流系数λ 有关, λ越小,下凹出现越晚,否则出现早。
(1)一条外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具有平行断层边界的导数曲线后期上翘,斜率为0.5。
(2)平行断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当外边界为复合距形边界时,导数曲线首先反映出最近边界,然后根据压力波 及距离依次类推。
(3)复合距形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井筒储存系数 C和表皮污染系数S
1 井 筒 模 型
对于定井储模型,污染系数S越大,双对数曲线开口越大,反之开口越小。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1)变井筒储存系数
1 井 筒 模 型
受井筒储存系数 C的影响,试井早期曲线发生变异,C变大时,曲线偏离45°线 向右偏移,反之向左;此外曲线形态还具有压力导数曲线超越压力线的特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5)三层窜流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6)三孔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7)有限传导裂缝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8)水平井,各向异性地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9)裂缝水平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10)等间距裂缝水平井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5)交叉封闭边界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6)地层尖灭
对于具有地层尖灭性质的导数曲线,径向流结束后下掉。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对于具有外边界为渗漏断层的导数曲线,首先反映出封闭断层特征,当压力传 播至渗漏点时,导数曲线下掉。
(7)渗漏断层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4、扩展模型
(4)圆形封闭边界
对于压 力降落 试井, 圆形封 闭边界 后期导 数曲线 上翘, 斜率为 1.0; 而对于 压力恢 复,导 数曲线 下调。
常见试井曲线特征
3 外 边 界 模 型
具有交叉封闭边界的导数曲线后期向上弯起,对于夹角为90°的交叉封闭边界 ,上翘至2.0水平线;对于夹角为60°的交叉封闭边界,上翘至3.0水平线;对 于夹角为30°的交叉封闭边界,上翘至6.0水平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