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特拉瓦之仿生“鸟”建筑
用身体模仿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物的样子

用身体模仿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物的样子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致力于仿生建筑设计,他的大量经典作品都与人体美学有关。
本文对卡拉特拉瓦的人体仿生式建筑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卡拉特拉瓦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启迪。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拥有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等多重身份。
卡拉特拉瓦的建筑作品完美融合了理性的结构与浪漫的思想,开辟了以人体仿生为创作灵感的建筑新形态。
人体各部位之间有着匀称的比例关系,同时也是精神的载体。
卡拉特拉瓦将动态人体作为建筑造型的创作源泉,通过模仿人体美学表现形式,赋予建筑以动感的造型和深刻的灵魂,这些作品因此被称为“复杂的生命有机体”。
卡拉特拉瓦的人体仿生式建筑1.灵动的眼睛眼睛是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他主要从造型、功能和象征含义这三方面入手,将眼睛的特征巧妙融入于建筑作品中。
最初,卡拉特拉瓦从眼睛的结构造型中提炼抽象的几何形态。
以里昂机场铁路客运站为例,该建筑整体造型极具动感和视觉张力,体现了客运站人来人往的流动特点。
卡拉特拉瓦以眼睛的造型为基础,同时对眼眶部分的曲线作夸张处理。
列车从“眼球”部位驶出,这种形式无论作为结构元素或视觉元素都非常具有新意。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同样考虑了整体的节奏感,车站正中部分较暗,车轨和通往外部的方向上逐渐明朗,以此营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视觉空间。
接着,通过类比眼睑可以上下开合的功能特征,实现了建筑构件的创新。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厄恩斯廷工厂仓库大门,卡拉特拉瓦使用卷曲生铝板覆盖仓库表面,通过运动将各自分离的立面综合成一个整体。
原本普通的卷帘门可以模拟眼睑开启和关闭的动作,实现了“可开合的眼睛”设计方案。
厄恩斯廷仓库大门不仅是革新技术的实例,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建筑的梦幻变体,大门的动态造型早已超出基本功能的范畴,当时很少有建筑在折叠装置的设计上达到如此高度。
最后,卡拉特拉瓦将眼睛作为“心灵之窗”这一象征含义巧妙地融入建筑创作之中。
仿生建筑的10个例子

仿生建筑的10个例子
1. 西班牙塔拉宋大厦- 模仿树木的形态设计,能够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2. 迪拜索菲特尔酒店- 模仿绸鸟的外形,建筑顶部的"羽毛"会根据太阳光的角度旋转,实现节能。
3. 日本丰田汽车主题公园MEGAWEB - 建筑形似一个海豚,能够自然通风,内部还有太阳能板。
4. 德国的耶拿大学生物楼- 设计师模仿蕨类植物的形态,让建筑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5. 美国圣迭戈市的金斯海峰之家- 模仿鸟巢的形态建造,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6. 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新楼- 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贝壳的形态,让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并有效地隔热。
7. 澳大利亚的曼陀罗酒店- 建筑外观类似于花瓣,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并大大提升场所的美观性。
8. 法国尼斯的MAMAC艺术博物馆- 建筑外观模仿了蚯蚓,能够有效地进行
太阳能的收集。
9. 中国陕西的弘善寺大雁塔- 建筑结构借鉴了大雁的飞行形态,具有优秀的透气性和采光性。
10. 意大利米兰的博物馆- 建筑外观采用了大树的形态,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太阳能供电。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动态仿生建筑研究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动态仿生建筑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作品的形态及其结构的生态仿生性进行分析与剖析,初步探讨圣地亚哥·卡拉特拉在建筑设计中的理论和美学观点。
Abstract: This paper preliminary analyses Santiago Calatrava’s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y and the aesthetic designs inhis work by discussing the biomimetic design of his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tructure.关键词:动态美仿生形态建筑结构样式Keywords: dynamicsbionic form architectural structure一:引言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出生于西班牙,其实年代在瑞士学习建筑和工程学,最终获得了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科技研究院颁发的土木工程博士学位。
关于学习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卡拉特拉瓦早在他进入纯力学研究之前就开始了。
他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尤其是对动物骨骼结构的研究,并坚持着运用结构来表达力与动感的完美集合。
三十多年来,卡拉特拉瓦缔造出的结构美,设计出了众多举世瞩目的具有动态美的建筑形态。
二:仿生形态自仿生学在1960年诞生,国外早在1963年就有德国人勒伯多所著的《建筑与仿生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仿生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态性、美学等关系,为建筑仿生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73年,德国的卡尔·冯·弗里施花十年时间写就了一本《动物的建筑艺术》,这一书全面地展现了各种动物“建筑师”基于自己捕食、筑巢等目的而进行的奇妙的建筑活动,为建筑师进行仿生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
继承传统的简单数理美学仿生倾向这种建筑仿生倾向继承了以往建筑师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的仿生方式。
超奇特建筑

超奇特建筑:谜样的眼睛建筑师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卡拉特拉瓦的设计作品由于 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超奇特建筑巴伦西亚科学城影像馆另外,这位建筑师对人体结构的研究深入,“眼睛”更是他极感兴趣的部分。
在他关于眼睛的描绘概念图上,曾出现“谜样的眼睛”这样的字眼,可见他对眼睛的着迷程度。
他认为“人的眼睛是建筑师所必备的工具,建筑师没有手仍然可以作一位建筑师,仍然可以依靠视觉作判断、发号施令。
”因此卡拉特拉瓦从眼球的概念出发,将抽象的意念转化为建筑实体,设计了西班牙巴伦西亚(Valencia)科学城中的影像馆。
这座影像馆呈现半圆弧状,但是在水池的反映之下,原本半弧型的建筑,竟呈现出完整的眼睛形状。
超酷设计这座以眼睛作为设计原点的奇特建筑,不仅造型像人体的眼睛,连外壳也像眼皮一般可以上下开阖。
清晨科学馆开张时,这个眼睛就缓缓张开眼皮;而当夜晚来临之际,眼皮就逐渐关上,整个科学城进入了休息的状态。
以眼睛为设计原点卡拉特拉瓦对于动态结构十分有兴趣,他曾发表过相关的研究论文。
事实上,对他而言,大自然里每天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结构形式——不论是日夜开合的花苞,亦或是四散飞舞的蒲公英花朵。
卡拉特拉瓦认为创造大自然的上帝不是丢骰子的赌徒,因此宇宙万物界基本上都存在着一种秩序与道理,在大自然的观察中,可以找到规律,并且以工艺技术将它表现在建筑中。
仿生建筑的案例及解说

前言
建筑仿生可以是多方而的,也可以是综合性, 不仅是通过对生物的外形进行简 单模仿而转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客观物,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生物生长的自然规 律与已的生存环境的关系,有效的运用仿生学原理创造出新颖和适应自然生态 的建筑形式。
仿生建筑的概念 仿生建筑的分类 仿生建筑的空间特征 经典仿生建筑案例
目录
过渡页
仿生建筑的概念
仿生建筑的概念
实体的仿生是从自然界中 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对象,将对象形 态、结构转化为可以利用 在技术领域的抽象功能, 考虑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 工艺手段创造新的形态和 结构,具有科技性、时代 性。
仿生建筑的概念
抽象的讨论,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地域性” 这个元素对营造城市场所的归属感尤为重要,这给建筑的仿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 求。仿生不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高科技的展现,也应该是尊重,并发展当地文脉, 具有地域性的创造。这种仿生具有适宜性。
仿生建筑的分类
水立方采用了新型基于气泡理论的多而体空间钢架体系,主体是由ETFE膜与钢框架相组 合的充气薄膜结构。整个建筑长宽均177m,高31m,建筑面积87283m2,由 3700多 个气枕构成,ETFE气枕面积约10万m2。
仿生建筑的分类
7、晶体形态
结构专家研究了原子与 分子稳定的品体构成式, 将这种形式运用于空间 结构的设计中,发明了 网架结构,具有很大的 跨越能力。已是一种用 很多杆件以一定规律组 成的空间结构,杆件规 格统一,结构高度较小, 能够有效的利用空间。
过渡页
仿生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
仿生建筑的空间特征
几何特征
仿生建筑的设计手法打 破了以往建立在静态三 维几何学上的沉闷的空 间形态,现代数学在分 形学、拓扑学方而的探 索对这一趋势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
论仿生学在卡拉特拉瓦建筑结构中的运用及影响

论仿生学在卡拉特拉瓦建筑结构中的运用及影响摘要:根据进化论的理论,现存的事物都是经过选择留下的优品,存在即为合理,这是因为生物在漫长的进化旅途中,已将将自己的身体进行了无数次的优化和顺应环境所做出的改变。
由于自身通过了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的考验,才能具有近似完美的结构。
由于自然的结构、力学原理都经过时间的考验留存至今,所以很多设计师都从中得到灵感,将生物的特性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
卡拉特拉瓦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他总是将许多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形态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他认为这些生物拥有着世界上最完美的结构比例和力学效率,从而赋予建筑一种更为具象的生命力。
关键词:卡拉特拉瓦仿生学自然主义建筑结构前言仿生学,源于自然又能够完美的应用于自身,从形态、结构、习惯甚至感受进行仿生的转化,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运用仿生学的建筑相比其他建筑来说总是更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能够与景观环境气氛一致,给人们带来奇妙的视觉体验。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难得拥有建筑师以及工程师两种身份的建筑设计师,他能够将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将自己的理念与建筑的结构以及内部的空间进行完美的结合,所以人们常常拿他和扎哈•哈迪德作比较。
卡拉特拉瓦在作品中常常应用仿生形态,利用自然界中的花草木林,飞鸟走兽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将骨骼、树枝、手掌等作为仿生对象,将这些环境因素与自己的设计相融合,引发人们的很多联想。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仿生艺术对于建筑结构和形态有着无法言喻的深层次的,意义重大的影响。
一.卡拉特拉瓦建筑结构中仿生学的运用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设计颇为复杂,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突破传统建筑中结构与美学的局限。
卡拉特拉瓦同时拥有着建筑师和工程师两个身份,这使得他对建筑的结构、空间和建筑美学有着深度的理解。
他强调建筑与其周围景观的的相互协调,从景观中“生出”建筑,促使建筑与景观环境联系加强,并且与环境语言统一,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体性和美观性,却又不是单纯的模仿或者直接借用生物的外在形态。
技术的作用力_圣地亚哥_卡拉特拉瓦建筑形态解读

2 仿生与形态
雕塑性的实验,2005 年他设计的瑞典马尔默市旋转大 厦(图 13)终于将他的“脊柱”仿生学应用于实践。高
面。他认为建筑结构是相对静止的,结构是机动的或
卡拉特拉瓦除了对结构的无限忠实外,对仿生学 190 m的旋转大厦用9个立方体组成,每个立方体顺时
者蕴涵着变形的能力。事实上,建筑结构从来就没真 更是情有独钟。卡拉特拉瓦的自然观与西方的“征服 针稍微扭转,总共扭转 90°,其外形别致而前卫,顶
没有拘泥于建筑设计,而是从环境和社会两个方面出 成了独有的建筑语言。 1983 年杰克·斯特尔堡仓库 的意味,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如赛维亚科威特展
发,着眼于城市结构特点,提出了用一个长达 130 m (图 6 )采用了 V 型箱梁的屋顶设计,这个已经申请 馆(图 11),它的结构是可以上下活动的,像是一根根
卡拉特拉瓦重视结构技术对视觉的冲击力,“哥特建
图 1 BCE 商业街 图2 树状结构
华 中 建 筑 第 25 卷 1/2007
189
图3 厄恩斯汀仓库大门开启过程
a
b
c
图4 pfalzkeller画廓
图 6 杰克·斯特尔堡仓库
图7 自然写生
图5 可折叠屋顶开启过程
a
b
c
190 华 中 建 筑 第 25 卷 1 /2007
当代建筑创作实践及其创作理念
Creation Practice of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its Creation Ideas
技术的作用力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形态解读
Power of Technol ogy ----------- Analysis on Santiago Calatrava's Architecture Shape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
从80年代以来,无论是后现代主丿,还是解构主丿,都摇劢旗号,以丑以怪 以非理性掀起了审美价值观上癿革命。如若有诽还在大言丌惭地喊叫着建筑 癿美,则其落伍老土为无疑了。新奇而丑怪,看丽了以后就丌再新奇,而更 加丑怪,有癿时候难克会折磨得看癿人心情沮丧起来。忽见卡拉特拉瓦这清 新大胆癿建筑,看到美癿回归,情丌自禁为乀大快。以技术能力探究人类制 造美癿潜力,以自然法则创造超迈癿人工造物而又不自然交相辉映,这股豪 气,和文艺复兴时期癿气度一脉相承。
丐贸中心
• 耗资22亿美元癿丐贸中心中转站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癿鸟,该顷目 破土劢工乀时,纽约州癿一些政要倾巢而出参加了此次仦式。建成后 这座中转站每天癿客流量是8万人次,往来亍曼哈顿和新泽西乀间。 州长乔治· 帕塔基把飞翼般癿用钢和玱璃打造癿穹顶称作“不21丐纪 相称癿交通枢纽”。中转站计划在2009年末开放,连接PATH客运铁 路和地铁以及轮渡。PATH临时站点在2003年11月开放,叏代了在 2001年被恐怖分子袭击破坏癿车站。卡拉特拉瓦癿设计灵感来自亍一 副绘有儿童放飞鸟类癿画作,他认为这意味着新癿生命、新癿飞翔和 新癿希望。而政要仧也及时地在第一根即将铺设癿铁路金属轨道上签 下了大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拉特拉瓦之仿生“鸟”建筑
——里昂机场火车站
xwtong
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以独特前卫又富有生命动感的建筑设计风格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都能领会到来自大自然的元素,被他运用最多的一个造型就是“飞鸟”。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他在法国里昂设计的里昂机场火车站。
卡拉特拉瓦的里昂火车站邻近
里昂飞机场,从远处看,这个形态独
特的“东西”根本不像一个建筑,而
像一件雕塑,一件艺术品。
车站大厅
从正面看形如一个展翅的飞鸟,从上
空看就像一只纸折的飞机,而从侧面
看像一只眼睛。
这个设计形态独特奇
异,可能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形象,
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
特。
无论是飞鸟或是飞机,都与相邻
的机场相呼应,就好像象征着自由地
飞翔,无拘无束的向往,让一个静态
固定的建筑赋予了动态和生命力。
火车站大厅内部结构像是一个巨大的骨骼,就像进入了一只巨鸟的内部,两侧的钢筋支架就像鸟的骨架,而顶部错落有致的几何形状,
就像甲虫的甲壳。
由于火车站只有少数列车停站,客流量较少,所以站内设施较少,再加上本来车站内部空间就比较大,就让人感觉内部空间极其空旷。
与中国火车站的春运“盛况”相比,在里昂火车站简直就是最奢侈的空间享受。
个人感觉,在这个大厅内或许会感到一丝的惊悚凉意,因为像被一只巨型动物吞进肚子里一样,而且这里人烟稀少,会让异国他乡的旅客或者是回乡的乘客有种孤独无助的感觉。
然而,幸好周围的玻璃窗能够透射自然阳光,可以让人在孤单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光明。
火车站大厅的两侧有像长廊一样的站台从车站中间穿过,而站台的支架沿用大厅的骨架结构,让站台与大厅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然而
站台的支架不再是鸟的骨
架,而是重复的人体架构,
就像一列列的战士在守卫
着车站。
倒V形的人体架构重复排列,形成一个个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让站台的支架坚固结实。
静止的支架与运动中的列车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受。
在里昂火车站这个作品中,极致地运用了仿生学,让我们处处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美,有鸟的骨架,虫的甲壳,人的肢体,让一个静止固定的建筑赋予了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
不仅是里昂火车站,卡拉特拉
瓦的众多建筑作品中,都有这个仿
生“鸟”建筑的影子,而这只“鸟”
的雏形来自他塑造的金属雕塑。
这
个雕塑正看似飞鸟,而侧看则似眼
睛。
卡拉特拉瓦以这个雕塑为造型
的作品有美国的密尔沃基美术馆、
世贸中心中转站、西班牙瓦伦西亚
的索非亚艺术宫等等。
虽然运用的元素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作品中都体现了不同的感觉,卡拉特拉瓦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这个仿生“鸟”,让每一个作品充满大自然的生命力。
其中,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新馆是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的扩建工程。
卡拉特拉瓦在原有的旧馆,通过一个长廊将旧馆引申到新馆。
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钢结构,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能随着阳光的改变而张合,就像真正地飞起来一样。
美术馆位于密执安湖畔,展开“翅膀”的美术馆就像一只巨大的海鸥
向湖飞去,自由地飞翔,
象征着现代人追求自由,
也像一只白鸽,希望摆脱
束缚,象征着希望与和平。
美术馆正对着地段西
面,是当地的重要干道林
肯纪念大道。
卡拉特拉瓦
沿着大道的方向新建起
了一条拉索引桥,通过一
根桅杆,把人们的视线直
接引导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美术馆入口。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美术馆又像一艘在海面上正在扬帆航行的船,展开的“翅膀”就像扬起的风帆,正对着湖的那一边驶去。
卡拉特拉瓦是再一次从西班牙出来的一位崇尚自然的高迪级的大师,他设计的作品的外形很多都是以自然界为原型。
另外,又如以人体扭曲的肢体为原型的“扭曲大楼”。
卡拉特拉瓦和高迪一样,他们对大自然元素的运用不是因为要用而用,而是因为环境的需要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