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压力测试报告
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范文

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范文一、引言流动性压力测试是金融领域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用于评估金融机构在面对流动性紧张时的应对能力。
本报告旨在对某银行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测试背景本次测试针对某银行的资产及负债情况进行了模拟。
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该银行在可能出现流动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和管理资金流动以确保正常运营。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压力测试方案的制定、数据准备、模型构建和结果分析等。
三、测试方法1. 压力测试方案制定:根据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设计了一套全面的压力测试场景和方案,包括不同程度的资金流出、突发事件触发的资金需求以及其他潜在风险因素的考虑。
2. 数据准备:收集和整理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的相关数据,包括存款、贷款、回购和其他流动性资产等,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3. 模型构建: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和压力测试方案,构建了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用以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资金流动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4. 结果分析: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分析了该银行在不同压力测试场景下的资金流动情况,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改进空间。
四、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我们模拟了多个流动性压力测试场景,包括流动性紧张、资金外流风险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等。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流动性风险:在不同的压力测试场景下,该银行的资金流动情况相对较为稳定,具备一定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然而,在极端情况下,仍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2. 风险识别:分析测试结果发现,该银行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某些存款集中度较高、部分长期资产无法快速变现等,可能对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未来的经营中,需加强对这些风险因素的监控和管理。
3. 应对措施:针对发现的风险因素,建议该银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增加流动性储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设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五、结论据本次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分析,该银行具备一定的抵御流动性压力的能力,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需要关注和管理。
银行压力测试报告

银行压力测试报告最近十几年以来,压力测试技术发展很快,已被国际大银行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国外政策当局金融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我国目前也开始了压力测试在金融领域的推广应用。
2003年9月,中国银监会响应fs ap项目要求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展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准备金调整、不良贷款变动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和盈利的影响四个子课题的压力测试。
但受限于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的不足,这次压力测试的推广工作收效不大。
201X年银监会再次组织各大商业银行接受培训,学习敏感性压力测试技术。
虽然我们在压力测试方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的内容仍多是定性分析,缺少压力测试内容,这不利于我们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作出正确评价,制定出符合实际经济金融情况的政策。
由于受限于操作经验的不足和人才的匮乏,加之国内无相关实用案例书籍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压力测试工作进展缓慢。
201X年,从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至各国引发了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掌握压力测试金融风险控制工具,建立规范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故此,我们萌发一个念头,希望联合国内早期展开压力测试研究的专家们以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结合四届金融机构压力测试与风险防范经验交流会形成的研究成果,共同为从事压力测试研究的同仁编撰一本具有参考作用的专题报告——《压力测试专题研究报告》,作为国内首份最具参考性的金融机构压力测试领域研究报告,相信会给关注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同仁提供最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

告试报力动性压测**银行流银监分局:按照《银监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测试的通知》要求,为充分了解和掌握自身流动性风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行从审慎角度出发,对全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流动性压力测试情况(一)测试基础我行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8%,本次测试暂不考虑准备金率上调因素。
本次测试以2013年9月30日为基点,测试币种为人民币,压力情景假设分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日全行流动性缺口情况如下:月30重度压力三种,通过计算流动性缺可以看出,我行9月末除“8至30日”日累计到期期限缺口(剔除1年以上活期存款余额后)为负外,其他各期限缺口均为正,即流动性无缺口,总体流动性风险状况呈现 良好、可控的态势。
(二)轻度压力下流动性风险测试情况 、风险因素12013年6月份,全国金融机构流动性吃紧,“钱荒”危机爆发,同业市场拆借利率畸高,直接导致我行批发性融资来源的可获得性大幅下降。
、压力情景假设2假设同业市场融资受阻,资金融入量仅为9月末余额的一半,即以融入资金偿还到期负债的能力下降,需要以本行流动性资产来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加大,我行将期限内到期的“存放同业款项”和“买入返售资产”全部用于、压力测试结果3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轻度压力情景下,我行流动性累计到期期限缺口(剔除1年以上活期存款余额后)除“2-7日”为-2.5亿元外,其他各期限缺口均为正,即未来一天流动性无缺口;未来七天流动性缺口略小,应对无困难;未来一个月流动性无缺口,总体流动性风险状况仍然呈现良好、可控的态势。
、应急计划4针对剩余期限“2-7日”流动性-2.5亿元的缺口,我行可采取的应急计划包括:第一,可临时调用超额存款准备金偿还,按照人民银行要求,超额存款准备金应不低于人民币存款的1%,按我行9月末人民币存款195.45亿元计算,超额存款准备金应不低于1.96亿元,我行9月末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4.7亿元,可用部分为2.74亿元,足够偿还期限内月末,剔除9到期负债。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一、压力测试方法以流动性期限缺口分析为主,通过轻度、中度、重度三种压力情景假设,实现对资产负债表静态变动的测试。
二、压力测试假设条件1、压力测试风险因素:存款增长缓慢,甚至大量流失,出现负增长;综合收息率明显下降,贷款违约率显著上升;经济形势下行,银承垫款逐步增加;2、最短生存期假设为一个月。
3、压力程度设计现行压力因子及其在轻度、中度、重度压力下设置的参数:压力测试的压力因子设置如下:1、存款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中,活期存款剔除较稳定部分(过去12个月中余额最少的一个月的存款余额)后,其余部分平均计入一年以内的各剩余期限内(以各时间期限占比进行分配)。
假设不存在提前支取等客户行为。
假设30日内到期存款的续存率为50%,续存的存款均在30日以上到期。
截止报告期,本行30日内到期存款为5040.05万元,假设50%的续存率在各期间均匀分布,各期间现金流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现金流入项)在计算存款流失率时,不包含30日内到期的存款。
存款流失按日平均分摊计入30日内的现金流。
截止报告期,本行剔除30日内到期存款后的存款总量为84859.66万元,按照设定的流失率计算现金流出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现金流出)因存款流失以及30日内存款到期而减少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计入30日内的现金流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目前执行利率7%计算。
各压力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现金流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现金流入)注:法定存准返还基数=存款流失量+30日内存款到期量*50%2、贷款假设30日内到期贷款续贷率为50%。
续贷的贷款均在30日以上到期。
截止报告期,本行30日内到期的贷款总额为5335.4万元,将有2667.7万元需要续贷。
30日内到期贷款未按期偿还额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3、银承截止报告期,我行银承敞口未来一个月到期量为500万元,假设随着经济形势下行,在银承垫款不断增加的压力因子下,现金流出量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三、测试基础数据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我行各项流动性监管指标均较为理想。
建设银行压力测试分析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压力测试分析报告——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变动1.中国建设银行简介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最初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
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14,121 家(2012年),在香港,台湾,墨尔本等地设有分行,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行亚洲、建行伦敦、建行俄罗斯、建行迪拜、建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于2013年6月末,市值为1,767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
2014年5月8日,2014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建行蝉联全球第二大企业。
2.压力测试的定义压力测试能够用来测量设定意外事件发生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影响。
压力测试主要是基于历史或潜在的市场震荡数据,采用模拟方法或其他的统计方法,构造一个或一系列极端不利情景,考察在极端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化对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的“最坏情景”,用于设定风险价值的标准或风险约束,确定资产组合风险水平是否在风险承受能力之内。
3.压力测试基本流程1)确定测试对象本文确定的对象就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整体信贷资产。
2)识别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选取的风险因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3)压力情景设计压力测试中的压力情景有两种分析方法,即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
4)情景的压力评估通过考察设定情景下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从而来判断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
4.中国建设银行最近3年的资本充足率情况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是一种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负责规模是否相适应的指标,是在银行资产负债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衡量银行持有的资本金是否适当的指标。
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模板

XX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报告一、压力测试组织开展情况我行计算了在压力状况下,如果存款和贷款不发生变化,7天、30天、90天后增加的资金缺口,以及可用资金是否能覆盖增加的资金缺口。
其中现金流包括:1)存款的流失2)表外贷款承诺兑现引起的现金流失3)随着存款流失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引起的现金流入(保守估计为存款流失的9%)4)贷款应还款引起的现金流入5)同业存放到期引起的现金流入资产端假设:在资产端,对不同资产项目及各到期期限设置不同的流入率,表示资产到期后银行持有现金不再进行二次投资的比例。
负债端假设:在负债端,对不同负债项目设置不同的流失率,表示负债到期后不再成为可用资金来源的比例。
流入/出率是基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关于开展2018年银行业压力测试的通知》(银稳定〔2018〕5号)参考设置。
标准情形下可用资金:过去三个月内起息的所有同业存出 + 未使用的中行额度(中行授信额度不超过母行依存度限额,即总资产的30%的部分)压力情形下可用资金:所有同业存出 + 未使用的中行额度(中行授信额度可超过母行依存度限额)二、数据基础统计口径为法人汇总数据。
参照1104监管报表系统《G21 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填报。
数据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轻度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如下重度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如下:从测试结果看:(一)我行流动性风险可控,轻度及重度压力状态下,7天、30天、90天流动性无缺口,在中行流动性支持下无实质流动性风险。
(二)由于贷款发放时间不均匀,贷款还款计划大多在下半月,则每月上旬资金流入相对较少。
建议合理安排贷款发放还款日,增加月初放款还款金额,使资金流入流出期限均衡。
(三)从测试数据看,定期、活期存款的流失是流动性压力的重要造成原因,加强存款客户维护力度,减少存款流失率,可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
四、政策建议。
银行操作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银行操作风险压力测试报告报告编号:BR-2021-001报告日期:2021年5月1日1. 引言银行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由于人为失误、技术故障、违规操作等因素导致的损失风险。
为了评估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本次测试对银行系统进行了操作风险压力测试,以模拟不同风险场景下的系统表现。
2. 测试目标本次测试的目标是评估银行系统在不同操作风险下的表现,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反应速度和错误处理能力。
3. 测试内容1本次测试采用了多种操作风险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高并发操作: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进行操作的情况,测试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 高频交易:模拟用户连续进行大量交易的情况,测试系统的承载能力。
- 大额转账:模拟用户进行大额转账操作,测试系统对高风险操作的处理能力。
- 无效操作:模拟用户进行非法或无效操作,测试系统的错误处理能力。
4. 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以下是针对不同操作风险场景下的测试结果总结:2- 高并发操作测试:系统在面对高并发操作时,表现出了良好的并发处理能力。
系统能够稳定地处理大量用户的操作请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延迟或故障。
- 高频交易测试:系统在面对高频交易时,表现出了较好的承载能力。
系统能够迅速处理大量的交易请求,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
- 大额转账测试:系统在面对大额转账操作时,表现出了较好的处理能力。
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高风险操作,并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 无效操作测试:系统在面对非法或无效操作时,表现出了良好的错误处理能力。
系统能够精确地判断非法操作,并及时给出提示或阻止用户继续操作,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35. 测试结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银行系统在面对不同操作风险场景时,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反应速度和错误处理能力。
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高并发操作、高频交易、大额转账等各种风险情景,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交易顺利进行。
6. 建议基于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容量规划,确保系统能够承载未来的业务增长。
建设银行压力测试分析报告

建设银行压力测试分析报告2.压力测试的定义压力测试能够用来测量设定意外事件发生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影响。
压力测试主要是基于历史或潜在的市场震荡数据,采用模拟方法或其他的统计方法,构造一个或一系列极端不利情景,考察在极端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化对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的“最坏情景”,用于设定风险价值的标准或风险约束,确定资产组合风险水平是否在风险承受能力之内。
3.压力测试基本流程1)确定测试对象本文确定的对象就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整体信贷资产。
2)识别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选取的风险因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3)压力情景设计压力测试中的压力情景有两种分析方法,即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
4)情景的压力评估通过考察设定情景下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从而来判断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
4.中国建设银行最近3年的资本充足率情况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是一种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负责规模是否相适应的指标,是在银行资产负债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衡量银行持有的资本金是否适当的指标。
图1 中国建设银行最近三年资本充足率5.风险压力测试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
其中本文分析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属于流动性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动属于市场风险,故本文的压力测试是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动下进行的。
而全文计算的数据都是以建行2015年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其主要的资产负债项目如下图单位:百万人民币5.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风险压力测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通过控制商业的信贷规模和信用创造能力两种途径对其流动性产生影响: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商业银行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额会相应地增加,直接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遭受冻结;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使其可贷资金数额和对企业的放款或对有价证券的投资降低;货币供应量也相应缩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行压力测试分析报告
——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变动
1.中国建设银行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最初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
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
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14,121 家(2012年),在香港,台湾,墨尔本等地设有分行,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行亚洲、建行伦敦、建行俄罗斯、建行迪拜、建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于2013年6月末,市值为1,767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
2014年5月8日,2014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建行蝉联全球第二大企业。
2.压力测试的定义
压力测试能够用来测量设定意外事件发生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影响。
压力测试主要是基于历史或潜在的市场震荡数据,采用模拟方法或其他的统计方法,构造一个或一系列极端不利情景,考察在极端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化对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的“最坏情景”,用于设定风险价值的标准或风险约束,确定资产组合风险水平是否在风险承受能力之内。
3.压力测试基本流程
1)确定测试对象
本文确定的对象就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整体信贷资产。
2)识别风险因子
本文主要选取的风险因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3)压力情景设计
压力测试中的压力情景有两种分析方法,即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
4)情景的压力评估
通过考察设定情景下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从而来判断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
4.中国建设银行最近3年的资本充足率情况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是一种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负责规模是否相适应的指标,是在银行资产负债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衡量银行持有的资本金是否适当的指标。
图1 中国建设银行最近三年资本充足率
5.风险压力测试
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
其中本文分析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属于流动性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动属于市场风险,故本文的压力测试是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动下进行的。
而全文计算的数据都是以建行2015年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其主要的资产负债项目如下图
单位:百万人民币
5.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风险压力测试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通过控制商业的信贷规模和信用创造能力两种途径对其流动性产生影响: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商业银行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数额会相应地增加,直接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遭受冻结;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使其可贷资金数额和对企业的放款或对有价证券的投资降低;货币供应量也相应缩减。
测试步骤:
①测试目标:银行流动性缺口和资本充足率
②风险因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③设定压力情景
考虑到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提高,而且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假设我国流动性过高,市场上流通货币过多,发生通货膨胀,为了给市场降温,故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④情景的压力评估
表 2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下的相关项目变动
单位:百万人民币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影响建设银行的流动性水平。
央行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在三种情景:分别为0.5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时,预期上调后的第一天银行分别存在68342.67万、273370.67万、341713.325万元的流动性缺口。
由此可见,如果央行宣布要调高法定准备金0.5个百分点时,则银行需要提前筹措688342.67万元资金来弥补此缺口。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图2 三种压力情景下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上调,显然造成了建行的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下降的幅度相对来说还是挺大的,仅上调0.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就下降0.7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在重度压力(上调2.5%)的情况下,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仍远高于巴塞尔协议Ⅲ所规定的8%,这也可以充分说明建行作为中国四大行有着强大的稳健经营和抗风险能力。
5.2汇率风险压力测试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因为持有外汇头寸或外汇贷款当汇率发生不利变动时,从而使银行蒙受损失。
汇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交易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汇率风险,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外汇债权债务价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收益或亏损的风险。
折算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引起银行财务报表某些外汇项目数额变动的风险,其产生是因为银行会汁处理时将外币折算为本币进行计算,而不同时期使用的汇率不一致,所以可能出现会计核算上的损益。
测试步骤:
①测试目标:资本充足率
②风险因子:人民币汇率变化量
③设定压力情景
考虑到未来中国的经济好转,又因为建设银行的美元我们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从而资产流动性降低,流动性缺口减少,然而由于银行同时持有外币贷款,故当汇率变化时不良外币贷款得到缓解,减少坏账准备金。
表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情景压力程度
注:各种压力情景下建设银行减少的不良贷款率为10%,不良贷款准备金为50%。
④情景的压力评估
表4 冲击前的数据
单位:百万人民币
冲击计算
1)计算外汇变化值
外汇变化值=净外汇风险头寸X汇率变化量
2)计算减少不良贷款
减少不良贷款=外币贷款X汇率变化量X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比率
3)计算新增损失准备金
减少损失准备金=减少不良贷款X准备金率
4)计算冲击后的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
冲击后的资本=原来的法定资本+外汇变化值+减少损失准备金
冲击后的风险加权资产=原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减少损失准备金
5)计算资本充足率
表5 冲击后的数据
单位:百万人民币
图3 三种压力情景下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由图3可以得到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下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不会有多大影响,但重度压力情境下比如说中国经济发生危机,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带来的后果银行将难以保持资本充足,一旦发生挤兑现象,银行将会发生流动性危机。
6.结论与建议
从测试结果来看,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四大行在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略上升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不多抗风险能力很高,依然能够稳健运营,但这不能保证未来就一定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充足率计量方法和国际社会没有完全接轨,由于我国经济模式的特殊性,导致了银行在衡量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时,容易低估资产的风险而高估了资本量,这些都会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虚高。
因此,未来更需要加强银行资本监管,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制度建设,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真正抵御内外因素的冲击。
应对建议:①调整建设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
一方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货币市场工具,推进资产结构化多样化,提高资产流动性。
比如建设银行可以通过票据再贴现来弥补资金流动性缺口。
②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应用金融衍生品。
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下,企业和个人对外汇需求的扩大,导致外汇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产生流动性缺口,建设银行应该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比如货币互换等远期合约来对冲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