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分级标准
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心功能不全表现。
二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
休息后无症状。
四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即使休息亦有症状。
各级的注解
一级:仅有心脏体征,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
二级:(亦称心衰I。
)一般活动体力活动(常速步行3-4里,上3楼,上坡)受限,体征可有心率增快,肝大。
三级:(亦称心衰II。
)轻微活动(常速步行1--2里,上2楼,上小坡))可引起上述症状。
四级:(亦称心衰川。
)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或有心绞痛综合征,内脏淤血水肿,久病可致心源性肝硬化等。
即使休息也不能缓解。
心功能纽约分级

心功能纽约分级心功能纽约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简称NYHA分级,是用于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将心衰患者分为四个不同的临床分级。
一级:无限制,平时活动不受限制,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和体力活动,如工作、运动等。
抱怨胸闷、心慌或气短的症状很少。
二级:轻度活动受限,虽然安静时没有明显不适,但在稍微剧烈一些的活动(如上楼梯)后,就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三级:中度活动受限,即使是轻度的活动(如走路)也会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
但处于安静状态下,患者的症状会有所缓解。
需要经常休息来缓解症状。
四级:重度活动受限,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甚至在卧床时,也会感到明显不适。
这些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长时间休息。
心功能纽约分级主要是根据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衰症状以及对活动的耐受能力进行评估。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力活动能力来确定患者的心功能纽约分级,并从而指导治疗和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心功能纽约分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合理的身体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搏出量。
心功能纽约分级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如果患者的分级在治疗后有所下降,即表示患者的症状减轻,身体活动能力提高,这意味着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反,如果患者的分级在治疗后有所上升,即表示患者的症状加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这可能意味着疾病有所进展,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功能纽约分级是评估心衰患者症状和身体活动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患者症状和活动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心功能的分级及分级标准

心功能的分级及分级标准
心功能分级是对患者心功能状况的客观评价,通过不同种类的检查可以对心功能负荷
状况及相关病理进行分级。
根据心功能状况的变化,一般将心功能分为I-IV级,其中级
别I表示正常的心功能,级别II表示无症状的心功能受损,级别III表示有症状的心功
能受损,级别IV表示严重的心功能受损,对此还要根据各个不同疾病对心功能的影响和
病变分级即有病变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详细细分。
首先,心功能评估应该从最基本的临床表现开始,如心功能的运动能力、心率和改变
负荷条件时的改变情况。
其次,根据心功能负荷的特点及表现进行具体的评估,一般将心
功能进行分级的标准如下:
1、级别I:表现为正常的心功能。
心率、正常运动能力,负荷变化时心功能仍保持正常,经常性运动或负荷调整时无明显变化;
2、级别II:表现无症状心功能受损。
运动能力有所降低,但仍能顺利完成耐力训练;负荷变化时心功能会出现明显变化,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心率及血压增加减少正常;
4、级别IV:表现为心功能急剧受损,运动症状的出现无法完成耐力训练,心率增加
或减少不受控制,负荷变化非常大。
根据上面分析,心功能分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建议根据不同疾病及其病变程度
进行心功能评估,并结合临床表现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国心功能分级

中国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用来评估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一种临床方法,常用的有NYHA分级、Killip分级等方法。
1.NYHA分级:适用于单纯的左心衰竭。
(1)I级:有器质性心脏病,一般体力劳动不受限制。
(2)II级:有器质性心脏病,一般体力劳动轻度受到限制,会出现疲劳、气喘、心绞痛症状。
(3)III级:患有心脏病,一般体力劳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体力劳动会出现疲劳、气喘、心绞痛症状。
(4)IV级:休息时也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一般体力劳动会使症状加重。
2.Killip分级: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
(1)I级:没有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2)II级: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肺部湿啰音范围小于肺野的50%。
(3)III级:有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肺部湿啰音的范围大于50%肺野。
(4)IV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有低血压、少尿、发绀等症状。
心功能分级也有Forrest、Weber等分级方法,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分级。
killip心功能分级标准

killip心功能分级标准
Killip心功能分级是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种分级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
该分级标准分为以下四级:
1.I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2.II级:肺部啰音小于50%肺野,第三心音或奔马律。
3.III级:肺部啰音大于50%肺野,但无肺水肿。
4.IV级:出现肺水肿。
需要注意的是,Killip心功能分级主要用于评估AMI 患者的早期心功能状态,对于已经接受治疗或恢复期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更详细的心功能评估方法,如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分级

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分级
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心脏疾病,表示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欧洲心脏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指南,心功能不全可以根据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级。
以下是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分级:
1. 分级I:无明显症状和活动限制。
此时,患者没有症状,即使在日常活动中也没有限制。
心功能正常。
2. 分级II:有轻度症状和轻度活动限制。
此时,患者在进行一些身体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疲劳、气促或心慌等轻微症状,但在休息后可以缓解。
3. 分级III:有明显症状和明显活动限制。
此时,患者在进行正常日常活动时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疲劳、气促、心慌、胸闷等,需要频繁休息才能缓解。
4. 分级IV:有严重症状和严重活动限制。
此时,患者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症状,进行任何轻微活动都会加重症状,且症状无法通过休息缓解。
这些分级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但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常见的分级系统,具体的诊断和分级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
1。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心功能的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不同,将心力衰竭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心功能的分级标准有着统一的规定,主要以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能力为依据进行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一、心功能的分级标准。
1. 分级标准的依据。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而活动能力则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耐力。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将心力衰竭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I级、II级、III级和IV级。
2. 分级标准的具体描述。
(1)I级,无症状,无限制活动。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明显的症状,可以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如上下楼梯、步行等,不会感到呼吸困难或乏力。
(2)II级,轻度症状,轻度活动限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轻度的呼吸困难和乏力,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活动。
例如,快走、上坡等较剧烈的活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
(3)III级,中度症状,中度活动限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乏力,即使是轻度的活动也会导致症状加重。
例如,上楼梯、洗衣服等日常活动会使患者感到困难。
(4)IV级,重度症状,严重活动限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乏力,即使是休息状态下也可能会出现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几乎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二、心功能分级标准的意义。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对于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可以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其次,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可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功能分级标准的应用。
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

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
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是一种用于评估心脏功能的分级系统,分为四级,逐渐递增。
这个分级系统通常用于评估患者患有心衰的严重程度,以便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一级心功能:没有明显的体征或症状,即使在日常活动中也不会感到疲劳或气短。
二级心功能:在轻度运动或活动时会感到疲劳或气短,但在休息后会逐渐恢复。
三级心功能:即使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会感到疲劳或气短,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恢复。
四级心功能: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感到疲劳或气短,可能需要使用氧气或机械辅助呼吸设备。
这个分级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理解患者的心衰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级系统不是用来预测心衰的预后或预测患者的寿命。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
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
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
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
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
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
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
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
Ⅳ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
Ⅴ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MET量化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
心功能-----------------代谢当量(METs)
Ⅰ级:-------------------- ≥7
Ⅱ级:-------------------- ≥5 <7
Ⅲ级:-------------------- ≥2 <5
Ⅳ级:-------------------- <2
衡量体力:
<5METs:65岁以下的病人<METs则预后不良;
5METs:日常生活受限,通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的功能储量;
10METs:属于相当正常的健康水平,药物治疗的预后和冠脉搭桥术一样好;
13METs:虽然运动试验有异常表现,但是预后好;
18METs:有氧运动员的体力;
22METs:有充分运动的竞技运动员才能达到的运动量。
Weber KT 标准,按VO2 max/kg 及AT(ml?min-1?kg-1)分级:
----------VO2 max/kg----AT
A 级------->20---------->14
B 级-------16-20--------11-14
C 级-------10-16---------8-11
D 级-------<10-----------<8
治疗分级(用于心脏不正常的患者):
甲级:活动无限制
乙级:重度用力受限制
丙级:一般用力中度受限
丁级:一般用力明显受限
戊级:***不能活动
射血分数(EF):即每搏量占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它反映左室的排血效率。
--------SV----------EDV-ESV
EF=————=——————
--------EDV------------EDV
一般认为,射血分数在50%~75%为轻度降低,在35%~49%为中度降低,在34%以下为明显降低
2. 目前,学术界最普遍应用的心脏功能评价方法为纽约心脏学会分级(NYHA分级),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如下: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亦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功能障碍的分级常用killip分级法和Forrester分型
1.killip分级法:killip分级法是以临床症状及体征来判定:
Ⅰ级:无心力衰竭的征象;
Ⅱ级:轻度到中度心力衰竭,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肺野50%以下有湿性罗音。
Ⅲ级:严重心力衰竭,肺野50%以上有湿性罗音或出现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此分级不包括急性右室梗死并发的右心衰竭。
并应注意鉴别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常引起的肺部罗音
2.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分型(改良Forrester分型):
Ⅰ型:肺毛细血管压(PCWP)<2.4kPa(18mmHg),心脏指数(CI)>2.2L?min-1/m2,临床无肺充血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Ⅱ型: PCWP>2.4kPa(18mmHg), CI≥2.2L?min-1/m2临床肺充血,无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Ⅲ型: PCWP≤2.4kPa(18mmHg), CI<2.2L?min-1/m2,临床有低血压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无肺充血.此型根据右室舒张末压(右房压)是否升高可分为A、B两个亚型;
ⅢA型:右室舒张末压<0.66kPA(5mmHg)为绝对或相对容量不足,
ⅢB型:右室舒张末压>1.33kPA(10mmHg)为右室梗死。
最常使用的代表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LVEF可由两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左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心室内膜圈定的面积,并根据辛普森法计算收缩末和舒张末容积:?
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F=?×100%。
??
左室舒张末容积??
LVEF的简易测定方法为仅测定左室收缩末内径(Ds)和舒张末内径(Dd),
?Dd3-Ds3?
LVEF=?×100%,?此方法比上述测定方法简化,但精确度差。
?Dd3?
一般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为50%?—?70%,小于40%时为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心力衰衰,小于35%时为纽约心脏病学会Ⅲ级心力衰竭,小于25%时为纽约心脏病学会Ⅳ级心力衰竭。
?左事短轴缩短率为表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另一项常用指标,测定方法如下:
?Dd-Ds?
FS=?×100%(正常应大于25%)。
Dd?
除了LVEF和FS,还可用M型B型(二维)或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的其它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
?
对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测定,可用二尖瓣前叶舒张中期关闭速度(EF斜率)和脉冲多普勒测量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或流速积分(ETVI/ATVI)比值。
正常人E/A比值>1,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时,EF斜率降低E/A比值常<1。
?
核素心血管造影可测定左、右心室的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通过记录放射活性——时间曲线可以计算出左心室最大充盈率和充盈分数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精确直观的反映心室几何形状,因而可精确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容积,心搏量和射血分数,并可精确计算提供右心室的功能参数。
?运动耐量和运动峰耗氧量(VO2max)测定:运动耐量试验测定最大运动持续时间和最大做功负荷,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储备功能。
最大做功负荷是指心排血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运动耐量更多取决于外周循环的变化,而非中心血流动力学变化。
运动耗氧量是动静脉血氧差和心排血量的乘积。
运动峰耗氧量可反映运动时的最大心排血量,是反映心脏储备功能的较好的无创指标,可用于定量评价心脏功能,定量分级标准如下:
?A级>20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无?~?轻度损害;
?B级?16—20?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轻度?~?中度;
?C级10—15?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中度?~?重度;
?D级<10?ml/kg﹒min,心功能损害程度为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