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2

合集下载

性激素六项标准值

性激素六项标准值

性激素六项标准值性激素是人体内控制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对于维持人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性激素六项是指血清中的雌二醇、孕酮、睾酮、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泌乳素(PRL)六项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维持正常的生殖系统功能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性激素六项的标准值。

1. 雌二醇。

雌二醇是女性体内的主要雌激素,对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和乳腺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的雌二醇水平在20-350 pg/ml之间,而在更年期前后会有所波动。

2. 孕酮。

孕酮是一种重要的孕激素,对于维持妊娠和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在排卵后,孕酮水平会升高,如果没有怀孕则会下降。

成年女性的孕酮水平在2-25 ng/ml之间。

3. 睾酮。

睾酮是男性体内的主要雄激素,对于男性的生殖系统和性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成年男性的睾酮水平在2.41-8.27 ng/ml之间,而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差异。

4. 促黄体生成素(LH)。

L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对于女性的排卵和男性的睾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成年女性的LH水平在1.68-15 U/L之间,而成年男性的LH水平在1.24-7.8 U/L之间。

5. 卵泡刺激素(FSH)。

FSH也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对于女性的卵泡发育和男性的精子生成起着重要作用。

成年女性的FSH水平在3.03-8.08U/L之间,而成年男性的FSH水平在1.5-12.4 U/L之间。

6. 泌乳素(PRL)。

PRL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对于乳腺的发育和泌乳起着重要作用。

成年女性的PRL水平在3.34-26.72 ng/ml之间,而成年男性的PRL水平在2.58-18.12 ng/ml之间。

总结。

性激素六项的标准值对于维持正常的生殖系统功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指标的异常都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功能失调。

因此,了解性激素六项的标准值,及时进行检测和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性激素六项指标标准值

性激素六项指标标准值

性激素六项指标标准值性激素是人体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其水平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性激素六项指标包括睾酮、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和泌乳素。

这些指标对于了解人体的性激素水平、生殖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性激素六项指标的标准值及其临床意义。

首先,睾酮是男性主要的性激素之一,也在女性中有一定水平。

男性睾酮的正常范围为2.41-8.27ng/ml,女性的睾酮水平则较低,正常范围为0.12-1.79ng/ml。

睾酮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相关,而睾酮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性激素不足等疾病相关。

其次,雌二醇是女性主要的性激素之一,也在男性中有一定水平。

女性雌二醇的正常范围为18.6-214pg/ml,男性的雌二醇水平则较低,正常范围为10-44pg/ml。

雌二醇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相关,而雌二醇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等疾病相关。

再次,孕酮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激素,对维持妊娠和胎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孕酮水平的正常范围在不同的妊娠周期有所不同,一般在20周前为10-44ng/ml,20周后为17-146ng/ml。

孕酮水平的升高可能与黄体功能不全、胎盘功能不全等疾病相关,而孕酮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等疾病相关。

此外,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两种重要性激素,对于卵巢功能和性腺激素的合成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促黄体生成素的正常范围为1.4-9.9mIU/ml,促卵泡生成素的正常范围为2.8-11.3mIU/ml。

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可能与卵巢功能障碍、性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相关。

最后,泌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对于乳腺发育和泌乳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泌乳素的正常范围为3.34-26.72ng/ml。

泌乳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垂体腺瘤、乳腺增生等疾病相关,而泌乳素水平的降低则较为罕见。

雌激素与孕激素和基因蛋白-2在乳腺癌表达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雌激素与孕激素和基因蛋白-2在乳腺癌表达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的商榷 [ ]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0 1 1 ( )2 6 J. 20 ,6 3 :3 [ ] 盂庆 丰, 5 李 娅. 骨髓 炎病灶置 管灌洗方法 的改进 [ ] 骨与关 节 J. (0 8—0 0 收稿 ) 周 济桂 20 4— 9 ( 编辑) 损伤 杂志 ,0 0,5 6 :4 20 1 ( )4 0
间, 减少 了患者的 肉体精 神 压力 , 同时使 患者经 济负担 明显 减
轻 。但 因 目前观察例数相对较小 , 且很多患者 为慢性感染 , 时间
较 长 , 于治 疗 时 机及 治 疗 时 间 仍 望 与 广 大 同 仁探 讨 交 流 。 对
参 考 文 献
[ ] 黎 明. 1 连续灌洗法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疗效分析 [ ] 中华 临 J. 床 医学杂志 ,0 4,( )8 2 0 5 8 :1 [ ] 蓝文 正, 2 郭且 灵. 用骨 科手 术学 [ . 津 : 津科技 出版 社 , 实 M] 天 天
方向, 效果 更 佳 。
治愈 , 1例患者截 肢。乙组病例均于术后 1 另 个月 内闭合 伤 E , l 治 愈出院。两组病例均经 门诊 复查 随访 15~ . 3年 。甲组 于术 后 0 5年内复发 5例 , . 考虑为感染治疗 不彻底 , 转为 隐性 感染所 致 。乙组无复发 。两组 比较 , 单管 法 ( 乙组 ) 管道脱 落 、 无 阻 塞发生 , 治愈率达 10 , 0 % 且治愈时 间短 、 复发 , 传统 双管法 无 较
( 河南 省平 顶山市第 一人民医院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基 因蛋 白 一 紫激 素 2 孕激 素
平顶山
4 70 ; 60 0 ①叶县人 民医院 ) 雌激素 ( R) 孕激素 ( R) E 、 P 表达部 位均

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表达在乳腺癌进展中的差异性

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表达在乳腺癌进展中的差异性
B y c o n s u l t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 we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l e v a n t p a p e r s a n d s u m ma i r z e t h e m. [ Re s u l t s ] T h e r e p o r t s we i f n d o u t s h o w t h a t t h e E R, P R, HE R一 2 r e c e p t o r
D a o b a o F / r s t C l i n i c l a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n g z h o u ( 3 1 0 0 2受体在乳腺癌进展 中表达的差异性。【 方法】 通过查找 文献 , 搜集相关论 文并对其进行 分析和 总结。 【 结果】 文 献报道 显示乳腺癌的 E R、 P R、 HE R~ 2 受体表 达可随着肿 瘤的进展 而发生改 变,可 因个体差异而发生动态改变 ,也可以 由于前期的治疗 而改变。 【 结论1 乳腺 癌原发 灶和进展期病灶之 间的 E R、 P R及 H E R一 2 受体表 达存在 一定差异性 , 因此有必要 重视 并重新评 估乳癌患者进展病 灶中的雌 孕
浙江 中医 药大学学报 2 0 1 3年 3 月第 3 7 卷第 3 期
雌孕激素及 H E R 一 2 受体表达 在乳腺癌进展 中的差异性
厉飞 ’ 张 喜平 。 陈 道 宝
1 . 浙江 中医药大 学第一 临床 医学 院中 医学七 年制
杭州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2课时)(教案)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2课时)(教案)

呼市21中学新课程有效教学教案课程名称:生物内容主题: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师姓名:王颖《2-2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校名称:呼市21 中学学科:生物授课年级:高二教师:王颖课时:2课时课型:问题解决课拓展训练课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动物和人体激素调节的过程和机理。

过程与方法:1、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认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教学准备:导读单、训练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问题解决课授课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导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生思考,师提示。

【问题1】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问题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

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2、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已学习积累的知识发表意见和看法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结合《问题导读单》,学生带着问题,运用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整体感知全文,生成个性问题。

问题导读知识结构要素一、激素调节的发现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证明除了神经调节以外,机体还存在着体液调节,还证明了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

2、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垂体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卵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睾丸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素胸腺雌性激素胰腺雄性激素二、激素调节的实例3、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条去路分别是什么?血糖的三个来源:由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激素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二节内容。

为了把同学学好激素调节知识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寒冷、过度紧张等刺激( 促进 ) (促进)(抑制) (抑制)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血管紧张素2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2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2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2(Angiotensin II)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肽
类激素,常见的作用包括:
1. 收缩血管:血管紧张素2能够收缩血管,增加血管阻力,从而提高血压。

2. 刺激醛固酮分泌:血管紧张素2能够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进而使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水分也随之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3. 促进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2作为一种生长因子,能够刺激心肌细胞生长和增殖,引起心肌肥厚和重构。

4. 促进炎症反应:血管紧张素2对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引起白细胞粘附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导致炎症反应加剧。

5. 促进氧化应激:血管紧张素2能够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从而导致氧化应激加剧。

6. 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血管紧张素2能够刺激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浓缩能力。

总之,血管紧张素2在调节血压、体液平衡、心血管重构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必修三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必修三2-2通过激素的调节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解析
根据三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之间
的关系,可以判断三种激素都减少的应该切
除了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
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被切除
的是垂体;只有甲状腺激素减少的是被切除
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 调节方式。

(2)分类: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
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制维持稳态具有重要
意义。

感悟拓展 相关实验设计

该部分的实验大多验证或探究某激素的作
用,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
将小鼠分成A、B两 组→给A组注射 适量胰岛素溶液 ,B组注射等量 验证胰岛素具 有降低血糖 生理盐水→某组 的作用 血糖明显降低后 给每组注射等量 葡萄糖,观察血 糖变化
(2)血糖的三个去向 ①
氧化分解
,释放其中的能量;


②合成为
③转化为
肝脏原
脂肪
和肌糖原;
和某些氨基酸。 0.8~1.2g/L 。
利用 储存 摄取
(3)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为 (4)血糖平衡的机理
降低
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糖原分解 葡萄糖;使血糖水平
、 。 升高
和 非糖物质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在运动过程的1.8~4.5 min内,血糖出
现上升趋势,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疗现状与治疗体会
海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周卫东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将糖皮质激素(简称为激素)作为皮肤科外用药物应用以后,由于其独特的功效而成为皮肤科治疗学上外用药物治疗领域的一个突破。

激素具有抗炎、抗增生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适应症越来越多,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但随着多种强效激素制剂的不断问世,以及激素制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临床皮肤科医师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问题。

笔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此作一些探讨。

虽然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认识尚有差异,命名尚无定论。

在医学文献中有以激素性皮炎、激素戒断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激素导致的玫瑰痤疮样皮炎、类固醇性玫瑰痤疮、面部红脸综合症等。

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制定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对激素依赖生皮炎的定义是:由于长期外用含激素制剂,一旦停药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迫使患者使用激素,并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

其临床表现为:1)皮肤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2)痤疮样皮炎、粉刺、丘疹及脓疱;3)色素沉着;4)皮肤老化: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甚至萎缩;5)毳毛增粗变长。

自觉症状:有灼热、瘙痒、疼痛及紧绷感。


笔者认为该诊治指南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定义有失偏颇,激素依赖性皮
炎需排除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后原有疾病的迅速加重而需持续使用,以及激素制剂外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毳毛增粗变长等。

故笔者更倾向于赵辨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定义:经外用糖皮质激素后原发皮肤疾患消失,但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又出现炎性皮损,需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并逐渐加重的一种皮炎②。

发生激素依赖性皮炎后激素使用部位发生明显的红斑、丘疹、水疱、毛细血管扩张、脓疱等。

自觉刺痒、灼热、肿胀,对外源性剌激,如物理、化学等刺激十分敏感。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形成离开不了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滥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皮质激素适应症掌握不严: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外用后能使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消退,减轻瘙痒症状,患者和部分医护人员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而滥用。

2)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品种选择不妥:各种不同外用制剂的药效成分、效用强弱程度、作用持续时间均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含氟激素尤其是分子中含有多个氟原子的激素制剂属强效或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具有效用强大、穿透力强、半衰期长的特点,使用后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使用部位应严格掌握,否则易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

3)患者的误用:部分化妆品为了起到所谓的“嫩肤、美白、抗敏”的作用而添加了激素成分而又不明示,包括一些美容院在不告知患者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激素制剂,并长期使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形成。

4)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无知:部分医护人员及患者缺乏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不良反应的认识,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起得表象改善后,认为外用无大碍而反复使用;或为控
制病情而使患者长期反复使用;多种皮肤病试用;不分身体部位的滥用以及长期使用以至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机制: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赵辨认为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导致角层细胞的减少及功能异常,破坏了表皮通透性屏障及降低了角质层含水量,诱发了一连串的炎症反应②。

何黎等证实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经表皮水分流失增加,表皮增殖、分化受抑制,颗粒层内板层小体数量减少,表皮脂质分泌减少,患者皮肤屏障结构受到破坏③。

2)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异常:根据研究发现,激素依赖性皮炎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与副交感神径功能异常导致血管持续性扩张有关,以及皮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真皮内表达增多有关。

3)局部微生物感染: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改变了局部皮肤的免疫学环境及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局部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茵、表皮葡萄球茵、尤其是毛囊蠕形螨的增殖。

4)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物理及化学因子如:日光、热、清洁剂等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进一步激发皮炎的发生②。

综合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认为: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为患者面部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尤其是含氟糖皮质激素制剂后,减量或停用时面部发红、肿胀、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复用激素制剂后缓解,伴面部瘙痒、灼热、紧绷并逐步加重为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疾病。

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应达到撤停糖皮质激素,消除局部皮损,
症状消失,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一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戒除心理依赖;2)抗炎、抗感染治疗:四环素族抗生素、甲硝唑、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甙及羟氯喹的使用;3)替代疗法:逐步减少激素的使用强度及频率而逐步撤停激素;4)物理治疗:冷敷、冷喷、激光治疗;5)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使用润肤保湿制剂。

作为农村基层医院的医生,笔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用以下综合治疗的方法:
1)健康宣教:患有依赖性皮炎的患者,往往具有药物意识不强或外用药物不良反应意识不强,患者由于激素依赖性皮炎长期反复发生,往往存在焦虑和抑郁,因此,向患者说明激素依赖性皮炎形成的原因、继续使用的危害、停用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即将采取的治疗措施、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使患者树立信心,认识到需要与医师密切配合,坚持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冷湿敷:湿敷为皮肤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血液循环;而冷敷可减轻面部皮肤的灼热感,使毛细血管收缩,降低皮肤敏感性,减轻炎症反应,使皮损改善和消退。

通过长期冷湿敷,可降低皮肤的高反应性,逐步恢复正常反应能力。

笔者采用0.9%氯化钠溶液置冰箱冷藏,使用时取出,作冷湿敷,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约2~3周,部分患者时间更长)的治疗后,患者往往诉面部发红好转,灼热感减轻,但面部皮肤发干,干燥季节更明显,则局部可予少量维生素E乳膏以保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根据患者皮损恢复情况,继续治疗,一般经过2~6
个月的治疗,均能治愈,无不良反应。

3)抗炎药的使用:部分患者停用激素制剂后,面部炎症反应重,症状明显,患者不耐受,可适量、短期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避免患者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避免使用副反应大的药物如雷公藤多甙、羟氯喹等。

4)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微生物感染,尤其是毛囊蠕形螨感染重,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炎症反应迅速暴露出来,出现脓疱,甚至颜面部满布脓疱,则以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需环素0.1,每日2次,口服;甲销痤0.4,每日3次,口服;一般疗程2~3周,以脓疱完全消退为度,以控制毛囊蠕形螨感染。

且四环素类抗生素还具有抗炎作用,从而起到双效作用。

笔者自2012年以来,通过3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经过2个月到6个月疗程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所有的患者解除了对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依赖,面部皮肤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笔者所采取的方案疗效好,价格低,副反应少,但也存在疗程长的缺点,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作进一步研究,以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8):549~550.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723~725.
3、起珏,顾华,何黎等.表皮蛋白质及板层小体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
炎皮肤屏障变化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5(2): 1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