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指标有很多,每项指标的正常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正常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和统计得出的,在临床上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或其中一种疾病是否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价人体血液性状和造血功能的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正常值范围如下:-血红蛋白: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低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是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且不同类型白细胞水平异常可以指导不同病因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反映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10~40U/L,女性7~35U/L。

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TBIL是评价胆红素代谢及胆道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胆系统疾病。

-白蛋白(ALB):40~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血肌酐(Scr):男性62~106μmol/L,女性44~84μmol/L。

血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

- 尿素氮(BUN):2.8~8.2mmol/L。

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减退。

4.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常见的血脂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TC):<5.72mmol/L。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医院常见的化验指标有很多,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疾病,并且监测病情的变化。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做一详细的讲解。

一、血常规指标1.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的正常值可以反映人体的贫血情况。

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失水或其他器官疾病的表现。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或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1.肝功能指标a)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值为ALT<40U/L,AST<35U/L。

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b)白蛋白(ALB):正常值为35-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其正常值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营养状况。

白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营养不良、肝功能损害等。

2.肾功能指标a) 血清肌酐(Scr):正常值男性为80-115 μmol/L,女性为50-95 μmol/L。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肾脏对其进行排除。

血清肌酐值可用于评估肾功能,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或肾功能不全。

b)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2.9-8.2 mmol/L。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肾脏通过排泄来调节体内的尿素氮浓度。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化验指标是通过检测人体的一些生理或病理指标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种化验指标具有不同的正常值范围,正常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下面将对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用于评估贫血、出血等相关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

用于评估感染、炎症等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

用于评估出血、血栓等疾病。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男性≤50U/L,女性≤35U/L。

用于评估肝脏病变和肝功能损害。

-谷草转氨酶(AST):男性≤40U/L,女性≤35U/L。

用于评估肝脏疾病、心肌损伤等。

- 总胆红素(TBIL):3.0-25.0μmol/L。

用于评估胆道疾病和肝功能异常。

3.肾功能指标- 血尿素氮(BUN):2.8-7.2mmol/L。

用于评估肾功能损害、脱水等。

- 血肌酐(Cr):男性53-115μmol/L,女性44-97μmol/L。

用于评估肾功能损害。

- 尿酸(UA):男性202-416μmol/L,女性143-339μmol/L。

用于评估痛风和肾脏疾病。

4.血脂指标- 总胆固醇(TC):健康人群<5.18mmol/L。

用于评估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健康人群<3.37mmol/L。

用于评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风险。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

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5.血糖指标- 空腹血糖(FBG):3.9-6.1mmol/L。

用于评估糖尿病和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HbA1c):4.0-6.0%。

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和糖尿病进展风险。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到医院看病,如血、尿常规化验是常有的事。

现将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介绍如下:(一)血、尿常规化验NTT 是英文 NITRITE 的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的可能。

PH 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 是英文GLUCOSE 的简写,代表糖,正常尿的糖为阴性。

PRO 是英文PROTEIN 的简写,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

BLD 是英文 BLOOD 简写,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

KET 是英文 KETONE 的简写,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

BIL 是英文BILIRUBIN 的简写,代表胆红素;URO 是URBILINOGEN 的简写,代表尿胆元。

BIL 和URO 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针,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的病因。

LEU 是英文LEUCOCYTE 的简写,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项目英文名称参考值指标意义谷丙转氨酶 ALT0-45U/L 人体常需的酵素,平时在血液中只微量存在,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及少量在其它器官。

如果数值增高,有可能是肝炎、肝病、肝癌。

谷草转氨酶 AST0-45U/L 人体常需的酵素,平时在血液中只微量存在,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及少量在其它器官。

如果数值增高,有可能是肝炎、肝病、肝癌或心肌梗塞 碱性磷酸酶 AKP60-300U/L 存在于小肠粘膜最多,肾、骨、甲状腺及肝也有一些,如肝胆阻塞、肝炎、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数值会升高伽玛谷氨酰转肽酶 GGT 0-50U/L存在于肝、肾、胰脏内,主要是由酒精引发的酵素,是肝脏机能的指针,比前述的AST 及ALT 还敏感。

如偏高有可能是肝炎、肝病、酒精中毒的肝损坏,或胆道阻塞。

乳酸脱氢酶LDH160-500U/L过高时疑是心肌梗塞(在72小时之内升高,维持一星期)、肝病、白血病及其它血症。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肝、胆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临床意义:(1)ALT活性在以下疾病可见升高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2、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3.00-40.00 u/l临床意义:(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留神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到达顶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去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那么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那么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3、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11.00-61.00 u/l临床意义: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以下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4、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53.00-140.00 u/l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以下疾病: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c.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化验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化验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浓度、病原体检测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对化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了解常见的化验正常值和其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

-红细胞计数:男性正常范围为4.3-5.9x10^12/L,女性正常范围为3.8-5.2x10^12/L。

增高可能表示红细胞增多症或肺心病。

降低可能表示贫血或出血。

-血红蛋白:男性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50-400x109/L。

增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或炎症。

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

2.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和尿酸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

- 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异常值可能提示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免疫学指标-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乙肝病毒感染。

-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自身免疫疾病。

-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表示有炎症反应或感染。

4.微生物学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细菌感染。

-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真菌感染。

-病毒PCR检测:阳性结果可能表示患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医院常用的生化指标是指通过血液或体液检测得到的指标,常用于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化指标、其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Hb):正常值范围是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蛋白质,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贫血。

贫血可能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骨髓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2.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范围是150-450x10^9/L。

血小板是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的细胞片状物质,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高血小板计数可能表示有炎症、骨髓增生异常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3. 血尿素氮(BUN):正常值范围是2.5-7.5 mmol/L。

血尿素氮主要由肝脏代谢产生,肾脏排泄。

高血尿素氮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或肾脏血液供应不足,低血尿素氮可能表示肾功能减退或肝脏疾病。

4. 肌酐(Cr):正常值范围是男性:60-110 μmol/L,女性:45-90 μmol/L。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高血肌酐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低血肌酐可能表示肌肉萎缩或减少。

5. 血脂(TG、TC、HDL-C、LDL-C):正常值范围为甘油三酯(TG):0.56-1.70 mmol/L,总胆固醇(TC):3.1-6.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78-1.6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1-3.37 mmol/L。

血脂检测可评估血液中脂质的水平,过高的血脂水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6. 血糖(FPG、HbA1c):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范围是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正常值范围是4-6%。

血糖检测可评估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高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

7. 尿酸(UA):正常值范围是男性:208-428 μmol/L,女性:142-339 μ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05-10 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 ( 110—150g/L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

此外,在某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白细胞增多,如:新生儿、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以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寒冷、饱餐或淋浴之后等等。

(2)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临床上最常见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伤寒,疟疾等。

在某些中毒、长期接触放射线、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抗癌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白细胞分类计数(简写DC)1.正常值嗜中性粒细胞(简写N)杆状核:3~5%分叶核:55~65%嗜酸性粒细胞(简写E):1~3%嗜碱性粒细胞(简写B):0~1%淋巴细胞(简写L):25~35%单核细胞(简写M):3~8%2.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与白细胞总数的临床意义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如:食物过敏、接触过敏、药物过敏等、寄生虫病如蛔虫病以及某些皮肤病等。

减少见于某些特殊感染如伤寒,或在使用某些激素的治疗期间。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放疗、化疗后的病人。

(4)淋巴细胞增多, 常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或某些特殊急性传染病。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血液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时期。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简写ESR)正常值:魏氏法:男性:0~15毫米/小时女性:0~20毫米/小时潘氏法:男性:0~10 mm/h女性:0~12 mm/h临床意义:1. 增快:血沉加快时,一般多表现为风湿性疾病和结核病的活动期,也可以见于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急性感染、慢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以及严重贫血等多种疾病。

另外,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50岁以上的正常人的血沉均可稍有增快。

2. 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过敏性疾病等。

此外,室温过低或血液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也会出现减慢。

血小板计数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简写PLT)血小板计数(简写PLT)是观察机体止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值: (100—300×10g/L)直接计数法: 10~30万/ mm3 (每立方毫米10~30L)间接计数法: 20~40万/ mm3 (每立方毫米20~40L)临床意义: (200—400×10g/L)1. 增加: 可以出现在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正常人在运动和进餐后, 可以出现血小板增多; 有很多疾病表现血小板的增多, 如: 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恶性肿瘤、以及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2. 减少: 妇女月经期(第1~3天)可以出现血小板减少。

脾脏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造血功能障碍者常出现血小板减少, 如: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此外, 肝炎、中毒、重度感染、败血症等均可出现血小板的减少。

出血时间(简写)正常值:Duke法: 1~4分钟临床意义:1. 出血时间延长: 下列情况可出现出血时间延长,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少于5万/mm3 的时候), 如特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

(2) 血小板功能异常。

(3) 血管有功能或结构异常, 如: 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

(4) 服用抗凝药物过量等:2. 出血时间缩短: 当血液出现高凝状态: 如: 流行性出血热液浓缩时。

凝血时间(CT)正常值:玻片法:2~5分钟试管法:4~12分钟临床意义:凝血时间延长, 可见于血友病, 严重的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以及应用抗凝药物(如: 肝素、双香豆素等)时。

血糖与尿糖血液葡萄糖测定(即血糖测定,GLU或BS)血糖测定一般是作为检查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1. 正常值:(早晨空腹)80~120mg% 3.6~6.2mmol/L2. 临床意义:(1) 增高(即高血糖):正常人饭后1~2小时,或情绪紧张以及注射葡萄糖以后等,可见血糖增高。

病理情况主要见于糖尿病,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脑出血和肝硬化等疾病也可以出现血糖增高。

(2) 降低(即低血糖):正常人在饥饿或大运动量后,可使血糖降低。

在长期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低下,肝脏功能严重损害以及胰腺肿瘤等,均可出现血糖降低。

尿糖检查1. 正常值:定期检查:阴性定量检查:0.1~0.9克/每24小时尿2. 临床意义:(1) 尿糖检验报告符号的含义:—表示尿糖阴性+ 表示尿糖可疑阴性,指尿中含糖量在0.1克以下+ 表示尿糖微量阳性,指尿中含糖量在0.5~1.0克左右示尿糖少量阳性,指尿中含糖量在0.5~1.0克左右示尿糖中等阳性,指尿中含糖量在1~2克示尿糖大量阳性,指尿中含糖量在2克以上。

(2) 尿糖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肝病,胰腺肿瘤等疾病。

正常人有时也能见到尿糖增高:I. 饮食性糖尿:大量进食含糖类食物后检验尿糖阳性,但一般均能短时间内消失。

II. 神经性性糖尿:情绪激动时可出现糖尿。

III. 妇女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有时可以出现糖尿。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血清胆固醇(Chol)血清胆固醇, 总脂、甘油三脂和B 脂蛋白测定是检查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 130~220mg%(3.9—6.5mmol/L)临床意义:1. 增高: 胆固醇增高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道梗阻、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正常妇女在妊娠后期也可出现胆固醇增高。

2. 降低:胆固醇降低, 多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肝硬化等。

血清总脂(TL)正常值: 成人: 400~750mg% (0.36—1.2mmol/L)儿童: 300~600mg%临床意义: 血清总脂增高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总脂降低: 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血清甘油三脂(TG)正常值: 40~120mg%临床意义: 参见以上两项。

B 脂白测定正常值: 40岁以下<500mg%40岁以上<610mg%B 脂蛋白的临床意义请参见以上两项。

妊娠试验妊娠试验和尿快速免疫乳胶测定(RPT)是测定早期妊娠的重要指标雄蟾蜍妊娠试验正常值: 正常月经的妇女, 一般在末次月经后40~50天, 可出现阳性反应。

正常妊娠时, 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随妊娠的日期而逐渐增多, 在妊娠12周左右达到高峰, 其高限一般不超过1: 512阳性, 以后逐渐下降, 妊娠14周后, 一般不超过1: 32阳性, 到妊娠18周以后则一般不超过1: 16阳性。

一般在产后数日即转为阴性。

临床意义:1. 定性试验: 阳性反应说明已怀孕, 即早期妊娠。

此外, 还见于: 流产后胎盘残留, 子宫外孕等。

如果原测定为阳性, 自然转为阴性者, 提示胎儿在宫内已死亡, 应提高注意。

2. 稀释试验: 阳性反应见于早期妊娠反应严重者, 或多胎妊娠, 以及可能患肿瘤。

3. 浓缩试验: 用于测定葡萄胎流产后, 或绒毛膜癌治疗后。

如浓缩300毫升尿液,试验为阴性者, 提示体内无活跃的滋养层细胞。

尿快速免疫乳胶测定(RPT)正常值: 正常妇女为阴性。

正常孕妇在末次月经后40~50天即可出现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说明已怀孕, 即早期妊娠。

其他, 参见雄蟾蜍妊娠试验的定性试验。

抗“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O”试验(ASO)抗“O”, 全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是测定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及有助于风湿病活动或急性肾炎的诊断等。

正常值: 低于500单位临床意义: 大于500单位, 示抗“O”增高, 提示近期内曾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 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等病症)。

多次检查结果有逐步递增, > 500单位以上, 同时伴有红细胞沉降率加速时, 对风湿病活动或急性肾炎等的诊断有帮助。

类风湿因子试验(RF)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时将提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活动期, 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白血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干燥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高丙球蛋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冷球蛋白血症以及麻风等疾病将呈阳性表现。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主要是检查肝脏病变(如: 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1) 黄疸指数(I I) 4~6单位。

(2) 血清总胆红素( BILIT、TBIL) 4.0~22.2 u mol/L 0.1~1mg/100ml血清。

(3) 直接胆红素(BILID): 0~6 umol/L(4) 胆红素定性试验(凡登白试验) (VDBT) 直接反应: 阴性间接反应: 弱阳性(5) 血清总蛋白(TP): 60~80g/ L; 6~8g% 血清白蛋白(A或ALB): 35~50 g/L 3.5~5 g% 血清球蛋白(G) 2~3 gm% 白蛋白/ 球蛋白(A/G)白球蛋白比例:1.5~2.5(6)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麝浊试验) (TTT) 0~6单位(7) 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麝絮试验)(TFT) 阴性或+(弱阳性)(8)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或ALT) Reitman法 2~40单位或5~35IU/L;(9) 血清谷—草转氨酶(SGDT或AST)Reitman法 4~50单位或13~36IU/L;(10) r—谷氨酰转肽酶(r—GT) ~31 IU/L临床意义: 以上10项检查中胆红素、蛋白质代谢功能及各种酶的检查结果各有一项异常时, 肝炎的诊断可以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