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重点讲解

西方经济学重点讲解教材版本:西方经济学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课程简介:西方经济学这门课是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成教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西方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称为经济学。
在我国,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区别,把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称为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主要反映西方经济学界各个学派和各种思想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要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生产、消费、交换、分配、产值、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经济问题。
试题题型:1、名词解释2、填充3、单项选择4、多项选择5、计算题6、简答题7、论述题各章节说明及重点: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本章作为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第一章,主要说明西方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使读者对西方经济学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构成本章的重点包括:(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本章说明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及其变动的规律,以及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商品的需求第二节商品的供给第三节商品的均衡价格第四节商品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本章的重点包括:(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供求定理。
(7)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8)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第三章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本章运用弹性概念,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一步说明需求量或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电大大专课程《西方经济学》教学要点

电大大专课程《西方经济学》教学要点童宝平副教授第一章导言一、稀缺性的含义P2二、选择的含义P3三、机会成本的含义(P3)或:人们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它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P4五、微观经济学的含义与基本内容P9-10六、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基本内容P11-12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P13八、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及其关系P15-16九、实证经济学理论的组成、形成过程及4种表述方式P18-19第二章价格理论一、需求理论(需求的含义、需求理论的4种表述方式、需求理论的解释)P28、28-31、31二、供给理论(供给的含义、供给理论的4种表述方式、供给理论的解释)P36、37-38、39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P32-33、39-40四、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含义与形成(决定)P41-42、42-43五、供求定理(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影响)P44-46六、价格机制(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P50、49、50七、价格政策(限制价格与支持价格)P52-53、55-56第三章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的含义、三大种类P59二、需求价格弹性(含义、分类、E d的计算)P60-65三、需求收入弹性(含义、分类、E m的计算)P68-70四、需求交叉弹性(含义、分类、E cx的计算)P70五、供给弹性的含义、种类、E S的计算P70-72六、弹性理论的运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P72-77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一、效用的含义、特点P83-84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法、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84、86-91三、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论)P85、93-100四、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用边际效用递减解释需求理论、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P102-103、103-104、106-107五、消费者的其他决策(劳动供给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P108、109、109第五章生产理论一、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技术效率、经济效率)P113二、X非效率、机会主义行为、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的含义P115、116、116、117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P118-123、123-125四、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P123-125五、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的边际分析与等产量线分析)P126-133六、扩张线的含义P133-136第六章成本与收益(经济效率)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P137-138、139二、短期成本的分类STC=FC+VC;SAC=AFC+AVC;SMC=△STC/△QP141-142三、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STC、FC、VC的关系图;SAC、AFC、AVC的变动规律图;SAC、AVC、SMC的关系图。
最新电大4026 西方经济学(本)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电大成人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统设必修课《西方经济学》。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侯荣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2007年1月第1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西方经济学》(本)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施细则。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以及分析实际经济现象和问题。
6.试题类型及结构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单项选择(20%)、多项选择(15%)、判断正误(10%)、简要回答(20%)、计算(15%)、论述题(20%)。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导论一、重点掌握1.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一般掌握1.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重点名词均衡价格需求收入弹性机会成本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二、重点掌握1.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2.均衡价格和供求规律。
3.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三、一般掌握1.蛛网理论及其应用。
2.供给价格弹性。
第三章效用理论一、重点掌握1.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及消费者均衡。
2.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二、掌握1.总效用、边际效用及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重点名词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扩展线二、重点掌握1.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特征。
2.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及生产扩展线。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二章第一篇: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第二章学好经济学其实在于你多课本的知识点是否予以总结而并不在于你把课本看了几遍以下是我自己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对每章的只是总结不知道是否适合大家供大家参考吧大家可以根据我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回顾和复习虽然近两年东财的专业课取消了名词解释但是大家别以为就可以不用背定义了10年的试题显示很多名词解释被内嵌在简答题中有许多的简答题都需要对关键的经济名词做阐述可见背诵名词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本人会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不定期更新各章节我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有时间会上传到群空间供大家分享微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三个层次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3.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4.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及其特征(形成原因)5.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6.供给函数、供给曲线及其特征7.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8.均衡价格(出清状态)及均衡价格如何形成9.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10.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的影响(税补模型—高鸿业课本无但历年真题出现大家自己找些资料阅读)11.供求定理12.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参数1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14.弹性及其一般公式(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15.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弧弹性公式16.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及所对应的图形17.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及五种类型(非线性也要注意)18.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价格弹性的区别19.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之间的关系(谷贱伤农、薄利多销)20.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21.供给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公式及图形)、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2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替代品和互补品23.需求的收入弹性及公式(正常品、劣等品、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划分)24.恩格尔定律(基础是需求的收入弹性)25.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及其两种限价的后果、措施26.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27.蛛网模型及其假设条件、三种形态及其作用机制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西方经济学第二阶段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第二阶段学习笔记网院学号:批次:201110 专业:会计学姓名:_关淼_成绩:一、学习内容1.学习体系:本阶段为第二部分,包括第九章外部性第十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第十一章生产成本第十二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十三章垄断第十四章生产要素市场第十五章收入与歧视第十六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2. 学习目标通过第九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外部性,知道为什么外部性会使市场结果无效率,并了解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不起作用的原因,以及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
通过第十一章的学习,了解公共物品和公邮资源,了解为什么私人市场不能生产公共物品,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了解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和困难性,理解人们为何过多食用公有资源。
通过第十二章的学习,理解生产成本的内涵,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以及其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和编辑的关系,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关系,以及典型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十三章的学习,了解市场竞争性,掌握企如何决定暂时停产、推出市场、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曲线。
通过第十四章的学习,掌握垄断者如何决定生产量和收取价格、影响经济福利、为何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了解各种旨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公共政策。
通过第十四章的学习,掌握要素市场的基本理论。
通过第十五章的学习,掌握工资报酬如何由于工作特点不同而不同,学会比较人力资本与教育的信号理论的不同,理解在某些职业中少数超级明星能争取极高收入,了解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市场力量何时可以对歧视提供一种自然解决方法,考虑把同工同酬作为一种确定工资制度的争论。
通过第十六章的学习,了解社会总经济不平等的程度、衡量经济不平等时产生的一些问题,掌握正式学家如何看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理解旨在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各种政策。
通过第十七章的学习,主要掌握有关 GDP 的内涵,了解 GDP 定义、组成,区分实际 GDP 与名义 GDP,理解 GDP 是否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
西方经济学第二阶段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第二阶段学习笔记网院学号:批次:201110 专业:会计学姓名:_关淼_成绩:一、学习内容1.学习体系:本阶段为第二部分,包括第九章外部性第十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第十一章生产成本第十二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十三章垄断第十四章生产要素市场第十五章收入与歧视第十六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2. 学习目标通过第九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外部性,知道为什么外部性会使市场结果无效率,并了解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不起作用的原因,以及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
通过第十一章的学习,了解公共物品和公邮资源,了解为什么私人市场不能生产公共物品,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了解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和困难性,理解人们为何过多食用公有资源。
通过第十二章的学习,理解生产成本的内涵,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以及其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和编辑的关系,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关系,以及典型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十三章的学习,了解市场竞争性,掌握企如何决定暂时停产、推出市场、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曲线。
通过第十四章的学习,掌握垄断者如何决定生产量和收取价格、影响经济福利、为何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了解各种旨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公共政策。
通过第十四章的学习,掌握要素市场的基本理论。
通过第十五章的学习,掌握工资报酬如何由于工作特点不同而不同,学会比较人力资本与教育的信号理论的不同,理解在某些职业中少数超级明星能争取极高收入,了解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市场力量何时可以对歧视提供一种自然解决方法,考虑把同工同酬作为一种确定工资制度的争论。
通过第十六章的学习,了解社会总经济不平等的程度、衡量经济不平等时产生的一些问题,掌握正式学家如何看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理解旨在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各种政策。
通过第十七章的学习,主要掌握有关 GDP 的内涵,了解 GDP 定义、组成,区分实际 GDP 与名义 GDP,理解 GDP 是否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
西方经济学2(共23张PPT)

W1
O
Sc
bW
a
DS
E
W0
L1 L3 L2 L
O
L0
L
劳动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工资
7
第7页,共23页。
4.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工会的存在是:工会控制了工人,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 工会影响(提高)工资的三种方式
(1)增加对劳动的 需求, 增加工资, 增加 就业。
W
D0 D1 S
增加劳动需求的方法:
2.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部 分的利润。
(1)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 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合理,应予以鼓励。
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 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 (经济)利润。
(2)垄断
垄断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 利,不合理。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途 径
(3)承担风险
对某项事业可能失败的补 偿。
E
相交于E,
i0
决定:
利息率水平为i0,
资本量为K0。
O
K0
K
12
第12页,共23页。
四、地租(R)理论
1.土地:(泛指各种自然资源)
本讲义谈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初期,工资增加,特劳动点会:增加数。 量有限;位置不变;不能再生
效率的发挥建立在承认差别或者说不平等的基础上。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 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增加工资, 增加就业。
D S1 S0
E1
E0
L1 L0
西方经济学各章各章重点及复习内容重点

各章重点及复习内容第一章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经济学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配置即选择,它包括几个相关的问题3.西方经济学分为两大类4.稀缺第二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2.“经济人”假设3.基本内容体系框架4.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需求、需求强调两个方面和需求曲线需求定理5.供给概念强调三个要点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供给曲线、供给定理6.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过剩或超额供给的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的求解7.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需求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供给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需求变动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对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影响8.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49.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及公式、中点公式法、几何法弹性计算;需求弧弹性的五种类型、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0. 供给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及公式、中点公式法、几何法弹性计算;供给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1. 需求的交叉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值的符号决定12. 需求的收入弹性、判断商品第三章1.效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表示方法区别和联系2.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理解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①含义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点、消费者均衡及前提假设(基数效用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需求曲线的推导、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4.序数效用论者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考察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偏好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等效用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几种特殊情况5.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6.消费者的预算线(恒等变形:X2=-P1/P2·X1+I/P2-P1/P2为斜率,可以看出这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I/P2为纵轴截距)、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差别、预算线的变动7.序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8.消费者剩余9.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定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推导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推导、根据恩格尔曲线来区分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恩格尔定律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内涵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区分、吉芬商品第四章1.一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2.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4.厂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5.总产量函数、平均产量函数、边际产量函数定义和曲线及其相互关系6.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7.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8.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9.等成本线含义和表达式、等成本线的移动10.要素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11.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生产要素的组合12.何为规模报酬(收益)、规模与产量之间变动关系的三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学习包括十章: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第十章:外部性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第十三章:生产成本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十五章:垄断第十六章:垄断竞争第十七章:寡头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1、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进口或出口多少物品?2、谁从贸易中得到好处?谁由于贸易而利益受损?贸易的好处大于这些损失吗?3、如果政策制定者限制贸易,谁会得到好处?谁的利益会受损?限制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吗?4、限制贸易的观点有哪些?它们正确吗?介绍复习第三章:一个国家在一种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说它能以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这种物品。
国家间能从出口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贸易中获益。
现在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这些收益来自何方和谁会得到这些收益。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PW = 物品的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上所通行的价格。
PD = 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
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出口这种物品。
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进口这种物品。
小型经济假设小型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价格接收者:它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并不总是如此,尤其对于美国。
但这可以简化分析,其基本结论也不会改变。
当小型经济参与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PW 是唯一的相关价格:没有一个卖者会接受低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她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卖出物品;没有一个买者会支付高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他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买进物品。
总结:贸易的福利效应。
不管一种物品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产生赢家和输家。
但赢家的收益大于输家的损失。
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消费物品的多样性;生产者将面向一个更多的市场,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国外的竞争可以减少国内企业的市场势力,从而增进总福利;贸易加强了思想交流,有利于世界范围的技术扩散。
那为什么还会反对贸易?复习第一章的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是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如果贸易的赢家补偿输家,补偿之后赢家的状况仍然比之前更好。
然而,这种补偿很少发生。
输家常常集中在一个小团体,我们能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
而收益则由许多人共享,单个人的收益很小,甚至根本看不到贸易有什么收益。
因此,输家更有激励去组织和游说对贸易添加限制。
关税:限制贸易的一个例子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
例:棉衬衫。
PW = $20。
关税: T = $10/每件。
消费者必须为每件进口衬衫支付$30。
因此,国内生产者可以对每件衬衫定价$30。
一般而言,国内买者与卖者都面临相同的价格。
进口配额:限制贸易的另一个例子进口配额:对进口物品的数量限制。
进口配额和关税的作用很相似:提高物品价格,减少进口物品的数量,降低买者的福利,增加卖者的福利。
关税为政府创造收入,而配额为进口物品的外国生产者创造利润,因为他们可以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卖出物品。
或者政府可以通过拍卖进口物品的许可证来使外国生产者的利润变为政府的收入,但通常政府并不这样做。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1. 工作岗位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
经济学家的回应:总体失业并不因为进口增加而上升,因为一些由于进口而损失的工作机会会被出口行业工作机会的增加来抵消,即使所有的物品都是国外生产更便宜,国内只需要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有一个可行的出口行业,并从贸易中获益。
2. 国家安全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往往会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防止战争期间进口物品的依赖是重要的。
经济学家的回应:对于国家安全的合理考虑,保护关键行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生产者可能夸大了他们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以此来获取与国外竞争者竞争时的保护政策。
3. 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有时认为,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行业的成长。
等到这些行业成熟了,它们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
经济学家的回应:政府难以决定哪个行业最终能与外国企业竞争,并且保护这些行业的收益是否真的大于消费者因贸易限制而遭受的损失。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企业能在长期中盈利,它就应该能够承受暂时的损失4. 不公平竞争论:生产者认为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具有不公平的优势,比如政府补贴。
经济学家的回应:太棒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口由其他国家纳税人补贴的便宜的产品。
我们消费者的收益将超过生产者的损失。
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例如:美国政府可以威胁对法国葡萄酒进行进口限制,除非法国政府取消对美国牛肉的配额:经济学家的回应:假如法国政府拒绝,那美国政府将只有两个坏的可能性:A) 限制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而这将减少美国的经济福利;B) 不限制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而这将会减小美国政府的威信。
贸易协定一个国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自由贸易:1)用单边的方法减少自己的贸易限制2)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多边协定来减少贸易限制。
贸易协定的例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1993;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执行贸易协定,解决争端。
内容提要:1、如果一个物品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这个国家将在有贸易时出口这种物品。
贸易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并增加总剩余。
如果一种物品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那这个国家将在有贸易时进口这种物品。
贸易会减少生产者剩余,而增加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
关税使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也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2、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治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些道理,但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第十章外部性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外部性?2、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结果无效率?3、什么公共政策能够解决外部性问题?4、人们有时如何自己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介绍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并最大化了总剩余。
一种市场失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外部性有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之分,这取决于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由于自利的买者与卖者忽略了他们行为的的外部成本或收益,因此市场结果没有效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工厂对空气的污染;邻居的狗叫声;深夜里邻居吵闹的立体声;建设工地的噪声污染;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驾车时打电话使路人更不安全。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卖者征税$1/每加仑使卖者的成本= 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 社会均衡。
(对买者征税也能达到相同的结果;市场均衡量等于社会最优量)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仅保护你自己,而且也保护在你之后到沙拉吧或者生产部门的人;研究与发展创造出了别人也可以使用的知识;人们上大学提高了教育水平,并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包括: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正外部性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低于社会最优数量,增加一单位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它的成本;高于社会最优数量,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成本高于它的社会价值。
外部性的影响:总结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外部性内在化”,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两种方法: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
例如:限制排放的污染数量;强制企业采取某种技术来减少排放量。
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
例如: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它是以最早主张采用这种税收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1877-1959)的名字命名的。
理想的矫正税= 外部成本。
对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其他税收与补贴会扭曲激励,并使经济远离社会最优数量。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使私人激励与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到他们行为的外部利益与外部成本,使经济向一个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的成本不同。
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会减少污染,进而降低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这是没有效率的。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矫正性税收给企业以激励,使他们减少污染,只要减少污染的成本低于税收。
如果清洁技术可用,税收给企业去采用这种技术的激励,作为对比,管制并没有给已经减少一定数量污染的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
矫正性税收的例子:汽油税汽油税的目标在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1)拥挤。
你驾车越多,你对拥挤的贡献便越大。
2)车祸。
一辆更大的车在车祸中造成的损害也更大。
3)污染。
燃烧矿物燃料会排放出温室气体。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
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出售他们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成本高的企业可以购买污染许可证。
结果: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降低污染成本低的企业。
矫正性税收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像大多数需求曲线一样,企业对污染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
矫正税税收增加了污染的价格,因此也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也同样的效果。
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的位置时,这种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
对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的批评一些政客以及许多环保主义者宣称:没有人拥有“购买”污染的权利,也不能对环境标价。
然而,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清新的空气与清洁的水的价值必须与它们的成本进行比较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法降低了保护环境的成本,因此能增加公众对于清洁环境的需求。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比如:“金科玉律”。
慈善行为,比如:西拉俱乐部,市场的参与者与受影响的旁观者之间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