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网络攻击与防御
第11章 无线网络安全PPT讲义

LTE的安全性
LTE网络架构
用户设备(UE)
用户设备中类似于UMTS的终端设备包括终端ME和USIM卡两部分,除了普通的用户设备外,LTE 系统还支持多种机器类型设备(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MTCD)接入到EPC。
应用网络域
LTE系统引入两种新型的服务,包括机器类型通信MTC和IP多媒体子系统(IMS),因此应用网络 域主要用于处理两种应用场景: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机器类型通信(MTC)。
LTE的安全性
LET的安全性
接入网和核心网的双层安全模型:UE和基站之间的接入层(AS)安 全机制、UE到MME间的非接入层信令安全机制(NAS)
AP发送一个认证请求信息,请求STA提供身份 信息。
STA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发送给AP。 AP将包含用户身份的信息转发给RADIUS服务
器。
RADIUS服务器通过查询用户身份信息数据库 或使用其他认证算法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
RADIUS服务器向AP发送接收或拒绝用户访问 的信息。
AP向STA发送认证成功或认证失败的消息。如 果RADIUS服务器告知AP可以允许用户接入, 则AP将为用户开放一个受控端口,用户STA将 就可用该端口传输数据。
第11章 无线网络安全
本章内容
11.1 • 无线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1.2 • 无线蜂窝网络的安全性 11.3 • 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性 11.4 • 移动Ad hoc网络的安全性
什么是安全威胁?
主动威胁 被动威胁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或事件对某一资源(如信 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以及资源的合法使 用构成危险。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主动防御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主动防御杜建亮(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文章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主动防范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广义的讲,凡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一般认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1.自然灾害。
电脑信息系统仅仅是个智能的机器,易受自然灾害及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冲击、污染)的影响。
现在,我们不少电脑房并没有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电磁泄漏或干扰等措施,接地系统也疏于周到考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较差。
日常工作中因断电而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噪音和电磁辐射,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胁。
2.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主要目的,但这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提供了机会。
随着联网需求的日益增长,外部服务请求不可能做到完全隔离,攻击者利用服务请求的机会很容易获取网络数据包。
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
3.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
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得以实现的最终载体之一,它不仅负责网络硬件设备的接口封装,同时还提供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各种协议和服务的程序实现。
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实现过程所带来的缺陷和漏洞。
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
网络攻击与防护复习题2016

1、防火墙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包过滤型、应用代理型和状态检测型2、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防火墙是最简单的防火墙,通常只包括对源和目的的IP地址及端口的检查3、包过滤防火墙的优缺点包过滤防火墙逻辑简单、价格便宜、网络性能和透明性好。
它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包过滤防火墙配置困难,且无法满足各种安全要求,缺少审计和报警机制。
4、应用代理型应用代理型防火墙(Application Proxy)工作在OSI的最高层,即应用层。
其特点是完全阻隔了网络通信流,通过对每种应用服务编制专门的代理程序,实现监视和控制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
5、从防火墙结构分为单一主机防火墙、路由器集成式防火墙和分布式防火墙三种6、数据备份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需要时重新恢复和利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在数据遭到意外事件破坏时,通过数据恢复还原数据。
2.数据备份是历史数据保存归档的最佳方式。
备份的最基本问题是:为保证能恢复全部系统,需要备份多少以及何时进行备份。
目前常用的备份方法备份策略有:(1)全盘备份;(2)增量备份;(3)差异备份;(4)按需备份7、加密是把信息从一个可理解的明文形式变换成一个错乱的、不可理解的密文形式的过程8、鉴别包括报文鉴别和身份验证。
报文鉴别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报文的来源、时间性及目的地进行验证。
身份验证是验证进入网络系统者是否是合法用户,以防非法用户访问系统报文鉴别和身份验证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实现。
9、数字签名的功能:●收方能够确认发方的签名,但不能伪造;●发方发出签过名的信息后,不能再否认;●收方对收到的签名信息也不能否认;●一旦收发方出现争执,仲裁者可有充足的证据进行评判。
10、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1、网络安全的目标1.可靠性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教程

数字签名与电子签章
通过密码学算法实现数字签名 和电子签章功能,保证电子文 档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密钥管理与分发
采用密码学技术对密钥进行安 全管理和分发,确保密钥的安
全性和可用性。
16
04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2024/1/27
17
身份认证技术原理及实践
身份认证基本概念
介绍身份认证的定义、作用及常见类 型。
3
定义与重要性
2024/1/27
定义
网络信息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法律手段, 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破坏或篡 改,确保网络服务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信息安全已成 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网 络信息安全对于维护个人隐私、企业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实施计划
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包括时间表、资源需求 、关键里程碑等,以确 保持续改进目标的实现 。
3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7
33
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 访问控制策略,包括基于角色、基 于规则等访问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法 。
访问控制实施
介绍如何在系统中实现访问控制策 略,包括权限管理、安全审计等方 面的实施细节。
19
单点登录(SSO)技术应用
SSO基本概念
介绍单点登录的定义、作用及优 势。
SSO技术原理
详细阐述基于Cookie、Token等 单点登录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合规建议提供
针对评估结果,提供具体的合规建议和改进措施,确保企业或组织的 隐私保护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关于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教程

关于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教程最近有网友想了解下《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教程》张玉清写的这本书,所以小编就整理了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大家参考参考!!!《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教程》《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教程》内容简介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和焦点,也是确保网络安全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
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如何进行系统安全配置并搭建一个用于网络攻防实验的虚拟机,在接下来的各章中,在回顾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动手实验介绍网络典型攻防技术,这些网络典型攻防技术包括扫描技术、网络监听及防御技术、口令攻击、欺骗攻击及防御、拒绝服务攻击与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及防御、Web攻击及防范、木马攻击及防御、病毒与蠕虫攻击及防御和典型网络攻击防御技术。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读者会对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书中各章内容安排方式为:理论知识回顾、基本实验指导和巩固提高型实验。
本书可以作为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网络安全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热衷网络攻防技术的读者参考。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教程》前言/序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网络安全已成为人们在信息空间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与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由于兴趣爱好和经济利益的驱使,黑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公司和国家只有积极防御,才能在攻击环境下生存。
攻击与防御是一对相互制约和相互发展的网络安全技术。
本实验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安全人员理解黑客的攻击方法和步骤,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理解敌人的策略、技巧和工具对保护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同时,本教程还让安全人员了解能采取哪些策略来防范各类攻击。
本书可作为《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配套实验教程,同时又可自成体系,更注重攻防的实战性。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该教程并动手实践达到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的目的。
11.3- 网络攻击及其防范

5. 4.1 IP欺骗
当黑客的虚假TCP数据包进入目标主机时,根 据估计的准确度不同,会发生不同的情况: 如果估计的序列号是准确的,进入的数据将被 放置在接收缓冲器以供使用; 如果估计的序列号小于期待的数字,那么将被 放弃; 如果估计的序列号大于期待的数字,并且在滑 动窗口(前面讲的缓冲)之内,那么,该数据被认 为是一个未来的数据,TCP模块将等待其它缺少的 数据。如果估计的序列号大于期待的数字,并且不 在滑动窗口(前面讲的缓冲)之内,那么,TCP将 会放弃该数据并返回一个期望获得的数据序列号。
5. 3 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防范
缓冲区溢出是指将一个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放入 缓冲区的结果。 向一个有限空间的缓冲区中植入超长的字符串可能会出 现两个结果,一是过长的字符串覆盖了相邻的存储单元, 引起程序运行失败,严重的可导致系统崩溃;另有一个结 果就是利用这种漏洞可以执行任意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 统root权限。 大多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 户输入参数而造成的。
5. 3 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防范
缓冲区是程序运行的时候机器内存中的一个连续块, 它保存了给定类型的数据,随着动态分配变量会出现问题。 大多时为了不占用太多的内存,一个有动态分配变量 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才决定给它们分配多少内存。如果一 个程序要在动态分配缓冲区放入超长的数据,数据就会溢 出。 一个缓冲区溢出程序使用这个溢出的数据将汇编语言代 码放到机器的内存里,通常是产生root权限的地方,这就会 给系统产生极大的威胁。
5. 3 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防范
以缓冲区溢出为攻击类型的安全漏洞是 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更为严重的是,缓冲 区漏洞占了远程网络攻击的绝大多数,这种 攻击可以使得一个匿名的网上用户获得一台 主机的部分和全部的控制权。当用户拥有了 管理员权限的时候,将会给主机极其严重的 安全威胁。如今,缓冲区溢出的错误正源源 不断地从Unix、Windows、路由器、网关以 及其他的网络设备中被发现,并构成了对系 统安全威胁数量最大、程度较大的一类。
第十一讲 网络蠕虫概述-new

恶意代码的分析与防范
--网络蠕虫
河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王方伟
1
引言
• Internet给我们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 新技术给我们描绘了Internet美好的未来; • Internet 晴朗的天空飘来一片乌云…… 30秒钟之内摧毁Internet:
2
网络蠕虫的传播过程
• 发现新目标
扫描IP地址 Email地址、文件系统 的传输
网络漏洞的类型
• 漏洞指因设计不周而导致的硬件、软件或策略存在的缺陷。 • 缓冲区溢出漏洞
将超过缓冲区能处理的更多的数据加入到缓冲区时产生的 • 允许DoS服务的漏洞 存在于UNIX操作系统的网络服务核心,OS本身的漏洞。 • 允许有限权限的本地用户未经授权提高其访问权限的漏洞 由应用程序中的一些缺陷引起。典型例子:Sendmail程序 的漏洞。在例程模式下,可以绕过用户帐号的检查,都可 以启动Sendmail。 • 允许在远程主机上的未经授权用户访问网络的漏洞 主要由于较差的系统管理或设置造成的。IIS允许远程用户 执行命令。IIS HTTP将所有以.Bat或.cmd为后缀的文件与 cmd.exe联系起来,如果能执行cmd.exe 就能运行所有的 命令。
基本特征:网络传播,自我复制
8
• 什么不是网络蠕虫? 病毒 – 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中,利用系统信息资源 进行繁殖并生存,影响计算机系统征程运行,通过信息共 享的途径传播的、可执行的程序。 不能独立运行,需要用 户来激活。 木马 – 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攻击工具,能够未经授权收 集、篡改或破坏信息。其特点是隐蔽性和非授权性。 • 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采用多种手段来隐藏木马; 即使被发现,也不能缺定具体位置。 • 一旦控制端连上服务器端,控制端将拥有服务器的大部 分权限。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黑客攻击与防护策略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黑客攻击与防护策略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黑客技术也随着计算机迅速发展,计算机高手常利用黑客软件或工具入侵其它的目标主机,对网络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构成了威胁。
针对网络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将对网络中常见的攻击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防护策略。
关键词:网络管理;安全问题;黑客攻击;防护策略前言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黑客的数量和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日益上升。
目前,黑客攻击手段快速改变,安全漏洞被利用的越来越快,黑客攻击的数量增加、破坏性增大,这对internet网络的一些administrator以及很多普通用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它破坏了个人通信的安全性、个人数据资料的安全和个人生活的安宁.因此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维护个人的计算机系统来防止个人信息及隐私被窃取以及利益的损失,这是非常必要的。
分析计算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黑客入侵的主要攻击手段与方式,并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黑客的起源与历史黑客源自“Hacker”,原指那些尽力挖掘计算机程序的最大潜力的电脑精英。
黑客的存在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健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计算机的安全需要更多黑客去维护。
但是到了今天,黑客的含义大相径庭,已经成了那些专门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或入侵他人系统或网络的代言词,对这些人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骇客”,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出现玷污了“黑客”一词,使人们把黑客和骇客混为一体,黑客被人们认为是在网络上进行破坏的[1].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大型的黑客攻击,也存在着许多计算机网络的精英。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黑客技术就开始发展了,黑客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二计算机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在21世纪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经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网络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中出现不同的问题.同时,系统本身的错误使用以及使用人员的方法不当,也会加剧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的严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漏洞,可以修改文件,运行任何程序,留下下次入 侵的缺口,或破坏整个系统 ④ 消除入侵痕迹
9
入侵者可利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弱点
① 网络传输和协议的漏洞 攻击者利用网络传输时对协议的信任以及网络传输的漏洞 进入系统。
② 系统的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系统内部或服务进程的BUG和配置错误进 行攻击。
16
域名解析过程
• Windows中,名字解析过程大致如下: • (1)对于明显的非NetBIOS名(长度大于15个字符 或名字中包含“.”号),使用域名解析方式:查询 HOSTS文件,再查询DNS服务器 • (2)如果长度不大于15个字符或名字中不包含“.” 号,系统假定其为NetBIOS名,使用NetBIOS方式处 理
• 这样的信息可以合法地获取
18
例:来自网站的公开信息
19
非网络技术的探查手段
• 社会工程 – 通过一些公开的信息,获取支持人员的信任 – 假冒网管人员,骗取员工的信任(安装木马、修改口 令等)
• 查电话簿、手册(指南) – 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只要存在,就没有找不到的, 是这样吗?
•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 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google)
17
公开信息
• 从目标机构的网页入手 –也许会泄露一些信息:机构的位置、联系人电话姓名 和电子邮件地址、所用安全机制及策略、网络拓扑结 构
• 新闻报道、出版发行物 –例如:XX公司采用XX系统,… –XX公司发生安全事件(多次)
• 新闻组或论坛 –管理人员在新闻组或者论坛上的求助信息也会泄漏信 息
4
黑客命名(2)
• 快客 “Whacker” • 从事黑客活动但没有黑客技能的人,whacker是穿透 系统的人中,在技术和能力上最不复杂的一类。
• 武士 “Samurai” • 被他人雇佣的帮助他人提高网络安全的黑客,武士 通常被公司付给薪金来攻击网络。
• 幼虫 “Lara” • 一个崇拜真正黑客的初级黑客
3
黑客命名(1)
飞客 “phreak” ▪ 早期攻击电话网的青少年,研究各种盗打电话而不用付 费的技术。(Jobs给教皇打电话)
黑客 “Hacker” ▪ 一个给予喜欢发现和解决技术挑战、攻击计算机网络系 统的精通计算机技能的人的称号,与闯入计算机网络系 统目的在于破坏和偷窃信息的骇客不同。
骇客 “Cracker” ▪ 一个闯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试图破坏和偷窃个人信息的 个体,与没有兴趣做破坏只是对技术上的挑战感兴趣的 黑客相对应。
6
关于黑客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
美国学者史蒂夫·利维在《黑客电脑史》中指出的“黑 客道德准则” (1)通往电脑的路不止一条 (2)所有的信息都应当是免费和共享的 (3)一定要打破电脑集权 (4)在电脑上创造的是艺术和美 (5)计算机将使生活更加美好
行为特征: ▪ 热衷挑战、崇尚自由、主张信息共享、反叛精神、 破坏心理
7
网络入侵与攻击的概念
• 网络入侵 • 以窃用网络资源为主要目的,有些还含有黑客的虚 荣心成分。
• 网络攻击 • 以干扰破坏网络服务为主要目的。
• 界限不明显,从技术上看网络入侵是网络攻击的一种。
8
网络攻击的步骤
① 信息收集,获取目标系统的信息,操作系统的类型和 版本,主要提供的服务和服务进程的类型和版本,网 络拓扑结构
第11讲 网络入侵与攻击
1
• 前言 • 信息收集技术 • 欺骗攻击 • 拒绝服务 • 缓冲区溢出
提纲
2
认识黑客 (HACKER)
• 黑客: 通常是试图闯入在Internet上找麻烦的单独的个体,事实
上,他们是网上一个活跃的团体。每个团体的成员有不 同的命名。
13
信息收集步骤
① 找到初始信息 ② 找到网络的地址范围 ③ 找到活动的机器 ④ 找到开放端口和入口点 ⑤ 弄清操作系统 ⑥ 针对特定应用和服务的漏洞扫描
14
找到初始信息 • Open source • Whois • 一些查询工具
15
DNS域名系统
•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ever),是一个全球分布式数据 库系统,在基于TCP/IP的网络中,用于主机名和IP地址间的相 互转换。对于每一个DNS节点,包含有该节点所在的机器的信 息、邮件服务器的信息、主机CPU和操作系统等信息.
攻击机制
攻击工具 攻击命令
实时 攻击入过侵程
检测
目标系统
漏洞扫描 系统漏洞 评估
加固
网络漏洞 目标网络
攻击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
攻击者需要的信息
• 域名 • 经过网络可以到达的IP地址 • 每个主机上运行的TCP和UDP服务 • 系统体系结构 • 访问控制机制 • 系统信息(用户名和用户组名、系统标识、路由表、SNMP信息等) • 其他信息,如模拟/数字电话号码、鉴别机制等 • ……
• 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9.2
•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除了DNS,微软公司还沿用另一套名 字系统:NetBIOS名字系统。NetBIOS是介于会话层与表示层之 间的一个协议。NetBIOS名是一种非层次的名字空间,要求在 整个网络中必须唯一。网络邻居、net命令使用这种命名空间。
③ 管理的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从系统管理员和用户那里诱骗或 套取可用于非法进入的系统信息,包括口令、用户名 等。
10
• 前言 • 信息收集技术 • 欺骗 • 拒绝服务 • 缓冲区溢出
提纲
11
信息收集
• 信息收集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 • 黑客在攻击之前需要收集信息,才能实施有效的攻击 • 管理员用信息收集技术来发现系统的弱点
5
黑客命名(3)
欲望蜜蜂“Wannabee” ▪ 处于幼虫的初始阶段的黑客的称呼,他们急于掌握 入侵技术,但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因此即使没有恶 意也可能造成很大危险
黑边黑客(Dark-Side) ▪ 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放弃黑客的道德信念而恶意攻击 的黑客
半仙 “Demigod” ▪ 一个具有多年经验在黑客团体具有世界级声誉的黑 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