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6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与癌症的相关研究

白细胞介素-2、6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与癌症的相关研究王淑惠;刘睿智;刘喜春;李璐;赵雪俭【期刊名称】《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1996(22)3【摘要】本文检测进展期和手术1个月后肝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水平。
结果表明:①各组进展期癌症患者外周血IL-2、IL-6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2R水平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各组癌症之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②手术后1个月时各组癌症患者外周血IL-2、IL-6活性有所恢复,IL-2R水平有所下降,但仍低于正常人群。
结果提示,癌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被严重抑制,这种变化与疾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有关。
【总页数】4页(P248-251)【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可溶性;肿瘤【作者】王淑惠;刘睿智;刘喜春;李璐;赵雪俭【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相关文献】1.白细胞介素—2,6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与… [J], 王淑蕙;刘睿智2.胆道梗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及精氨酸治疗的研究 [J], 周新泽;毛勤生;昝志政;陈玉泉;陈瑞新3.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对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J], 董文渊;楼方;舒秀兰;李松杨;何国倩;李永兵4.肺结核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J], 汪谋岳5.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可溶性糖蛋白1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罗欢;周艳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

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一类细胞因子,起着调节免疫反应、细胞信号传导等多种重要功能。
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从最早的发现到如今的应用。
一、IL-1的发现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白细胞介素,其中最早被命名的是IL-1。
IL-1系列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
此后,研究人员发现IL-1还能够诱导发热、促进炎症反应等。
这项研究为后续的白细胞介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白细胞介素的分类与命名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白细胞介素。
根据它们的功能和结构差异,白细胞介素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了编号。
例如,IL-2被鉴定为一种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的介素,而IL-4则被认为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
三、白细胞介素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白细胞介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展开。
IL-2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此外,IL-1受体拮抗剂(IL-1RA)被用来治疗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其可以抑制IL-1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四、白细胞介素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白细胞介素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最新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领域密切相关。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白细胞介素类型,并研发相应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总结起来,白细胞介素的发展史见证了人们对免疫系统的不断探索和理解。
白细胞介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免疫反应的认识,而且为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白细胞介素的应用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白介2研究进展(2)

白细胞介素- 2 的研究进展白细胞介素-2 (interleukin-2 ,IL-2 )是T 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淋巴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不仅可以促进T 、B 淋巴细胞、NK 细胞、单核细胞的分裂增殖,还可以促进其它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的分泌,增强抗原提呈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抗肿瘤、抗毒素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用自白细胞介素-2 发现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对白细胞介素-2 的结构、分泌、调节、种属特异性、生物学活性、受体等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本文就白细胞介素-2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IL-2 的发现及命名●当时分别称之为“ 淋巴细胞丝裂原因子” ( lymphocyte mitogenicfactor )、“ 致母细胞性因子” ( blastogenic factor )、“ T 细胞激活因子” ( T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1976 年, Morgan等发现,将 T 细胞上世纪60 年代,一些学者发现多种来源于植物的外源凝集素(lectin )可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及增殖。
这些外源凝集素如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 ),刀豆蛋白A (Concanavalin A ,Con A )对淋巴细胞起着有丝分裂原的作用。
在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具有可溶性丝裂原因子1◆丝裂原( PHA )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或骨髓细胞之后,该上清可导致上述细胞的体外增殖,作者当时将种上清称为“ 条件培养基” (condition medium ,CM )。
表型分析及功能测定均证实,CM 诱导生长的细胞为正常T 细胞群体。
Gills 和Smith3等利用ConA 刺激的大鼠及小鼠CM 先后在体外建立了小鼠细胞毒性T 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 )和辅助性T 细胞(helpT cell ,Th )克隆。
白细胞介素-2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

白细胞介素-2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王军阳;曾晓艳;袁育康;范桂香;唐敬师【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027)004【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筛选新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结扎雄性C57BL/6小鼠单侧L5/L6脊神经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然后利用机械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实验分别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106、2.5×106、5.0×106u/kg)IL-2对疼痛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痛阈的影响;同时,通过5.0×106u/kg IL-2注射前30 min腹腔注射纳洛酮(1 mg/kg)以观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IL-2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IL-2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其中5.0×106 u/kg 和2.5×106u/kg IL-2均可显著提高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的50%缩足阈值(P<0.01)和降低5 min抬足次数(P<0.05),镇痛效应分别维持30 min和15 min,而1.0×106u/kg IL-2无明显的镇痛作用.IL-2产生的镇痛效应不能被纳洛酮阻断.结论 IL-2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除受阿片受体介导外还可能有其他分子参与.【总页数】4页(P391-393,407)【作者】王军阳;曾晓艳;袁育康;范桂香;唐敬师【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系,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系,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系,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相关文献】1.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 [J], 罗敬华;曾晓艳;范桂香;袁育康;王军阳2.Toll样受体介导雷公藤甲素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 [J], 段娜;郑少华;每晓鹏3.白细胞介素-4介导低强度运动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小鼠的镇痛作用 [J], 方平;王静玉;许周亮;孙刚强;荀玉月;汪佩4.伏核神经细胞GalR2介导针刀干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J], 刘亚南;杨双;董玮;李崇阳;徐世莲5.TRPC6抑制剂醋酸落叶松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镇痛作用 [J], 金晓航;史娟;王靖;赵明;贾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鸡白细胞介素—2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方 法, 才将鸡 I L一2基 因克 隆成 功。K i r 用 R C a e 等l s A E技术
获得了鸡 I L一2基 因的全序列 , 明该基 因的启动子 、 证 外显 子、
内含子等 调控元件 与人和 鼠的 I L一2基 因 在 结 果 上 有 相 似 之
为 P G一60 0阻 止 了 I 一2的 二 聚 化 或 与 其 它 蛋 白 形 成 聚 E 0 I
1 鸡 I L一2的基 因 表达
Sn l u dc 【 把 完 整 的 鸡 I 一2 基 因 克 隆 入 pDN 质 k等 I c AI
粒, 首次在 C S一7细胞 中表 达 了鸡 I O L一2基 因, 蛋 白具有 该
关健词 : ; 鸡 白细胞 介素 一2 基 因表 达; ; 分子 生物 学 摘 要 : 鸡白细胞介 素 一2近年 来在分子 生物 学方面取得 的研 究进展作 一综述, 对 内容 涉及鸡 白细胞介 素 一2的基 因表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1k 3 u的 分 子 , 且 他 们 用 等 电 聚 焦 估 计 鸡 I 一 而 I 2的 P 为 5 9 Fe ei sn等 应 用 P e y—sp aoe 阴 离 I . 。 r r ko d c hn l eh r 、 s 子 交 换 及 S prs 一1 I eoe 2过 柱 等 方 法 , 离 出 两 类 具 有 活 性 的 I 分 物 质 , 一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1 k , 二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约 为 2 ~ 其 4 u其 6 3 k , 者 比前 者 活 性 更 强 , 者 均 具 有 低 亲 水 性 。 Myr 等 0u后 两 es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的研究

素受体拮抗剂 ( R ) A B,分别选盐酸贝那普利 5 1m 0 g每 日 1 次或缬沙坦
服, 最大 剂量 为 5 m , 日2次 I服。 洋地黄 3 例 , 尿剂 3 , 0 g每 E 用 l 1 利 7例 抗血小
板 聚集 剂药 阿司 匹林 2 例 , 1 抗凝 剂华 法林 1 例 。重 症患 者急 性期用 过血 2
1临床 资料 .
1 . 4辅助检查 : 心电 图 : 性心动 过速 3 ; 、 窦 例 房 室性早 搏 l ; 颤 l 6例 房 2 例 ; 支传 导阻滞 9例 ; 内传 导阻 滞 l ;T T改变 2 例 ; 常 Q波 7 束 室 6例 S — l 异 例 。超声 心动 图 : 室收缩 末 内径和舒 张末 内径均 扩大 , 房增 大 7例 。 左 左 室 间 隔厚 度 (.  ̄ 5) m, 室 后壁 (.  ̄ - nn F 3%1 例 ;F 0 93 1 m 左 5 8 6 1 )u 。E < 0 2 E 3%~ 2 3 1 . 5治疗经 过 :O 均予 血管 紧张素转 换酶 抑制 剂 ( C I或血 管紧 张 4 例 A E)
疗经过等 等。结 论 : 出了扩张 型心肌病 ( M) 提 I DC 临床 诊 断步骤及 治疗原 则。 临床 诊 断步骤 为 : 心力 衰竭 的 临床 证据 , 劳力性 慌 气短 、 阵发 性夜 问呼吸 困 难, 双下肢水 肿 , 心尖搏 动 弥散 , 心界扩 大 , 奔马律 ; 声心动 图提 示左 室内径增 大 , 超 收缩功 能下降 , 血分数 降低 , 射 室壁运 动呈 弥漫性 减弱。 治疗原 则为 : 扩
【 关键词 】 白细胞介 素一 2受体 ; 胸膜 结核
d i 036/i n10— 99 000.7 o: . 9 .s. 6 15 . 1. 03 1 9 js 0 2 6 文章编 号 :06 15 (0 0一 6 10— 1 10— 99 21 )0— 47 0 附表 结 多炎患者 血清 81 2 1 1 . q测定 值 一
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山东畜牧兽医
白细胞介素 一2的研究进 展及应用
李宏梅 李祥瑞 郭慧君 (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 1 1 ) 7 0 8
随着分子 生物 学 、 免疫 学 理 论 和 技 术 的 发展 , 2的氨 基 酸分析 表 明, 与 其 受体 结 合 部 位氨 基酸 这 运用 重组表 达 技 术来 生 产 预 防 和 治疗 疾 病 的制 品 序列较 保守 有 关 , 外 , 基酸 排 列 顺 序 和 形 成 的 另 氨 已成 为近几年研 究的热 点。 白细 胞介 素 一2是一 种 空 间构 型也有 很大 关系 。 具有 广泛生物 学活性 的细 胞 因子 , 能够 有 效地提 它 人 和其它 哺 乳动物 的 I L一2不作 用 于 家禽 , 原
一
同年 , I 一2 bL一2 e NA 克 隆 成 功 。建 牛 I (l )D
定规律 的 , 般呈 下行 性 , 一 即进 化 程 度 高 的动 物 立活化牛淋 巴细 胞 e N 文 库 后 , hL一2DN D A 用 l e A
的I L一2可 以作 用 于 进 化程 度 较 低 的动 物。 如 人 探 针进行 筛选 。成 熟 I L一2含有 15个 氨基 酸 , 3 分 和猿的 I 一2几 乎可 以作 用于 所 有 哺 乳 动物 的 T 子量 为 1 .2k , 人 和 鼠的 I I 54 D 与 L一2各 有 6 %及 5
达 I 一 R的细胞表面的 I 2 L 2 L一 R结合发挥生物学 纤维膜上, m N 用 R A与之杂交 , 回收吸附于膜上的
活性 。
m N 再进行体外翻译, R A, 从而克隆了第一个 hI一 l ,
2 DN A 。 e
2 I一 I 2的种属 特异性 大 量交叉 实验 表明 ,I一2的种 属特 异 性是 有 I
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进展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的总称,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免疫应答和参与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白细胞介素-2(IL-2)即是其中一种。
1976年Morgan等在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首次发现有一种能促进和维持T细胞体外生长的因子,并称其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1979年被正式命名为IL-2.随后有关IL-2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1.1白细胞介素-2结构天然hIL-2在体内主要由活化的I型辅助淋巴细胞(THl细胞)分泌,除此之外,B细胞、NK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亦能产生IL-2。
IL-2为分子量约为15.5kDa的糖蛋白,pI在6.6~8.2。
成熟的IL-2分子由153个氨基酸肽链N端剪掉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后剩下的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与其它的细胞因子在序列上无同源性。
翻译后加工的过程还包括第三位Thr位点的糖基化和二硫键的形成。
蛋白链中有三个半胱氨酸残基(Cys),位于第58、105和125位。
58位和105位半胱氨酸残基结合形成二硫键,使肽链折叠,125位半胱氨酸残基游离。
研究者发现将125位游离的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丝氨酸或丙氨酸时,仍具有生物活性,且不会与第58位半胱氨酸残基形成错误二硫键,增加了IL-2的稳定性,同时也消除了由第125半胱氨酸残基造成的二聚体,但是这样新型IL-2容易产生抗体,这是一大不足之处。
IL-2肽链折叠后才呈现活性,直链是无活性的,正确的二硫键对于IL-2活性的保持是必需的,但糖基化却与活性无关。
IL-2的二级结构有4个α螺旋区和一对β反平行折叠,各螺旋相互折叠使IL形成球状蛋白分子。
磁共振 (NMR)确定IL-2的四个α螺旋,分别为A、1l-29.B、53-73,C、81-97,D、116-131。
对IL-2的α螺旋结构研究结果说明α螺旋的破坏对其生物活性必定有影响。
另外,IL-2与其受体结合需要酸性基团(Asp),而较长的疏水侧链基团则妨碍这种结合,使其活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A5B!h 链 Ei’ 区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使第二信使 被活化传递信号 " 当 j 链上的 k&5-5 位点被磷酸 化时 !QG. 激酶的催化位点即被封闭 ! 随即酶的活化 被限制 # l 链 k&5-5 位点去磷酸化使 QG. 激酶的活 性达到最大 !m 链 k&27d 位点磷酸化获得催化位点 可 增 加 QG. 激 酶 的 活 性 # 在 CD.2 激 酶 启 动 的 过 程 中 ! 信号传递通过 QG. 激酶并不需要启动反凋亡机 制 ! 而是影响细胞增殖的水平A#B# 静息态和非活化的
成 可 溶 性 56)%G )d;12N1/@ ,-./01/23,-)%@ 0/9/M.;04@
于 !L+" 年 在 诱 生 培 育 外 周 血 单 核 细 胞 8M/0,M=/0?1@
N1;;O@ P;-;-291/?0@ 9/114@ QREAS 时 首 先 发 现 $ 其 空 间结构由反向平行的 T 螺旋核心和小 U 片段组 成 $ 分子量约 *’V’@WX $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 白 细 胞 介 素 )% 受 体 8,-./01/23,-)%@ 0/9/M.;04@ 56)%GS 是一种 重要的免疫 信号传递 分 子 $ 主 要 存 在 于 7 细胞表面 $ 与 56)% 结合引 起其构型改 变 $ 通过 Y7H7&EHQW &Q5)ZW 等途径活化 7 细胞 $ 在抗感染 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 本文就 56)%G 的结构 &功能
和 $%&’( 分子的胞浆尾部相连 ! 因靠近细胞膜 ! 在受 体发生聚集后这些激酶可发生相互磷酸化 %GFOJJ&/POJ/POFNQDRLOH & 而被启动 # 然后 CD. 激酶使 胞浆中的各种信号传导蛋白上的酪氨酸磷酸化而被 启动 ! 特别是信号转导和转录启动因子 %JLSHDQ!RFDHJ&
< 链 时 则 转 化 为 高 亲 和 度 受 体 # $%&’( 胞 外 区 同 $%&’ 结合促使 = 链和 > 链的异二聚体化 ! 这对信
号转导的起始具有决定性作用 # 用单克隆抗体封闭
? 链 !可 阻 断 @ 细 胞 的 增 殖 !导 致 细 胞 凋 亡 # 当 $%&’ 同 $%&’( 特异性结合 ! 使 $%&’( 的三重结构发
存在着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启动因子t
TIGMFJ!DHT!DGRLUDROFJ!OV!RFDHJGFL/RLOHW!E@X@ &# ’0"! ! CD.&E@X@ 启动途径 ’0"0"! ! CD. 激酶的启动 $%&’( 与 $%&’ 结合后三 重 结构发生构型变化 ! 与 Y 链相连的 CD.2 激酶和 Z 链相连的 CD." 激酶被启动 A2B! 启动后的 CD.2 激酶和 CD." 激 酶 使 对 应 的 [ 链 和 \ 链 上 的 酪 氨 酸 残 基
综述 * *
白细胞介素 )# 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王 健 $王 瑜 综述 $叶 松 审校
"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 安徽 淮南 #Z#&&* ’
摘要 ! 白细胞介素 )# "56)# ’ 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 通过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 % 白细 胞介素 )# 受 体 "56)#G ’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免 疫 信 号 传 递 分 子 $ 由 g &h &i 三 条 链 组 成 $ 分 别 可 形 高 & 中 & 低 亲 和 度 的 受 体 $ 主 要 表 达 于 7 细 胞 表 面 $ 主 要 通 过 Y7H7 途 径 &EHQ 激 酶 途 径 " 丝 裂 原 活 化 蛋 白 激 酶 途 径 $ 或 G?djEHQW 途 径 ’&Q5)Z 激 酶 途 径 " 磷 酸 肌 醇 Z 激 酶 途 径 ’ 诱 导 7 细 胞 活 化 $ 参 与 宿 主 抗 病 毒 & 抗 细 菌 等 免 疫 反 应% 关键词 ! 白细胞介素 )# ( 白细胞介素 )# 受体 (Y7H7(EHQW (Q5ZW
生构型变化 ! 从而启动信号传递 #
’! ! $%&’( 的信号传导
$%&’( 具 有 一 个 约 ’-- 个 氨 基 酸 组 成 的 胞 外
区 ! 这是 $ 型细胞因子受体特有的结构 # $%&’( 在
CD. 激酶和 EFG 激酶参与下发生信号级联反应 # CD. 激 酶 %CDHIJ! KLHDJM & 成 员 包 括 CD."$CD.’ $@N.’$ CD.2 ! 这类分子带有两个催化结构域 ! 可同时 参加 $ 型和 $$ 型细胞因子受体启动的信号传导 # CD. 激酶
及其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d56)%G ’$ 分子量约为 ‘’@3X% 血清 d56)%G 浓度可用 于 7 细 胞 活 化 和 56)%Ge 链 表 达 的 替 代 标 志 %
收稿日期 !%&&’( &") *+
! !"# !
万方数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 第 "# 卷
675*$81*9 A,B40C4/D+,E( ?AFE(G: - H/CB+1/,5B+",-C 5IB"D+,4: JC-IK - H-L"0 0"C4 ", MHH/,4 04-5BM",K BN0"/ON 5"H! PM,M,O QMBN MBK 0454JB"0 ", K/01-54 "1 R 54CCKS A,B40C4/D+, E( 0454JB"0: -, +HJ"0B-,B +HH/,4 K+O,-C B0-,KH+KK+PC4 H"C45/C4: 5",K+KBK "1 BN044 K/P/,+BK: K/5N -K !: " -,3 #S RN4 ! K/P/,+B +K - C"Q -11+,+BI 0454JB"0: BN4 " -,3 # K/P! /,+BK B"O4BN40 1"0H -, +,B40H43+-B4 -11+,+BI 0454JB"0: QN+5N 5",T40BK B" - NMON -11M,MBI 1"0H QMBN BN4 5"E4UJ04KKM", "1 BN4 ! K/P/,MBS 8CC "1 BN-B 5-, P4 4UJ04KK43 ", K/01-54 "1 R 54CCKS 85BMT-BM", "1 R 54CCK 5-, P4 M,3/543 PI M,B40! C4/VM,E( 0454JB"0 BN0"/ON KMO,-CCM,O J-BNQ-I "1 =R8R: 28WX: WAYX: -,3 JC-IK D4I 0"C4 ", -,BMTM0-C -,3 -,BMP-5B40M! -C MHH/,4 04-5BM",KS :#; &’$<59 M,B40C4/DM,E(Z M,B40C4/DM,E( 0454JB"0Z =R8RZ 28WXZ WAYX
@ @ @ @ 中图分类号 !
GZL#V**
文献标识码 !
H
!"#$"%#& ’( %)*#$+#,-%)./ $0102*’$ 3)4 %*5 (,)1*%’)
78’9 .+-,: 78’9 ;/: ;< =",> ?!"#$%&’"(& )* +"&,)-)./0 1"2,34- 5)--"."0 +(67, 8(,9"%:,&/ )* ;3,"(3" 4(2 <"36)-)./0 =74,(4(0 +(67, >?>@AB0 CDED56,(4@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
!!!!!
$ $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0,-# "1 2"340, 243+5+,4
$$$$ !!源自!!!!!!"#$ %& ’"$ ( !.-,$ (66&
@ @ @ @ 文章编号 !
*&&’)fLf#"#&&"’&#)&#‘*)&’@ @ @
$%&’( 结合 ! 活化的 @ 淋巴细胞反应高度敏感 ! 通过
激化 CD.2 激酶快速启动一系列生物反应 ! 通过不同 的信号传递途径传递信号 ! 产生信号传递级联反应 ! 诱导基因表达 ! 上调细胞机能产生细胞增殖等生物 学效应 #
’0"0’! ! 活化的 CD. 激酶启动 E@X@ 因子
细胞质中
E@X@5 分 子 高
A"-B
# E@X@5 分 子 同 去 除 羟 基 的
E@X@5 分子形成的异二聚体非常稳定 ! 是一种较强
的抑制物 ! 对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启动产生负反馈 调节机制 # CD. 激酶家族通过受体启动 E@X@ 因子 ! 活化的 E@X@ 因子进入细胞核内后结合特定的反应 组件 ! 引发上调靶基因的效应 # $%&’ 结合 $%&’( 通过 作用于 CD. 激酶 !CD.2 激酶活化后启动与 v 链相连 的 CD." 激酶 !CD." 激酶进一步 启动与其 相连的 QG. 激酶 !QG. 激酶启动 w 链 E@X@ 因子结合靶点 ! 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