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进展
自细胞介素-2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因子( T M F ) 、 淋巴细胞条件培养液( L C M) 和杀伤辅 助因子( K H F ) 等。 I L 一 2 是动物体 内免疫活性细胞和 诱导调节作用强且范围最广的细胞因子。
1 白细胞 介素 一 2的研 究进 展
I L 一 2 和I L 一 1 5 的同源性分别为 2 4 . 5 %和 2 3 . 8 %。 他 们推断禽类和哺乳动物有一个共 同的 I L - 2 基 因祖 先, 在进化过程 中逐渐演化成鸡和哺乳动物的 I L 一 2
育 和进 化 的研 究 中具 有重 要 意义 。 因此 , 国内外学 者 对鸡 的 I L 一 2进行 了不懈 的研 究 ,某 些方 面 已取 得 了突破 性 的进 展 。 1 9 9 7年 , S u n d i c k 等 用激 活 的 鸡 脾 淋 巴 细 胞 构 建 了一 个 c D N A文 库 ,获 得 了鸡 I L 一 2的基 因克 隆 。他们 所克 隆 的鸡 的 I L 一 2 mR N A 全长 7 4 7 b p , 结 构 基 因长 3 4 3 b p , 根 据 氨基 酸序 列 所 推测 的蛋 白长 1 4 3个 氨基 酸 。核苷 酸序列 分析表 明 该 分 子 类 似 于 哺乳 动 物 的 I L 一 2和 I L 一 1 5 ,和 牛 的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SN. 1 6 71 - 6 0 2 7 . 2 0 1 3. 0 2. 0 0 2
白细 胞 介 素 一 2 ( I L 一 2 ) 是 在分 裂 素 或 特 异性 抗 原 刺 激下 , 主要 由辅 助性 T细 胞分 泌 的一 种淋 巴因
基 因。 和哺 乳动物 的 I L 一 2相类 似 , 该基 因 mR N A具 有短 的 5 ’ 端非 翻译 区( U T R) , 该 m R N A仅 在激 活 的
白细胞介素21及其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0 7 12 ; 士 学 位授 权 点 基金 项 目(o 2 0 0 0 0 2 ) 国 3925)博 N . 0 8 5 40 3 作者简 介: 陈 敏 ( 90 1 8 一) 男 , 徽 固镇 人 , 师 , 士 生研 究 生 , 要从 事 动 物 组 织 与 胚 胎 学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 安 讲 博 主
Jk a 3和 S a5的 激 活 ; 在 人 的 NKT 细 胞 系 ,L 2 tt 而 I一1
C T 细 胞 所 产 生 的 I 一 1可 能 与 其 他 的细胞 因 D4 L2 子协 同作 用 , 一步 加强 细胞免 疫应 答强 度 。 进
3 2 I 一1对 B细 胞 的调 节 . L 2
致, 随后 P ri — v k等利用 活 化 的人 C T细 ars No a h D3
enbo 分析 表 明 I 一1 r lt L 2 R主 要分 布 于 淋 巴组 织 , 包
括 脾 、 腺 、 巴结 和外 周血 液淋 巴细胞 。流式 细胞 胸 淋
胞构 建 c DNA文 库 , 转染 至幼 仓 鼠 肾细胞 , 过激 并 通
然 I 一 1 由淋 巴细胞 产生 , I 一1 分 布于 免疫 L2 仅 但 I2R 细胞 和非 免疫 细 胞 , 示 I 一1具 有 广 泛 的 生 物 学 提 L2
功能 。近几年 的研 究 表 明 I 一1对 免疫 细胞 的 发 ] L2 育 和功能 发挥 起到 重要 的调节作 用 。
人 I 一 1D L 2 c NA 编码 含 1 2个氨 基 酸残 基 的前体 肽 , 6 成熟 的人 I 一 1 一个 包 含 1 1 氨 基 酸 残基 的多 L2 是 3 个
白细胞介素2(IL—2)临床抗肿瘤治疗进展

白细胞介素2(IL—2)临床抗肿瘤治疗进展
嵇武;余伟民;孙为民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1991(18)3
【摘要】白细胞介素2(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是由T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
1976年,由Morgan等首次发现。
随后,人们发现IL-2不仅对T细胞,而且对其他类型的细胞、如NK、CTC等细胞的成熟与分化亦有促进作用。
IL-2的这些特性引起了肿瘤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目前,以IL-2为核心,已形成了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过继免疫疗法。
【总页数】3页(P189-190)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抗肿瘤;过继免疗法
【作者】嵇武;余伟民;孙为民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三大队;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1
【相关文献】
1.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梁光辉
2.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张凯;蒋冠
3.白细胞介素6抗肿瘤作用及影响IL—6生物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J], 雷秀玲
4.IL—12抗肿瘤免疫治疗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姬舒荣
5.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抑制剂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J], 程希;孙旭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的开题报告

牛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的开题报告
1.背景介绍: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蛋白质细胞因子,可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牛白细胞介素2(bovine IL-2)在牛的免疫反应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牛IL-2基因的序列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牛IL-2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为后续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3.研究内容:
(1)从牛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IL-2基因全长序列。
(2)将扩增得到的IL-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
(3)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并通过等温诱导和IPTG 诱导高效表达。
(4)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和免疫活性。
4.预期结果:
预计能够成功克隆出牛IL-2基因,并利用原核表达技术高效表达其蛋白产物。
通过Western blot等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量和免疫活性。
5.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研究牛IL-2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成功表达的牛IL-2蛋白产物将为后续开展基于该蛋白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条件保障。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制备工艺的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制备工艺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人白细胞介素-2的制备工艺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人白细胞介素-2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重组DNA技术。
该方法首先需要在合适的表达载体中克隆人白细胞介素-2的基因,将其转染至适当的宿主细胞中,通过大规模培养和纯化过程得到目标产物。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基因克隆:将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放入适合的表达载体中。
载体通常是质粒,具有能够稳定细胞内基因组的特性。
该载体还包含了启动子、终止子等序列,以调控基因的表达。
2.转染:将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染至宿主细胞中。
常用的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等。
3.培养:经过转染的宿主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
培养基中会加入适当的抗生素,以筛选出含有重组基因的细胞群。
4.表达:通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生长和代谢活性,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
这样,大量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就会被产生出来。
5.纯化:将培养基中的细胞分离出来,通过离心、滤过等操作得到细胞上清液。
然后利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方法进行层析纯化,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制备工艺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合适的宿主细胞选择对产量和纯度影响很大。
常用的宿主细胞是大肠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每种细胞系统有其优势和限制。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来提高人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水平,如调节培养基成分、温度和pH等。
此外,纯化过程的选择和优化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人白细胞介素-2的制备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制备工艺研究不断进步,将为更好地利用白细胞介素-2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更好的疾病治疗手段和提高临床疗效。
白介2研究进展(2)

白细胞介素- 2 的研究进展白细胞介素-2 (interleukin-2 ,IL-2 )是T 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淋巴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不仅可以促进T 、B 淋巴细胞、NK 细胞、单核细胞的分裂增殖,还可以促进其它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的分泌,增强抗原提呈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抗肿瘤、抗毒素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用自白细胞介素-2 发现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对白细胞介素-2 的结构、分泌、调节、种属特异性、生物学活性、受体等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本文就白细胞介素-2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IL-2 的发现及命名●当时分别称之为“ 淋巴细胞丝裂原因子” ( lymphocyte mitogenicfactor )、“ 致母细胞性因子” ( blastogenic factor )、“ T 细胞激活因子” ( T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1976 年, Morgan等发现,将 T 细胞上世纪60 年代,一些学者发现多种来源于植物的外源凝集素(lectin )可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及增殖。
这些外源凝集素如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 ),刀豆蛋白A (Concanavalin A ,Con A )对淋巴细胞起着有丝分裂原的作用。
在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具有可溶性丝裂原因子1◆丝裂原( PHA )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或骨髓细胞之后,该上清可导致上述细胞的体外增殖,作者当时将种上清称为“ 条件培养基” (condition medium ,CM )。
表型分析及功能测定均证实,CM 诱导生长的细胞为正常T 细胞群体。
Gills 和Smith3等利用ConA 刺激的大鼠及小鼠CM 先后在体外建立了小鼠细胞毒性T 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 )和辅助性T 细胞(helpT cell ,Th )克隆。
白细胞介素(IL-2)检测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IL-2)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白细胞介素-2 (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
主要由T细胞产生。
是在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生理作用有刺激T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毒作用和对B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等
二、检测方法
IL-2主要检测方法为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双抗体夹心ELISA 法。
三、临床意义
1、IL-2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增殖,并使其杀伤活性增强,进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等。
2、IL-2 还可以增加抗体和干扰素 (IFN)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3、IL-2的表达异常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尽管外周血、尿液中IL-2 水平,或激活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的异常没有疾病特异性,但是可作为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数据。
4、IL-2升高:肿瘤、心血管病、肝病等疾病时均可使 IL-2 水平升高,在器官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时也出现IL-2表达升高。
5、IL-2降低:在多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时均可伴有 IL-2 水平降低,如 SLE、麻风和艾滋病等。
鸡白细胞介素—2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方 法, 才将鸡 I L一2基 因克 隆成 功。K i r 用 R C a e 等l s A E技术
获得了鸡 I L一2基 因的全序列 , 明该基 因的启动子 、 证 外显 子、
内含子等 调控元件 与人和 鼠的 I L一2基 因 在 结 果 上 有 相 似 之
为 P G一60 0阻 止 了 I 一2的 二 聚 化 或 与 其 它 蛋 白 形 成 聚 E 0 I
1 鸡 I L一2的基 因 表达
Sn l u dc 【 把 完 整 的 鸡 I 一2 基 因 克 隆 入 pDN 质 k等 I c AI
粒, 首次在 C S一7细胞 中表 达 了鸡 I O L一2基 因, 蛋 白具有 该
关健词 : ; 鸡 白细胞 介素 一2 基 因表 达; ; 分子 生物 学 摘 要 : 鸡白细胞介 素 一2近年 来在分子 生物 学方面取得 的研 究进展作 一综述, 对 内容 涉及鸡 白细胞介 素 一2的基 因表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1k 3 u的 分 子 , 且 他 们 用 等 电 聚 焦 估 计 鸡 I 一 而 I 2的 P 为 5 9 Fe ei sn等 应 用 P e y—sp aoe 阴 离 I . 。 r r ko d c hn l eh r 、 s 子 交 换 及 S prs 一1 I eoe 2过 柱 等 方 法 , 离 出 两 类 具 有 活 性 的 I 分 物 质 , 一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1 k , 二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约 为 2 ~ 其 4 u其 6 3 k , 者 比前 者 活 性 更 强 , 者 均 具 有 低 亲 水 性 。 Myr 等 0u后 两 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进展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的总称,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免疫应答和参与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白细胞介素-2(IL-2)即是其中一种。
1976年Morgan等在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首次发现有一种能促进和维持T细胞体外生长的因子,并称其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1979年被正式命名为IL-2.随后有关IL-2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1.1白细胞介素-2结构天然hIL-2在体内主要由活化的I型辅助淋巴细胞(THl细胞)分泌,除此之外,B细胞、NK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亦能产生IL-2。
IL-2为分子量约为15.5kDa的糖蛋白,pI在6.6~8.2。
成熟的IL-2分子由153个氨基酸肽链N端剪掉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后剩下的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与其它的细胞因子在序列上无同源性。
翻译后加工的过程还包括第三位Thr位点的糖基化和二硫键的形成。
蛋白链中有三个半胱氨酸残基(Cys),位于第58、105和125位。
58位和105位半胱氨酸残基结合形成二硫键,使肽链折叠,125位半胱氨酸残基游离。
研究者发现将125位游离的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丝氨酸或丙氨酸时,仍具有生物活性,且不会与第58位半胱氨酸残基形成错误二硫键,增加了IL-2的稳定性,同时也消除了由第125半胱氨酸残基造成的二聚体,但是这样新型IL-2容易产生抗体,这是一大不足之处。
IL-2肽链折叠后才呈现活性,直链是无活性的,正确的二硫键对于IL-2活性的保持是必需的,但糖基化却与活性无关。
IL-2的二级结构有4个α螺旋区和一对β反平行折叠,各螺旋相互折叠使IL形成球状蛋白分子。
磁共振 (NMR)确定IL-2的四个α螺旋,分别为A、1l-29.B、53-73,C、81-97,D、116-131。
对IL-2的α螺旋结构研究结果说明α螺旋的破坏对其生物活性必定有影响。
另外,IL-2与其受体结合需要酸性基团(Asp),而较长的疏水侧链基团则妨碍这种结合,使其活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在生物学活性上,IL-2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对于其结构和活性都起到关键作用。
1.2 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结构IL-2通过与细胞膜上的IL-2受体(IL-2R)结合来发挥其生物活性。
IL-2R 受体是一个复合体,由α链(55kd),β链(75kd)和γ链(64kd)组成,3条链都有相似长度的外部控制区和不同的血浆控制区。
β链的内部控制区最大(286个氨基酸残基),而α链的最小(13个氨基酸残基)。
Α链不具备信号传递功能,β和γ都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它们同时负责信号传递功能。
只有在3条链同时存在时,IL-2才能与IL-2R以高亲和力结合[Ka(解离系数)=10pmol/L]。
只有β和γ链的表达而失去α链的细胞.能够进行信号转导,但只能以中度亲和力与IL-2结合(Ka(解离系数)=1nmol/L)。
只表达α链的细胞以低亲和力与IL-2结合,且无法进行细胞的内信号转导。
γ亚基不单独与IL-2结合。
高亲和力IL-2R 主要存在于活化的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在人类外周血中约108个;大约90%NK细胞(静止状态)表达低水平的CD56抗原及中等亲和力IL-2R,约l06个。
静止状态的巨噬细胞亦表达中等亲和力IL-2R,低亲和力IL-2R仅表达在静止状态的T细胞。
IL-2R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与细胞膜结合的IL-2R(mIL-2R)。
另一种是IL-2R释放到血液及其他体液中成为可溶性形式(sIL-2R)。
当 IL-2Rα从细胞膜上经酶解脱落后进入血液,就形成了可溶性 IL-2R( sIL-2R) ,sIL-2R可与mIL-2R竞争结合IL-2,使得活化T细胞周围的IL-2减少,减弱机体的自分泌效应,抑制已活化的T细胞克隆性扩增,发挥类似“封闭因子”的作用。
sIL-2R 释放量与T细胞激活程度及膜受体表达率有关,因此,sIL-2R被称为是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标志。
IL-2R的表达受IL-5和IL-6的调节,还受IL-2R/P55诱导因子,IL-2R诱导因子和IL-2Rα链抑制活性的调节。
IL-2受体不仅能与IL-2结合传递信号,还能与其他的细胞因子发生作用。
IL-2Rα亚基只与IL-2产生特异性结合,β链是IL-15受体重要的成员,而γ链则是IL-4、IL-7、IL-9、IL-15和IL-21受体复合物的一员。
所以,IL-15R中含有β和γ两个亚基,IL-15对靶细胞能产生高度相似的生物活性。
2. IL-2的生物学活性IL-2的生物学活性有一大特点:不同种属的IL-2的生物学活性呈现下行性,即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如人和猿的IL-2几乎可以作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T细胞,但其它哺乳动物的IL一般很少可以作用于人。
对IL-2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这与其受体结合部位氨基酸序列较保守有关,以及与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形成的空间构型也有很大关系[5]。
另外一个特点是,IL-2具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鸡IL-2(ChIL-2)与哺乳动物IL-2的同源性仅为20~30%。
IL-2生物学功能很广泛,能够对多种细胞类型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等产生作用,其中最显著的作用是影响T淋巴细胞的生长[6]。
2.1 促进T细胞增殖IL-2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T细胞的增殖。
T细胞在受到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表面出现IL-2受体并与IL-2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后启动IL-2受体阳性细胞大量繁殖。
IL-2受体必须在抗原刺激后,才能在T细胞表面表达,未受刺激的T 细胞表面是不存在IL-2受体的。
IL-2可刺激T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MHC II类抗原的表达,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FN-γ、IL-4、IL-5、IL-6、TNF-B及CSF 等。
在体外,T细胞的增殖同样需要IL-2的促进作用。
2.2 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和增殖IL-2是抗原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前提细胞转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主要因子。
在IL-2存在条件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繁殖明显增强,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相应抗原,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是肿瘤侵润淋巴细胞的主要细胞群。
2.3 对自然杀伤细胞(NK)的作用NK细胞是一种极为主要的杀伤细胞,具有很强的清除肿瘤细胞和被感染细胞的功能。
NK细胞的活化、分化和增殖都离不开IL-2。
IL-2不仅能促进NK细胞的增殖,还能促使NK细胞产生TNFα,IFNγ和G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IL-2与IL-12协同作用增加NK细胞的杀伤能力。
所以IL-2在NK细胞发挥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
2.4 增殖分化B细胞作用IL-2能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启动免疫球蛋白J链的翻译合成,增强抗体的分泌。
所以IL-2可以使B细胞分化成为能够产生免疫球蛋白的活化细胞。
2.5 IL-2与其他白细胞介素等协同作用IL-2在细胞因子作用网络中起核心调节作用,和IL-1、IL-4、IL-5、IL-6、IL-7、IL-12、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有协同作用。
由于IL-2可以使NK细胞增殖,则IFNγ也随之增加。
而TGF-β对IL-2的促细胞增殖有拮抗作用。
所以今后对IL-2与各种细胞因子的正负调节作用研究将对免疫学基本理论发展和肿瘤治疗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将小鼠的IL-2和IL-2R基因敲除对IL-2在生物体内的活性进行研究。
实验证明IL-2对维持生物体的免疫平衡至关重要。
首先,IL-2促进几乎所有种类T细胞的增殖分化。
其次,IL-2负责诱导活化后的T细胞的凋亡,因此在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2的缺失会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
3. IL-2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IL-2分泌水平的高低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
IL-2在机体免疫调节网络中的核心作用,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共同完成机体免疫机能的平衡调节作用;免疫佐剂是一类能促进、延长或增强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物质。
IL-2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显示出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hIL-2是研究最多的细胞因子免疫佐剂之一,其在艾滋病的免疫治疗和乙型肝炎病毒作为免疫佐剂的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IL-2蛋白和狂犬病灭活苗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保护率至少提高25倍)。
3.1 用于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常将 IL-2 单独或与其他化疗药联用治疗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等。
基础研究已经表明,IL-2主要是间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的机理在于刺激、活化其效应细胞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效果。
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非常关键的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
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与肿瘤免疫作用的效应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三大类。
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起主要作用,它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并在T细胞的辅助下活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它亦可分泌淋巴因子如INF-γ、淋巴毒素等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NK细胞为非特异性的抗肿瘤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它可藉其表面的肿瘤细胞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释放溶细胞素致肿瘤细胞死亡。
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亦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和活性氧发挥杀伤作用。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NK、CTL、LAK等杀伤细胞活性太低,不能正常地清除肿瘤细胞。
此时提供外源IL-2能增强CTL抗肿瘤应答反应,诱导PBMC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成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LAK细胞在试管内可溶解自体的新鲜肿瘤细胞以及培养的肿瘤细胞,包括对NK细胞有抵抗的肿瘤细胞。
rIL-2与LAK合用治疗癌症曾引起世界性的轰动,LAK/IL-2对肾细胞癌、黑色素瘤、肠癌等有明显疗效,对肝癌、卵巢癌、膀胱癌等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LAK细胞毒作用是无组织相容性抗原限制的。
艾滋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体内 CD4+T 淋巴细胞(CD4细胞) 呈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失去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目前,针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ART) 或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AART) ,这些疗法能增加患者体内 CD4 细胞数目并减少致病菌对机体的感染。
近几年,基于增强机体免疫的疗法正被逐步用于艾滋病的治疗,在 HAART 基础上采用基于增强免疫的 IL-2 辅助治疗。
IL-2作为HIV免疫治疗药物的主要机理是能促进机体CD4+淋巴T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在国际上也开展了一些临床实验,研究了IL-2是否能提高HIV感染病人的存活率和减少艾滋病相关疾病发生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