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 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说课稿
4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团团圆圆过中秋 (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其意义,并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感恩亲情等道德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故事。
•掌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2.能力目标:•能通过听、看、说、写等方式,表达中秋节对家人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热爱与珍惜,懂得感恩亲情、珍惜家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感恩亲情,珍惜家庭。
2.难点:•听懂中秋节的各种传说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能够正确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道德情感。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热身:放一段与节日有关的音乐,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日趣事,为学生打开心门。
2.导入:通过给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月亮的形状,再引导学生回忆中秋节的来历。
3.扩展:讲述中秋的传说故事,再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引导他们思考人们为何要庆祝中秋节,并体验其中的浓浓人情味。
4.重点: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等,并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文化特点,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5.学习互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6.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分享课堂中的体验和思考,概括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1.图片、音乐、故事等多媒体手段。
2.游戏与互动体验。
3.课堂讨论和表达。
六、教学评价1.能够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2.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中秋节文化内涵。
3.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和表达,帮助学生自我表达,促进学生情感的认知与发展。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感受家庭的和谐氛围,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分享和感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吃月饼、赏月亮的节日。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和习俗的来历可能不太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家庭亲情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日。
2.培养学生感受家庭的和谐氛围,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分享和感恩。
3.培养学生初步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感受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受家庭的和谐氛围,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分享和感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中秋节的家庭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节日的氛围。
2.故事教学法:讲述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制作月饼等中秋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
2.准备月饼制作材料和工具。
3.准备课堂用的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中秋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中秋节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感受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参与制作月饼的活动。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 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以中秋节为例,谈传统节日。
考虑到教材使用的时间刚好是秋天,因此我们从“秋天的节日”这个角度切入,从中秋节拓展到重阳节。
同时设计了由中秋节、重阳节向秋天里的其他节日开放的教学通道。
在秋天的节日中,我们强调中秋节的内容,是因为它是我国法定的重大节日之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少民族也庆祝自己秋天的节日。
因此,本课一方面侧重引导学生感受中秋的团圆内涵,亲身体验中秋节独特的气息,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秋天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
二、学情分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说到这个节日,学生一般对《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多有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也都有过生活体验。
但是对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中秋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动手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家人、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四、教学重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五、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承受新事物的可塑性强。在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秋天的季节特征、秋天的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根底上,介绍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日,可以加深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了解,从而知道欣赏自然,同时在“团圆过中秋”的节日气氛里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能够愉快、积极地生活,能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1)出示图片:(李白的《静夜思》)、(李白的《古朗月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
学生活动
1.来历组:收集同类资料的同学或喜欢这方面材料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班级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习俗组:收集同类资料的同学或喜欢这方面材料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班级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学生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的第四课。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一般对“吴刚折桂”“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有一些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也都有生活体验。但是对于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素养中的“国家认同”这个要点里明确指出:“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学期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打两个字秋天)(二)这些谜语和哪个季节有关?1、秋天有很多节日,你知道的节日有哪些?2、在这些喜庆的节日中,你印象最深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3、今天,老师要介绍的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4、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那么今天,咱们班这个充满温暖与友爱的大家庭,就集体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好吗?二、新授:(一)话中秋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2、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师: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3、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各民族欢度中秋的方式吗?师: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但是各民族也有各自的独特的庆祝方式。
虽然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学生自主发言,国庆节、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学生交流发言学生交流发言学生交流,谈到了嫦娥奔月,中秋节吃月饼,也有一些传说。
学生自由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中秋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导孩子们初步学习收集信息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我也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品中秋品快乐:1、今天,在咱们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你有什么好的主意来庆祝中秋?4、中秋节赏月对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吧。
品幸福:1小朋友们,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些什么食物呢?你们爱吃月饼吗?你们都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2、你们和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3、说说你品味月饼的感受?4、是啊,月饼是圆圆的,吃到嘴里香香的,甜甜的。
我们在一起联欢,吃月饼,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品感恩1、同学们,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你们知道哪些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案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3、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4、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教学难点】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
积极、愉快地生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各地中秋节的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一、听儿歌、引出中秋节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老师小时候就在唱,现在的你们也会唱,因为喜欢,传唱了这么多年,让我们听听是哪一首歌?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师: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内容?生:八月十五中秋节。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事儿。
师: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中秋的话题。
(板书:过中秋)二、互动探究新知(一)、中秋之文化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中秋吗?为什么?你们家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师:大家对于中秋有什么了解?1、中秋节的起源和别称生:中秋节的起源……生: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团圆节……师:中秋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团圆的祈盼。
2、中秋神话:吴刚伐桂、玉兔捣药3、月饼文化师:最初的月饼是祭祀用的贡品,后来成为节日的食物。
宋代大文人苏东坡在古诗中描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师句描写了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生:月饼是圆的。
师提问:月饼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圆圆的月饼上常印有哪些图案呢?这些图案表达了什么呢?师:小小的一块月饼,竟蕴含这么多文化。
饱含了人们对中秋的喜爱,对团圆的向往。
除了吃月饼,古书上记载,人们在中秋这一天还会吃田螺明目、吃芋头辟邪,喝桂花酒庆祝。
足以看出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和喜爱。
4、古人过中秋都做些什么师:通宵不睡庆祝中秋,究竟都有哪些中秋活动呢?生:放河灯、做灯船、赏灯、猜灯谜、拜兔爷、堆宝塔、舞火龙(放视频)千百年来,好多的中秋习俗被人们一代又一代传到了今天,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下。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
本课以中秋佳节为背景,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境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部分学生知道中秋节的相关习俗。
但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3.提高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难点: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情境对话,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场景,体会亲情、友情的珍贵。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加深对家庭团聚和关爱他人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呈现一则关于关爱他人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备课时间:9月9日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节日是青少年喜爱和期盼的日子,青少年是参与和享受节日文化的重要群体。
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传统节日具有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其他地区和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还不了解。
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前准备PPT 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氛围及异地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明白中秋团圆之意,激发学生重阳敬老之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
2、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以及愉快地生活。
3、在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与提升学生探究、交流、分享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思念和团圆。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词,进一步认识中秋节。
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重阳节、乞巧节等),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比如苗族赶秋节,藏族望果节等)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前置作业内容1、上网查查或问问长辈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可以是中秋节的来历、故事、古诗等),说一说,下节课上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一、二组同学主要收集中秋节的来历;三、四组同学主要收集中秋节的故事;五、六组同学主要收集中秋节的古诗)2、中秋节时,你和你的家人有哪些活动呢,写一写或画一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团团圆圆
过中秋》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以中秋节为例,谈传统节日。
考虑到教材使用的时间刚好是秋天,因此我们从“秋天的节日”这个角度切入,从中秋节拓展到重阳节。
同时设计了由中秋节、重阳节向秋天里的其他节日开放的教学通道。
在秋天的节日中,我们强调中秋节的内容,是因为它是我国法定的重大节日之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少民族也庆祝自己秋天的节日。
因此,本课一方面侧重引导学生感受中秋的团圆内涵,亲身体验中秋节独特的气息,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秋天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
二、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说到这个节日,学生一般对《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多有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也都有过生活体验。
但是对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中秋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动手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家人、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五、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儿歌,话中秋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2、多媒体出示:“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
3、提问: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
4、什么时间过中秋节?拿出手中的日历卡,圈出过中秋节的日子。
5、农历是怎么回事?
6、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播放中秋节的来历。
活动二:赏诗句,赞中秋
1、同样是过中秋节,不同地区的人们喜欢参加的活动却各不相同,他们是怎样过中秋的呢?一起来看短片《中秋节民俗》。
2、你最喜欢哪个活动?
3、有些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是这样庆祝中秋节的(出示相关图片)。
4、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李白的《静夜思》)、(李白的《古朗月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
(2)请同学们为图片搭配合适的诗句。
5、小结
瞧!这些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中国人是这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因此,无论你在哪儿?即使是常年在海外的中国人也要过中秋节,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是中国人,虽然我们回不到祖国,但是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庆祝相同的节日,一起欣赏同一轮圆月。
活动三:庆团员,过中秋
1、中秋佳节,人们会参加许多活动,你都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呢(阅读课本第15页)?
2、做月饼比赛:
(1)准备好模子,选一种彩泥做皮,再选一种彩泥做馅料。
(2)做一块你最爱吃的月饼。
3、分享做月饼的过程?做好之后你想分给谁吃?
4、为什么月饼的馅料有这么多种呢?
5、现在我们全家人要聚在一起赏月了,赏月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赏月亮、吃月饼、做月饼、庆丰收、讲故事、吃团圆饭)
6、小结
是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能够找到很多种馅料来做月饼,全家团聚在一起,共赏圆月,同吃月饼。
活动四:懂奉献,送祝福
1、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平时活泼好动的小红闷闷不乐,是什么原因呢?(播放音频)
2、小红的爸爸在遥远的边疆当兵呢,不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这该怎么办呢?
(打电话、寄礼物、写信、录视频等
3、代替小红给爸爸写一封信。
4、全班交流分享。
5、说一说:
(1)回想一下,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2)师生交流分享。
6、小结:
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每到过节时,我们都格外思念自己的亲人,今年的中秋节就快到了,你想好怎么过了吗?行动起来,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七、说板书设计
4.团团圆圆过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
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便于掌握。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