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情况汇报正稿

合集下载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
进 一 步 深 化 两 岸 农 业 合 作 指 明 了 方 向 ,也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二是从上个世纪 8 0年 代 开始 的
农 民对大陆 的了解和 两岸农 民之 间
的感情 。 ( )创 建过 程 与布 局 二
20 0 6年 4月 ,农 业 部 和 国 台 办
两 岸 农 业 交 流 与合 作 实 践 为 进 一 步 深 化 农 业 合 作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础 。 2 O 多 年 民 间 的或 有 组 织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实 践 ,尤 其 是 9个 海 峡 两 岸 农 业 合 作 试 验 区 的建 设 与 发 展 ,为 进 一 步 深化 两岸 农 业合作 探 索 了的路 子 , 积 累 了经验 。 三 是 20 年 以 来 ,大 陆 相 继 出 05
发展 中最 直接 、最鲜 活、最 广 泛、 也 是 最 有 影 响 的 领 域 。 台湾 农 民 创
领 导 人 实 现 6 年 来 的首 次 会 谈 ,共 0 同 发 布 了实 现 “ 岸 和 平 发 展 ” 的 两 五 项 共 同 愿 景 ,要 求 进 一 步 促 进 包
括 农业合作在 内的两岸经济全面 交 推进 现代农业 发展 进程 ,增强台湾 流 ,建 立两岸经 济合作机 制。这 为
业 园就 是 两 岸 农 业 交 流 与合 作 中的 最 典型 、最 成功 的 平台 和 品牌 。
台湾农 民创业 园的创 立背景与
过 程
( )创 立 背景 与 宗 旨 一
台 了一 系列 的惠 台农 业政 策措 施 ,
急 需为两岸农业 交流与合作拓 宽思 东 省 3个、 山东 省 1 ;中部 地 区 个 路 、创新机制 ,有针对 性地全方 位
都 是 依 托 一 个 固 定 的 行 政 区域 建 立 的 ,都 有 具 体 的核 心 区域 和 拓 展

台创园建设情况汇报

台创园建设情况汇报

台创园建设情况汇报台创园是我们公司在台湾地区投资兴建的创新园区,旨在为台湾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台创园的建设,现将建设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一、基础设施建设。

台创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已完成了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保证了其正常运行和供应。

同时,我们还在园区内建设了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和安全监控系统,以确保园区内的安全和稳定。

二、园区建筑物建设。

园区内的建筑物是为企业提供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多栋办公楼和研发楼的建设,并且这些建筑物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同时,我们还在规划和建设更多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共享办公空间,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三、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园区的整体服务水平,我们还在园区内建设了配套的餐饮、商务、休闲等设施。

目前,园区内已有多家餐饮和商务服务机构开始营业,同时我们也在规划建设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以丰富园区内的生活和文化氛围。

四、创新创业服务。

除了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建设外,我们还致力于为园区内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我们已建立了创业导师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和指导服务;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多场创业沙龙和交流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五、未来规划展望。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台创园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增加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服务项目;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园区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更多国际化的创新创业资源和项目。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台创园一定会成为台湾地区领先的创新创业园区。

总而言之,台创园的建设正稳步推进,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台湾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支持,促进台湾地区创新创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

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

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

台湾农民创业园概况分析作者:孙兆慧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第11期自2006年4月10日,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在山东栖霞和福建漳莆设立了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起,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国台办和农业部在短短6年内批复了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些创业园分布到大陆东、中、西部14个省区市,并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拥有量较多。

台湾农民创业园由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的针对台湾农民和台资农企的创业园,吸引台湾同胞直接到祖国大陆投资农业,在已有的两岸农业合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为台湾农民提供更优惠的土地、租税等创业扶持政策,为其提供更多到大陆投资创业的机会。

自2006年开始先后在适宜地区批准设立了4家创业园,创业园在大陆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2008年是创业园区域布局阶段,批准设立了6家;2009年是创业园在祖国大陆地区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全年共批准设立了9家;2010年之后进人平稳发展阶段,批准设立6家;2011年批准设立4家;截至2011年6月底,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数增至29个,遍及祖国大陆14个省区市,福建、江苏、浙江、广东沿海4省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达17个,约占全国总数的60%,其中福建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位居大陆之首(详情见表1)。

目前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这些创业园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体系。

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湾农民提供了广阔高效的创业平台,成为台湾农业资源技术转移大陆的主要途径,成为台湾农业企业、农业组织、农民投资大陆的乐土。

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之后,将集中提供创业所需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台湾农民开始直接参与两岸合作来享受祖国大陆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体会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真情。

同时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可以带动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先进及适用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以园区为中心,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对促进祖国大陆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大作用。

台湾农民创业园3篇

台湾农民创业园3篇

台湾农民创业园第一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背景及意义在台湾,农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发展,农村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很多农民也面临创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创业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发展方案。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专门针对农民创业的发展平台,其目的是通过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资源支持,帮助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和增收。

该项目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创业项目,同时也注重培养创业人才和扶持创业团队,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意义在于,它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和资源支持,有利于减少他们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其创业成功的几率。

同时,通过发展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等项目,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加全面、灵活和精准的支持,助力台湾农村振兴和经济转型。

第二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运营模式和效果评价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运营模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府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农民创业提供基础条件和后勤保障。

其次是企业或专业团队提供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管理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民创业团队完善创业计划和稳健经营。

第三是社会力量提供志愿者服务、宣传推广等帮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效果评价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对农民创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例如创业收入、就业岗位、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增长情况。

其次是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例如对地方旅游、特色产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农村社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最后是对台湾农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创新举措,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创业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农村振兴项目,其运营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也才能更好地推动台湾农村的全面发展。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建议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建议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建议漳州市政协特邀信息员、闽南日报内参记者林顺才反映: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2006年5月经过国台办、农业部批准设立,全国首批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

该创业园成立三年多来,国家、省市县重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各级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是,创业园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偏少,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正在建设中,已建组培车间、玻璃温室13000平方米,道路硬化6公里,总量都偏小。

根据计划,今年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0万元,而今年以来才投入500万元,资金缺口很大。

而且核心区供水困难,需建设一个小水库,才能保证核心区农业用水。

二、创业园自身土地储备不足,招商引资受到较大制约。

核心区有2500亩的土地已经全部供应,目前还没有新的储备土地。

而今年来已有多家台湾食品加工行业协会成员、台湾光彩协会会员和神农科技企业等数十家需要农业用地的台湾农业企业前来考察洽谈,表示意向的有15个,但是由于土地不足,达成协议的仅7个。

一旦用地解决,将吸引更多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进驻。

三、科技合作项目不多,在创业园科技经费方面投入少。

目前与台湾企业科技合作项目为数不多,松散型的项目有10个,紧密型的有6个,占台资农业企业数的26%,在科技经费方面投入较少,今年以来投入50万元,申报获批的科技项目3个。

四、台资农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企业少,难以形成较强的聚集效应。

目前在创业园的台资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有76个,其中纯农业企业有64个,而纯农业企业中规模企业只有32个,仅占纯农业企业总数的50%,打出品牌的仅有“天福”一家,其他的规模都偏小。

五、目前的有关规定,使引入台湾的农产品、种苗、成品花卉在通关上有一定的困难。

这主要是在动植物的检验检疫方面,因为目前这方面的手续相当复杂,一些台湾新的优良品种要引进来,多部门分头管理,而没有指定主要由哪一个部门具体经办,手续需要简化优化。

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

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

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佚名【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2页(P20-21)【正文语种】中文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8年12月由国家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2009年5月揭牌开园以来,园区积极引入台湾元素,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生物农业、新能源生态农业、绿色休闲农业四大产业,进行生态、休闲、科技农业的观光展示,取得明显成效。

截止到目前,江宁台创园已落户项目18个,深度洽谈项目15个,其中台资项目5个,实际到帐台资1000万美元,引进内资5亿多元,已累计投入资金达10亿元,核心区框架已全面拉开,形成“八园一场”格局。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

以集高效农业、高复合农业、低碳农业于一体的“两高一低”创新型农业为主体,按如意湖中心服务区、展示体验区、试验推广区、生产示范区以及加工物流区等“一心四区”进行功能布局,形成多功能农业集聚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目前台创园核心区86.31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于2012年7月正式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完成了12.66平方公里启动区概念性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如意湖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

肖家庄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已完成土地挂牌及规划可研方案审批,主体已全面开工。

按照政府协调、企业运作的指导思想,遵循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原则,2010年6月,江宁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台创园管委会,由分管副区长任管委会主任,另设有4名副主任,作为区政府正处级派出机构,代表区政府在园区行使政府职能。

同时,区政府给予园区1亿元平台建设资金,注册成立台创园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独立运作,作为管委会下属经济实体,承担园区开发任务。

2012年根据区“三定方案”要求,我们及时对台创园机构部门设置、人员分工及部门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设“一办九处”,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园区组织框架建设。

湖南省江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现状与发展

湖南省江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现状与发展

江永
450) 2 4 0
要 :本 文 简 要分 析 了 创建 江永 县 台 湾农 民 创 业 园 所 具 有 的 独 特 优 势 条 件 和 所 面 临 的 良好 机 遇 ,并 从 体 制 机
制 、扶 持 政 策 、部 门协 作 、保 障制 度 和 优 质 服务 等 5 方 面提 出 了 进一 步促 进 江 永 台 湾农 民创 业 园 发展 的措 施 。 个 关 键 词 :江永 县 ; 台湾 农 民创 业 园 ;农 业 合 作 平 台
江 永享 受 国家西部 大开 发 、省级少 数 民族 自治 县 、扶 贫开发 重 点县 和 湘 西 大 开发 的 “ 四大 政 策 ”
待 遇 l 。 先 后 被 国 家 列 为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重 点 县 、 山 】 ]
区综 合 开发示 范县 、农 业产业 化建 设试 点县 、财政 部 香柚 产业化 项 目县 、食 品工业试 点县 、全 国秸杆 氨化 养 牛示 范 县 ,并 被 国家 命 名 为 “ 国 香 柚 之 中
互 利双赢 。
江 永 的香 型 农 产 品多 ,农 业 产 业 化全 省 有 名 。
现 已 建 成 2 万 亩 优 质 稻 、2 O O万 亩 水 果 、 1 O万 亩 蔬 菜 、3万 亩 烤 烟 、 5 0万 头 生 猪 、 3 O万 头 肉 牛 、 5 O
1 江永 创 建 台湾 农 民创 业 园具有 独 特 的优 势条 件
1 4 政 策 拉 力 强 .
江 永北依 长沙 ,南 临桂林 、广州 ,正 处于南 岳
/ 林 旅 游 黄 金 走 廊 ,是 中 西 部 的 前 沿 ,沿 海 的 后 桂 花 园 。 与 桂 林 相 距 1 4k ,行 程 仅 需 2小 时 。 随 9 m 着 桂 林 / 北 空 中 直 航 的 开 通 , 江 永 与 台 湾 真 正 实 台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调查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调查

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调查/c/sd/2011-01-07/114321776871.shtml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调查文_特约记者杨思萍本刊记者钟岷源发自漳州、厦门在福建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台商李志鸿正在他的茶园里忙碌着,经过近6年的发展,他的茶园有了2400亩的规模。

11月16日,他将带着他生产的茶叶,参加在武夷山举行的海峡两岸茶博会。

除此之外,这个月福建还将举办两场分别以林业、农业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博览会,而台农创业园亦将在这些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新型模式和重要载体,曾受中央高度重视。

2006年以来,农业部会同国台办先后在大陆12个省市设立了25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同时在9个省设立了9个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

位于海峡西岸的福建现有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年产值达37亿元,该省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始终位居大陆第一。

目前,福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超越了狭义上的农业生产,正在酝酿一场产业升级的变革——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涉及观光产业、娱乐产业、物流业等等。

在ECFA签署并生效之后,大陆将成为台湾农业最大的销售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台农创业园的境况、角色及其发展前景如何?就此相关话题,记者以福建的4个台农创业园作为样本,做实地调查和采访。

台湾优秀农业种苗入闽10多年前,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谢东庆经过一番考察,发现漳平永福四周高山环绕,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均与台湾阿里山相似,于是开辟了千亩茶场,种植优质的高山茶。

谢东庆此举引得台湾茶农纷至沓来,这其中也包括鸿鼎茶叶的李志鸿。

2004年,李志鸿回漳平省亲,发现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相对合理的劳动力价格,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便放弃了长期经营的古董生意,转而在大陆投资茶产业。

“阿里山的高山茶其实也是从大陆传过去的,它的母种是建瓯的矮脚乌龙茶,因为台湾的气候比较湿润,加上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些茶叶有了一些优质的变异,来的时候我就想,不仅我们这些台胞要寻根,也要让台湾的高山茶‘衣锦还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情况汇报清流县人民政府(2010年7月13日)一、基本情况清流县地处海西中部、福建省西部,是闽西北联接沿海、辐射内陆的重要通道,在海西和三明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总面积40万亩,以嵩溪镇、嵩口镇、龙津镇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其余10个乡镇协调发展。

清流是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罗汉松之乡、中国油茶之乡,是福建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淡水鱼养殖基地和黄羊养殖基地。

依托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建设花卉产业区、水产品养殖区、农林产品加工区、生态休闲旅游区、清流台商会馆等“四区一会”。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充分发挥“五缘”优势,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有效作为。

2006年提出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设想,当年7月经三明市政府批准设立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8年1月升格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5月17日国台办、农业部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正式宣布新增设立国家级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全国15家、全省4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

目前,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共引进台资企业及项目43家,其中花卉苗木企业7家、种植业7家、养殖业4家、农林产品加工等22家、休闲旅游及其他企业3家,总投资1.31亿美元,共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79个、台湾农业新技术58项,农业新机械18种,带动农户六千余户,推广面积3.5万亩,是三明市引进台资企业最多的县。

随着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持续推进,有力地提升了清流与台湾交流合作水平,主要表现在:1、推动了产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凸显。

相对本地传统产业,台资企业不仅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有效促进了我县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如,引进欣茂兰业、台湾森富科技、阳光花卉、森源兰蕙、花仙子花卉公司等台资企业,促进了花卉品种的引进、技术的提升、市场的拓展,带动了全县形成了鲜切花5286亩种植规模;引进永信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青龙果蔬、桦信茶果等企业,带动全县发展台湾甜脆桃等名优水果1.5万亩、台湾高山蔬菜种植6000亩,台湾四季春、金萱、软枝乌龙等优良茶叶基地1.2万亩规模;引进啓顺农鱼牧发展有限公司、三合农牧渔、嘉德农业等企业,改变原有“四大家鱼”传统养殖结构,带动全县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宝石斑、澳洲石斑、虹鳟鱼、鲟鱼、香鱼等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6万亩。

这些台资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产业量的扩张,更为重要的是依靠新品种、新技术带动了产业质的提升,示范带动农户种养业的发展,提高农民增收。

目前,创业园已从台湾引进淡水龙虾、宝石斑、澳洲石斑、虹鳟鱼、四季春茶叶等良种79个,带动农户六千余户,推广辐射面积3.5万亩,增加就业9000多人,年产值达9.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同时,引进单篱搭架、深度施肥、标准套袋等茶果种植先进技术,红心地瓜低温膨化、水产高密度养殖、分级包装销售,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及喷灌、滴灌技术等实用技术58项,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2、扩大了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了清流知名度。

随着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台创园作为对台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逐步凸显,清流与台湾的交流往来更加紧密,清流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自去年5月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农创业园以来,台湾桃园公共利益社团联合协进会、台湾原住民投资项目考察团、台湾客家文经发展参访团、台北市景美商圈经济发展协会参访团、台湾乡民代表团、台湾客家党、厦门台协会等许多团体、台胞前来参观考察,我县共接待台商、台胞近1000人次。

清流县先后与台湾苗栗县商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与台湾南投县园艺花卉职业工会签订苗木花卉产业合作协议,两地对口交流不断加强。

目前,清流县已有嵩溪、嵩口、龙津等7个乡镇与台湾的大湖乡、水里乡、铜锣乡、南投市和苏澳镇等市镇达成对口交流友好合作协议。

清流县委、县政府积极提倡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结交台商朋友活动,为扩大对台招商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清流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今年上半年新批办台资企业9家,另有台湾农业观光园、台湾农业研究所、城市森林公园、旅游休闲养生中心、兰花基地、食品加工、冷泉水疗等10余个台商项目在进一步洽谈。

3、壮大了经济实力,拓展了合作领域。

创业园核心区嵩溪、嵩口两个乡镇在台资企业的辐射带动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实力日益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吸纳台资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星加工区,已投资1.5亿元开发面积2500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极大的提高创业园核心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已有红火水泥、捷鸿木业、九龙木业、鑫磁线圈、南洋服饰等多家企业落户。

在早期种养农业合作的基础上,我县还充分利用与台湾具有共同文化内涵及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对台合作,积极邀请台湾客家同胞前来寻根谒祖、加强宗亲文化交流,引进台资企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雨具服饰加工、农林产品加工等多领域,不断拓展了闽台文化、旅游、经贸的双向对接。

二、主要措施及政策落实情况我县紧紧把握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的重大机遇,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对台合作特色,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资源为基础、以招商为抓手、以政策为动力、以环境为品牌、以组织为保障,精心运作、强化举措,有力推进创业园加快发展。

1、加强领导,理顺机制。

县里成立并及时调整充实创业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几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局、台办、林业局等15个部门为成员,具体负责创业园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查。

同时,按照体制创新和精干、高效的原则,成立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对园区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负责园区日常管理、对外招商、项目申报,并协助业主做好项目入园、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创业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实施。

2、明确定位,强化目标。

本着“立足特色、突出重点,注重创新、辐射带动”原则,精心编制《福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规划》,完善《关于加快福建三明台湾农民创业建设的工作意见》,突出以嵩溪、嵩口、龙津为核心区,明确“以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基础,建设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以引进台湾新工艺、新设备为基础,建设现代农林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海峡西岸温泉休闲旅游胜地;以优良生态人居环境为基础,建设清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

3、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围绕创业园总体目标,重点加快“四区一会”建设。

即:花卉产业区,围绕建设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目标,以省“鲜切花之乡”嵩溪镇为核心,以花仙子、森源兰蕙等台资企业为龙头,加速台湾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吸收推广,加快建设千亩鲜切花种植基地、千亩兰花基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水产品养殖区,突出以三合农牧渔、嘉德冷泉渔业等台资企业为龙头,形成以嵩口、沙芜、嵩溪为重点的淡水鱼养殖示范区。

深化清台渔业合作,不断优化淡水鱼品种结构,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

农林产品加工区,以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星加工区为核心,打造集农副产品加工、木材深加工、林产化工等为重点的农林产品加工示范区,使之成为吸引台资农林产品加工优势企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生态休闲旅游区,结合温泉、冷泉、北斗山、九龙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台湾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建设,形成以温泉休闲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地质公园”,加快建设“中国清流温泉城”,打造温泉旅游胜地。

清流台商会馆,兴建集台商交流、投资咨询、员工培训、科技研发和推广、产品展示、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台商会馆,目前,已同台商樊秦安、彭宗尧先生达成建设意向,初步规划80亩交通便利的城区地块用于会馆建设,争取会馆早日落成,使之成为“台商之家”。

4、精心运作,加快推进。

抓住国家赋予海西和国家级创业园先行先试政策的有利时机,按照“策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抓紧策划、生成、对接、引进足够多的项目来引领、支撑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

围绕交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城镇建设、流通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策划生成了总投资40.6亿元的40个项目,并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对接,努力将政策和市场机遇转化为发展实效。

支持和引导现有台资企业扩大生产、加强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5、政策保障,全力扶持。

坚持把政策鼓励、扶持、引导作为加快创业园建设重要推进器,按“同等优先、适当倾斜”的原则,在用好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惠台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最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对在创业园投资兴业的台资企业重点扶持,尤其在用地、资金、税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优惠,享受“四优先”(即优先给予用地支持,优先安排上级项目资金扶持,优先给予税收优惠及奖励,优先保证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待遇,以最开放、最优惠、最高效的政策措施让台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如,制定了《关于扶持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对花卉生产企业前两年土地租金予以全额补助,建设标准钢架大棚每亩补助0.5万元、标准温室大棚补助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同时,为了加快黄羊产业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贴息贷款200万元,对规模养殖户予以重点扶持,等等三、受灾情况及灾后恢复生产情况6月13日—27日,我县遭受历史罕见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雨袭击,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洪水危害猛、受灾程度重。

全县平均降雨量537mm,最高653mm,全县13个乡镇均超过500mm。

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台湾农民创业园遭受重创,经济损失达1.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受损4200余万元。

特别是6月18日凌晨,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嵩溪镇,短短3小时降雨近200mm,引发河水猛涨造成百年不遇特大洪灾。

花卉种植区钢架大棚被毁倒塌,堤坝、渠道、道路决口,即将采摘的玫瑰、百合、康乃馨等名贵花卉,损失殆尽。

据不完全统计,3160亩花卉全部受淹绝收。

花卉钢架棚倒塌1202亩,其中全部倒塌481亩,道路水渠损毁2200米,滴喷灌系统全部损毁。

另外渔业受灾800多亩,高品质鱼、虾被冲110余万尾,成鱼、虾被冲8万多斤。

灾后,清流县委、县政府对台湾农民创业园恢复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恢复生产工作小组,并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款100万元用于创业园生产自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