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妙用生石膏治疗痔疮与眼疾 罗博话中医(93)
张锡纯对石膏及白虎汤的配伍用药规律(一)善用石膏

张锡纯对石膏及白虎汤的配伍用药规律(一)善用石膏张锡纯先生是医学巨匠、中西汇通派医家的代表人物,对中医组方、中药性能、基础理论及临床贡献巨大。
张锡纯先生擅长用石膏治疗外感热病,对石膏之性能反复阐发,并以石膏为主药,创制了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石膏阿司匹林汤等方剂,对经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随证变通化裁,以之治疗外感热病。
张锡纯对石膏石膏功效特点的认识一、石膏入药为生石膏,内服尤其不可煅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说:“《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生石膏的基本成分是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经过煅制后成为煅石膏,即半水石膏(2CaSO4·H2O),性质即不相同,由“宣散之性变为收敛”,已无清热作用。
张锡纯先生又以煅石膏点豆腐取类比象,深戒石膏不可煅用。
如今全国中药材管理均已规范,处方“石膏”均给予生石膏饮片,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二、石膏退热应大剂量使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说:“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
”药理研究结果提示,石膏退热主要靠钙离子,CaSO4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因此解离的钙离子多少与药量关系较大,是以生石膏退热用量宜大。
考《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各方石膏用量:清解汤、和解汤石膏用六钱,合今18g;凉解汤、寒解汤石膏用一两,合今30g;石膏阿司匹林汤、石膏粳米汤石膏用二两,合今60g;仙露汤、镇逆白虎汤、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石膏用三两,合今90g,此三方在医案篇中应用较多,实际在医案中石膏常用量四两(120g)者较多。
综合来看,凡表未解而已传里化热者,用石膏配合薄荷、连翘、蝉蜕等药清里热兼解表时,石膏用量在一两(30g)左右;里热已成而病情不重时,或体质较实,石膏用二两(60g);如里热炽盛,病情较重,体质较实者,石膏用量应在三两到四两(90~120g)。
浅析张锡纯应用生石膏经验

中图分类号 : 4 . R291
文献标识码 : A
张锡 纯 (80 93 河北 盐 山县 人 , 近 代名 16 ~13 ) 为
发 前人所 未发 , 大胆用 生石膏 治寒温 大证 , 在制 并且
医, 著有《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七期 , , 三十卷 , 约
维普资讯
江 西中 医 学院 学 报 2 0 年 1 月第 1 卷 第6 07 2 9 期
J OUR NAL O ING FJA XIUNI ERSTY O TC 0 7Vo.9No 6 V I F M2 0 11 .
浅析张锡纯应用生石膏经验
膏得粳 米流而 不 滑 ,盖粳 米 不 过调 和 胃气 , 山药 “ 而 能 固摄 下焦元 气 ” “ ,实验 既 久 , 以生 山药代 粳 米 , 知 则 其方 愈稳安 , 见效 亦 愈 速 ”“ , 白虎 加 人参 , 以 山 又 药代粳 米既 能补助气 分托邪 外 出 , 能生 津止渴 , 更 滋 阴退热 ”可见 是经验 之谈 。又如 张氏用 生石膏配人 , 参 退热 , 另可通 便 , 一旦 热盛 阳明 , 又大便燥结 “ 重用 石 膏退火 之后 , 大便 间有不通 者 , 即可少用通 利之药
通之”但“ , 又不可拘执成见, 盖承气借人参之力鼓舞 胃气 , 宿物 始动 ” 。至 于单用 白虎 , 而无 人参 , 则不 热 退者, 引吴又可“ 里证下后 , 脉浮而微数 , 身微热 , 神 思不爽, 此邪热浮于肌表 , 里无壅滞也 , 虽无汗 , 宜白 虎汤 , 邪可 以汗 而解 。若 下后脉气 虚而 数 , 按之 豁然 如无者 , 宜白虎加人参汤, 复杯而汗解” 。张氏称此 为助气得 汗 。张 氏用 生 石膏 配 辛凉 透 表之 药 , 寒 如
张锡纯常用的“石膏”配伍9则

张锡纯常用的“石膏”配伍9则导读:今天学习张锡纯常用的九个“石膏”配伍。
张锡纯在运用石膏时,追本求源,按不同病证巧妙配伍,可谓别具匠心,颇具特色,能获出奇之胜。
01石膏配连翘、蝉蜕、牛蒡子张氏治疗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者,创犹龙汤,以连翘、蝉蜕、牛蒡子与石膏相伍,以增加清热之功,加强透泄之效。
服后发汗之力缓而长,不至为汪洋之大汗,遂使内蕴之热从汗而解,故汗出后其病即愈。
曾治一妇,“年三十余。
胸疼连胁,心中发热。
服开胸、理气、清火之药不效。
后愚诊视,其脉浮洪而长。
知其上焦先有郁热,又为风寒所束,则风寒与郁热相搏而作疼也。
治以此汤,加没药、川楝子各四钱,一剂得汗而愈。
”02石膏配山药张氏在变通白虎汤及变通白虎加人参汤中,每以山药代粳米,其效更佳。
究其原因有三:一者由于温病最易伤阴耗气,故用山药代粳米,既能补助气分托邪外出,更能生津止渴,滋阴退热。
二者石膏入肺、胃二经,质重而坠,可直趋下焦,易于流失,难以发挥药效,而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煎汁质黏而稠,能使石膏煎液起到顾护胃气,逗留药性之效。
三者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泻。
如治一叟,“年近六旬。
素羸弱,劳嗽,得伤寒证,三日,昏聩不知人。
诊其脉甚虚数,而肌肤烙手,确有实热。
知其脉虚证实,邪火横恣,元气又不能支持,故传经犹未深入,而即昏聩若斯也。
踌躇再三,乃放胆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将药煎成,乘热徐徐灌之,一次只灌下两茶匙。
阅三点钟,灌药两盅,豁然顿醒。
再尽其余,而病愈矣”。
03石膏配代赭石石膏寒凉重坠,一般忌与重坠及开破之药并用。
但张氏临证遇有肝火上冲挟胃气上逆,或胃热使胃失和降之呕吐者,恐石膏重坠降逆之功不济,多将石膏与代赭石相配而用,再助重坠开破之功。
其用石膏以清里热为主,代赭石降逆止呕为辅,二相药伍,标本同治,一箭双雕,不仅无害,反而有相得益彰之妙。
此外,张氏治疗阳明热结轻证,有时亦用石膏配代赭石治疗。
张锡纯应用石膏探微

张锡纯应用石膏探微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3月10日□刘宝恒张哲浩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古今业医而善用石膏者,莫过于盐山张锡纯氏,先生誉石膏“为药品中第一良药,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治外感实热者,直如金丹”。
就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第四卷,瘟病门23个医案中,计有处方38首,而用石膏组方用药者,竟达27首之多,在倡导后世辨证应用石膏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冲破四禁独尊石膏自汉代医家张仲景首用石膏制方白虎汤以来,白虎汤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石膏的使用也再没有超越经典白虎汤的窠臼。
到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其所著《温病条辩》一书中,竟然给白虎汤立下四禁。
吴氏云:“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常需识此,勿令误也。
”吴氏此论,把白虎汤的应用局限在了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张锡纯对吴氏显然于经旨相背的白虎汤四禁,深感痛心疾首。
云:“近世用石膏者,恒恪守吴氏四禁。
”“遂视石膏为畏途。
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
”使“此救颠扶危挽回人命之良方,几将置之无用之地也”。
他指出:“夫吴氏为清季名医,而对白虎汤竟误设禁忌若此,彼盖未知石膏之性也。
”而吴氏所设四禁中,“至其第三条,谓不渴者不可与也。
夫白虎汤之定例,渴者加人参,其不渴者即服白虎汤原方,无事加参知矣。
吴氏以为不渴者不可与,显与经旨相背矣”。
又“至其第四条,谓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夫白虎汤三见于《伤寒论》。
唯阳明篇中所主之三阳合病有汗,其太阳篇所主之病及厥阴篇所主之病,皆未见有汗也。
仲圣当日未见有汗即用白虎汤,而吴氏则未见有汗者禁用白虎汤,此不又显与经旨相背乎?”可见,无汗禁用白虎汤《伤寒论》未见,而只是吴氏自是其说。
受吴氏之影响,对石膏医者畏不敢用,患者惧之如猛虎。
就连“平素博极群书,对于医书亦恒喜披阅”的前清名进士胡珍簠,也“唯误信旧说,颇忌生用石膏”。
而在辽宁张允孚温病案中,张氏“方中为开生石膏一两,张君阅后大惊”。
张锡纯独特的用药之法【一点资讯】

张锡纯独特的用药之法【一点资讯】张锡纯为近代著名临床家,在学术上也有不少独创见解,堪称学验两丰,其对常用药如石膏、熟地等品,每有特殊用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石膏通便石膏为清热要药,张氏不但屡申其可以发汗,并说“其凉而重坠之性善通大便”。
据其经验:治大便之因热燥结而不通者,“或单用石膏细末,或少佐以赭石细末,莫不随手奏效。
”张氏鉴时医宗又可(吴又可)法,用承气失当,每致偾事之弊,主张采用变通之下法,即白虎加人参汤,将石膏不入汤中,而以所煎之汤将石膏送服。
吴又可等医家大都认为诸承气汤之通便作用主要在大黄,唯独张氏所创之白虎承气、镇逆承气诸方都不用大黄而用石膏来通便,这一经验,允推独步。
张氏深有体会地说:“愚治寒温三十余年,得一避难就易之法。
凡遇阳明应下证,亦先投以白虎汤一两剂。
大便往往得通,病亦即先愈。
”张氏曾治一人大便不通,先后“共服生石膏细末斤许,下燥粪近百余枚,病始霍然痊愈”。
熟地止泻地黄为养阴补肾药,老人精血虚亏之便秘以及温病津液耗伤之便秘,均常取其泽枯养阴作用来通大便,而熟地用于止泻,则鲜为人知。
张氏受张景岳、赵养葵、冯楚瞻诸家学说影响较深,不但治温病屡用熟地,并“用熟地四两,茯苓一两,以止下焦不固之滑泻”。
张氏经验:“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它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即可止泻。
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作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无效。
”张氏以大量熟地止泻,这一经验是来之于实践,如他在癸巳秋治一女性温病患者,“势至危,将舁于外”、“其证昼夜泄泻,昏不知人,呼之不应,其脉数之七至,按之即无。
”经予大量熟地,配合山药、白芍、甘草,煎后乘温灌之,“尽剂而愈”。
类此例案,足证熟地止泻非向壁虚构之谈。
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之注,亦是医林之独见。
山萸发汗山萸味酸,属收敛药,医多习用于止汗。
唯张氏又有独识,他认为山萸不但敛汗可用,发汗亦可用,所以在治疗温病多日,外感重还太阳欲作汗,但因阴分太亏,汗不出者之温病遗方中,用地黄、山药、山萸肉等大剂养阴药,张氏曰:“盖萸肉之味至酸,原得木气最全,是以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是明征也。
张锡纯运用“石膏”的4大功效

张锡纯运用“石膏”的4大功效王军肖相如频道导读:今天来学习张锡纯前辈论述的“石膏”的四大功效。
张锡纯十分重视对药物性味功效的研究。
他说:“善用兵者,必探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以制敌。
善用药者,亦必探知药性之功能,而后用之以治病。
”因此,精读《神农本草经》,兼读《名医别录》诸多医书,又对多种药物亲自品验,故能熟知药性,灵活运用。
尤对石膏之性,论述甚精。
医界自仲景后,多认为石膏大寒,不敢放胆用之,而张氏援引《神农本草经》所云:“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气逆下,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指出《神农本草经》谓石膏性微寒,可为千古定论;并据仲景竹皮大丸治妇人产后病为证,认为其性纯良,“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对于石膏的归经,张氏认为石膏为“阳明正药”,自然入胃;加之其味辛,故入肺。
此外,张氏认为“凡药物之能发表者,皆与肝胆木性之喜条达者为同气,且石药质重,兼有镇肝胆之力”,石膏之归经尚入肝胆。
张氏继承前人经验,盛赞石膏之功,对其应用则别有见地,运用石膏主治的病症非常广泛,仅在“石膏解”后所附,即有伤寒、温病、梅毒、热迫下血、痢证、疟疾、脑漏、关节肿痛,以及解砒中毒等。
01退热解肌张氏阐明石膏“阴中含阳”,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无论外感内伤,用之皆效”。
本品的清热作用,与他药不同,石膏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胜于诸药,因石膏质重性寒气轻。
质重能深入脏腑,逐热下行;性寒能清脏腑之热;气轻又可透热外出,以使外感之邪无存留之地。
尝曰:“盖诸药之退热,以寒胜热,则石膏之退热,逐热外出。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世人皆晓。
张氏通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发现石膏“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因石膏之凉与阳明之热能化合为汗,以达于表”。
尝谓:“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
张锡纯老先生:石膏为凉药中纯良之品,可治72种病证.

张锡纯老先生:石膏为凉药中纯良之品,可治72种病证.石膏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石膏,味辛,微寒。
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今教材又记“石膏,大寒”。
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临床善用石膏,对石膏有独到见解,认为石膏为凉药中纯良之品。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了张锡纯老先生临床运用石膏的经验与医案,供各位优秀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大剂重用张锡纯受《神农本草经》石膏性微寒影响,抛弃传统石膏性大寒之说,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认为其性微寒,非大寒之品,“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凉而不凝,透表解肌而能退大热,故被誉为“治寒温实热证之金丹”“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
因此主张在治疗外感实热或实热炽盛时必须重用石膏方能奏效,其云:“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火,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于下侵致滑泻也”。
同时又指出:“且愚于可重用石膏之证,又得一确实证验,其人能恣饮新汲井泉水而不泻者,即放胆用生石膏治之必愈。
此百用不至一失之法也”。
其临证用石膏从每方或每天一两、二两、三两、四两、五两、六两、八两、十两、十二两、十六两不等,无论老幼,每每斩关夺隘。
故在《石膏解》中谓:“愚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
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
如治疗长子荫潮7岁时患感冒风寒案,1日之内重用石膏六两,煎取清汁,多次温饮,以防其呕吐,效如桴鼓。
马朴臣伤寒兼有伏热证案,用白虎汤加连翘,生石膏四两、知母一两、甘草四钱、粳米六钱、连翘三钱;分3次温服,其热稍退,翌日病复还原,连服5剂,将生石膏加至八两,病仍如故,大便亦不滑泻;再用生石膏八两煎服,又用生石膏细末二两,俾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两半,其热全消,病愈不再反复。
治一病令服十余斤生石膏哪位名医开方如此大胆?

治一病令服十余斤生石膏!哪位名医开方如此大胆?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石膏,人颂“张石膏”,其认为石膏“性微寒”,“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对当世之人畏惧石膏而煅用之法深恶痛绝,认为煅用“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张氏用石膏量大效宏,其用巧妙,或大剂量频服,或另研细面送服,或为细面梨片蘸服,“穷极石膏之功用,恒有令人获意外之效”。
张师对石膏的应用,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
不仅用生石膏治疗外感实热之证,对内伤实热者亦多用之。
另如疮疡漫肿、痔疮、眼疾、伏热夹杂证,产后诸证及孕妇之有实热者,皆用生石膏,而每获捷效。
相信看完这篇,大家对如何运用石膏一定会有一种豁然贯通之感。
石膏之质,中含硫氧,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
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
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
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
特是药房轧细之石膏多系煅者,即方中明开生石膏,亦恒以煅者充之,因煅者为其所素备,且又自觉慎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锡纯妙用生石膏治疗痔疮与眼疾  罗博话中医
(93)
语音┏(^ω^)=? 罗大伦图片┏(^ω^)=? 网络| 编辑┏(^ω^)=? 云少本栏目版权归“大伦书院”所有,欢迎分享和转载,谢谢您的支持!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5:15 93.生石膏(11)来自大伦书院医案穷极石膏之功用,恒有令人获意外之效者。
曾治奉天马姓叟,年近六旬,患痔疮,三十余年不愈。
后因伤寒证,热入阳明之府,投以大剂白虎汤数剂,其病遂愈,痔疮竟由此除根。
又治奉天商埠局旁吕姓幼童。
年五六岁,每年患眼疾六七次,皆治于东人医院。
东人谓此关于禀赋,不能除根。
后患瘟疹,毒热甚恣,投以托毒清火之品。
每剂中用生石膏两半,病愈后,其眼疾亦从此不再反复。
Tips:中药的计量要以个人的身体反应程度作为标准~关于语音栏目问题的集中解答1.《道德经》音频与中医音频怎么更新?每周一~周五(非节假日)更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