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痔疮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痔疮10个偏方

中医治疗痔疮10个偏方

中医治疗痔疮10个偏方中医治疗痔疮10个偏方1.消痔饮——治疗各种痔疮疗效非常满意【组成】朱砂莲15克草决明20克锻牡蛎15克马勃15克黄柏15克甘草6克【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

【加减】:如便血严重加:槐角24克、地榆30克;红肿痛剧加:黄芩10克、黄连10、黄柏15克;虚证便秘加:火麻仁30克、生地15克、杏仁10、郁李仁5克;实证便秘加:熟大黄15克、枳实9克;伴气虚痔核脱出加:黄芪30克、潞党参15克、升麻15克、柴胡15克;血虚加: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阿胶10克。

【用法】布包马勃与其它药同煎30分钟,去渣留汁内服,每日3次,每次约160毫升。

【疗效】本人曾用消痔饮治疗内痔患者30人,其中28人服药14天痔核明显缩小无脱出,继服1个月再检查,痔核已全部萎缩。

追踪一年无复发。

2.治各种痔疮的效验方去药店买霍香正气水,每盒内装10小支。

每晚取一瓢开水,倒入塑料桶内,再放入2支霍香正气水,人虚坐桶上,让药气蒸患处,一般连续7天可愈。

如果发现患处还有硬块,可继续蒸。

蒸时,患处会自动有节律收缩,是正常现象。

此法只需几块钱,可以断根,并经多人验证。

3.此方药治痔疮无一例复发【配方及用法】全虫(蝎子)6克,天虫(僵蚕)6克,生鸡蛋15个。

全虫、天虫瓦上焙黄,研成粉末,将鸡蛋破一小孔,每个装入药未的十五分之一,搅匀,封好蒸熟,每晚睡前空腹吃一个药鸡蛋,连用15个为一个疗程。

此方简单易掌握,无痛苦,疗效卓著,无任何副作用。

此方治愈痔疮患者300多例,均无一例复发或无效。

平常多喝水,经常食用:1,野生全松“野生松叶、松皮研磨泡水多喝”。

【验证】山东庆云县王学庆患的是环痔,内外痣均有,大便时疼痛难忍,并带有许多鲜血。

他吃了第一个药鸡蛋,次日解大便时,出现了轻微泻下疼痛,血便没有出现。

他连用完15个鸡蛋,为了巩固疗效,又增加了一个疗程,以后即使遇有便秘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过疼痛和血便。

中医治疗痔疮经验方4首

中医治疗痔疮经验方4首

中医治疗痔疮经验方4首1.艽柏皂刺汤【处方组成】秦艽、黄柏各25g,桃仁20g,苍术、泽泻、防风各15g,皂角刺、当归各10g,大黄5g。

加减变化:便血多者加地榆15g,肿痛明显者加赤芍10g,脱出重者加升麻10g,偏热者加金银花20g,偏寒者加附子10g。

【治疗方法】将上药加水3000ml,用文火煎30分钟,去渣取汁于盆中,然后患者先熏后洗,坐浴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痔疮水肿。

【临床运用】本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62岁,病程1~15年。

其中结缔组织外痔16例,静脉曲张性外痔14例,内痔脱出4例,环形混合痔9例,血栓性外痔7例。

结果:治愈(痔核水肿及疼痛症状消失)46例,好转(肛门疼痛、痔核水肿及脱出减轻)3例。

【经验体会】中医学认为,痔疮水肿是由于气血阻滞、经脉阻塞不通所致,因此本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

方中的桃仁、秦艽、皂角刺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苍术、黄柏、泽泻、大黄清热燥湿为辅。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之功。

2.大黄苦参汤【处方组成】大黄、苦参、朴硝各30g,黄柏、桃仁、红花、白矾、五倍子各15g。

【治疗方法】将上药加水3000ml,文火煎至2000ml左右,倾出药液留渣复煎1次,煎取药液2000ml,将2次药液混合,分早、中、晚各熏洗1次,每天1剂。

使用时需将药液加热倒入盆内乘热先熏,待药液不烫时再坐浴20~30分钟。

妇女妊娠及月经期间忌用。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血栓性外痔。

【临床运用】共观察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

年龄18~62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1~3天。

发病前便秘22例,大便不成形12例,并发轻度炎症者21例,其余正常。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一般用药1天见疼痛减轻,肿胀开始消退,1周左右血栓消失,无触痛和硬块。

治疗天数最短4天13例,最长9天6例。

【经验体会】血栓外痔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患者血液粘度增强,微循环改变,痔血管血栓形成所致。

中药治痔疮验方效也佳

中药治痔疮验方效也佳

中药治痔疮验方效也佳
痔疮是指直肠或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出现病变,导致静脉曲张、堵塞和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常用中药治疗痔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验方,具有一定的疗效。

1. 地黄疏经汤:
组成:生地黄、黄柏、苍术、制草乌、丹皮、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疏经活络、防止湿毒侵入。

适用症状:内痔、外痔、湿疹、湿热出血等。

2. 血府逐瘀汤:
组成:赤芍、当归、川芎、白芍、莪术、黄芪、桃仁、红花。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用症状:疼痛明显、便血较多、块块肿起、瘀血散滞的痔疮。

3. 淡竹叶汤:
组成:竹叶、黄柏、连翘、栀子、茯苓、草乌、川芎、小蓟、川穹、黄芩、车前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解毒。

适用症状:痔疮疼痛、便血明显、湿热瘀阻。

以上中药验方均在临床实践中有效,但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用合适的方剂。

中药治疗痔疮需要时间和坚持,疗程一般为1-3个月。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增加饮水和蔬菜水果的摄入等,以促进疗效的提高。

如有严重症状或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指导。

痔疮中药方剂大全

痔疮中药方剂大全

痔疮中药方剂大全痔疮,又称痔疮,是指直肠或肛门部位的静脉 plexus 丛曲张扩,或出现静脉曲张、充血、水肿、出血等病理现象。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医药认为痔疮是由于脾虚气滞、肝郁气滞、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中药方剂在治疗痔疮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血府逐瘀汤。

【原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炙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应症】治疗血瘀痔疮。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6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二、诃子银翘散。

【原料】诃子、银翘、黄芩、连翘、黄连、炙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适应症】治疗湿热痔疮。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6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猪苓汤。

【原料】茯苓、白术、猪苓、炙甘草。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

【适应症】治疗湿热痔疮。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6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四、消痔丸。

【原料】黄柏、蒲黄、黄连、川楝子、丹皮、白芍、炙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适应症】治疗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6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五、止血散。

【原料】地榆、黄连、蒲黄、黄柏、炙甘草。

【功效】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适应症】治疗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6g,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关于痔疮中药方剂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治疗痔疮时,一定要遵医嘱,按照药方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

同时,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痔疮的康复。

祝您早日康复!。

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

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

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中医药是治疗痔疮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并详细讨论其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方剂,可用于根治痔疮。

具体的用药方法如下:材料:- 龙胆草15克- 黄芩10克- 黄连10克- 木香10克- 双黄连10克- 黄柏10克- 生地黄15克- 白芍10克- 牡丹皮10克- 牛蒡子10克煎煮方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高火煮沸,然后改为小火煎煮30分钟,使药物充分溶解。

用药方法:每日分为两次服用,每次服用药水80毫升。

患者在饭前半小时空腹服用,持续一个疗程为期20天。

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 忌饮茶、咖啡和酒精类饮料。

- 运动锻炼可帮助排便,促进肛门血液循环。

- 忌长时间久坐、久站,尤其是对于办公室工作者。

二、牛蒡子汤牛蒡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药方,可用于根治痔疮。

以下是具体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材料:- 牛蒡子30克- 干姜15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红花5克煎煮方法: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40分钟,使药物充分溶解。

用药方法:每日分为两次服用,每次服用200毫升的药水。

患者在饭后服用,持续一个疗程为期30天。

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大便时应用力适中,不可使劲过度。

- 忌坐卧时间过长,保持适度运动。

三、鲜苦丁茶鲜苦丁茶是一种简单易制作的中药方,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可用于根治痔疮。

以下是具体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材料:- 鲜苦丁10克- 生姜5克- 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鲜苦丁洗净切碎,生姜切片。

将鲜苦丁和生姜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沸水,盖上茶杯盖,焖5分钟。

最后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

用药方法:患者每晚睡前饮用一杯鲜苦丁茶,持续2个月。

中医治疗痔疮秘方4首 如何治疗痔疮

中医治疗痔疮秘方4首 如何治疗痔疮

中医治疗痔疮秘方4首1.五明硝洗剂【处方组成】五倍子、生明矾、芒硝各50g,黄柏、地肤子、蒲公英、二花、川乌、荆芥各20g。

【治疗方法】上药除芒硝外加水1000ml,煮煎20分钟,滤出药液后,再入芒硝,再煎煮5分钟。

放入容器内,以药液冷后为止。

每晚熏洗1次,必要时排大便后熏洗肛门一次。

半月为1疗程,一般1疗程即愈。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收敛止血。

主治炎性外痔、肛裂。

【临床运用】共观察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0岁;炎性外痔42例,肛裂5例,二者合并症3例。

结果:显效(用药三天后,水肿减轻,疼痛减弱,裂口出血减少;一星期后大部症状消失,半月而治愈)40例。

有效(部分病人排便后,出血点滴,大部分外痔肿胀疼痛消失)10例。

【经验体会】痔疮之病,多因脏腑热毒过盛而致。

方中五倍子、明矾、芒硝收敛固涩、消肿止痛,加用二花、蒲公英、黄柏、地肤子以清热解毒,以荆芥、川乌祛风、祛湿、止痛。

上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收敛止血作用。

此法之运用不必手术,可减少病人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2.白药油糊方【处方组成】万花油5ml,云南白药5g。

将上药临时配制搅拌成油糊状,作1次换药量使用。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每次上药前在肛门患处用1%。

新洁尔灭液清洗,然后用本油糊涂在患处,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多卧床,少活动行走,忌食鱼腥、酒及辛辣食物。

7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痔水肿。

【临床运用】共治疗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6~73岁;均为初起急发,大多1~6天。

其中血栓性外痔19例,炎性外痔26例,炎性混合痔21例,嵌顿痔20例。

结果:大多肛门疼痛即时明显减轻。

1~3天水肿消失33例,4~7天水肿消失者40例,无效者13例。

【经验体会】云南白药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有利于增加血流量,促使血肿吸收;万花油主要成分是红花、三七、马钱子、三棱、莪术等,具有消肿散瘀止痛消炎等功效。

中药治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治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治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痔疮,又称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气血不畅、湿热蕴结、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药治疗痔疮一直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那么,中药究竟如何治疗痔疮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药治疗痔疮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药治疗痔疮的关键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柏、黄连、地榆、白花蛇舌草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还可以配合一些健脾利湿的中药,如白术、茯苓、炒山药等,以调理脾胃,改善体质,减少痔疮的发作。

其次,中药治疗痔疮还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来加速愈合。

常用的外用中药包括黄连素膏、三黄片、生地黄软膏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具有收敛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痔疮的症状,促进痔疮溃疡面的愈合。

此外,中药治疗痔疮还可以通过中药熏洗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熏洗包括艾叶、蒲公英、苦参等。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用温水浸泡患处,能够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最后,中药治疗痔疮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在饮食方面,应该多食用一些有助于健脾利湿、通便利水的食物,如山药、红薯、绿叶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

此外,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大便久留等不良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有助于减轻痔疮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痔疮的最佳方法是综合内外治疗,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中药能够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有效缓解痔疮的症状,促进痔疮的愈合。

因此,对于患有痔疮的患者来说,中药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当然,在使用中药治疗痔疮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中药土方缓解痔疮的良方

中药土方缓解痔疮的良方

中药土方缓解痔疮的良方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治疗痔疮的经验,其中土方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土方缓解痔疮的良方,希望对患有痔疮的人群有所帮助。

1. 朴硝石煎剂朴硝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湿、止痛的功效。

将适量的朴硝石研磨成粉末,每次约10克,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搅拌均匀后再用纱布过滤。

取得的煎剂可以用来外敷患处,或者用来盆浴。

这种方法可以舒缓肛周疼痛和痒感。

2. 三棱煎剂三棱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材,适用于内痔疮。

将三棱适量研磨成粉末,每次约10克,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煮沸后再煮10分钟,最后滤掉渣滓。

将得到的煎剂用于制作坐浴液,每天坐浴一到两次。

坐浴过程中,将肛门完全浸没在煎剂中,每次10-15分钟。

三棱煎剂可以减轻肛门疼痛和瘙痒感,促进痔疮的愈合。

3. 大黄散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着活血化瘀、泻火的作用。

将适量的大黄研磨成细末,每次取5克,用温开水冲服。

每天服用2-3次。

大黄散可以促进排便,缓解便秘,减轻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4. 青黛栓剂青黛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将青黛研磨成细末,每次约5克,加入适量的开水中搅拌均匀。

将得到的糊状液体涂抹在纱布上,然后将纱布置于患处。

每天更换一次。

青黛栓剂可以减轻痔疮肿胀和疼痛,促进患处伤口的愈合。

5. 桃仁煎剂桃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桃仁适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搅拌均匀后再用纱布过滤。

取得的煎剂可以用来外敷患处,或者用来盆浴。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肛门疼痛和痒感,促进痔疮的康复。

总结:中药土方可以有效缓解痔疮的症状和不适感,促进康复。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用药。

此外,中药治疗痔疮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保持耐心和坚持。

在使用中药土方的同时,也应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和久坐等不良习惯,以促进康复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ﻫﻫ3、大致上而言,中醫如何治療痔瘡?(大方向)
ﻫ中醫治療痔瘡乃強調辨證論治的原則,就是根據患者的體質及症狀選擇合適的中藥處方。中醫對痔瘡的治療可分外用法(如:洗劑)及內治法。不論內服或外用,皆由具改善血液循環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藥(如:當歸、紅花)、具清炎作用的清熱燥濕熱中藥(如:黃柏、黃芩)、具止血作用的中藥(槐角、地榆)、具軟化及潤滑大便作用的中藥(如:大黃、生地黃、麻子仁等)、具促進腸道蠕動作用的理氣中藥(如;枳實、厚朴)、及緩解疼痛的中藥(如:芍藥、甘草)所組成。ﻫﻫﻫ4、痔瘡中醫治療,有分哪些辨證分型?症狀?中醫如何治療?(常使用哪些藥方(藥材)?可達到什麼功效目的?)ﻫ
(2)濕熱下注ﻫ主證:便血色鮮紅,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縮,或脫出物滲出液較多,黏膜糜爛,或伴大便黏滯不爽,肛門灼熱,潮濕不適。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滲濕止血。ﻫ方藥:臟連丸合萆薢滲濕湯。ﻫ方解:方中以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豬大腸的臟器療法,給病變部位作引經藥物,使藥力直達患處,可提高療效,兩者合用具有清化大腸濕熱之功。萆薢分清化濁;牡丹皮清瀉肝火和涼血消瘀止血,黃柏以苦勝濕,以寒清熱;茯苓、薏苡仁、澤瀉、滑石、通草以淡滲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滲濕止血之功。ﻫﻫ(3)氣滯血瘀ﻫ主證:肛緣腫脹,隱見紫瘀,內痔脫出,表面紫暗糜爛,疼痛劇烈,肛管緊縮,便秘溲黃。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弦或澀。ﻫ治法:行氣化瘀,消腫解毒止痛。ﻫ方藥:止痛如神湯。ﻫ方解:方中以熟大黃主瀉火解毒,活血行瘀;輔以黃柏、枳實清熱燥濕,瀉熱通便;皂角刺消腫排膿;歸尾、秦艽養血祛風;蒼朮、防風、澤瀉、檳榔以祛風利濕,降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解毒消腫,行氣化瘀止痛之功。ﻫﻫ(4)脾虛氣陷ﻫ主證:痔核脫出,不易復位,肛門下墜感,便血色淡,伴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芤。ﻫ治法:補中益氣,固脫止血。
(7)房事過度及忍精不射:如《諸病源候論》有:「諸痔皆由傷風,房室不慎,醉飽合陰陽,致勞擾血氣,而經脈流溢,滲漏腸間,沖發下部。」《古今醫統大全》有:「忍精不泄而成痔漏。」
(8無出路,結積成塊,生血生乳,各有形相。」
(9)遺傳因素:如《瘡瘍經驗全書》有:「亦有父子相傳者,母血父精而成。」ﻫﻫﻫ2、臨床主要表現症狀?常見族群?
中医治疗痔疮
———————————————————————————————— 作者:
———————————————————————————————— 日期:
中医治疗痔疮
1、痔瘡形成主要成因?中醫如何解釋?(成因)、範疇?
痔瘡病因病機,古今多從人體的陰陽氣血盛衰,臟腑經絡的順逆交錯和內外病因的相互影響等方面去探討。主要歸結於體內調節機能失常,解剖生理上的缺陷,加上各式各樣的外在誘因如年齡、風俗、習慣、氣候、懷孕、飲食、先天稟賦、消化道疾病情況等,產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它的病因病機是多方面的,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ﻫ現分述如下:ﻫ(1)臟腑本虛:《丹溪心法》指出:「痔者皆因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醉飲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氣血下墜,結聚肛門,宿滯不散,而沖突為痔者。」《竇氏外科全書》也載:「人生素不能飲酒亦患痔者,臟虛故也」。《薛氏醫案》則有:「痔瘡之症或稟受胎毒……。」說明機體本身的結構弱點、生理特性或全身性變化,均是發生痔疾的基本因素。ﻫ(2)飲食不節:《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瘡瘍經驗全書》指出:「飲食不節,醉飽無時,恣食肥膩,胡椒辛辣,炙煿醇酒,禽獸異物,任情醉飽,……乃生五痔。」飲食過飽,過多,食用肥膩炙煿的肉類,易生濕積熱;大量食用烈酒及辣椒、胡椒、薑、蔥、蒜、肉桂等熱性調味品,可刺激肛門直腸黏膜,使之充血灼痛,所以古人認為痔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關係。ﻫ(3)便秘:歷代醫家都認為便秘是發生痔的病因之一,因長期便秘,糞便蓄積直腸,可使周圍血行受阻,瘀積成痔。《諸病源候論》曰:「忍大便不出,久為氣痔。」竇漢卿指出:「恣意耽看,久忍大便,逐致陰陽不合,關格壅塞,風熱下沖,乃生五痔。」意即久忍大便,腸道失潤,致使大便乾燥,解時努掙耗氣,氣血下陷,擦破肛門,風熱下沖,造成痔疾。
內治法ﻫ古代對痔瘡的內治多主張「清熱解毒,涼血祛瘀。」宋‧竇漢卿在《瘡瘍經驗全書》中說:「以一諸痔,各類不同……大半以涼血為主,徐徐取效。」元‧朱震亨主張「痔瘡專以涼血為主」(《丹溪心法》)。劉元素謂:「當瀉三焦,火熱退,使金得氣而反制木,木受制則五蟲不生,痔有愈矣」(《河間醫學‧痔論》)。東垣、子和亦認為有火、有熱。治療上用涼血地黃湯、防風秦艽湯、止痛如神湯等,主以涼血清熱,除濕化瘀。這些治法在臨床中,療效確切。但臨床上有因風、濕、燥、熱而病者;有氣血兩虧,脾、肺、腎虛而病者;有虛實夾雜者。所以在治療上就應隨證施治,既要扶正,又要祛邪。ﻫ(1)風傷腸絡ﻫ主證:便血色鮮紅,滴血或射血,或有肛門瘙癢,口燥咽乾。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ﻫ治法:清熱涼血祛風。ﻫ方藥:涼血地黃湯。ﻫ方解:方中以生地黃、當歸尾、赤芍涼血和血;黃芩、黃連、天花粉清熱瀉火;地榆、槐角能清大腸之火而涼血止血,配以升麻、甘草等以清熱解毒;荊芥祛風解表,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之功。
(4)久瀉久痢:《備急千金要方》曰:「久下不止,多生此病。」《醫宗金鑒》亦曰:「有久瀉久痢而生痔者。」因久痢久泄使脾氣虧耗,肺氣也受影響,最後導致大腸之氣不足,於是氣血流注,濕濁聚於肛門。ﻫ(5)久坐久行,負力遠行:如《外科正宗》載:「夫痔者,乃素積濕熱,過食炙煿,或因久坐而血脈不行,又因七情而過傷生冷。以及擔輕負重,竭力遠行,氣血縱橫,經絡交錯,……以致濁氣鬱血流注肛門,具能發痔。」久坐久站使氣血不和,負重遠行則耗氣而虛,均使氣血邪毒瘀積於肛門。ﻫ(6)妊娠及月經失調:如《外科啟玄》曰:「痔曰腸澼是也。婦女因產難久坐,或經行時氣怒傷冷受濕,餘血滲入肛門邊而生。」《薛氏醫案》有:「婦人因經後傷冷,月事傷風,餘血在心經,血流於大腸,則生痔」;《醫宗金鑒》有:「又有產後用力太過而生痔者。」
ﻫ痔瘡好發於二十至五十歲的人身上,其臨床症狀有:
(1)便血:便血是痔瘡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特點是:呈間歇性,排便過程中點滴而下或噴射而出,亦可是衛生紙帶血,血色鮮紅,量或多或少,便後血常能自止。
(2)肛門腫物脫出和突起:肛門腫物脫出是內痔常見症狀,而突起是外痔典型表現。痔病初期痔核脫出可自行復位,到中後期痔核脫出需用手托或臥床休息才能回復,嚴重者於下蹲、行走、咳嗽時痔核即可脫出,較難縮回,甚至長期不能復位。ﻫ(3)肛門不適:痔核脫出患者可感覺肛門墜脹不適,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局部瘙癢,外痔部分受到磨擦、擠壓可有灼熱、疼痛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