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杨震》
古诗杨震暮夜却金翻译赏析

古诗杨震暮夜却金翻译赏析
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注释】暮夜:深夜迁:升迁;升官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为:做谒见:拜见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密愧:王密羞愧四迁:四次迁升。
却:不接受。
拒绝遗(ei):赠与,送给。
知:了解,知道。
举:举荐,推举。
何:怎能。
以:拿,把。
故人:“我”。
老朋友,老熟识。
当:到地方去。
郡:郡上道经:路过故:过去【翻译】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尚书》,眼光透彻,知识渊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
”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
人们都说他年纪大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
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
屡次升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诗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翻译赏析

古诗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翻译赏析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出自文言文《杨震论四知》,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bi)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翻译】杨震小时候喜欢学习。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
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b/20650,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杨震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杨震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上疏,丰等见震连切谏不从,遂诈作诏书,调发司农①钱谷、大匠②材木,各起家舍,役费无数。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
震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
”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遂共谮震云:“自赵腾死后,深用怨怼。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道路皆为陨涕。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注]①司农:官名,掌管政府钱谷之事。
②大匠:即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B.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C.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D.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府:汉代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均可开府,称为三府;三府有招贤纳才的权力。
杨震仲字革父翻译

杨震仲字革父翻译1. 杨震四知文言文翻译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2. 杨震字伯起文言文注释杨震《后汉书·杨震传》(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宝,习《欧阳尚书》。
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
光武高其节。
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杨震传》阅读练习二篇

《杨震传》阅读练习二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精选杨震暮夜却金文言文阅读答案

杨震暮夜却金文言文阅读答案震孤贫好学,明①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②,众人谓之晚暮(晚暮:年纪老了,出来做官太迟了),而震志愈笃。
邓骘闻而辟③之,时震年已五十余。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④,道经昌邑,故(从前、原来)所举荆州茂才⑤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遗震。
震曰:“故人(老朋友我)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注释】①明:精通。
②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
③辟:征召(某人做官任职)。
④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
之:上任。
⑤茂才:秀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众人谓之晚暮( ▲ ) ②而震志愈笃 ( ▲ )③夜怀金十斤遗震 ( ▲ ) ④密愧而出(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邓骘闻而辟之A.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B.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2.用“/ ”按要求标出下面两句的朗读停顿。
(2分)(1)时震年已五十余(主语和谓语间停顿)(2)不答州郡礼命(动词和宾语间停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的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述。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4分)①说,认为②更加③赠送,赠给,给予④惭愧,羞愧(2)(2分)D(表承接)(A表修饰;B表并列;C表转折)2.(2分)(1)时震/ 年已五十余(主语和谓语间停顿)(2)不答/ 州郡礼命(动词和宾语间停顿)3.(4分)(1)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2)如同他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高中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在下面的文言文中,完成问题4-7,杨震,博奇,红农华音。
他渴望学习。
他经常被欧阳尚书搞得情绪低落。
《明经》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儒家的话说:孔夫子杨伯琦在关西。
常客住在湖里,而不是州和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话题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奇。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伟大军队的将军邓谷了解了自己的才能并建立了这些才能。
他引用了毛泽东的话,搬到了荆州,担任荆州知事和东莱知事。
县城时,这条路经过昌邑,所以荆州的茂财王被称为昌邑勋章。
他得到了观众的酬劳,并在夜间珍藏了10公斤黄金以引发地震。
地震日期: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秘密:“暮夜无知者。
”甄月: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个秘密是出于羞愧。
后来,他求助于卓县县长。
公开和诚实,而不是私下。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这样,后代就可以被称为无辜官员的后代,而这是被遗留下来的。
不,太厚了!"元初四,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袁永宁,代理刘凯担任司徒。
明朝,邓太后垮台了,里面的宠物开始交叉。
安帝的养母王胜因勤劳的赡养而放纵:圣人的孩子博荣进出贡业,传播通奸和贿赂,尤其傲慢。
于是,朝阳侯爵刘虎联系上了他的哥哥桂,桂以为自己是自己的妻子,获得了护卫王公的头衔,成为了一名仆人。
震深病深,造诣疏,书不内省。
延光二,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长诗对国家很重要。
如果他想让公众打开他的兄弟,财宝只能传给他的耳朵。
"震曰:“如果朝廷想要命令三个政府开启通话,有一个圣旨是合适的。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宝,习《欧阳尚书》。
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
光武高其节。
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数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答案】A【正确断句】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子孙常常吃蔬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杨震》
杨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
父宝,习《欧阳尚书》。
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
光武高其节。
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
数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
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
[鳣] (zh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高其节
高:高贵
B.不亦厚乎
厚:丰厚
C.诸儒称之
称:称赞
D.诚以负荷之寄
诚:确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谓无知
徐公何能及君也
B.暮夜无知者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代刘恺为太尉
窃为大王不取也
D.则将焉用彼相矣
割鸡焉用牛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震出身于名门,其八世祖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在哀、平二帝时,隐居民间,教书为业。
B.杨震赴郡途中路过昌邑,举荐故人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令,王密暮夜投金以谢,但却被扬震拒绝,
C.杨震任职太常寺之前,太常博士选拔举荐人才大多不根据实际才能,而杨震到任举荐了一批名士。
D.杨震拒绝任用李常侍之兄及皇后兄所荐亲信,但此二人随即被司空刘授征召,很快又被破格提拔。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就,卒于家。
(4分)
(2)宝乃自往候震日:“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6分)4.A
高:形容词,意动,认为……高尚。
5.C
为,动词,担任/动词,认为;A项,何,副词,怎么;B项,者,助词,……的人;D项,焉,表疑问,哪里、怎么。
6.B “举荐故人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县令”有误,应是:王密已任昌邑县令,是杨震曾经举荐的。
7.(1)建武年间,官府特地召请,(因为)年纪老身体有病没有赴任,最终死在家里。
(2)耿宝就亲自前往拜见杨震说:‘李常侍是国家所倚重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
”
【评分标准】(1)“公车”代指官府;‘特征”指‘特地征召”;“就”指“赴任”;“于”指“在”,(每个1分,共4分。
)
(2)“乃”指“就”;“候”指“拜见”;“重”指“倚重,看重”;“僻”指“任用”;“唯”指“只是,仅仅”。
(每个1分,判断句句式1分,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