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距”在哪里

合集下载

乡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新闻联播

乡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新闻联播

乡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新闻联播
在今天的新闻联播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根据一些调查数据,农村教育水平和城市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一直在继续扩大,这使得很多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变得更加稀缺。

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没有像城市孩子那样,有优质的教学设施和专业的教师帮助他们学习,他们甚至没有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几点:资金不足,经费不够用于购买教学设施,人力和师资缺乏,更好地支持农村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教师,他们才能提供优质的教学,而这些需要时间。

为了消除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政府应该加大投入,降低农村教育成本,扩大农村师资力量,同时加强对学区和教材的监督,以确保学校资源得到公平合理分配,从而赋予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

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参与课堂活动,使农村教育水平达到与城市的水平相同,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才能有效缩小。

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差别真是大啊!

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差别真是大啊!

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差别真是大啊!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差别真是大啊!都说农村孩子“粗”养,城里孩子“精”养,那二者之间都有什么区别呢?环境不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一个群体的影响更是如此。

农村孩子出生后面对的是广袤的土地,低矮的平房,随处可见的是绿树与田野。

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时空里,农村的孩子大多是不受约束的,或者说是难于管教的;城市里的孩子出生后面对的是紧凑的楼房,拥挤的空间。

不管是这幢幢高楼大厦,还是马路上随处可见的红绿灯,城市的一切都写着两个字:规则。

经历的事情不同出生于农村的孩子,自然经历着农村孩子该经历的事情。

比如干农活,比如更亲近的接触自然,比如更早的经受生活的艰辛——一般的农村父母以务农为主,同时会让孩子给帮忙。

虽说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父母会出去打工,但是土地是断不会扔掉,除非举家外迁,不过这种情况又是极少的。

与之相同,城市的孩子也会经历他们该经历的。

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比如走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绿灯,比如在小区里会更习惯的找到物业去处理事情。

生活不平等其实经历的不同本没有什么,但是在城乡两种生活环境下,一旦他们出现交融,因为社会经济的不平衡性,就会体现不平等性。

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城市的孩子没必要过多的了解农村,他们不需要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也不需要了解农村的文化。

而农村的孩子不同,他们如果想走出农村,就需要步入城市,就需要了解城市,适应城市,懂城市的规则,就得用城市的方法做事。

农村孩子比较自卑很多的农村孩子会内心敏感,或者产生自卑心理,这个很正常。

农村的贫穷不是一日两日可以解决,和城市的鸿沟也是非常难以跨越。

前几日给一个申请低保户的家庭盖章,去他家里了解情况。

他家家徒四壁,没有什么家具,唯一的是一张床,木板床,很硬,很单薄。

更让人心酸的是,询问他家里的孩子,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四岁多的他怯怯地说:“昨天家里吃肉了,我想问爸爸,明天家里还有肉吃吗?”在江苏这个比较富裕的省份,一个四岁多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听了着实让人心酸,眼泪差点流出来。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有哪些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有哪些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有哪些?在经济学上有这么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家庭经济收入差距是很大的,在受教育的层度和各种见识和能力方面与城市的学生有着本质上的差距。

在农村学生上学除了学校发的那几本教科书和读物以外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东西可看了,一放假还要去帮父母亲干农活,有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学习只限制在学校里。

农村家长把学习全部寄托在学校只会读死书死读书。

国家虽然给每个学校建立的小型图书馆但是学校为了自己学校的升学率还是会把图书馆的门锁起来,在农村这是必然的,为了升学率为了学生的成绩能在高一点。

农村乡镇学校也有培训班,但是农村的学校比较分散即使去的也是家在乡中心校的学生。

农村学生家长还要打工挣钱都在外地打工,在家的老人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情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

那么,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同一所学校,学生是否来自城市或农村其实不是成绩好坏的分水岭,我们也不要妄自给他们贴上标签。

客观地来讲,农村来的学生和城市来的学生各有各的优势,当然,也各有各的劣势。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农村学生优势:1. 农村学生普遍后劲更足:农村学校的学生能考到市属重点高中,成绩都是比较好的。

他们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在校外补课,也不会像在城市学校一样被老师压得这么紧,但他们能以这样的成绩考入市区重点高中,至少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不错,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好。

一旦他们升入师资强、管理严、硬件设施等条件好的城市学校,这些农村来的学生普遍来讲,后劲是更足的。

而城市学生很多被家长、学校高压,潜力很多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挖掘出来了,所以后劲来讲相对没这么足。

2. 农村学生普遍更自律、更吃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娃普遍懂事早,肯吃苦,更踏实。

到了城市学校,他们一样会把这种吃苦踏实的品质用到学习中去,有了这种优良品质,学习还会差到哪里去吗?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要比城市孩子更足,自律性也更强。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特大对比_小学生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特大对比_小学生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特大对比
在这次放假回家我去了农村,看了农家小孩的生活。

让我觉的和我们这些城市小孩的生活真是天地之隔,没法想象,不可理喻。

在平时农家孩子们放学以后自己走路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里为自己的亲人干活,使他们减轻负担,生活更加的轻松。

不是嚷嚷着要父母为他们买好吃好玩的增添幸福,而是和父母一起拼命的干那苦活,过的也一样觉得幸福。

可是我们这些城市的孩子放学后,还非得要自己的家长开车来接回家,回家前,要去逛大型超市,嚷着要买好吃的、玩的。

买完后还要去肯德基吃上一顿。

城市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农家小孩吃的差,睡的差。

可城市孩子在学习方面,还是不如农家小孩那么的棒!在农村孩子中有两个例子如3个农家清华生庄皓、庄大杰等。

他们能考入清华大学而突破成绩,可城市小孩就做不到了。

最多,的也突不破,只能原地不动。

在平时放假,城市孩子在家呆不住,就叫父母带到浪费钱的乐园去玩一天,耽误功课。

可农家小孩放假在家为父母烧饭,尽一份孝心。

使父母开心,觉得孩子懂事了许多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学习农家小孩,那么的懂事,不能有一种依赖性,不会个人自理,让父母更加的开心幸福。

尽一份孝心。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教育的普及,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教育差异引起了广泛关注。

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包括家庭环境、学校资源、学习条件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差异进行深入探讨,并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成就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着显著差异。

城区家庭通常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教育水平,父母更容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困难,教育资源有限。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条件和学习有效性上存在不平等。

其次,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学校资源也存在着差异。

城区学校一般配备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科选择和更好的课程设置。

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匮乏,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区学校相媲美。

另外,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动力也存在差异。

城区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通常更加重视学习,有较高的学习动力。

而农村学生由于经济负担和家庭劳动的压力,可能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城区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事实上,农村学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由于农村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常常需要进行农业劳动或家务劳动,他们通常更具有耐心、坚韧和勤奋的品质。

这些优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竞争力。

另外,农村学生拥有更加宽阔的生活和思维空间。

乡村环境相对较为宁静和自然,培养了农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种感悟可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帮助他们从更高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对于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缩小差距。

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

其次,应加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也应该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和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力。

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

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

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世界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城市与农村,也有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

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区别基本上都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国度不一样,在中国,也是这样。

在中国,我觉得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户口。

户口这个问题,以前在中国是个很敏感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里开始出现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那个时候但是大人进城,没有孩子。

到了90年代以后,慢慢的出现了孩子进城打工。

农村的孩子看见城市的孩子,那实在是羡慕极了。

城市的孩子根本都瞧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是农村人口,是个乡下佬,不属于城市。

二、性格。

城市的孩子出生后,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现代城市的气息。

农村的孩子的血液里,流淌着农村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蕴涵的气息。

所以对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身上是一种奔放、坚强、拼搏、向上的城市化的性格。

而农村的孩子身上是一种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勤劳、大方、热情、朴实的传统化的性格。

三、文化。

文化,这也是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最大的区别。

在城市,孩子有很好的教育条件。

城市的学校,教育设施齐全,也很先进,各方面都比较好,还有政府提供的一些服务政策。

城市的孩子读完书后,还是会呆在城市里工作,这也是他们从小所受城市这种文化的影响。

在农村,孩子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教育条件。

农村的学校,教育设施缺乏,落后,各方面都较差,政府的援助也少。

所以孩子的文化知识少,很多的孩子都去外面打工。

这种文化的差距,也使得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之间的文化素养有差距。

城市的孩子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上过大学,文化知识也很丰富,这使得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

农村的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大学,文化知识也相对缺乏,再加上农村的生活习惯,让人感觉他们的文化素养较低。

这些也让他们与城市的孩子之间的沟通间距无法消除,彼此的摩擦也会增加。

四、背景。

背景也是一大区别。

城市孩子大多数出生的家庭条件较好,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还有政府的帮助。

小学二年级社会认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小学二年级社会认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小学二年级社会认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社会中的城市和农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城市可以看作是一个现代化、繁忙的地方,而农村则更加贴近自然、宁静。

本文将从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建筑、交通、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差异。

一、人口城市通常人口密集,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和工作。

这导致城市中的人口多,交流频繁。

城市人口多样性大,有各种各样的人、文化和语言。

同时,城市中的工作机会多,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而农村则相对人口稀少,人们相对独立地生活在各自的农田周围,农村人口通常是农民。

农村社区中的人们通常互相认识,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

由于人口较少,社区之间的联系较少。

二、建筑在城市中,高楼大厦、大型购物中心和繁华的商业街随处可见。

城市中的建筑多样化,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学校、医院等。

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不断被引入,使城市成为现代化的象征。

城市中还有许多公园和广场,供人们放松休闲。

相比之下,农村的建筑更加简单朴素。

农村的房屋通常是砖木结构,没有大型建筑物。

农村中的房屋多是农民自己建造和修缮的,大多数是一栋栋矮矮的平房。

农村中的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三、交通城市的交通系统相对发达,有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道路宽阔,交通流量较大。

城市中的交通状况通常比较拥堵,尤其是繁忙的交通路段。

而农村的交通相对简单粗放。

农村地区的道路多以乡村小路和田间小道为主,道路状况相对较差。

农村交通主要依赖自行车、步行和农用车辆。

由于人口稀少,农村的交通相对较为畅通。

四、教育城市拥有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资源,教育水平较高。

城市中的学校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和教育软件相对先进。

在城市生活的孩子们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的学校数量有限,学校条件相对简陋。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因此,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教育差异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教育差异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教育差异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区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教育环境、学习氛围、教育费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对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进行对比研究。

一、教育资源城区学校通常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活动等。

而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教育水平城区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区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而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教育环境城区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好,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氛围开放。

而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学校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社会氛围封闭。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学习氛围城区学生的学习氛围相对较好,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

而农村学校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相对较差。

五、教育费用城区学校的学费、书籍费、住宿费等费用较高,这对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农村学校的费用相对较低,使得农村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教育。

六、教育公平城区和农村学生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城区学生在教育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因此,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和支持。

七、教育质量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区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距”在哪里
今天,轮到我去假日爱心学校上课,因为场地条件限制,就事先准备了给孩子们做一个关于课外阅读赏析的小课,然后让大家看一些书。

在上小课的环节,我先做了个小调查:了解在座的孩子平均多长时间读一本书,有一个孩子说十多天,一个说二十多天,而其余大多数同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有十多位)竞记不起来自己最近看的书名,有一半压根儿就不看课外书。

说实话,这个结果还是让我比较吃惊的,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语文老师,加之本人一贯的观点就是阅读至上,所以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还是很让人忧心。

由此,我也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距在哪里?因为就我身边的真实情况而言,进城学习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相对能力较强,在城里买了房,而在农村读书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在城里就读的资格,父母大多都在农村就业或奔波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并没有定居城市。

我们学校还有好几位学生,父母是在城里上班的,但因为没能为孩子争取到在城里就读的资格(主要还是买房),孩子每天在农村小学上学,放学了要赶回城里,大点的孩子是自己来去,小的是父母接送(每天光坐公交在路上就要花去两个多小时)。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相较于农村的父母,城里的父母给孩子创造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好,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农村孩子除了缺少课外辅导以外,父母相对在孩子的学习上所花时间较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相对滞后。

尤其是在一些留守家庭,因为长期父母在外,孩子在情感上得不到关爱,在学习上得不到帮助,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甚至会造成对孩子一生的不利影响。

凭心而论,要说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我要再次强调,我所讲的农村是普遍意义上的那种,不是指华西村这样的。

那么,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我想,首先是环境带来的差距。

农村的孩子成长在农村,性格特点,包括很多气质都符合农村的特点,符合周围的环境,城市人也是一样。

但是不可否认,社会确实有阶层的差异,从全社会来说,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基本代表了“上层”,但是农村基本代表的“底层”。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种说法就会反驳,比如农村孩子更朴素、更自然,更自立,而城里的孩子则娇生惯养,缺乏独立自强的能力等。

我只能说这只是我们想象中的情景,事实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聚集是大势所趋,而教育、医疗等资源也是相对集中在城市,农村“空心化”在很多地方亦是普遍现象。

)当农村孩子从底层像上层过渡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遇到很多的的问题,凸显很多劣势,这种劣势是环境造成的,因为你毕竟成长在农村,你的前十几年很多的特征都符合农村的环境。

这种劣势,本质上来说是环境变化造成的,是由底层的“农村环境”向上层的“城市环境”过渡的时侯表现
出来的,本质来说是一种不适应性。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城市代表了一种未来文化和生活的方向,因为这里集聚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教育,更多的交流等等。

我也不是强调一种必然的环境决定论,不过这种影响还是很大的。

与城市相比,农村除了学习课本外,其余的琴棋书画等等方面根本无法和城市相提并论,因为,文化课教育农村和城市是坏和好的差距,而其余的,是有和无的区别。

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跟随姥姥一起生活,这些老人们一天忙乎着自己的活儿,大多只要求孩子听话,对于孩子的学习无从下手,父母长年在外,心有余而力不足,把孩子的学习全部拜托在老师的身上了。

可在城区,学生家长大多数是工作人员,他们的是知识分子,有文化,能高瞻远瞩,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抽时间陪陪孩子读书,或者找家教或补习班,把孩子们落下的功课补上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相对落后的农村在当前这个阶段仍然占有不小的比例,那种生活状态不是城里孩子参加几次学农就能有深刻体会的。

出身无法选择,现实环境无法改变,只能通过自己充分的努力去站上起跑线,奔驰在人生的赛道。

但是,对于受教育的孩子而言,应该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这里,不仅需要家庭的努力,还需要来自学校、社会等各阶层的重视,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人生是一局不能存档读档的游戏,即使是修罗难度,也有人可以通关,入门难度也有人跪倒。

更何况时代在发展,一些地区城乡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我相信社会是向正向运动的,尽管偶尔会有倒退。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高楼背后有太多的阴影,但是你我必须要阳光地活着。

送给所有的孩子和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