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练功 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 梅兰芳练功教案 沪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梅兰芳练功教案 沪教版

梅兰芳练功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独立认识7个生字“拜、跷、砖、肿、设、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

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 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简单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梅兰芳,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

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

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2 出示课题 20 梅兰芳练功(齐读)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1 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自学的字词说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检查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自助性,自学字词。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师: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好,可他小时候学戏时,先生对他说了什么?1 学习2——3节(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3)师生接读第3节,想象说话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他常想:。

2 过渡:梅兰芳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立志要好好学戏,闯出个样子。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3 学习4——7节(1)默读4——7节找找:4——7节中写了几个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事例?分别是哪几小节?(两个事例,分别在5、7小节)(2)反复读5、7两节,划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

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等10个生字;理解“跷功”、“一炷香”、“想方设法”、“蜚声海内外”等词语的意思;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学习结合语境选择解释条理解词义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提示,学习概括重点段落的大意;学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梅兰芳刻苦练功的顽强毅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明白获得成功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

【教学过程】一、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理解课题1.出示京剧相关图片,知道最早将京剧推向世界的人是梅兰芳。

板书:梅兰芳2.学习1、8小节,理解“蜚声海内外”,初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出示: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1)指名读句,要求读正确;师生合作读句子,突出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2)通过“我国”和“蜚声海内外”两个词语的比较,理解“蜚声海内外”的意思。

(3)积累表示“在国内国外都很有名”的词语(举世闻名、世界闻名、驰名中外、名扬四海),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3.理解课题。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板书:功。

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

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梅兰芳小时候练习京剧表演基本功的故事。

(2)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教学伊始出示图片,唤起学生对于京剧的一些生活经验,再结合课文开头结尾的两句句子,初步体会梅兰芳所获得的艺术成就之高。

理解“蜚声海内外”时,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积累的词语来理解新词,并通过度词来激起学生对于民族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引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1.反馈预习: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并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两位先生如何评价梅兰芳。

2.评价并交流。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家,被誉为“京剧一代宗师”,他的演艺技巧和唱腔艺术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在练功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梅兰芳的练功方法和经验,设计出适合学习者提升京剧演艺技巧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传承精神;2.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掌握梅兰芳的基本练功方法;4.提高学习者的京剧表演和唱腔技巧。

二、教学内容1.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传承精神介绍;2.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讲解;3.梅兰芳的基本练功方法和练习要点;4.学习者的表演展示和唱腔练习。

三、教学步骤1.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传承精神介绍(20分钟)-通过展示梅兰芳的经典表演片段,介绍他在京剧表演领域的卓越成就;-分享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独特理解和传承精神。

2.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讲解(30分钟)-介绍京剧唱腔的基本音调和乐句结构;-分析梅兰芳的唱腔风格和特点;-演示典型的京剧唱腔片段,让学习者感受唱腔的魅力。

3.梅兰芳的基本练功方法和练习要点(40分钟)-介绍梅兰芳的身体训练方法,如舞台姿势、身体放松和呼吸控制等;-演示梅兰芳的基本身段练习方法,如走动、跳跃、翻滚等;-分组训练,让学习者模仿梅兰芳的动作和姿态,进行身体训练。

4.学习者的表演展示和唱腔练习(30分钟)-学习者进行小组表演展示,展示他们的练功成果;-学习者根据梅兰芳的唱腔风格进行唱腔练习,指导他们的发音和咬字。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习者在练功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姿态、动作协调性等;2.评估学习者对梅兰芳练功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3.评价学习者在展示和练习环节中的京剧表演和唱腔的表现。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习者继续学习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唱腔技巧,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2.组织学习者观看梅兰芳的经典表演片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3.组织学习者参观京剧学院或京剧表演剧团,让他们亲身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和学术氛围。

17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加部首变字再组词。
例:每—海(海水)梅(梅花)莓(草莓)
尧——
采——
专——
交——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小明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一夜睡不安稳。
(2)小张在百米赛跑中跌倒了,硬是要咬牙爬起来,继续冲刺。
(3)杂技演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易碎的瓷碗在纤细的棒尖上飞快地旋转着。
2)了解“跷功”
3)朗读பைடு நூலகம்子
B、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1)理解:想方设法
1学习2——3节
(1)轻声读2、3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感悟,体会语句中的情感。
(3)师生接读第3节,交流,想象说话
2、学习4——8节
(1)自由朗读
(2)交流
积累表示很有名的词语。
(3)朗读
(4)默读5—7节,找出描写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
1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自学的字词,不懂的句子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2.边读边思考,小组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来检查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自助性,自学字词。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好,可他8岁学戏时,先生却对他说了什么?
4、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目标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文叙述了杰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认真练功的故事。课文中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说明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付出艰苦的努力,具有顽强毅力的人终有一天能获得成功。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2)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2)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2)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梅兰芳练功》教学设计◆ 梅兰芳:为什么要站那么高练跷功呢?什么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呢?为什么跷功有长进了,他还不满足?为什么硬是咬牙坚持着?跌倒了马上爬起来?◆ 吴先生:吴先生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小结:大家真会动脑筋,提了那么多的问题。

我们对梅兰芳这么做,这么说,不理解;我们对严厉的吴先生却会让梅兰芳休息不明白。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第5节。

(1)梅兰芳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呢?请大家默读第5节,思考“跷功”难在什么地方呢?梅兰芳是如何练的?(第5节)交流。

(2)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让大家回家静立5分钟,要一动不动,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

现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交流。

(3)那么梅兰芳当时呢?谁能结合课文里的句子再来说说看。

(出示——练跷图、一炷香图)交流泛红:◆ 板凳砖半米高的高跷——高、站的地方很小◆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 慌张◆ 腰酸腿疼◆ 腿肿说得很好,让我们读好这些句子,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

(4)说话训练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难多了,苦多了。

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这个提示来具体说说吗?出示——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

不一会儿,就。

你看,他的头上,脸,全身的衣服。

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同桌对练。

交流。

适时点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谁能联系第2、3节的内容说说看。

(2、3节)默读2、3节再想想看。

交流。

谁能把这个填空连起来说一说。

梅兰芳在(凳上站)立练跷功,却一声不吭,硬是咬牙坚持着。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顽强的毅力)3、过渡: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兰芳这位京剧名角;2.学习《梅兰芳练功》这首课文,加深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文化内涵;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朗读技能;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本及课外资料;2.课堂互动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模拟练功环节所需的简单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课文《稻花香》,并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这位京剧名角,初步了解“练功”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听录音,熟悉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韵律,然后根据书本指引,带着问题全文阅读。

(2)分段理解将课文分段,逐一讲解,并结合课本外的知识,例如京剧、舞蹈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课文画面和情节的理解。

(3)模拟练功通过导入简单的道具,模拟梅兰芳的“练功”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感知,“练功”过程中,强化学生要有专注力和毅力的品质。

3. 进行情感认同通过对课文内涵的感悟,进行情感认同,例如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专注、毅力”等品质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

4. 进行语文运用与综合能力训练(1)口头表达以小组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拓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个人阅读及朗读学生自行朗读和投影仪演示阅读,加强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课文。

5.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对科目的审美体验和较强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梅兰芳这位京剧名角和练功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对于课文中的文化内涵颇具感悟。

同时,一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技能相关的学习内容融合在教学之中。

梅兰芳练功(教案)

梅兰芳练功(教案)

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不易;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句式,练习说话。

4、明白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的。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他正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准备】简单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教学过程】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2、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关注以下三点)①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②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③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唱、念、做、打。

其中“做功”又涵盖了许多种类,例如: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这里的“硬”是什么意思呢?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硬”有这样四个解释,请轻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①跟“软”相对;②(意志)坚定;③勉强;④质量好2、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在练过硬的跷功呢?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

3、以小组为单位,重点学习5-7节,思考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一个京剧艺术大师的?三、质疑问难,感受“顽强的毅力”1、提出疑问,分类解决。

(预设交流重点如下)◆一炷香(注意字形,与什么有关?点上一炷香,完全燃尽大约15分钟。

)◆怎么浇小冰场的?◆两个“硬”各是什么意思?◆梅兰芳:为什么要站得那么高练跷功呢?2、交流学习第5节①梅兰芳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呢?请大家默读第5节,思考“跷功”难在什么地方呢?梅兰芳是如何练的?②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让大家回家静立5分钟,做到一动不动,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现在谁能说说你的感受吗?③那么梅兰芳是如何表现的呢?结合课文里的句子交流。

梅兰芳练功(教案)

梅兰芳练功(教案)

梅兰芳练功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梅兰芳先生艺术生涯的艰难历程,感受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2. 学习梅兰芳先生身上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感受梅兰芳先生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2. 学习梅兰芳先生身上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梅兰芳先生艺术生涯的艰难历程。

2. 学习梅兰芳先生身上的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标注重点词语。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梅兰芳先生,引导学生关注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生涯,感悟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梅兰芳先生身上的民族精神?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梅兰芳先生的精神品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生涯,感悟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介绍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品,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引导学生欣赏京剧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10个,积累9个词语;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的方法;划出不懂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仿照例句,能尝试着把句子续写完整。

4.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人物——梅兰芳。

(板书)注意:芳的笔顺2.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生交流
随机出示:①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理解:蜚声海内外
蜚声:扬名。

注释二,补充意思相近的词语
3、再读读这句话,还知道了什么?
(1)顽强的毅力,扎实的功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梅兰芳是怎样凭着顽强的毅力,打下扎实的功底的。

4、补全课题,读题
5、京剧中,有很多基本功(ppt补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梅兰芳练——跷功。

理解:跷功媒体出示跷功的注释,自己读
二,初读
1.过渡: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梅兰芳怎样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成为京剧艺术大师的呢?借助学习单一的提示,试着说一说。

梅兰芳刚开始学戏时,当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时,他;当吴先生教诲梅兰芳练跷功时,他;当他想让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时,他。

交流(1)出示词语
曾经(正音)拜师学艺(bài) 跷功砖头踩高跷一炷香
摔跤想方设法凭着(正音)顽强毅力扎实蜚声(第一声)2、填空
三、研读课文
师:接下去,我们就来细读课文,看梅兰芳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出示
2、3节,引读
(1)理解:料子(材料)——不具备学戏的天赋
(2)下定决心
指导朗读
2、默读课文4-5小节,用横线划出练习跷功的困难,用浪线划出描写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1)交流练习跷功的困难
①抓住关键词来说明
◆ 板凳、砖——高、站的地方很小
◆踩着跷——出示跷的图片
◆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
②交流:自己站立一分钟的感觉。

③学习梅兰芳练习跷功的句子
师: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难多了,苦多了。

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感受?
A: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随机理解:两个硬的字义,选择义项
师:“过硬的”功夫是指怎样的功夫?(能力强,质量好)“硬是”也就是——生接(坚强、有毅力)
指导读句
B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
学习任务单三
师:多么顽强的梅兰芳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3、引读:通过不断的练习,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但是他(并不满足)为了打下扎实的功底,他(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理解:想方设法
过渡:梅兰芳可能想了哪些办法?是呀,课文具体讲了其中的一个办法---(冰上跑)
3、学习第6、7节
①在冰上练跷功有什么困难?(指名答)
②他是怎么刻苦练功的?说说找到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②指导朗读(注意“经常”、“立即”、“继续”)
师:他常常摔倒,还要天天这样练习,是多么辛苦呀!谁来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呢?指导朗读
师评:老师听出来了,你把“经常”“立即”“继续”这几个词也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

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③是啊!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梅兰芳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在冰上跑,困难可真大啊,引读:冰面像镜子一样——(光滑),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交)。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寒冷的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了,但梅兰芳还是——(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平时要求严厉的吴先生看见了——(心疼极了,劝他休息几天)。

联系前面,先生让梅兰芳站在凳上练跷——(一炷香的时间),现在却劝他休息——(几天),可见先生实在不忍心了,梅兰芳就是这样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他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理解:“一日不练三日空”“空”指没有结果
5.引读第8节。

师:正是凭着-----
6.从梅兰芳的身上,你对成功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交流
二、课外拓展
1.引读板书:
虽然梅兰芳——但正是凭借着——,梅兰芳成了——。

2.总结:梅兰芳练功的故事我们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像梅兰芳一样有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毅力,勤奋的练习,才会取得成功。

3.名言
师:正如我们学到的一句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板书:
17、梅兰芳练功
(跷功)顽强的毅力凳上站
冰上跑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