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教案发

第八周教研活动10月22日执教:明珠小学蒋龙梅课题:《17、梅兰芳练功》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5——7节,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语言教学的品悟中懂得“只有凭着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音乐)听着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演绎的京剧名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年时代,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媒体出示词语)你能不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己先轻声地说说。
指名说。
那这种顽强的毅力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5-7小节。
二、研读课文,抓关键句。
1、学习课文5-7小节,加深体会。
(1)指名朗读5-7小节。
(2)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画出梅兰芳是怎样练跷功的,用“~~~~~ ”画出他是怎么说的。
(3)交流出示句子,重点指导。
·出示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试验,现听好要求:每位小朋友把一只脚跷起来,单脚站立,并且垫起脚尖,好,我们轻轻地站起来,按照要求做,坚持住!大家来谈谈你的身体、你的腿有什么感觉?指名交流。
再来看看云和堂的吴老师当时是怎么要求梅兰芳的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指名读。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谈谈梅兰芳练跷功难在何处吗?一边交流,一边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解释条帮助学生选择“硬”的正确义项,区分“过硬、硬是”中“硬”的不同意思。
)指名说。
你能把这两个词的正确解释放入句子中再来理解一下吗?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梅兰芳练功 表格教案模板

反复读5、7两节,划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结合理解“过硬”和“硬是”中的硬的不同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从哪些地方最能感受梅兰芳练功时的刻苦顽强?
朗读训练:谁能读好这句话?
齐读4——7节
积累表示很有名的词语。
小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会取得成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自学的字词
师: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好,可他小时候学戏时,先生对他说了什么?
1学习2——3节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Fra bibliotek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
梅兰芳,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A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B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板
书
设
计
17梅兰芳练功
教后反思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检查预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自助性,自学字词
体会梅兰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不断前进。
17 梅兰芳练功---评课hym

《17 梅兰芳练功》评课黄赟梦杨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留下了以下几个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课前深入挖掘教材杨老师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几乎将能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一道理的关键字词句都找出来,让学生去读一读,品一品。
二、合理处理教材。
杨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充实、调整。
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京剧肯定是缺乏了解的,杨老师用一个《霸王别姬》的视频片段来告诉学生什么是京剧,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京剧。
之后将第一节和第八节放在一起上,在告诉学生梅兰芳是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想要了解这位名人如何成功的兴趣。
三、有效运用图片、适时的让学生做动作杨老师PPT上所出示的一些图片,并不仅仅是装饰,像学习“跷功”这个词时,杨老师出示了一副“跷鞋”的图,通过让学生找鞋子的特点来让学生感受到踩跷的不易。
不过在这儿我觉得这个鞋子的大小在图上不明显,而且也不必要找出这个特点。
之后,杨老师又让学生做一做梅兰芳练功时的动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吴先生要求的严格和梅兰芳练功的艰辛。
四、恰当使用比较法在学习2~3节时,杨老师让学生寻找梅兰芳两位师父对其的不同评价,以此形成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评价,为理解“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一道理做铺垫。
在学习第7小节时,杨老师又让学生比较“冰上跑”和“凳上站”的不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杨老师的教学手段都紧密围绕目标,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划句,品句、品词懂得只有凭顽强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以下我还想提一些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1、在学习梅兰芳想法的句子时,把()比作()这里,似乎答案有点模糊不清。
2、解决课后练习:梅兰芳为了是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这里学生是找到书上的句子照着读的。
可是我觉得把课文的句子照搬进来似乎不太好,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一下。
17梅兰芳练功---评课hym[修改版]
![17梅兰芳练功---评课hym[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2e71c63968011ca2009116.png)
第一篇:17 梅兰芳练功---评课hym《17 梅兰芳练功》评课黄赟梦杨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留下了以下几个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课前深入挖掘教材杨老师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几乎将能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一道理的关键字词句都找出来,让学生去读一读,品一品。
二、合理处理教材。
杨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充实、调整。
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京剧肯定是缺乏了解的,杨老师用一个《霸王别姬》的视频片段来告诉学生什么是京剧,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京剧。
之后将第一节和第八节放在一起上,在告诉学生梅兰芳是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想要了解这位名人如何成功的兴趣。
三、有效运用图片、适时的让学生做动作杨老师PPT上所出示的一些图片,并不仅仅是装饰,像学习“跷功”这个词时,杨老师出示了一副“跷鞋”的图,通过让学生找鞋子的特点来让学生感受到踩跷的不易。
不过在这儿我觉得这个鞋子的大小在图上不明显,而且也不必要找出这个特点。
之后,杨老师又让学生做一做梅兰芳练功时的动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吴先生要求的严格和梅兰芳练功的艰辛。
四、恰当使用比较法在学习2~3节时,杨老师让学生寻找梅兰芳两位师父对其的不同评价,以此形成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评价,为理解“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一道理做铺垫。
在学习第7小节时,杨老师又让学生比较“冰上跑”和“凳上站”的不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杨老师的教学手段都紧密围绕目标,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划句,品句、品词懂得只有凭顽强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以下我还想提一些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1、在学习梅兰芳想法的句子时,把()比作()这里,似乎答案有点模糊不清。
2、解决课后练习:梅兰芳为了是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这里学生是找到书上的句子照着读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17梅兰芳练功

17 梅兰芳练功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独立认识7个生字“拜、跷、砖、肿、设、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
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仿照例句,把句子续写完整。
3 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简单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语言训练点:句式训练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训练内容。
中年级学生应该知道一些基本的句式类型,掌握句子的一些构句方式。
本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句式训练: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续写完整。
例: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通过此句式的说写训练,我们试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语句进行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梅兰芳,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
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
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2 出示课题 20 梅兰芳练功(齐读)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1 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自学的字词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师: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好,可他小时候学戏时,先生对他说了什么?1 学习2——3节(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3)师生接读第3节,想象说话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他常想:。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

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区别“硬”的不同意思。
2、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句子:“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您这碗饭吃”、“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等。
教学过程:一、引题:1、出示梅兰芳的剧照,(板书:梅兰芳)简介梅兰芳。
2、您们明白不?在成功的背后,梅兰芳付出了多少艰辛,今天要了解的是他苦练功夫的故事。
(板书:练功)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梅兰芳的故事,您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课文:1、引读第二节。
理解:“学戏的料子"(学戏的人才)先生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出示句子:“祖师爷没给您这碗饭吃,我也没方法、”学习生字:祖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听了先生的话,梅兰芳是如何想的?指名读第三节。
出示句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模样来、”指导朗读。
您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从中能够看出梅兰芳是个如何样的小孩?(有志气)4、齐读第二、三节。
5、过渡:梅兰芳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他不仅有志气,而且有毅力。
小组学习第四~七节,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表现梅兰芳练功有毅力的语句、6、学习生字:砖(换部首) 肿设使(和“便”比较)7、指名分节读课文。
8、交流:(1)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查字典,选择“硬”在“过硬”和“硬是"中的不同解释。
指导读句。
练习续写: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
(2)“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马上爬起来,接着练。
" 想象说话:被摔得浑身是伤的梅兰芳心想:……指导朗读。
(3)“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
”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9、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七节、10、引读第八节。
学习生字:凭(读准后鼻音) 蜚(理解“蜚声")(板书:终获成功)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17 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17 梅兰芳练功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认识9个词语,查字典理解词语“过硬、硬是”中的“硬”的意思。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知道梅兰芳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教学难点:通过品词、品句懂得只有凭顽强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课前两分钟:(播放京剧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齐读)京剧。
注意:“京”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在民国时期,(出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四大名旦,其中,梅兰芳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
板书: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照片。
这就是梅兰芳,赶快读读有关他的信息。
3、师:文中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介绍梅兰芳的。
A、出示第1、8节。
B、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你读第一小节,你读最后一小节!)注意:“凭”是后鼻音,这一节我再请一位同学读。
C、理解:“蜚声”(变红)这个词语一起读。
“蜚声”的意思是:(个别答)(生:我通过看书后注释??)点评:聪明!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关注课后的注释,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蜚声海内外就是(指名回答)(扬名海内外,也就是全世界都有名),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出示词语:(世界闻名、名扬天下、举世闻名、享誉世界、闻名中外)一起读。
D、理解:艺术大师1你们知道吗,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变色)??读,艺术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变红。
梅兰芳就是这样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D、赶快读读句子,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自由读男女分读)板书:京剧艺术大师过渡:梅兰芳怎么会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看看他小时候是怎样练功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1一、启发谈话,导入学习1、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瑰宝,作为中国的国粹扬名海内外。
2、师:舞台上这位唱功了得的表演艺术家就是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梅兰芳是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京剧表演大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课题:17 梅兰芳练功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出示要求,预习课文(四人一组自主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2)动脑又动手:给下面的字加部首成为另一个字,再组词。
看谁找得多,组得对。
例:每——海(海水)悔(后悔)梅(梅花)莓(草莓)尧—采—(3)读通课文,在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交流中解决,并想一想自己初读课文后有怎样的感受?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砖头跷功红肿长进拜师顽强毅力扎实蜚声①注意“拜”读“bài”而“湃”读“pài”,声母不同:“肿、凭”是后鼻音;“砖”是前鼻音;② 媒体分析“蜚”的字形:书写时上下均等,“蜚声”的意思读课后注释;(2)加部首组词:尧——浇(浇水)绕(围绕)饶(富饶)跷(跷功)采——彩(彩色)菜(白菜)踩(踩高跷)睬(理睬)(3)接龙读课文,检查字词读音。
质疑解疑(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放到研读课文中解决,尽量让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梅兰芳曾经先后向两位先生学艺,他们分别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你对此有什么疑问?(1)两位先生对梅兰芳的评价:(2)学生质疑①“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是什么意思?②“料子”原意是指“材料”,“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说明梅兰芳不具备学戏的天分,因此很难在学戏方面有所成就。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意思是梅兰芳不能靠唱戏维持生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2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方设法”、“蜚声”等词语的意思;辨析“硬”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2、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把梅兰芳在云和堂练习跷功的两件事说清楚。
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懂得只有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把梅兰芳在云和堂练习跷功的两件事说清楚。
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联系上下文理解“闯”、“想方设法”、“更上一层楼”等词语的意思;辨析“硬”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2、能借助提示,学习用先概括后举例说明的表达方式把梅兰芳在云和堂练习跷功的两件事说清楚。
3、懂得只有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体会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艺术大师。
板书:梅兰芳
2、朗读开头和结尾,初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⑴指名读课文开头、结尾两个自然段;
⑵理解“蜚声”的意思,感受梅兰芳享誉世界的艺术成就。
⑶积累表示“在国内国外都很有名”的词语,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3、总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练功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了解梅兰芳在练功过程中得到的不同评价
1、出示自读要求:
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并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两位先生对梅兰芳的评价。
2、交流
板书:不是学戏的料子
连连称赞
不住点头
三、学习2-3自然段,体会梅兰芳学好戏的坚定决心
1、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的原因,体会先生的无奈。
(1)理解文中“不是学戏的料子”的含义
师:从先生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兰芳小时候并没有学戏的天赋。
(2)联系前文了解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的原因。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
(3)指导读句“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体会先生的无奈。
⒉学习第3自然段,知道梅兰芳内心的想法,体会他学好戏的坚定决心。
过渡:尽管梅兰芳没有学戏的天赋,先生也不看好他,但是他放弃了吗?
(1)交流出示:
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板书:下定决心
(2)指导朗读: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⒋小结:梅兰芳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来到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继续拜师学艺。
四、学习4-7自然段,感受梅兰芳学习跷功时的顽强毅力
(一)学习4、5自然段,感受吴先生要求严格
1、自读4、5自然段,你认为吴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抽读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第5自然段介绍吴先生要求的句子。
①读准“跷”的字音;补充京剧演员所需练就的基本功;从字形上了解“跷功”练的是脚上的功夫;结合图片体会练习“跷功”的难度之大。
②结合句中“一条板凳”、“一块砖”、“一炷香”这些关键词,感受吴先生要求之高和练习跷功难度之大。
4、借助填空,用练跷功这个例子来说说吴先生是怎样严格要求梅兰芳的。
出示: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十分严格
....。
(二)感受梅兰芳学习跷功时的顽强毅力
过渡:面对如此严格的吴先生,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1、抓住梅兰芳练功过程中的身心感受,体会梅兰芳坚持到底的顽强毅力。
(1)师生配合读
引读感受梅兰芳站在板凳砖上练习跷功的身心变化:心里就很慌张——腰又酸,腿又疼——连腿都站肿了。
(2)了解“连腿都站肿了”的原因。
①选择义项,理解“硬”在句中的不同意思,进一步体会梅兰芳的决心之大。
板书:咬牙坚持
②指导读出语气。
2、总结:梅兰芳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跷功大有长进。
(二)学习6、7小节,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为使跷功更上一层楼,想方设法练习的顽强毅力⒈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式,了解6、7小节的大意。
⑴引读第6节,理解“更上一层楼”和“想方设法”的意思。
⑵借助填空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把梅兰芳的做法说具体。
①出示: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梅兰芳想方设法。
(概括)(举例)板书:冰上跑
②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冰上跑比凳上站难度更大。
指导朗读: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⒉研读梅兰芳的表现,体会梅兰芳为使跷功更上一层楼的顽强毅力。
⑴借助关联词“虽然……但是……”说说面对困难梅兰芳的表现。
出示:虽然,但是。
预设:
▲虽然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的青一块紫一块,但每次跌倒他都……
抓住“每次……都……”、“立即”、“继续”,在引读中感受梅兰芳的顽强毅力。
▲虽然要求严格的吴先生都让梅兰芳休息几天,但是他却说……
理解“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
小结:不但可以从梅兰芳的表现中感受梅兰芳的坚持,还可以从吴先生的劝说中进一步感受他的执著,梅兰芳对自己的要求比吴先生的要求还要高。
指导读句。
⑵小结,读句: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三)总结4-7小节,体会经过刻苦练习,梅兰芳不但能踩着跷在板凳的砖上站,而且能踩着跷在冰上跑,所以打下来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总结全文,拓展说话。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⒈全文小结: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练成了跷功,更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所有的基本功,才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成为京剧艺术大师。
⒉指导学生怀着敬意再读全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三、拓展说话,总结全文
拓展说话: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的故事,选一个在小组内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17 梅兰芳练功
不是学戏的料子下定决心
连连称赞咬牙坚持顽强的毅力
不住点头冰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