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期末复习总结范文

第一章商品与商品学

1、商品的定义: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2、构成商品的整体的三部分:

核心部分:是商品具有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是消费者真正购买的服务和利益。

形式部分:商品的具体形态。

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

3、商品学的作用

(1)准确了解消费需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组织经营管理(2)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6)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作用

(3)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

(4)搞好商品质量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4、商品学的基本特性:

1、商品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3、是产品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的

5、商品学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于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

6、国际上国际上质量观念的创新大体经历的三个阶段(书本11页)

第一阶段:复合型质量阶段,即符合标准

第二阶段:适应型质量阶段

第三阶段:满意型质量阶段

第二章商品的分类和商品包装

1、商品分类的概念: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和科研的需要,根据商品的特性,有目的、地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品种、的过程。

2、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分类目的明确、分类对象界定准确、分类对象名称唯一

系统性:以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为基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使各个分类对象在

该排列组合中都有一个独立位置,并确保彼此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可延性:在建立分类体系时,就应该考虑以后在该分类基础平台上是否可以进一步延展和细化,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

兼容性:各分类体系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与转换关系

实用性:分类合理、经济、实用即可

3、线类分析法(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分成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4、面类分析法(平行分类法):它是把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划分成彼此没有隶属关系的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线分类法、面分类法、以及两种分类法的区别(P17-18)

5、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划排列的“条”、“空”符号及其对应的数字代码组成的商品标志,用是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计算机处理的特殊代码。

6、商品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名称

7、包装作用

1)保护作用:保护商品2)便于流通:3)促进销售:4)方便消费:

5)提高价值和使用价值

8、包装合理化的要求

(1)要“适量”、“适度”。

(2)应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3)要做到绿色环保

(4)应适应商品的特性

(5)应适应商品运输条件

9、包装的分类——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销售包装的功能:容纳、保护、传达、社会适应五大功能)

10、纸类材料及其容器(p27-28)

(1)适宜的强度、耐冲击性和耐摩擦性

(2)密封性好,清洁卫生

(3)具有优良成型性和折叠性,便于采用各种加工方法,适应于机械化、自动化的包装生产(4)具有最佳的可印刷性,便于介绍和美化商品

(5)价格较低,且重量轻,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6)用后易于处理,可回收复用和再生,不会污染环境,并节约资源

弱点:难以封口、受潮后牢度下降以及气密性、防潮性、透明性差等

11、简单论述集装箱(仅供参考)

概念:指具有固定规格和足够强度,能装入若干件整装货或散装货的专用周转的大型容器。也称“货箱”或“货柜”。

集装箱的特点:

(1)材质坚固而耐久,具有足够强度,能反复使用;

(2)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联运或中途中转时,箱内货物无须倒装;

(3)具有便于快速装卸和搬运的装置,可以从一种运输方式比较方便地直接换装到另一种运输方式;

(4)要求形状整齐划一,便于货场装卸和堆码,能充分利用车、船、货场等的容积,设计时还应考虑便于货物的装满或卸空;

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1)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货物损失;

(2)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

(3)简化运输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

(5)可以露天存放,减少仓库占用;

(6)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12、着重记一些常见的运输包装标识图例

第三章商品质量与商品标准

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指商品所具有的固有的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商品能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一定需求的各种特性的综合。

2、食品商品的质量要求?

(1)具有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可消化率:指食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吸收的百分率

发热量: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

产生的热量

(2)色、香、味、形俱佳.指食品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外观形状

(3)安全卫生性( 无毒害性).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或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的物质或微生物

3、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书上3.3节第43页,注意答题要条理清楚!)

(1)生产过程: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原材料

(2)流通过程:商品运输、销售服务、商品储存与养护

(3)消费过程: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商品使用

4.商品标准:是商品生产、检验、验收、监督、使用、维护和贸易洽谈的技术准则,,也是发生商品质量争议仲裁的技术依据。

5、商品标准的分类

按商品标准存在形式,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

实物标准是由标准化主管机构或者行业或者订货方用实物做成与文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的标准样品,作为文件标准的补充。(难以准确表达色香味形手感)

文件标准就是以文字、表格、图样等形式,表述商品的规格、质量、检验等技术内容的统一规定。

按商品标准的约束性,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法规性标准)指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实行的标准。

推荐性标准(自愿性标准)指除强制性标准以外,自愿采用、自愿认证的标准。

第四章商品检验与评价

1、商品检验的概念

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品质、规格、质量(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2、百分记分法:百分记分法是按商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的要求,规定为一定分数,其中重要的质量指标所占分数较高,次要的质量指标所占分数较低。各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其各项质量指标的分数总和为100分(选择)

3、商品质量标志:是依一定法定程序颁发给生产企业,以证明其商品达到一定水平的符号或标记。

4、常见的商品质量标志的图例

PRC标志为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

会电子元器件专用的合格标志

5. 假冒伪劣商品的含义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只供参考不可照抄,小心不给分,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定义: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达不到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或冒用、伪造商标、优质产品标志、认证标志、生产许可证,或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商品。

主要特征:

(1)假冒商标:即商品假冒国外或者国内名牌商标

(2)伪劣商标:即商品仿冒国外或者国内名牌商标

(3)假冒包装装潢:即假冒国外或国内商品包装和装潢以及使用虚假说明

(4)假冒产地:在商品包装上不印厂家名称工厂址,或在商品包装极不明显的地方印上含糊不清的厂名和厂址,冒充国外或者国内受欢迎地区的商品

(5)伪造认证标志:在没有取得认证合格的商品包装上印有该种标志

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

(1)导致市场商品质量合格率下降

(2)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危及国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3)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4)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5)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又败坏国家信誉,政治影响恶劣

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

常见的识别方法有:注册商标识别法、内在质量识别法、防伪标志识别法

1.注册商标标志的识别

2.查看外包装的标记

3.仔细查看商品包装的封口袋

4.检查防伪标记

5.注意商品的内在质量

6.注意装潢

7.注意生产厂家和发货地址

6、商品质量监督:指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专门机构,按照国家的质量法规和正规商品质量的规定,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的监督活动。

7、销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编制商品销售计划;制定合格营业员的条件;确定适宜的销售环境;规定销售过程及其质量要求;培训营业员,提高服务质量等。

第五章商品的储存和养护

1.堆码的要求

(1)要尽量利用库位空间,较多利用立体存储的方法。

(2)仓库通道与堆垛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宽度和距离,提高装卸的效率

(3)根据物品不同的收发形式,包装外型,性质和盘点方法,利用不同的堆码工具,不同的堆码形式。危险物品与非危险物品要分开

(4)不要轻易改变存储位置,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5)库位紧张时,尽量避免覆盖和拥挤

2、仓库温湿度控制与调节的方法

在商品储存过程中,要根据商品的特性和质量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储存场所,科学地运用密封、通风、吸湿加湿、提温降温等方法,正确地控制与调节仓库的温、湿度,以确保商品质量的安全。

3、气相防霉:气相防霉腐是通过具有挥发性的防霉防腐剂挥发出来的气体渗透到商品中,杀死霉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气相防霉剂有:环氧乙烯、甲醛和多聚甲醛等,主要用于皮革制品等日用工业品的防霉。

4、干燥防霉:它是通过减少仓库环境的水分和货物本身的水分,以抵制霉腐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达到商品防霉腐目的的一种养护方法。

5、气相防锈:气相防锈是利用挥发性缓蚀剂,在金属制品周围挥发出缓蚀气体,来阻隔腐蚀介质的腐蚀作用,以达到防锈目的。

6、创造良好的存储环境条件来防锈蚀和老化?

∙认真选择存储场所,露天货场尽可能远离工厂区,特别是远离化工厂

∙保持库房和货场干燥,建立气象报告,利用自然气候和机械通风,或者安放干燥剂,来调节控制温湿度。

∙保持库内外清洁卫生,保持库内外清洁,清除堆垛周围杂草,不使材料受到玷污和附着尘土。

认真选择存储条件,需要入库的必须入库,露天存放的要妥善保管,妥善堆垛;金属不得与酸碱盐类气体或者粉末混存,做好分类设点,分批存放

7、虫害、鼠害的防治方法(特别是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

虫害:做好环境卫生、药物防治(驱避剂、熏蒸剂、气调充氮或二氧化碳)、化学杀虫法、物理杀虫法、生物防治法、

鼠害:断绝食物来源,拆除可为鼠类隐蔽的场所、做好库内外环境卫生,使鼠类没有栖身之地

第六章食品商品

食品营养包括的六方面(蛋白质、脂肪);蔬果水果质量要求的内容;油粮商品的特性;玉米和小麦的质量指标;优质白酒划分的五种类型及其每种类型的代表;茶叶的质量评审;

第七章服装商品

纺织品质量的基本要求;纺织商品的性质;(物理性质、机械性质);服装的功能;服装的选购;服装的保养(141);

第八装日用商品

树脂的定义;塑料的分类;化妆品的种类;皮鞋的性能特点;皮鞋的选购;皮鞋的保养;光圈的定义;快门的定义;数码相机的定义;

第九章家用电器

人耳的听觉特性;三基色原理;家用电器的特点;彩色电视机的分类;彩色电视机使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空调的质量要求;

电冰箱的结构;洗衣机的质量要求;

第十章装潢装饰商品

瓷砖的定义;墙地砖的特点;化纤地毯的种类;复合地板的优点;装配式活动地板的定义;涂料商品的主要功能;油漆的用途;

商品学的心得体会

商品学的心得体会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的特性及其营销的学科。在学习商品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商品对于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商品学让我了解了商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但是很少去思考它们背后的特性及其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商品学,我了解到商品有可交换性、有限性和需求性等特点。可交换性是指商品可以被互相替代,这要求商品必须具有标准化的特性;有限性是指商品的供给是有限的,这给商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需求性是指商品是由消费者需求来驱动的,这意味着商品必须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够存在和销售。这些特性的理解,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商品的本质,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对待商品。 其次,商品学让我认识到了商品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商品的营销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将商品推向市场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学习商品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市场定位、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策略等营销要素的重要性。市场定位是将商品定位于特定的消费群体,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需求;产品定价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对商品进行定价;渠道选择是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将商品送达给消费者;促销策略是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了解这些营销要素,对我在将来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最后,商品学让我认识到了商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社会经济交换的基本单位,商品的出现和交易推动了经济的繁

荣和发展。通过商品交换,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领域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同时,商品也是企业获利的重要来源。通过将商品推向市场并赚取差价,企业可以获取利润,进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商品的出现和交易不仅对个人和企业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商品学,我深深体会到了商品的特性及其对经济和市场的重要性。了解商品的基本特性、掌握商品的营销策略和认识到商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商品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商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做出更多的贡献。

商品学期末复习总结范文

第一章商品与商品学 1、商品的定义: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2、构成商品的整体的三部分: 核心部分:是商品具有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是消费者真正购买的服务和利益。 形式部分:商品的具体形态。 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 3、商品学的作用 (1)准确了解消费需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5)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组织经营管理(2)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6)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作用 (3)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 (4)搞好商品质量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4、商品学的基本特性: 1、商品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3、是产品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的 5、商品学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于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 6、国际上国际上质量观念的创新大体经历的三个阶段(书本11页) 第一阶段:复合型质量阶段,即符合标准 第二阶段:适应型质量阶段 第三阶段:满意型质量阶段 第二章商品的分类和商品包装 1、商品分类的概念: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和科研的需要,根据商品的特性,有目的、地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品种、的过程。 2、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分类目的明确、分类对象界定准确、分类对象名称唯一 系统性:以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为基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使各个分类对象在

食品商品学复习资料

1.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包括如何决定商品质量的商品自然属性,评价商品质量,影响商品质量的商品包装、保管和养护,保证商品质量的管理,商品标准及标准化、研究商品质量的商品分类。 2.食品商品学:是以食品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其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阐述食品在流通领域中来源、产地、商品规格、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食品商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实用鉴别技术问题。换言之,食品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学科。 3.食品: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物、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的物质。 4.食品质量:是评价食品特性和优劣的术语,根据《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 5.食品特征:指食品本身固有的、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应包括:外观特性,如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如老嫩、口感、纯度等; 适用性,如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 6.食品的品质特性:基本特性:营养特性及安全性;功能特性:色香味等感官特性,生理调节功能 7.引起食品变质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生物因素:由微生物的腐败、发酵、酶的作用而引起的成分变化;由害虫、害兽引起的食害等。(2)化学因素:食品中的油脂、色素、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发生氧化、非酶褐变、色素的褪色等化学变化。(3)物理因素:包括损伤、吸湿、干燥、成分的结晶化、异味的吸附等物理变化。 8.常见的影响食品货架寿命的因素及控制方法:(1)氧:导致脂肪氧化、维生素破坏、蛋白质损失、色素氧化。可采用真空保藏或气调保藏。(2)水:营养质量损失,感官变化、褐变反应。可采取干燥、腌制等方法控制。(3)光:氧化、酸败、蛋白质和氨基酸变化,维生素破坏、色素变化。可采用避光或有色包装物包装的方法控制。(4)微生物:食品腐败,营养和质量损失,潜在的健康危害。可采取低温、干燥、脱氧、充氮、腌制、杀菌和添加抗菌抑菌物质等方法控制。(5)机械性原因(压缩、振动擦伤):感官变化,由于漏封产生腐败和其他质量变化。可通过冲气包装、增加缓冲垫层等方法控制。(6)有气味物质、有毒化学物质:异味形成、滋味变略、化学变化、毒害成分。采用密闭包装、隔离存放等方法控制。 9、食品贮藏方法:根据贮藏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冷藏和常温贮藏;根据加工形式不同又可分为杀菌保藏、干燥保藏、辐照包藏、淹制保藏和熏制保藏等;根据包装形式不同可分为罐藏、真空包藏、充气保藏和气调保藏等;还可添加化学药剂达到保存目的。10.低温冷藏:食品处在低温环境中,可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食品中酶的活性和各种化学反应,以及减少食品水分的蒸发速度。因此食品采用低温贮藏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风味和新鲜度,对于那些易腐的生鲜食品和鲜活食品,低温贮藏法应用得更为广泛。1.低温贮藏法按其温度不同分为冷藏与冻藏两种:(1).冷藏的一般在0~15℃。采用冷藏的食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鲜蛋、鲜肉、鲜鱼、鲜奶及奶制品乳制品、巧克力糖果、啤酒等。由于冷藏温度在0℃以上,某些嗜冷微生物仍可繁殖,酶的活性没有被完全抑制,因此贮藏期限不宜过长。对于含水量大的鲜活食品和生鲜食品,应保持环境中具有较大的相对湿度,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对于原产地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柑桔、黄瓜、番茄等,贮藏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会引起冷害,影响其贮藏寿命。 (2).冷冻贮藏的温度一般要求低于-18℃。温度越低,食品质量的变化速度就越慢,贮藏期就越长。采用冻藏的食品除了肉类、水产品类、蛋品等易腐食品及冷饮食品(如冰淇淋;冰糕、食用冰等)外,还有许多作为方便食品的冷冻食品,如速冻饺子、馄饨等等。对于鱼虾类在冷冻贮藏中,为防止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需要挂冰冻藏。

商品学复习资料

1、在9-10世纪,身居大马士革的阿拉伯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著有《商业之美》一书, 该书的副标题是“关于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的鉴别方法及对商业骗子伪货的识别指南”。这是现存文献记载中的世界最早的商业著作。 2、我国商品学界认为,《茶经》(陆羽)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本 草纲目》(李时珍)也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药物商品学专著。 3、商品学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我国商品学萌芽阶段特点:古代学科商品学 专著,内容上趋近商品学体系,但未系统化、理论化,只是萌芽。我国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19世纪—改革开放前):19世纪以来,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是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特点:由德国传入,成为我国商业教育的必修课,研究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我国商品学的现状—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1978年至今):特点:1995年10月中国商品学会在北京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总部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4、国外商品学发展概况:萌芽阶段(9—17世纪末)特点:内容上趋近于商品学体系, 但未系统化、理论化。创立和发展阶段(18世纪以后):创立:1780年德国人约翰·贝克曼教授首次在哥丁堡开设商品学课程,并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誉为商品学创始人。发展:1976年成立国际商品学会,会徽标志为德文缩写“IGWT”,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经济大学,会刊为《商品论坛——科学与实践》。特点:形成系统的商品学理论体系和学术学派。 5、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学术主张。(P5) (1)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确定以商品检验和鉴定为主体的商品学。(运用物理、化学、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对商品质量的研究, 把商品的有形质量、内在质量、质量标准、检验和鉴定方法,作为商品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 (2)经济学派主张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主要是从市场经济出发,建立以市场价值为中心的商品学。(着重研究商品的经营管理、商品销售、商品广告、商 品包装、消费者和市场信息等。) (3)融合学派主张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使商品学成为一门典型的边缘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6、商品学是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 学。(研究对象为商品客体,研究对象内容为商品使用价值,中心角度为商品价值。)7、商品的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内涵: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商品能满足人们和社会的某种需求;商品必须用于交换。 8、商品的形态分类: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和通用商品。 有形商品是以物质状态存在的核心商品体及它的有形附加物,。如服装市场、百货市场等。无形商品是劳动的无形产物,其存在状态相对于有形商品而言是无形的,它不是以物质状态存在的,如知识、技术服务等。 10、通用商品是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结合,是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即商品是由商品 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构成的完整商品。 (商品体:主要指商品的核心部分,包括与它不可分割的外观式样和款式。具有特定的功能、性能和品质指标; 有形附加物:是指商品体上或商品体之外的必要附加物。对消费者起到识别、确认、保护、维护、证明和保证商品的作用。 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

【心得】商品学实训心得体会

【关键字】心得 商品学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商品学课业总结 商品学课业总结 ---------13市场营销二班30号陈闰 这学期,我们通过选修课程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商品学,了解到了一些商品学的基本知识。那什么是商品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有不同种类,有生产、生活资料这些物质形态,也有劳务、资本、知识这些非物质形态。那么,什么又是商品学呢?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教我们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保值、实现和再生。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对消费者的有用性或效用。我们通过商品的质量来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因此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明确了商品质量是学习商品学的中心后,接下来我们系统学习了有关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的知识。明确了商品质量的概念、商品质量的要求和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并了解了商品质量的检验、评价与监督。 对商品学有了整体概念上的了解后我们便具体学习了商品是如何分类和商品包装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还了解了如何储存和养护商品来保持商品质量。然后,我们详细地学习了几类重要商品的具体内容,包括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化工类、家用电器类和汽车类商品的详细具体的专业性知识。 商品学作为一门理论科学有其专业性和理论性,然而商品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空泛教条的本本,商品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商业发达,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每个 人都有选购商品的切身体验,商品学虽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也是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常常借鉴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书上的知识,有一些商品学的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选购和养护商品也具有相当实际的作用,加上商品的种类繁多,每一样深入具体了解下来也是极富趣味性的。 像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家里购买一些晒干的红枣或者其他果干,妈妈们会用手拿起一粒,看一看观察它的颜色,如果太过鲜艳可能是化学物质浸泡过,然后捏一捏看有没有肉,然后凑到鼻子上闻一闻看有没有异味,最后送到嘴里尝一尝看甜不甜或有没有变质。其实这些妈妈们的生活经验也都是可以通过商品学学习到的知识,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检验法来检验商品的质量。 在学习商品质量检测时老师也有讲过一个简单实用的皮革的检验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购买一些皮带或者其他皮革制品,那么如何分辨真皮和人造革呢。手指法,用手指按压皮革有细小皱纹松开时立即恢复的是真皮;水滴法,滴水后擦干摸上去粘连湿手的是真皮;观感发,皮料正面有毛孔的是真皮,背面基布的是人造革;修面皮,皮料对折松开皱纹不消失的是再生皮。像这类鉴别方法还有很多,这类鉴别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属于商品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也非常简单,方便又实用。

商品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商品质量:(广义)指商品满足规定或千载要求(或需要)的特征与特性的总和。 (狭义)即产品质量,习惯上称商品品质,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 2.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有水蒸汽量(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蒸汽量(饱和湿度)的百分比。 3.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4.商品检验:(广义)是指商品的卖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各种风险损失和解决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产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活动。 (狭义)是指仅对商品质量进行的检验,即一般意义上的检验。它是有关部门或者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评价和确定商品质量优劣及商品等级的工作。 5.商品目录:商品目录是国家或部门所经营管理商品的全部商品品种的明细表,依据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和企业商品目录。 6.商品:商品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7.感官鉴定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眼、鼻口、耳、手等)的功能,通过眼看、鼻闻、口尝、耳听、手触,对商品的外形、色泽、气味、透明度、滋味、软硬、弹性、声音等感官指标以及包装的结构和装潢等的审查,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判断商品种类、品质优次和包装是否符合要求的检验方法。 8.商品分类:是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商品总体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满足某种需要。 9.选购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产品的适用性、质量、价格和式样等基本方面要做有针对性比较的产品,如服装、家具等。 10.商品品级:是对同一种商品按其达到质量指标的程度所确定的等级。 简答题: 一、简述决定和影响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在影响商品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认得因素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都要通过人的因素才能起作用。人的因素包括人的质量意识、责任感、事业心、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等。其中,人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 2.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检验与包装。 3.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条件和销售服务。 4.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包括适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废弃处理。 二、食品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1、属于酶引起的生理生化和生物学变化 2、属于微生物环境造成的变化 3、属于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而出现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商品学期末总结

商品学 名词解释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 商品的价值: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核心产品:指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体现商品的实质性。 形式产品: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和劳务的外观,提现商品的实体性。 附加产品:指围绕商品使用价值的应用,给顾客带来的附加利益。 商品学: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又与其他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 商品学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内容研究的。 商品的内在质量: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实用性能、可靠性、寿命、安全与卫生性等。它构成商品的实际物质效用,是 最基本的质量要素。 商品的外在质量:商品的外表形态,包括外观构造、质地、色彩、气味、手感、表面疵点和包装等。 食品的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和发热量三项指标。 营养成分: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可消化率:指食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吸收的百分率。 发热率: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它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最基本的综合性指标。 食品卫生性: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或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的物质和微生物。 适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满足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或质量要求。 耐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它反映了日用工业品坚固耐用的程度和一定的使用期限、次数。 卫生性、安全性:指日用工业品在使用时不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质量特性。 外观疵点:影响商品外观或影响质量的表面缺陷。 商品结构:指符合公司市场定位及商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 伪劣商品: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 标生产的产品。 防伪技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中药商品学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部分: 1.广药:主要指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道地药材,如砂仁、穿心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2.关药:主要指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等。 3.北药: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4.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5.藏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优质药材。著名的“四大藏药”为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6.江南药: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优质药材。如安徽的毫菊、滁州的滁菊、宣城木瓜。 7.通天眼: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8.挂甲:是中药鉴定学中牛黄的一种鉴定方法,是指取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9.牡丹皮、麻黄、冰片、西红花、蟾酥、丁香、沉香、蛤蚧的性状鉴别 牡丹皮:1、原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长5~20cm,直径0.5~1.2cm,厚1~4m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断面淡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有麻舌干。2、刮丹皮:外表面淡灰黄色、粉红色或淡红棕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纵细的纹理及白色结晶。 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c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 2 (稀 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c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 (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cm,无粗糙感。节间长 1.5~3cm。膜质鳞叶长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冰片: 1、龙脑冰片: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2、艾片:呈半透明稍厚的片状结晶,亦如薄冰之破碎,片、快较均匀,直径5~15mm,厚约2~3mm,纯白色;质略坚硬,无层纹,手捻不易粉碎;气清香,味微苦而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 3、机制冰片: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 西红花: 柱头三分枝,长约30m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先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

商品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复习题笔记

商品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商品(狭义):也称传统的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 品。 2、商品质量: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4、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 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商品分类:根据一定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所属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 地逐级划分为若干范围更小、特征性和特征更趋一致的自集合体的过程。 6、商品编码:用一组有序的符号(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组合,来标识不同类目商品的过程。 7、条形码:一种利用光电扫描设备阅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号,是由一组宽窄不同、黑色(或 彩色)相间的平行“条”、“空”符号及对应数字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而成的图形标记。 8、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 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9、商品质量法规:有关商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等的总称。 10、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 活动。 11、商品标准:为了保证商品的适用性,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2、商标:用来表示卖方或卖方集体的商品,服务的并与其竞争者的商品、服务相区别的名称、用语、符 号、象征、设计或这些要素的组合。 13、商品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14、销售包装标志:标注在商品销售包装上的产品标志,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形以及其他说明物 等表示。 15、商品检验:商品的卖方、买方或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或方法,按照合同、保准或国 际、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重量、数量、规格以及包装,商品标 志,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验收与否的判定的活动。 二、填空 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 2、商品是通过市场实现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的劳动产品

商品学要点总结

商品学 第1章绪论 一.关键术语 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对于其使用者的意义、作用或效用。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可以用来进行交换,从而获得生产者、经营者所需要的货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这种间接使用价值称为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使用者所具有的直接使用价值。 二.思考题 1.以具体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或效用)、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p4) 2.如何正确理解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属性?商品学如何研究商品使用价值?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为商品本身的实在的用途,主要涉及:商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商品质量标准;商品检验、包装和储运。而社会属性为商品延伸的虚幻的用途,主要涉及:消费者需求规律;商品文化;商品信息与预测;新产品开发;商品、资源与环境。 ②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 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 3.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动态的(形成、转移、实现和消亡);相对(负作用)的范畴。同一种商品对人类来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用途。随着时代的不同,商品的有用性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固有不变的,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性。 4.商品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①商品学萌芽阶段(--17C前),主要研究内容为商品及其性质、质量、品种、规格、贸易方法等。 ②古典商品学阶段(18C初—19C),主要研究内容为商品生产技术方法供医学知识及商品产地、性能、用途、检验、分类、包装、主要市场。

商品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商品学期末知识点归纳 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等方面的规律。在商品学的学习中,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商品学期末知识点的归纳: 1.商品的基本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产品或劳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 且可以通过市场交换。 2.商品的属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大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 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价值是指商品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具体物质形式。 3.商品的价值形成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其中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多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出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多余劳动时间则是指劳 动者超过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式来实现的。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商 品价格来体现,而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的。 5.商品的市场 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的场所,可以分为实物市场和虚拟市场。实物市场是指具体的场所,如农贸市场、商场等。虚拟市场则是指通 过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途径进行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

6.商品的流通 商品经过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阶段。流通是指将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其中包括购买、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7.商品的消费 商品的消费是指人们通过使用商品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消费可以分为个体消费和社会消费两种形式。 8.商品的生产 商品的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将原始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包括生产手段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9.商品的需求和供给 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愿望和支付能力,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的数量和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10.商品的货币化和资本化 货币化是指商品通过货币形式进行交换和交易,资本化则是指将货币资本投入到生产中进行经济活动。货币化和资本化是商品社会化生产的基础。 11.商品的分工与交换 分工是指将社会劳动分配到不同的人或单位进行专门化生产,而交换是指不同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需求的过程。分工和交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2.商品流通的场所和方式

中药商品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 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3.饮片:是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 料。 4.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 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5.中药商品:是指在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也是国家及有关药品标 准中规定使用的所有中药。 6.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一 门应用学科。 7.重要商品名:是指在中药材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商品别名。 8.中药商品规格名:是指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中药别名,是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 行话。 9.特定药用部位检测:对药材商品某些特定的药用部位在总药材中所占比例的检测。 10.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11.品别:只不同品种、不同生境、不同产地的药材类别,其下划分规格、等级。 12.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特殊现象。 13.火试:指药材火烧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特殊现象。 14.松泡:指药材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15.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16.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17.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18.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19.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20.四大怀药:指生产于河南的药材,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21.浙八味:杭白术、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玄参、浙贝母、温郁金、延胡索。 22.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3.条痕:是指矿物类药材在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 24.凤丹皮:生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丹皮。 25.枫斗:指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枫斗。 26.疙瘩丁:白芷根部明显突起的横生皮孔。 27.280:指每500克280粒以内的枸杞子等级。 二.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 (一)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商品药材)的水分测定;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含微量水分的);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商品)2.位于安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是(亳州药市);山东(垔城药市);四川(荷花池药市)3.重要商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4.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标准包括(重要购销质量管理;中药贮藏质量管理;中药运输质量管理)5.出口由经贸部签发许可证的中药材为(麝香;甘草;杜仲;厚朴)6.目前我国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中药材商品有(甘草;川贝母;石斛;蟾酥)7.商品特征的描述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观察内容(形状;切面;边缘;气味;类型)8.既有国产又有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

商品学概论复习要点 1,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开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具有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可以定量表达。〔自然属性:商品的成分、构造、性质,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视,商品质量标准,商品检验、包装、贮藏;社会属性:消费者需求规律,商品美学、商品文化,商品信息与商品预测,新产品开发,商品、资源与环境。〕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使用价值、消费使用价值。 3,以具体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或效用〕、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1〕商品的功能/效用:为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提供的可靠的、必需的只能或效用,如电冰箱的功能效用是冷藏食物; 〔2〕商品体: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物质构成〕,是由多种不同层次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商品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物质根底; 〔3〕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识、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平安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等; 〔4〕无形附加物:附加效劳、利益,如送货上门与免费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售后退换退赔以及一定期限的保修、质量保证措施、一定时期内的优惠折扣、附加财产保险等。 一套住房作为商品的三个层次 核心层次:〔功能/效用〕居住功能:餐饮、睡觉、休息、工作遮风防晒、避雨、保温 有形层次:〔商品体、有形附加物〕 三室一厅一卫:客厅、卧室、书房、儿童室、厨房、卫生间、墙壁、空调、暧气延伸层次:〔无形附加物〕效劳:商业、维修、保洁、平安、邮政、通讯、文化、小区环境 4,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开展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由潜在的使用价值向现实的使用价值转换的过程,我们把该过程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商品使用价值分两个阶段完成,一是在交换过程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二是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动态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即需要、商品、使用价值。需要经过使用价值,选择与定向以及创造而转化为商品,由此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形成,商品通过交换、消费实践、转换为现实的交换,消费使用价值即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再过渡到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形成螺旋。 1,商品分类: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成假设干不同类别的过程。商品分类的结果,一般可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类目、品种和细目等类目层次。商品分类时主要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方法。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

商品学复习资料(广东工业大学)

商品学概论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商品概念: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5.完整商品的构成:①商品体②商品的有形附加物③商品的无形附加物1)商品体主要指商品的核心部分,包括与它不可分割的外观式样和款式。它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用。不同的商品体其功能、性能和品质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指在商品体上或商品体之外的必要附加物品。在流通领域,商品的有形附加物满足运输、装卸、储存和销售等方面的需要。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包装、标志、商标、附件、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和发票八项内容。 3)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和附加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商品;无形商品;通用商品(核心:功能效用;商品体,材料结构;有形附加物;无形附加物) 7.商品学的概念: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科学。 8.商品学研究对象: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实现规律 9.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商品在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中的商品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10.商品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如外形\构成成分\结构\包装\性质\功能,等等。社会属性—如社会适应性\时代性\流行性\心理性\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等。 11.学科性质:技术学派、经济学派、融合学派 12.现代商品学的两大学科体系构成 ①理论商品学(总论:如概论\方法\历史等;研究所有商品共有的共性理论和规律性问题) ②应用商品学(分论:如海关\管理\食品\纺织\家用电器等;运用理论商品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类有关商品的各性问题) 13.商品学体系的研究围绕”商品质量”这个核心展开 14.商品学总任务描述:商品学是为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到废止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的,是为促进商品生产、经营和销售,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具体任务:①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②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③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或丧失 ④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⑤防止商品对环境的污染⑥推动商品使用价值的提升和发展 14.商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社会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方法 2.调查表方法 3.直接面谈方法 4.定点统计调查方法 (二)现场实验方法1.专家法 2.消费者体验法 3.演示法 (三)分析实验方法(四)技术指标方法(五)对比分析方法(1.纵向对比 2.横向对比) 15.学习商品学的意义 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商品竞争的需要③生产\经营企业实践的需要④为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废止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⑤商品学与市场学\广告学年并称销售战略的三大支柱17.商品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1.商品学的理论化:公元780年,中国的陆羽出版《茶经》(世界第一部商品学著作) 2.商品学的学科化:公元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出版《商品学导论》,明确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意义商品学的创始人) 3.商品学的国际化:1976年10月,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1.商品质量的概念::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2.关于商品理解的演变:物质商品→社会商品→绿色商品 3.商品竞争的焦点: 质量、品种、价格 5.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 ①质量是水平的标志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③质量是供给的基础④质量提供效益⑤质量控制市场商品质量特性:凡是反映商品使用目的的各种技术经济参数都可以叫做质量特性。1商品质量特性的主要内容 适用性,商品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信息性和可溯性,维修性,环保性2商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简化 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检验质量,使用质量 10.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科技的发展水平,.科学管理与员工素质,科研与设计水准,原材料,生产工艺与设备,商品检验,商品包装运输与存储,销售与服务,使用与保养商品废弃物的处理

商品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商品市场质量的社会属性: ①政治法律属性 ②社会经济性 ③思想文化性 ④消费心理状态性 ⑤社会利益保证性 ⑥消费需求的市场区域性 ⑦消费需求的时机与时限性 ⑧商品的服务性、品牌性和价格性等 2.戴明法的步骤和特点 步骤: ①计划:找定主题、寻找原因、找主因、制定计划。 根据存在的问题或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产品质量的 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计划,确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措施,并管理项目。 ②执行:按照计划和标准规定具体实施。 ③检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调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将工作结果与制定的计划进行比较, 找出问题,取得经验。 ④处理:把上阶段执行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标准或规程,形成制度,以便今后执行; 总结失败的教训,以供今后借鉴;遗留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特点:①一个总体循环里面有多个小的循环。②没有成功的计划进入下个循环,自我无限循环。 3.企业在选择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时应考虑的原则: ①优先考虑申请产品认证。产品认证已包括对质量体系的检查和评定。 ②分两步申请认证。对多产品品种、范围广的企业,先通过体系认证,在此基础上对重点 产品进行产品认证时,可免除质量体系审核,只对产品进行检验。 ③不适合产品认证的可申请体系认证。 ④必须申请产品认证。我国法律法规或联合规章规定实行强制认证的产品必须申请产品认 证;产品出口时,进口国的法律、法令要求强制认证的安全性产品,必须申请产品认证。 ⑤可申请体系认证。产品出口时,外商只要求企业提供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可申请 体系认证。 4.包装质量的要求: ①适用性:适合被包装商品的体积、形态、性能;适于装卸、运输、储存、销售各流通环 节;适用于最终适用者。 ②美观性 ③环保性:包装材料的获取和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包装废弃时回收利用。 ④经济性 ⑤标准化 ⑥安全性:对商品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对接触人员的健康安全 ⑦便于包装生产者机械化生产

商品学知识重点总结版

商品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商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②供他人消费既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③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他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构成? 商品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三个方面构成。 核心部分,即商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利益。或者说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所在。 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形式部分,即商品的具体形态,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可以接触到,感觉到的有形部分。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因此商品学就是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两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研究。 4、商品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2)研究商品的科学系统分类 (3)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5)分析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第二章 一、商品分类方法——线分类法 & 面分类法 1.线分类法 (1)线分类体系:线分类法所建立起来的体系即为线分类体系。( 2)线分类法:也称层 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3)特点:“在这种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 存在着隶属关系。” 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等,将分类对象一层一层地进行具体划分,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面分类法 (1)面分类体系:平行分类法按面分类法所建立起来的分类体系即为面分类体系。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列成一个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 (3)特点:面分类法分类时所选用的标志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每个标志层面都包含着一组类目。 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目前以全数字符号型商品代码最为普遍。 根据表示信息不同分类:分类信息和标识信息。 根据所用符号组成不同:全数字型,全字母型,数字一字母混合型。 商品编码的原则 (一)分类代码的编制: 1•唯一性原则:所标识的商品与代码一一对应,保证每一编码对象有唯一商品代码。 2•简明性原则:简明、易记、易校验、不宜过长、便于手工或机器处理和储存。 3•层次性原则:层次清晰,反映分类体系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