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是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工程应用,如热交换器、锅炉、冷却塔等。

传热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速率。

本文将介绍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传热系数k的定义传热系数k是一个描述热量传递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k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系数k越大,热量传递速率越快。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是:k = Q/(A×Δ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各种传热过程的计算,如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h×L其中,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L表示传热长度。

对流传热系数h是一个描述流体内部传热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对流传热系数h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长度L是指热量传递的距离。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辐射的传递过程。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εσ(T1+T2)(T1^2+T2^2)其中,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辐射率ε是一个描述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之比。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的四次方之比。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过程。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λA/L其中,λ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L表示传热长度。

总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总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总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对数平均温差法是一种基于热传导定律的方法,适用于许多传热装置。

该方法假定热量传导是均匀的,并且传热界面两侧温度的梯度是线性的。

对于热交换器,总传热系数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1/U=(1/h₁+δ₁/k₁+δ₂/k₂+1/h₂)
其中,U是总传热系数,h₁和h₂是导热界面两侧的对流换热系数,δ₁
和δ₂是导热界面两侧的对流膜层厚度,k₁和k₂是导热界面两侧的导热系数。

确定传热系数的方法是基于实验数据或理论计算。

实验方法包括传热
系数的测量和确定,包括测量两侧的温度和流体的流速,然后根据传热定
律求得传热系数。

理论方法则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和边界层理论等原理,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传热系数。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对于工程设计和设备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
传热界面材料、优化流体流动、控制膜层厚度等措施,可以提高传热效果,减少能量损失。

此外,总传热系数还可以用于计算设备的传热效率和热量
损失,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总的来说,总传热系数是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重要参数,用于描述传
热界面的传热效果。

计算总传热系数需要考虑导热界面的对流换热和传热
系数,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设计,
可以提高传热效果,减少能量损失。

总传热系数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和设
备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doc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doc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流传热系数是热传导中的一种传热方式,常用于热交换器、冷却塔、加热器等传热设备的设计与计算中。

对于流体在壁面上的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速、温度、粘度等变量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流体与流动状态,可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1.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公式:
h = 1.13 * (gβΔT)^1/4
其中,h为对流传热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β为热膨胀系数,ΔT为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的差值。

2. 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公式:
Nu = CRe^mPr^n
其中,Nu为努塞尔数,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C、m、n 为经验系数。

3. 线性对流传热系数公式:
h = kΔT
其中,k为比例常数,ΔT为温度差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理想条件下的流动状态,而实际应用中因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其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具体设计与计算仍需进行实际测试与验证。

- 1 -。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K是评价材料传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其经验计算采用公式K=1/(1/αn+1/以及修正系数等因素。通过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可以求得材料的传热系数K值。本文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墙体的材料名称、厚度、导热系数和修正系数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传热系数计算的基础。同时,本文还提供了具体的计算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传热系数K的计算方法、相关参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

传热学计算公式

传热学计算公式

Nu = 2+0.6(Re^1/2)(Pr^1/3) 。

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

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学三种传热方式可以分开学。

传热学相较于理论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大学生掌握了高等数学完全可以自学的。

学习传热学必须有耐心,了解几种换热方式和常见的几个常数公式(努谢尔特数、格拉晓夫数、伯努利常数,傅里叶常数,而且常常推导下几个常用常数公式间的关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其实不少是远亲的),其实解决传热学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在和导热系数较劲,有时候是直接涉及。

扩展资料:
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

1804年,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在热传导方面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

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常见墙壁传热系数计算值

常见墙壁传热系数计算值

常见墙壁传热系数计算值本文将介绍常见墙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是描述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建筑中墙壁的隔热设计至关重要。

常见墙壁结构常见的墙壁结构包括砖墙、混凝土墙、外墙保温系统等。

不同结构的墙壁由于材料的不同,其传热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墙壁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U = \frac{1}{R}\]其中,\(U\) 是传热系数,\(R\) 是热阻。

对于不同的墙壁结构,热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 对于砖墙:\[R = \frac{1}{h_1} + \frac{t_1}{\lambda_1} + \frac{1}{h_2} \]其中,\(h_1\) 是室内换热系数,\(t_1\) 是砖墙厚度,\(\lambda_1\) 是砖的热导率,\(h_2\) 是室外换热系数。

2. 对于混凝土墙:\[R = \frac{1}{h_1} + \frac{t_1}{\lambda_1} +\frac{t_2}{\lambda_2} + \frac{1}{h_2}\]其中,\(h_1\) 是室内换热系数,\(t_1\) 是混凝土墙厚度,\(\lambda_1\) 是混凝土的热导率,\(t_2\) 是保温层厚度,\(\lambda_2\) 是保温材料的热导率,\(h_2\) 是室外换热系数。

3. 对于外墙保温系统:\[R = \frac{1}{h_1} + \frac{t_1}{\lambda_1} +\frac{t_2}{\lambda_2} + \frac{t_3}{\lambda_3} + \frac{1}{h_2} \]其中,\(h_1\) 是室内换热系数,\(t_1\) 是保温层厚度,\(\lambda_1\) 是保温材料的热导率,\(t_2\) 是保护层厚度,\(\lambda_2\) 是保护材料的热导率,\(t_3\) 是外墙厚度,\(\lambda_3\) 是外墙材料的热导率,\(h_2\) 是室外换热系数。

计算重点公式传热学

计算重点公式传热学

计算重点公式传热学传热学是研究热能在物质之间传递的学科,涵盖了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计算传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优化和设计各种热能设备和系统。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传热计算公式。

1.热传导计算公式热传导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热能的方式。

对于常见的一维热传导问题,可以使用傅里叶热传导定律进行计算:q = -kA(dT/dx)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的热量流率,k是物质的热导率,A 是传热截面积,dT/dx是温度梯度。

如果传热是在不同的材料之间进行,还需要考虑热传导的界面热阻。

界面热阻的计算公式为:R=1/(hA)其中,R是界面热阻,h是对流传热系数。

2.热对流计算公式热对流是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能的方式。

对于流体中的对流传热,可以使用牛顿冷却定律进行计算:q=hAΔT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的热量流率,h是对流传热系数,A 是传热表面积,ΔT是流体和物体之间的温度差。

对流传热系数h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者经验公式进行估算,常用的计算公式有Nusselt数和普朗特数。

3.热辐射计算公式热辐射是通过物体表面的电磁辐射传递热能的方式。

对于黑体辐射,可以使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进行计算:q=σAε(T^4)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的热量流率,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是物体的表面积,ε是物体的辐射率,T是物体的温度。

对于非黑体的辐射传热,还需要考虑辐射率和视觉系数等因素。

4.综合传热计算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会有多种传热方式同时存在。

此时,需要将不同传热方式的热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总的传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综合传热公式:q_total = q_conduction + q_convection + q_radiation其中,q_total是总的热量流率,q_conduction是热传导的热量流率,q_convection是热对流的热量流率,q_radiation是热辐射的热量流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公式_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Ri—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围护结构热阻(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R0
式中: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Kb3Fb3)/(Fp+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