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妇科-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妇科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经西医促排卵治疗无效,要求中医治疗者。
一、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孕病(TCD编码:BFZ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ICD-10编码:E28.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制定。
(2)西医诊断:参照欧洲人类生殖协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于2003年在鹿特丹联合发起PCOS研讨会制定的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孕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2.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不孕病(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和免疫性不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观察项目1.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症状体征的观察观察患者基础体温变化、多毛、痤疮、肥胖、卵巢形态等体征的改善情况。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性激素六项;(2)盆腔超声;(3)肝功能、肾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肝、肾、肾上腺彩超、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妇科 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妊娠中晚期,孕妇腹形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胎儿虽存活但生长迟缓者。
2.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孕妇体重、宫高增长缓慢:①妊娠28周以后,孕妇体重连续2周增加缓慢或停滞,应警惕有FGR的可能;宫高、腹围连续3周测量均在第10百分数以下;②胎儿发育指数小于-3【胎儿发育指数=宫高(cm)-3*(月份+1)】。
(2)超声检查示胎儿生长各径线【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度(FL)及头围与腹围(HC/AC)比值】及预测胎儿体重低于同孕龄胎儿平均值的第十位百分位数。
(3)彩色多普勒测量脐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胎儿大脑中动脉(MCA)PI异常:①妊娠24周后S/D比值>4,晚期妊娠S/D比值>3;②脐动脉舒张期末波缺失或倒置;③大脑中动脉 PI降低。
(4)血清生化指标异常:母体尿雌三醇(E3)值下降、尿雌激素/肌酐比值(E/C比值)下降、血清人胎盘生乳素(HPL)值下降、血清甲胎蛋白(AFP)上升,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下降,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下降,IGF-1下降有助于确诊FGR。
符合以上第(1)、(2)项,兼第(3)项中任一条,排除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可确诊。
(二)证候诊断1.气血虚弱证:孕妇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症见面色晄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少气懒言,纳少无力;舌淡、苔少,脉细弱无力。
2.脾肾阳虚证:孕妇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症见腰膝酸冷,手足不温,纳少便溏,或形寒畏冷;舌质淡,苔白或薄白,脉沉迟。
3.肝肾阴虚证:孕妇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症见头晕耳鸣,腰酸乏力,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滑数等。
干货分享:胎萎不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中医方剂

干货分享:胎萎不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中医方剂干货分享:胎萎不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中医方剂承真传医今天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以后,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而胎儿仍存活者,称为胎萎不长。
本病与西医所称“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相同。
胎萎不长的诊断要点· 妊娠中后期,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 B 超检查,测量胎儿的各径线,可以助诊。
· 胎萎不长要与胎死腹中相鉴别。
胎萎不长的辨证分析妊娠胎气本乎血气。
胎萎不长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胎儿而不长;亦有因血寒生化失期或血热伤阴,阴虚血燥不能滋养胎儿而不长者。
本病的辨证着重辨虚实。
虚者以气血虚弱为主,亦有阳虚宫寒者;实证可见于血热,亦有兼见血瘀者。
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并应动态观察胎儿长养的情况。
胎萎不长的辨证论治气血虚弱型【证见】妊娠中晚期,腹部增大与子宫底高度明显小于孕月。
身体赢弱,面色萎黄或咣白,头晕气短,疲乏懒言。
舌淡嫩,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滋养胎元。
【方药】1 .主方三才大补丸 ( 《陈素庵妇科补解》 )处方:党参 30 克,北黄芪 20 克,白术 15 克,山药 30 克,熟地黄 15 克,白芍 15 克,当归 15 克,川芎 10 克,阿胶 15 克 ( 烊化 ) ,艾叶 15 克,香附子 10 克,补骨脂 15 克,杜仲 15 克。
水煎服。
血虚较甚者,选加何首乌、乌豆衣、枸杞子、黄精,以补血滋阴。
脾虚纳呆者,去熟地黄、白芍,加茯苓、山楂、谷麦芽之类,以健脾消食。
2 .中成药(1) 滋肾育胎丸,口服,每次 6 克,每日 3 次。
(2) 人参养荣丸,口服,每次 1 克,每日 2-3 次。
血寒型【证见】妊娠中晚期,腹形与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或胎心音较弱。
形寒肢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
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养血育胎。
【方药】主方长胎白术散 ( 叶天士《叶氏女科证治》 ) 加减_ 处方:白术 20 克,川芎 10 克,熟地黄 20 克,阿胶 15 克 ( 烊化 ) ,北黄芪 20 克,当归 15 克,牡蛎 20 克,茯苓 20 克,艾叶 15 克,补骨脂 15 克。
妇科-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门诊患者。
一、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滑胎病(TCD编码为:BFR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习惯性流产(ICD-10编码为:N96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阴虚血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月(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滑胎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2.辨证分型为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虚血热证;3.患者年龄范围23~35周岁;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或维持量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5.合并生殖系统畸形等非药物能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6.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7.染色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生殖内分泌测定;(3)妇科超声检查;(4)血TORCH、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5)滑胎病原因必需排查项目:夫妻染色体、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血型、甲状腺功能,认可既往或外院已排查的项目。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萎不长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萎不长大纲要求:胎萎不长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胎萎不长定义:妊娠4~5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不长”。
亦可称为“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
病机: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而致胎儿生长迟缓。
病因: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16年)。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以虚证为多。
本病的治疗原则,当求因治本,去其所病,重在补脾肾、益气血,使其精血充足,则胎有所养。
气血虚弱证:妊娠4~5个月后,腹形和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面色萎黄或白,身体羸弱,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少,脉稍滑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养胎。
方药:胎元饮。
脾肾不足证: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酸软(肾),纳少便溏(脾),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补益脾肾,养胎长胎。
方药: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血寒宫冷证: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形寒怕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滑。
治法:温肾扶阳,养血育胎。
方药: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注意:脾肾不足证与血寒宫冷证,都有虚寒之象,但是脾肾不足证还有脾虚见证——纳少便溏!滑胎大纲要求:滑胎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滑胎定义: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
病机:母体冲任损伤和胎元不健。
病因:肾虚、脾肾虚弱、气血两虚、血热和血瘀。
诊断病史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诊断时注意其连续性和自然陨堕(无外力因素)的特点。
多数滑胎病人,往往发生在妊娠后的相同月份(故用药维持超过既往堕胎时间2周以上),但也有部分病人滑胎不在相同月份。
检查(1)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发育,有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及盆腔肿物等。
(2)实验室检查查男女双方染色体。
男子因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精子数目、活动力、畸形率的异常。
女方查黄体功能、胎盘内分泌功能、ABO抗原、血清抗体效价、抗心磷脂抗体等。
胎萎不长产妇的中医疗法

胎萎不长产妇的中医疗法妊娠四五个月后胎儿虽存活但生长发育缓慢,孕妇腹形及宫体明显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者,称为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不长”、“妊娠胎萎燥”[1]。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属于高危妊娠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胎儿发育,还可导致堕胎、小产、胎死腹中,甚至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能与智力发育,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胎萎不长产妇25例,年龄21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25.4岁。
其中气血虚弱患者12例,脾肾不足患者4例,血寒宫冷患者9例。
均诊断明确,实施中医治疗方法。
1.2结果:25例产妇经2 中药治疗治疗本病重在补脾益肾,调养气血,助其胎元而胎自长。
同时要加强营养,戒烟、戒酒,动态观察胎儿生长的情况。
若发现畸胎、胎元异常、胎殒难留,或胎死不下者,应速去胎益母,以防变生他病。
2.1气血虚弱治法:补益气血,荣养胎儿。
处方:胎元饮(《景岳全书》)。
本方为八珍汤减茯苓、川芎,加杜仲、陈皮而成,取其补气养血兼补肾安胎之效。
若气虚甚者,酌加黄芪增强补气之功;若血虚甚者,酌加阿胶、枸杞、制首乌养血安胎;若伴有大便秘结,可加大当归用量,酌加玄参、肉苁蓉润肠通便。
亦可选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补气养血以益胎元。
2.2脾肾不足治法:补脾益肾,养胎长胎。
处方: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方用寿胎丸补肾安胎;四君子汤健脾益气。
两方合用,补脾益肾,使胎有所养。
本证亦可用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减神曲治疗。
若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制首乌、当归益气养血;若腰腹冷痛甚者,加杜仲、鹿角片补肾益精。
2.3血寒宫冷治法:温肾助阳,养血长胎。
处方:长胎白术散(《叶天士女科》)加巴戟天、艾叶。
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使气血充足,胎元得养;阿胶、地黄、当归、川芎滋阴养血以濡养胞胎;川椒、巴戟天、艾叶温肾助阳以暖胞宫;牡蛎咸寒引药入肾而养胎元。
胎萎不长中医课件

概论
⒈概念:妊娠腹形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胎儿存活 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又称为“胎不 长”、“妊娠胎萎燥”。 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弘扬国粹 锐意创新 以人为本 铸造辉煌
一、病因病机
素禀肾虚 孕后房事不节 素体气血不足 孕后恶阻较重 胎漏下血日久 素体阴虚 久病失血伤阴 孕后过食辛辣
弘扬国粹 锐意创新 以人为本 铸造辉煌
四、辨证论治
㈠、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侯: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形寒肢冷, 手足不温,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填精养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覆盆子、桑椹子
弘扬国粹 锐意创新 以人为本 铸造辉煌
(二) 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侯:妊娠腹形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身体羸弱, 头晕心悸,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气养 血育胎 方药举例:胎元饮加续断、枸杞子
弘扬国粹 锐意创新 以人为本 铸造辉煌
检查
①妇科检查 宫底高度和孕期不符,明显小于妊娠月份 胎动、胎心较弱
②实验室检查 a.尿雌三醇可以诊断胎盘代谢功能不良 b.取羊水作胎儿成熟度检查 c.或作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甲胎蛋白测定
③其它检查 B超每二周测量胎儿双顶径,孕末期每周测量体重
弘扬国粹 锐意创新 以人为本 铸造辉煌
胎萎不长
科室:产科
目录 CONTENTS
01、概论 02、病因病机 03、诊断及鉴别诊断 04、辩证论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胎萎不长的定义、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 疗原则及各证型的治法和方药。
能力目标:胎萎不长能进行正确的诊断、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提高中 医辨证论治水平;
中医问诊之胎萎不长的问诊

胎萎不长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胎萎不长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但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胎不长养”“胎弱症”。
本病若失治、误治,病情发展,可导致胎死腹中、小产、分娩低体重儿。
严重者可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及运动神经障碍,乃至致残。
故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本病,可避免胎死腹中、小产的发生,并有利于优生优育。
胎元在母体胞宫内生长发育,全靠母体气血精液的濡养。
当各种原因导致母体的脏腑衰损,气血失调,出现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血热,血瘀内阻等,均可使胎元失养而发生胎萎不长。
正如《女科百间》说:“胎元在胞,以气血滋养,若冷热失宜,气血损弱,则胎萎燥而不育。
”西医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属于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本病的诊断,首先应通过问诊了解既往月经是否规律,何时出现早孕反应,何时感胎动等以核实其妊娠月份是否准确。
进一步了解目前是否感胎动,乳房是否胀满,有无口臭、乏力等不适,并通过产前检查进一步证实胎儿存活但其生长小于妊娠月份即可诊断。
胎萎不长是以胎儿存活但生长迟缓为主症,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病因病机不同,则有不同兼症。
因此本病辨证要点是通过间诊,根据伴随全身症状及病史进行辨证论治。
(二)分型问诊1.脾肾虚损问诊:孕四五个月后,胎儿存活但生长小于妊娠月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的门诊患者。
一、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萎不长病(TCDS码:BFR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均称型胎儿生长受限(ICD-10编码:036.503)。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常见证候:
气血虚弱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中
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w 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大于24孕周并小于30孕周的
2. 西医诊断必须符合外因性非均称型胎儿生长受限。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产科检查(宫高,腹围,体重,胎心);
(2)血、尿常规,血生化,D-二聚体;
( 3 )唐氏筛查、TORCH;S
(4)B超(包括彩色多普勒)。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雌三醇(E3)值、尿雌激素/肌
酐比值(E/C比值)、血清人胎盘生乳素(HPL值、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妊娠特异性B 1糖蛋白(SP1)、IGF-1 ;脐血或羊水染色体分析;血黏度,甲皱微循环。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 1 )气血虚弱证:益气补血,健脾养胎。
( 2 )脾肾阳虚证:补益脾肾,填精养胎。
( 3 )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清热养胎。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补肾安胎。
2. 胎教音乐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1. B超测胎儿生长各径线值接近或达相应孕期正常范围;
2.母体体重、腹围、宫高增长。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特殊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 治疗期间胎儿的宫内情况恶化,退出本路径。
3.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胎萎不长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胎萎不长病(胎儿生长受限)(TC騙码:BFR060、ICD-10编码:036.503)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 性别: _ 年龄: _ 门诊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
35天实际治疗时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