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作为一种广泛流行于当今西方社会的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在国内学界也引起广泛关注。
但究竟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国内外学界存在着诸多分歧。
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思路出发,把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变迁联系起来,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标签: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一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杰姆逊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依据。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化。
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的序言中,杰姆逊提到“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组织的新方式”及其带来的新文化形式。
杰姆逊指出,在所谓后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在美国,后工业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诸如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特别是广告工业的急剧扩张等等使文化作为商品进行批量生产成为现实。
杰姆逊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人们在经验方式上的变化:一方面是个人生活越来越封闭于丰裕社会的壁垒和禁锢之内,越来越离开这个世界上生产与劳动的现实;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服务性经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幻的景观社会,以致人们“居住在一个由人工刺激和电视传播的经验所构成的梦幻世界里”,而重大的形而上学问题,关于存在和生命意义的基本问题,“从来没有显得这么极为模糊和不且题旨”[1]8。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杰姆逊进一步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变化进行了描述:“正如我认为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都已达致了共同的感觉,即一种新型的社会开始出现于二次大战后的某个时间(被五花八门地说成是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媒体社会等等)。
新的消费类型;有计划的产品换代;时尚和风格转变方面前所未有的急剧起落;广告、电视和媒体对社会迄今为止无与伦比的彻底渗透;市郊和普遍的标准化对过去城乡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紧张关系的取代;超级高速公路庞大网络的发展和驾驶文化的来临——这些特点似乎都可以标志着一个和战前旧社会的彻底断裂。
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作者:梁苗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5期摘要:作为一种广泛流行于当今西方社会的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在国内学界也引起广泛关注。
但究竟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国内外学界存在着诸多分歧。
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思路出发,把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变迁联系起来,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中图分类号:K248.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102-03一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杰姆逊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依据。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化。
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的序言中,杰姆逊提到“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组织的新方式”及其带来的新文化形式。
杰姆逊指出,在所谓后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在美国,后工业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诸如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特别是广告工业的急剧扩张等等使文化作为商品进行批量生产成为现实。
杰姆逊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人们在经验方式上的变化:一方面是个人生活越来越封闭于丰裕社会的壁垒和禁锢之内,越来越离开这个世界上生产与劳动的现实;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服务性经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幻的景观社会,以致人们“居住在一个由人工刺激和电视传播的经验所构成的梦幻世界里”,而重大的形而上学问题,关于存在和生命意义的基本问题,“从来没有显得这么极为模糊和不且题旨”[1]8。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杰姆逊进一步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变化进行了描述:“正如我认为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都已达致了共同的感觉,即一种新型的社会开始出现于二次大战后的某个时间(被五花八门地说成是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媒体社会等等)。
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最后,自我意识的丧失导致价值标准的失落。在自由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以赚钱为目的。个人主义和对自我的崇拜是这一时代文化的特征。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志、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行事,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个人是行为的绝对标准,自己的利益追求是行动的轴心。但是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个人都丧失了自我中心,每个人都按照职业和角色的要求行事,他人的行为标准就是自己的行为标准。在这里,按照他人的行为方式行事才能与他人共处,甚至其它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什么。人的行为失去了标准,丧失了对终极价值的追求。自我沉沦于他人之中。人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许多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竭力描写同性恋、性无能、恋父情结甚至自杀的冲动等。这只不过是对自我怀疑的张扬,并以对人生信念的彻底的绝望来反叛这个导致自我意识丧失的时代。
其次,文化的扩张、文化工业的兴起,使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文化丧失了传统的地位,这也造成文化的危机。以往,聆听美妙的古典音乐,欣赏绘画大师的杰作是陶冶人的情操、逃避物欲世界侵染的有效途径。如今以高技术为手段的大工业可以把古典艺术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摹本可以代替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文化工业与商品生产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现代工业已经开始把古典艺术作为商品在柜台上出售,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之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艺术与生活、商品与文化的界限消失了。文化应当遵循的是商品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它失去了传统的价值意蕴,失去了传统的地位。#p#分页标题#e#
三、解决文化危机的构想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所产生的文化危机,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了种种设想。其中以哈贝马斯、利奥塔德和贝尔等人提出的观点最富有代表性。
哈贝马斯认为,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需要重建日常世界。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社会行为的主体具有诸如规范、规则、价值观、心照不宣的理解等诸如此类的知识以及人际沟通所必须的适当的社会背景。在日常世界中,人们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作为彼此相互理解的手段,进行自由的交往,以便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在交往行动中,行动者为了商议共同对情景的界定,他们才同时涉及到客观的、社会的、主观的世界中的各项内容〔2〕。这就是说,通过交往行动, 日常世界中的三个组成部分文化、社会和人格能够达到理解、协调行动和社会化,它有利于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以及人格的形成。哈贝马斯认为,随着社会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社会分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要维持日常世界的再生产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交往。但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科学技术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权力和金钱等非语言的驾驭机制贯穿于社会系统之中,它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交往的手段。市场、法律体系、福利政策甚至家庭关系越来越依赖于权力和金钱等非语言的媒介手段来有效地运行,它们成为社会整合的手段。于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受到侵犯和干预,文化再生产出现困难。换句话说,经济和政治的运行手段干预和统治日常世界,并因此出现日常世界再生产的危机。人们之间无法共同理解、共享文化。为此,哈贝马斯主张重建日常世界,通过交往行动把社会整合起来。具体地说,在政治方面,重建公众圈,通过语言的讨论来对社会问题达成共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社会政策,而不靠权威来制定政策,靠金钱(富裕的生活)来赢得公众的政治支持。在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方面,通过日常世界的沟通来实现文化的共享和相互理解。
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及其对人之为人的哲学反叛

作者: 徐才
作者机构: 中共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绥化152054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讨
页码: 21-24页
主题词: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人之为人的悖论;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恶性膨胀必然要导致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承诺的失望与反叛.这一"逻辑" ,似乎是西方文化在重演着古希腊故事中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厄运 ,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则是来实现这一厄运的"逆婴".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的反叛与摧毁 ,其要害正是在哲学的极限之处对人之为人的悖论的反叛.因为人之为人的悖论决定了哲学虽然无法给出只有"上帝"才能给出的终极解释 ,但又必须追求像"上帝"那样的解释.这决非是哲学的过错和像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说的"自欺" ,而是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悖论及由此而造成的人在本体论层面的困惑与迷惘的自觉拥有和自觉承受.因此 ,消解本体论的终极关怀决非是人类应有的文化选择 ,而只能是通向非人化的快车道.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冲击 ,哲学首要的任务和根本的文化使命 ,是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 ,再建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浅析后现代主义

浅析后现代主义[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敏感性的历史时期”。
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实践伴生始终的问题,只不过是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化而从关于世界本源和道德伦理的幕后窜到了资本运动的前台,并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进程而打斗愈烈。
本文意欲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意义含混和审美颠覆,通过再现其展开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途径和它内在的无法避免的矛盾。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矛盾与困窘;启示;青少年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后现代主义是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现代主义比较得来的一个名称,或者可以称为一种理念。
《后现代的生存》的私以为:后现代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①。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传统和经典的消解、颠覆。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
通常认为,现代化只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变迁过程。
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遇到了挑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既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自然变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以选择并力图追求的目的和目标。
因此,现代化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体。
正是这种目的和过程的矛盾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的却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利益方面的巨大进步,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对科技理性的怀疑渐成思想界的思考主题。
以怀疑和否定为思维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也来自于社会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制造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取代企业主成为支柱。
概述弗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理论

概述弗·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理论(1)三种文化形态与三种社会形态:①市场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现实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
②三个阶段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作用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和自我体验,分别反映了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标志着人的性质的一次次改变。
(2)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三个主要表现:①空前的文化扩张。
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界限基本消失。
②语言和表达的扭曲。
后现代语言已经完全不同于现代主义语言,我们被语言所控制,说话的主体不是“我”而是“他者”。
即我只是语言体系的一部分,语言体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是“语言说我”而非“我说语言”。
③后哲学不再宣布发现真理是自己的天职和使命。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他者引导”的社会,理论不再提供权威和标准,而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进行不断的否定,对真理和价值等话题的讨论被关于语言的游戏所取代。
(3)后现代主义的表征:①深度模式削平导向平面感。
后现代主义所要打破削平的是四种深度模式:一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现象与本质的区分。
二是弗洛伊德的表层与深层心理分析模式。
三是存在主义关于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异化性与非异化性的二元对立。
四是索绪尔符号学所区分的能指与所指。
②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
这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所拥有的是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观。
③主体性消失意味着“零散化”。
主体在零散化为碎片之后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世界变成了物与物的世界,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只剩下纯客观的表现。
④距离感消失皆肇因于“复制”。
复制的核心在于本源的丧失,一切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了深度和历史,没有主体和真理。
(4)“辩证的批评”理论:①认为任何解释都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解释性的主导符码来进行。
②对艺术文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③要结合社会背景来解释艺术作品。
④强调整体性或总体性的观念。
他认为,只有从整个文化社会生活中观察文艺作品,才具有分析的准确性。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观点,它对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批判,并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假设。
它的产生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密切相关。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社会和经济变革密切相关。
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复杂性和全球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种全球资本主义的崛起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现代主义观念和理论开始失去效力。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进一步削弱了现代主义的信仰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还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困境密切相关。
现代主义强调理性、科学和进步,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的社会现实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主义理论无法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
现代主义忽视了对权力、身份和文化差异的理解,无法解释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导致了人们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超越现代主义的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然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也包括对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自由,对真理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有所强调,后现代主义也强调了这些方面,但同时也对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和主体性提出了质疑。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语言和符号分析方法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符号研究产生了影响。
批判理论则强调权力、压迫和社会差异的问题,后现代主义也吸收了这些批判理论的观点,并关注了权力结构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到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影响,也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困境密切相关,同时还继承了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的一些关键观点。
后现代主义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假设,探索一种更加纷繁复杂、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哲学类】

——附加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工程概况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总长度545m;道路设计红线宽度主线30m,一副路面;车行道16m;绿化带2*4m;人行道2 *3m。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照明、弱点管道、标志标线工程。
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城市主干道(2级)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使用年限:15年4、车行道、人行道设计坡度:2%主要设计依据:1、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咸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咸阳市彬县泾河区建设规划图”。
3、《城乡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一章项目经理部组成1.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部授权管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我公司投标自报工期为180日历天,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在满足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提前交付使用,实现我公司的承诺。
成本目标:科学管理,精密组织,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返工等质量事故,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战后经济发展的这些新特征及其所带来的文化产业的扩张、文化资本和文化商品的流通、文化价值的对抗以及文化的独立性的日渐削弱,使人之为人的文化本性问题和文化压迫问题现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三杰姆逊借鉴恩斯特·曼德尔(ErnestMandel)在《晚期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的资本主义分期理论,从资本的扩张入手,将资本主义分为三个时期: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当前的晚期资本主义。
这三个时期分别以资本的自由竞争、竞争导致的垄断资本以及资本的跨国运作为特点,同时对应地都有自己作为主导形式的文化模式: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对应于市场资本主义,现代主义对应于垄断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对应于晚期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马克思的《资本论》所研究的阶段,是所谓市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也有称之为古典式资本主义的。
这一阶段中,资本的扩张逻辑主要实现于可见的物质形态之中,而文化的主导形式也是现实主义,即注重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资本的扩张进一步加剧,推动资本主义开始由国家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出现了垄断企业和大规模的工业化。
列宁称此阶段的资本主义为帝国主义。
资本的扩张推动规模化现代工业的兴起,这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但作为个体的人却越来越感到孤独无依,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自由、博爱、平等等道德观念被现代工业批量制造的枪支弹药击得粉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关系陷入深刻的危机之
中。
这些社会现实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新型的文化形式应运而生,即现代主义。
可能是无法直面丑陋的现实,所以不同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而是采用荒诞的或寓意的语言将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变相扭曲地影射出来,抽象成为文化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战后,资本的扩张渗入尖端技术领域,商业企业的形式也改变了,金融资本时代来临了。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投机和股票市场已经成为主导的经济因素,投资和股票市场比实实在在的工业生产更加引人注目,金融交易中唾手可得的可观的利润使金钱似乎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这些金钱也不再是之前的棉花钱、大麦钱或者纺织钱,而是脱离了哺育它的具体场所,变成了自由浮动的神秘之物。
“大量金钱环绕全球的闪电般的运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它们显然也产生了新的政治障碍,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新的不可再现的征候”351。
这种新的征候,表现在文化上就是现代主义时期已经显现出来的抽象问题更加严重了。
杰姆逊认为,如果说现代主义忠实地再现了列宁所谓的“帝国主义”时期由资本扩张所带来的愈加严重的抽象,那么今天所说的后现代性则是另一个尚未到来的抽象阶段的征候,它在性质和结构上都不同于以前的抽象。
援引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里的观点,杰姆逊将其描绘为我们自己时代的金融资本主义即全球化社会的金融资本时代,以及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抽象。
资本的扩张带来文化形式上的变化;反之,我们研究文化也不能离开经济框架。
因此,杰姆逊认为,“关于金融资本主义的任何综合性的新理论都需
要深入到扩大了的文化生产领域去测绘其效应;实际上,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本身——与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一起——与其他晚期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一样,都具有深刻的经济性,都完全是后者普遍化了的商品系统的组成部分” 352。
现代主义是资本商品化逻辑的产物,后现代主义取代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资本逻辑的进一步强化。
杰姆逊认为,当前阶段的资本主义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纯粹的资本主义,因为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恰好证实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化的论断:即商品社会的规律驱使人们不断生产日新月异的产品,务求以更快的速度把生产成本收回,并且把利润不断地翻新下去。
为了获得利润,资本可以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任何一个领域。
二战后,在这种资本无止境追求利润的体制中,文化的生产越来越明显地受到资本逻辑的控制,文化的逻辑被资本的逻辑吸收并被纳入商品生产的总过程之中,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往基本的文化角色和社会功能。
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席勒、黑格尔等都认为人的美学以及审美这一部分是拒绝商品化的。
康德将人类活动分为三类:实践的、认识的和美学的,并认为美、艺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不属于任何商业企业(实践的)和科学知识(认识论)领域。
杰姆逊指出,如果说第二阶段中资本主义通过暴力,以外在的手段使世界殖民地化,那么第三阶段的资本主义就是一种更深刻的渗透,因为在这一阶段中,美、艺术、文化作为惟一可以拒绝资本和商品化的范畴也消失了。
文化全面“移入”社会生活,在尘世间“惊人地扩散”。
但这种“移入”并没有提升文化也没有提升生活,反倒是因为资本的均质化而造成了
文化自身的黯然失色和平面化,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平面化、标准化和索然无趣。
总之,在杰姆逊看来,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第三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扩张具有紧密联系。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只不过是在文化的层面上反映了资本扩张的又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文化的逻辑被资本的逻辑所吸收,并成为资本继续扩张和渗透的工具。
由此,杰姆逊总结指出,“所谓‘后现代主义’根本无法脱离晚期资本主义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基本变化因素而独存。
这种变化,包括了文化在社会功能上的重大变化”503。
在后现代主义中,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方面无处不在。
也是在此意义上,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不仅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形式,并且作为资本对文化彻底渗透和同化的标志而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参考文献: [1]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 1997. 詹姆逊文集:第3卷.文化研究和政治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Postmodernism: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LIANG Miao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37 ,China)Abstract: As a fashionable but cryptical term from the west, Postmodernism is also paid close attention in domestic academe. However, both the forEign and demestic academe are not quite clear about the basal questions
related to postmodernism, like what is postmodernism at all, and how it happened. Following the Marxist critical mode, Jameson relates the appearance of postmodernism to capitalism’s historical vicissitude, and considers that postmodernism is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Key words: postmodernism ; late capitalism; cultural 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