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心综合征40例心电图分析

合集下载

胆心综合症 胆心综合症和心绞痛怎么鉴别

胆心综合症 胆心综合症和心绞痛怎么鉴别

胆心综合症胆心综合症和心绞痛怎么鉴别胆心综合症,胆心综合症是指由胆道疾病引起心脏不适和心电图异常的疾病。

本病中,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心脏不适感与胆道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随胆道疾病的缓解而减轻。

胆心综合症主要以心血管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具体如下:一、心血管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类似于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闷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发生于饱食或进食含大量油脂的食物及夜间平躺时,口服硝酸甘油等对疼痛缓解无效。

其中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缓解无效或疗效较差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心慌等不适症状,且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

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上均可见异常表现,有超过30%的患者心电图上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的ST段抬高或压低,临床上与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极难区分。

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胸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以闷痛、隐痛为主,较少出现刺痛及绞痛症状。

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及心前区。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进食后较为明显。

体征上部分有上腹部及剑突下压痛(+)、Murphy征(+)。

恶心呕吐部分有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或夹杂黄绿色液体。

三、胆心综合症的检查本病主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腹部B超、心电图,必要时可结合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

胆心综合症目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胆道疾病出现心脏不适及心电图异常、心脏不适及心电图异常且扩冠治疗无效的需考虑本病。

胆囊手术术后或内科保守治疗胆道疾病后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可帮助诊断本病。

四、胆心综合症和心绞痛怎么鉴别本病主要需和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相鉴别。

其主要鉴别要点包括:1、胆心综合症多具有胆道疾病病史或反复上腹部疼痛病史,且多于进食后、平躺休息中发作,而心绞痛、心肌梗死多为寒冷、情绪激动、劳累状态下发作;2、胆心综合症发病多为右上腹疼痛,可伴有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胆心综合症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口服扩冠药物治疗后无效或疗效较差,而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冠心病疼痛经扩冠治疗后可缓解;4、胆心综合症心电图表现多为一过性,疼痛症状消失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可与冠心病心电图表现相鉴别;5、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多伴有心肌钙蛋白、心肌酶学改变,而胆心综合征一般不会出现上述改变。

胆系疾病合并胆心综合征145例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

胆系疾病合并胆心综合征145例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分析
临床特点 , 比较其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 。结果 15例患者 经 内科 消炎 、 4 利胆 、 痉等保守 治疗及外科 手术 解
治疗后 , 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前心血管系统不适症状共 32项次 , 4 术后 1 周共 3 5项次 , 手术前后 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 4 P< . 1 。15例胆心综 合征患者 术前发生心 律失常和 ( 其 他心 电图改变者 或)
Gu ng n CHI a do g, NA
【 bt c】 O jcv T p v t icl ne t d gobiy c d c yd m , i r s t A s at r be i t e o m r e h cn audra i lr — a i nr e biy ye i o e li sn n f ia ra s o l sm a
共 44 4 项次 , 术后 1 周复查 , 患者心电图 19例恢复正常 ,6例不同程度好转 , 电图异常共 8 项 次 , 0 3 心 7 手术前 后比较 ,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00 ) P< .1 。结论 胆心综合征 是一种可治 的功 能性疾病 , 早期诊 断 , 时有效 及 的手术治疗可获得 良好效果 , 大部分心电图恢 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me ta d s r ia e t n ,mo tp t n s w t l ia y t ms y tms o a do a c l rs s m ,a ttlo n u gc l r a n t me t s a e t i h ci c ls mpo ,s mpo fc r iv u a y t i n s e o a f 3 2 t s b fr u g r 4 me o e s r ey,atr1 w e 3 i s o a e t a ei e b t e h o g o p ,t e df r n e i e f e k o 5 t e f me ,c mp r d wi b l we n te t r u s h e e c h s n e w i

胆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胆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 改 变 预防
An l s ffn i g fee t o ar i g a a e fg l l d e a ts nd o e ZH a y i o d n so l c r c d o r m i e s so a l a d rhe r y r m . AO h s i n b S u—y h‘ HE K ‘ I i a ,S N ,L .e 1 p r n L t .1 De a t t a me
( 1河 北省 大厂 县人 民 医院功 能科 河北 大厂 0 5 0 6 30;
2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友谊 医院心 脏 中心 北京 105 ) 000
【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 的发病机制、 主要的心 电图改 变及预 防。方法
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对入 院的 5 例胆 心综合征 患者的心 0
高 的疾患。胆 心综 合征 是指 伴随胆 道 疾患 ( 包括 急 、 性 胆囊 恢复正常者 ; 慢 ③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心脏功能失调及心电图 炎 、 内胆管 、 肝 胆道或胆 囊结 石等 ) 而产生酷 似器质 性心 脏病 的 异常且能排除胆 源性败血症 、 中毒 、 酸 低血钾等 因素对心脏功能 征象。其严重程度与胆道疾患病情 呈正相 关。胆心综 合征的 患 的影响 ; 胆道疾病 的诊 断需有 客观指 标如 B超 检查 、 ④ x线 检 者无心脏 的器质性 病变 , 道疾病 治愈 后可恢 复正 常… 。本 文 查 、 胆 逆行胰胆管造影( R P 或手术病理证实 j EC) 。 就不同原因弓 起 的胆道疾患且 经临床及 B超证实 的5 l 0例入院患 13 心 电图检查 .
b a c lc r n h bo k,a n r l T —T a d h ih e e —wa e b o ma S n eg t n d U v .Th i E e r CGs we mp v d o o a i d atr te t n . n l so Gal ld e r i r e r n r l z f r a me t Co c u i n o o m e e l adr b h a ts n r me C a s b o a CG n h u d p ymo ea tn i n t r v n e o C le c fg l ld e e r e e t n d rn h p r e r y d o a c u ea n r lE n m a d wes o l a r te t o p e e t h UT n e o al a d rh a t f ci u i gt e o e o t c b rl o

胆心综合征25例分析

胆心综合征25例分析

肌缺血后改善有明显 的益处 , 安全有效 , 且实用方法可作为急
性 冠 脉 综 合 症 治疗 的 常规 措 施 。
( T 、部分活 化凝血酶原时 间 ( P T) T ) A T 、纤维蛋 白原 ( I 、 FB)
血小板 (L ) P T 。结果 显 示 :治疗 前 后 P TP TA T ,无 明 L TT P T
注为无效。 2 结 果
状动脉管腔不完全或 完全 阻塞 。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分离或
降解 产 生 ,具 有 抗 因 子 Xa 用 强 ,抗凝 血 酶 作用 较 弱 ,对 抗 作
血酶 I A - I I TI )依赖性较小,较少 引起 P T减少 ,且半衰期 I( I L 长,生物利用度 高。低分子肝素除具有抗凝 ,抗 P T 聚集作 L
参考文献 【】刘国祥,陈莹,韩后松. 1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 №冠脉综合症 6 9
显改变 ( >00 )而 FB较 治疗前 明显减要病理机制在冠脉器质 - 2 性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 内膜出血,粥样 硬化斑块破裂 , 血小板或纤维蛋 白集聚,冠状动脉痉挛进 而倒致血栓形成 , 冠
诊 断 需要 客 观 指 标 ,如 B 超 检 查 、 X 线 检 查 、 逆 行 胰 胆 管造
呈互相关 , 胆心综合 征的患者无心脏 的器质性病变 。 胆道疾病 治愈后可恢复正常, 本文就不 同原 因引起 的胆道疾患经 临床及 B超证实的 2 例入院患者的心 电图进行分析 。 5 1 资料及方法 1 临床资料 . 1 采集 了 2 例符合胆心综合征的入院患者 5 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男性 ,l 例 ;女性 ,l , 龄在 2 ~ l 1 4例 年 6 8 岁,其 中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 l 例 ,慢 性胆 囊炎伴胆 囊结石 8 7 ,患者除具有急慢性胆 囊疾病症状 外,合 并胸痛者 l , 例 2例

胆心综合征60例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胆心综合征60例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胆心综合征60例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顾丽华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12(26)3
【摘要】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ST-T改变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伴有ST-T改变胆心综合征的60例患者和冠心病60例患者ST段及T波改变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心综合征ST段主要呈水平型或近似水平型压低,压低幅度≥0.05mV且以0.05 ~0.1 mV为常见,T波改变为低平或浅倒置.冠心病ST合并T波改变,ST-T分布比较广泛,ST段主要呈水平型和下斜型压低,压低幅度常>0.1mV,T波多为倒置.结论:胆心综合征ST-T改变有病理性意义,但较冠心病轻微,结合病史等有利于鉴别诊断.
【总页数】2页(P244-245)
【作者】顾丽华
【作者单位】海门市中医院心电图室,江苏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改变对比分析 [J], 白旭
2.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改变对比分析 [J], 白旭;
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改变对比分析 [J], 刘卫民;李佳宾;于君
4.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改变对比分析 [J], 李同; 吴晓宁; 吕析蒙; 于明珠; 陈荔红
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改变对比分析 [J], 陈飞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心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胆心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 南 医学 )07年 第 1 卷 第 7期 海 20 8
文章编号 :0 3 6 5 (0 7 o— 03 2 10 - 3 02 0 )7 6 —0
临床 研 究
胆心综合征 4 O例临床分析
许 诚 , 少 波 李
( 南省 农 垦 总局 医院心 内科 , 南 海 口 5 0 1 ) 海 海 7 3 1
院 近 1 来 收 治 的 胆心 综 合 征 4 0年 0例 患 未 见 异 常 。
者 进 行 分 析 。皆在 探 讨 胆 道 系 统 疾 病 心 脏 表 现 的特 点 。
1 临 床 资 料
通 过 脊 髓 同节 反 射 引 起 冠 脉 血 管 收 缩 ,
本 文 患 者 误 诊 冠 脉 血 流 量 减 少 . 终 可 导 致 心 绞痛 、 最 心
中图 分 类 号 :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R5 57 A
胆 道 系 统 疾 病 包 括 胆 囊 炎 、胆 石 症 3 1例 行 2 4小 时 动 态 心 电 图 ) , 性 心 胆 道 系 统 疾 病 治 愈 后 临 床 表 现 可 以 消 示 窦 心 该 的患者常伴有心悸 、 闷、 胸 心前 区 疼 痛 等 动 过 速 1 5例 , 性 心 动 过缓 9例 : 性 早 失 。 电 图往 往 恢 复正 常 。 病 的发 病 机 窦 房 表现, 以及 心 电 图 出 现 非 特 异 性 s — T T异 搏 9例 。 性 早 搏 1 室 2例 , 室 传 导 阻 滞 制可能 与下列 因素有关 ( ① 心脏 、 房 - 】 : 胆囊 常 改 变 和 各 种 类 型 的 心律 失 常 。临 床 上 1 2例 。S T段 压低 2 0例 , 低 平 或 倒 置 感 觉 神 经 在 T ~ T波 4 6处 发 生 交叉 ,在 T ~ 58 常 误 诊 为 冠 心 病 或 其 它 心 脏 病 。现 将 我 2 例 。J例 患 者 的心 脏 B超 及 X线 胸 片 处 发 生 重 叠 。 胆 囊 胆 管 内 压 力 增 高 时 , 5 4 D 当

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6例分析

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6例分析

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6例分析胆心综合征是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类似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加之临床医师对冠心病警惕性较高,因此胆心综合征常易误诊为冠心病。

近两年收治类似冠心病症状患者16例,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8~74岁,平均55岁。

诱因:呼吸道感染4例,劳累诱发3例,饮酒2例,高脂饮食3例,无诱因4例。

9例为心前区疼痛,2例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3例为剑突下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右上腹或上腹部不同程度的隐痛,2例为胸闷、气短;2例胸痛发作与饱食或进食油腻食物有关;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曾因冠心病住院治疗,长期口服治疗冠心病药物;12例含化硝酸甘油暂时能缓解;5例伴发热、恶心。

体格检查:均腹软,莫非氏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均未增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6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5例呈动态改变,伴早搏3例,束支阻滞2例。

冠状动脉造影:8例未见冠状动脉狭窄,1例回旋支管腔30%局限性狭窄。

b超:1例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诊断为胆囊及胆管结石,4例诊断为胆总管扩张,7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诊治:误诊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冠心病心绞痛15例(其中3例剑突下疼痛伴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认为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给予冠心病规范化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及腹部彩超检查确诊为胆心综合征。

结果9例给予消炎利胆治疗,7例给予胆囊切除术或取石术,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讨论病因与发病机制:胆心综合征是由于肝脏、胆道、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所致的心肌代谢紊乱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而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①胆道高压神经反射:心脏与胆囊均受胸部脊神经支配,虽支配神经部位不同,但二者的神经传入纤维有交叉现象。

胆心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胆心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6期(第14关 键 词:胆心综合征;胆囊病; 冠心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85(2007) 06-0029-02胆心综合征是由于胆系疾病反射性引起的心脏功能失调或节律改变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异常的综合征。

当胆系疾病经治疗,心脏症状即可消失、心电图改变好转或恢复正常。

为进一步了解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胆心综合征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36例胆心综合征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40~70岁,均经临床及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

其中胆石症30例、胆囊炎4例、化脓性胆管炎2例,病史1d~30年不等,其中慢性反复发作者30例。

发病主要以劳累、饱餐及脂肪餐后发生,常发生于夜间。

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逐渐加剧,常放射至右肩部、右肩胛处。

3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等,其中心前区疼痛者24例、剑突下疼痛者8例、右上腹疼痛者4例。

36例均经心脏叩诊,示心界不大,心脏无杂音,心脏超声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心电图表现:ST-T改变者19例、心律失常23例(房性期前收缩10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心动过速4例、传导阻滞4例)。

对于ST-T改变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效果不佳;对心律失常者给予对症治疗亦无效。

经抗炎治疗或经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系统疾病后,心脏症状随之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2 讨论胆心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如雷守笃等报道,在120例胆道系统疾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有90例[1]。

观察本组病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均有明确的胆道系统疾病发作。

本文36例均明确诊断为胆道疾患,其中30例为反复发作、6例急性发作;②伴有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心脏病症状和/或心电图异常改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无异常。

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其中心前区疼痛者24例,ST-T改变者19例,心律失常23例;③胆道系统疾病加重时,心脏病症状随之加重;胆道系统疾病好转时,心脏病症状也随之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心综合征40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以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

方法:对4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变化,随胆系疾病好转或痊愈,多数心电图可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结论:胆心综合征可引起多种心电图改变,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等有利于鉴别诊断。

标签:胆心综合征;心电图描记术;心电图
近几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成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其中部分以胆心综合征为表现的患者就诊于心内科,以致延误了诊治。

胆心综合征(gallbladder cardiac syndrome,GCS)是指胆道系统疾患(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肝内胆管或胆囊结石等)急性发作时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并且随着胆道系统疾病的痊愈,心电图可恢复正常[1]。

为提高对胆心综合症诊治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漏诊率,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40例GCS 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确诊为胆心综合征患者4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男21例,女19例,年龄31~49岁,平均40岁。

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9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13例,胆总管结石7例,结石嵌顿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阻塞性黄疸4例。

病程最短为6 h,最长为2年。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前区不适、胸痛或心悸等,部分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曾出现心前区剧痛或心绞痛;(2)心电图存在各种异常改变;(3)腹部彩超检查证实胆囊或胆管存在明显病变;(4)实验室检查结果:TBIL、DBIL增高或正常,ALT 稍增高,肌钙蛋白I或心肌酶谱基本正常;(5)排除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瓣膜病心脏病等疾病。

1.3 仪器与方法
采用HPMP 170型心电图机器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于入院后24 h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胸闷、心悸、胸痛等心脏症状者随时复查心电图,出院前再复查心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7.0,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GCS患者治疗前发生心电图变化共51次,其中单次改变者33例(82.5%),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改变者7例(17.5%)。

治疗后复查33例心电图恢复正常,7例不同程度好转,心电图异常均呈单次改变。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3.1 胆心综合征概念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疾病导致的冠状动脉血供不足,心脏功能及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其心脏损害呈多样性,主要为心肌缺血型、心肌损害型及心律失常型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不适、胸痛、胀痛、放射痛、心悸、气急及恶心等,与心绞痛症状颇为相似。

目前GCS诊断标准为:(1)既往无心脏及其他致心脏改变的病史;(2)除胆系疾病症状外,伴有心绞痛样症状,且胆系疾病痊愈后心电图好转或恢复正常;(3)胆道疾病发作时,心脏功能出现失调及心电图出现异常,用抗心绞痛药物效果不明显;(4)经各种检查证实存在胆道疾病。

3.2 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心脏、胆道同受植物神经系统调节支配,T2~8脊神经支配心脏,而T4~9脊神经支配胆囊及胆总管,T4~5脊神经共同支配二者。

因此在胆道有炎性病变或胆管内压增高时,可通过T4~5脊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供血减少,导致心脏功能失调;(2)机体内胆红素和胆酸盐浓度的增高,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引起心内膜下小血管收缩,亦可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损害心脏功能;(3)急性胆道疾病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肌细胞代谢障碍;(4)胆囊及胆道疾病引起的胆道高压力、细菌毒素作用等可通过神经介质使心脏产生心肌抑制因子,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3]。

以上诸种因素均可导致心脏运动功能及电活动失调,临床表现为各种不适症状,及心电图出现ST 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或各种心律失常等。

但此类心电图改变多为暂时性的,病因去除后即可恢复正常[2]。

3.3 心电图改变
胆心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有一过性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各种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T波低平倒置、ST段压低、U波增高等[4]。

本文40例患者中以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和早搏出现频率
较高。

上述各类异常心电图多数随胆系疾病的痊愈而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胆心综合征由于存在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因此,对于有心绞痛症状就诊者,除考虑心源性疾病外,切不可忽视胆道疾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等,并完善各种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秦戎,霍滨.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l8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0,29(17):1963.
[2]许俊堂,胡大一.正确理解心电图ST段和T波的变化[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3):15.
[3]刘书宏,于华.胆囊结石患者心电图异常原因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8):100-101.
[4]卢喜烈,宋小武,李白玉.临床疾病心电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