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多功能的神经营养因子,与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介导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目前研究表明NGF 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凋亡、血管形成、转移及预后也密不可分,且由NGF介导的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标签: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肿瘤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多功能、多肽性的物质,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
它通过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介导产生生物学效应。
近年来NGF及NG-FR与肿瘤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资料就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1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是由其效应神经元支配的靶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以促进感觉神经元及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及分化,参与损伤修复,维持其生物学功能的稳定。
NGF是由α、β、γ 3种亚基构成的多聚体,β亚基是唯一具有NGF的所有生物活性的亚基,现研究发现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肿瘤细胞也可合成NGF等细胞生长因子,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于周围的基质成分,来调节肿瘤的生长、分化和浸润行为,包括肿瘤的沿神经浸润。
NGF阳性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1]。
2 NGF的受体(TrkA、p75)2.1 TrkATrkA是一种由原癌基因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由跨膜酪氨酸激酶gp140Trk组成,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
由3个部分组成:(1)辨别并结合NGF的细胞外部;(2)跨膜部;(3)含酪氨酸激酶的胞质部。
TrkA称为高亲和力受体,也叫慢受体或I型受体[2]。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细胞分化是指原始细胞逐渐演化成具有复杂功能的特化细胞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依赖一系列生长因子、激素等物质的参与,其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一、生长激素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生长激素(G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它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分化和增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生长激素的LIF信号通路能够促进细胞分化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信号通路是一种可以促进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
生长激素可以通过LIF通路促进干细胞的分化,这对于组织修复和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肌肉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干细胞向肌肉细胞方向分化。
2、生长激素能够调控基因表达并影响细胞分化生长激素能够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这对于细胞分化、增殖和存活都非常重要。
生长激素能够影响多个基因的表达,包括肌肉生长因子、骨形态转化因子等,进而影响细胞分化和骨骼、肌肉、胰岛等器官的发育和修复。
3、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分化和成熟神经细胞是非常特化的细胞,它们对于身体运动、感知和认知等功能至关重要。
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并影响神经元活动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因此,生长激素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IGF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一类由肝脏等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和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IGF能够促进肌肉分化IGF能够促进干细胞向肌肉细胞方向分化,并刺激成熟的肌肉细胞合成肌肉蛋白质。
这对于肌肉发育、修复和生长来说非常重要。
2、IGF能够促进骨骼细胞分化和骨形态发生IGF能够刺激骨骼细胞分化,并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形态发生。
IGF的这一作用与多种骨代谢调节因子有关,包括骨形态生长因子和维生素D等。
结肠癌组织中 Beclin1及 Bcl-2表达变化及意义

结肠癌组织中 Beclin1及 Bcl-2表达变化及意义任宇鹏;宋纯;张昊【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nd Bcl-2 in colon cancer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s .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 1 and Bcl-2 in 97 pairs paraffin-embedded co-lon cancer tissues ,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normal colon tissues ,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clin 1 and Bcl-2 expressio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Beclin1 and Bcl-2 expression were 80.4%and 75.3%in colon cancer tissues, 60.8%and 64.9%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36.1%and 26.8%in normal colon tissues respectively .Beclin1 and Bcl-2 expressed higher in colon cancer tissues than that 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and normal colon tissues (all P<0.01).The invasion deepth, tumor diameter and TNM stag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 (all P<0.01).Tumor diameter and TNM stag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ll P<0.05).Beclin1 in colon cancer tissu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cl-2 (r=0.324,P<0.01).Conclusion High expressions of Beclin1 and Bcl-2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onset and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colon cancer , which predicted the unfavorable prognosis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Beclin1、Bcl-2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2 0 5 :8 — 8 . 1 ( ) 5 5 5 9
[ ] 季成 叶 . 2 中国学 生超 重肥 胖 B I M 筛查 标准 的应 用 [] 中国学 J.
校卫生 。 0 4 2 ( ) 1 5 18 2 0 , 5 1 :2 — 2 .
[ ] Co , imnM,A i e P e a Pee c f e bl 3 okS Wez a t u gr , t . rvl e m t oc n 1 n a oa a i
sn rmei hi h o y d o n c l o d, a scain o ee gy e ci s l lmp d so ito t u le mi n ui ca f h n
adf t g nui wt te do e r kf t s J . ei r n s n sl i f ns a hr i c r [ ] J da , a i i n h a s n t s a o P t
实用 医学杂 志 2 o 年 第 2 卷 第 2 期 08 4 1
3 9 61
高胰岛素血症 、 高血压 、 高血脂 、 高尿酸及微量蛋 白尿 等多种代谢 紊乱 , 而加重肥胖 。总之 , 肥胖与 M 互为 S 因果 . 形成 恶 性 循环 。 综上所述 。儿童肥胖是 由遗传 因素和环境 因素 共 同作用的结果 。运动不足 , 营养过度 , 行为偏差 是 引起单纯性肥胖 的主要 因素 , 儿童肥胖 已存在 I 代 R、 偿性高胰 岛素血症 ,且 同时存 在血压升高 、肝 脏受 损 、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 表现 。因此 ,调 整饮 食 , 积极运 动 ,普及健康教育 ,养成 良好 的生活习 惯, 不过食 、 暴食 、 偏食 , 减少 高糖高脂 肪摄 人 , 将有 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减少成年后 心脑血管等疾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多肽激素,与胰岛素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
胰岛素主要调节葡萄糖代谢,而IGF则主要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IGF包括IGF-1和IGF-2两种形式,IGF-1是最具生物学活性的一种。
IGF是Insulin(胰岛素)超家族成员,故被称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是由肝细胞和其他组织合成的一种多肽激素,在胚胎发育、儿童生长和成人代谢和维持多种生理功能均起到重要作用。
在细胞生长和增殖方面,IGF-1通过与细胞表面上IGF-1受体结合,激活信号转导途径,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
IGF-1不仅直接作用于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其他生长因子的表达或激活,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IGF-1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调控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IGF-1促进胚胎和儿童生长,维持成人的代谢和健康;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IGF-1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IGF-1在癌症中的作用IGF-1对癌症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认识。
IGF-1可以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如PI3K/Akt、Raf/MEK/ERK和JAK/STAT等,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同时,IGF-1还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IGF-1和IGF-1受体的表达量都明显升高。
例如,IGF-1和IGF-1受体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中都被发现表达水平升高。
此外,IGF-1在肝癌、骨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中也表现出促进作用。
因此,IGF-1和IGF-1受体就成为了癌症治疗的重要靶点。
研究人员通过开发针对IGF-1受体的抗体、还原剂和小分子抑制剂等,试图抑制IGF-1在肿瘤中的作用,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IGF-1对干细胞的作用除了在癌症中的作用,IGF-1还对干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到了重要作用。
IGF-1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IGF-1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主要成员之一,IGF-1R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呈过表达,也在肺癌的转化与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
本文就IGF-1R在信号转导通路、与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在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靶向治疗;肺癌【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003-02胰岛素生长因子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IGFs)包括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和相应的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2受体(IGF2R)以及至少6类结合蛋白(IGFBP)[5],其中,IGF1、IGF2为多肽类生长因子,IGF1R、IGF2R 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
IGFs不仅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也在细胞的恶性表型的形成和维持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IGF1R在肺癌等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和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1]。
靶向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提高肺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2]。
因此,IGF-1R将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一个有效作用靶点。
1.IGF1R的分子结构IGF1R 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定位于15q25-26,长约100kb,共有21个外显子,与胰岛素受体有60%同源性,由α、β两个亚单位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的异二聚体(α2β2)。
α亚基位于胞膜外,有一个半胱氨酸富集区域(cystcine-richodomain),可与IGF-1特异性结合;而跨膜的β亚基存在酪氨酸激酶催化亚单位,可催化自身磷酸化位点磷酸化,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产生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及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等生物学作用[3]。
igf2bp1分子量

igf2bp1分子量摘要:一、igf2bp1分子量的简介二、igf2bp1分子量的作用1.在生物学中的作用2.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三、igf2bp1分子量的研究进展四、igf2bp1分子量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igf2bp1分子量的简介】igf2bp1分子量,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1的分子量。
igf2bp1作为一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igf2bp1分子量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二、igf2bp1分子量的作用】1.在生物学中的作用igf2bp1分子量在生物学中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它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结合,起到调节生长因子作用,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
此外,igf2bp1还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2.在医学领域的应用igf2bp1分子量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igf2bp1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在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中,igf2bp1的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通过研究igf2bp1分子量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三、igf2bp1分子量的研究进展】近年来,igf2bp1分子量在国内外研究逐渐深入。
科学家们发现,igf2bp1在不同物种、不同组织中具有特异性表达,且其表达受到多种因素调控。
目前,针对igf2bp1抑制或激活剂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相关药物研发正在积极推进。
【四、igf2bp1分子量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igf2bp1分子量在未来有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在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igf2bp1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更多作用,开发针对igf2bp1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 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 G F-1R)胃癌组织中表达,两个基因是否有协同性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 B C才法检I G F-1、I G F-1R在40例非癌症胃黏膜和4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情况。
结果I G F-1、I G F-1R均在胃癌组织内表达,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值(I O D)分别为57.6±15.5、45.7±3.8与非癌症胃黏膜(18.4±14.3、11.7±7.8)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原位癌组织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患者转移淋巴结中IGF-1、IGF-1R蛋白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GF-1、IGF-1R的胃癌组织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和患者预后的评价的指标。
【关键词】胃癌IGF-1IGF-1R转移淋巴结【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115-02胃癌是胃恶性肿瘤常见之一,病理来源于胃粘膜上皮。
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特点主要是肿瘤细胞转移与浸润,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1,2]。
已有研究表示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会涉及到多种癌基因的参与。
胃癌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胃癌浸润转移,目前医务人员也非常重视胃癌转移和浸润的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3]。
胃癌浸润和转移的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于提高胃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检测胃癌的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IG F-1、I G F-1R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的功能,以及两者是否具有协同功能。
我们分析了45例胃癌患者IGF-1、IGF-1R的表达,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胃癌患者44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3.7±12.8岁,早期胃癌患者17例,中期胃癌患者16例,晚期胃癌患者11例,所有患者为浸润性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按W H O制定的标准进行组织分型,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管状腺癌患者13 例,乳头状腺癌患者8例,)和低分化组(粘液腺癌患者7例,印戒细胞癌患者4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高松;郝继辉【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s)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中,IGFBP2具有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功能.IGFBP2通过自身独特的结构,不仅能与IGF结合,还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进而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GFB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且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具备作为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IGFBP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 (IGFBPs) are crucial to cell growth, development,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s. Among IGFBPs, IGFBP2 is recognized as a regulator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Besides binding with IGF, IGFBP2 also interacts with extracellular matrix through its specific structure. IGFBP2 promotes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of tumor by activating several important intracellular signal pathways. IGFBP2 is specifically overexpressed in several malignant tumors, and this overexpr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prognosis. IGFBP2 is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This review briefly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IGFBP2 in tumor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16【总页数】5页(P826-830)【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肿瘤;恶性进展;转移【作者】高松;郝继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2,IGFBP2)属于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蛋白家族成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轴共包括3个部分,2个低分子多肽配体IGF-I和IGF-Ⅱ,其特异性受体有IGF-ⅠR和IGF-ⅡR以及6个对IGF具有高亲和性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
有研究表明,IGFBP2异常表达与人类肿瘤的各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是肿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和两种IGF可以在循环中形成二叠体复合物,穿过内皮阻隔并达到局部组织,IGFBP2/IGF复合物能够与整合素或其他细胞外基质组成元件结合[1]。
通过与IGFBP2的结合,IGF以复合物的形式保存在局部组织中,因此具备“IGF容器”功能的IGFBP2对调节细胞周围IGF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2]。
此外,IGFBP2/IGF复合体和IGFBP2的蛋白水解碎片,在IGF促进的细胞迁移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
成熟的IGFBP2蛋白包括3段结构,富含半胱氨酸的N端和C端,两端中间称为连接区的中间区域。
实验证实,IGFBP2的N端和C端都可以与IGF-I和IGF-Ⅱ结合,但两端对IGF结合的亲和力不同[4]。
IGFBP2蛋白具有RGD序列(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该序列位于人类IGFBP2氨基酸序列中的第265~267位[5]。
RGD序列可介导IGFBP2与细胞膜上的整合素结合,目前已知可与IGFBP2结合的整合素包括α5β3和α5β1[6-7]。
IGFBP2的中间区域包含组成形式为-XBBXBX-(B为基本基团,X为亲水基团)的肝素结合区域(HBD)。
这段可以被氨基糖苷识别的保守序列位于人类IGFBP2氨基酸序列中的179~184位[8]。
近来发现HBD区是IGFBP2与细胞外基质结合的关键区域,该区域也参与IGFBP2介导的细胞增殖和迁移[9]。
IGFBP2可以由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介导进入细胞核[10]。
该 NLS 位于IGFBP2蛋白的中间连接区,通过与核转入蛋白α/β连接后形成转运复合体被转运入核。
IGFBP2的NLS序列与HBD区域在氨基酸序列的179~184位存在交叉,类似的交叉在IGFBP-3和IGFBP-5中也有报道[11]。
这些交叉区域参与了IGFBP2与细胞外基质和其他蛋白如转铁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等的结合,该结构特点反映出这些区域在不同IGFBP中的多功能性[10]。
血浆中IGFBP2含量在所有IGFBP中排第二,并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加,如胶质瘤[12]、前列腺癌[13]、乳腺癌[14]、卵巢癌[15]、肺癌[16]、白血病[17]、直肠癌[18]等。
近来研究不断发现IGFBP2表达与肿瘤恶性进展及预后明显相关。
体外研究证实IGFBP2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本课题组最近通过体内、外模型和临床数据分析发现,IGFBP2在胰腺癌组织中呈特异性高表达,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影响患者总生存期[19]。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行为之一,研究已证实IGFBP2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参与了转移中的多个步骤(图1)。
IGFBP2在不同肿瘤中调控转移的机制略有不同:在直肠癌中,IGFBP2通过激活神经元细胞黏连受体L1促进肿瘤运动并导致肝转移[20];乳腺癌中,IGFBP2通过协同β-catenin促进淋巴结转移[6];胶质瘤细胞中,IGFBP2促进肿瘤细胞表面的板状伪足形成并减少黏着斑形成,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并导致转移[21]。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已被证实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IGFBP2可通过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进而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层黏连蛋白和纤连蛋白等[22]。
在胶质母细胞瘤中,IGFBP2通过增强MMP2基因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增强。
然而,肿瘤细胞核中并未发现IGFBP2,提示MMP的表达可能并非由IGFBP2直接进行转录调控。
膀胱癌中也有类似发现[23]。
但神经母细胞瘤中IGFBP2过表达可导致MMP2和MMP11的表达显著增高,而且IGFBP2的核定位序列直接参与该转录调控过程。
因此,IGFBP2可以通过核内调控和核外促进两种方式调节MMP 蛋白的表达[24]。
血管生成是肿瘤转移中的另一重要步骤。
研究显示具备较强血管生成能力的肿瘤转移发生率明显提高。
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显示IGFBP2和VEGF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明显相关,而且原位杂交实验显示IGFBP2与VEGF具备共定位表达,进一步证实IGFBP2与血管新生有关[25]。
神经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提示IGFBP2过表达激活包括VEGF在内的一系列肿瘤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
IGFBP2可进入细胞核,结合在VEGF的启动子区,增加VEGFmRNA的表达,提示IGFBP2有活化VEGF转录的效应[26]。
黑色素瘤细胞与人脐血内皮细胞共培养后,肿瘤分泌的IGFBP2通过与αVβ3整合素结合,激活PI3K/Akt通路导致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表达上调,最终导致肿瘤血管形成[27]。
IGFBP2行使转运IGF-Ⅰ/Ⅱ蛋白的功能,并调控IGF/IGFR信号通路,普遍观点认为IGFBP2可增强IGFR的活性并促进肿瘤进展,但在横纹肌肉瘤细胞中却发现IGFBP2抑制IGF1R的激活。
Huang等[28]曾对IGF/IGFR/IGFBP轴的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中食管癌和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
乳腺癌细胞中,IGFBP2能够通过激活IGF-I/IGF-1R信号通路募集内皮细胞至肿瘤周围,而内皮细胞的募集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步骤[14]。
IGF/IGFR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经常与其他生长因子通路协同作用,例如IGF/IGFR可通过RASRAF-MAPK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也可与PI3K/Akt/mTOR协同促进肿瘤转移。
前列腺癌[13]中,微阵列表达谱提示IGFBP2表达可导致PTEN表达缺失以及PI3K/Akt的激活。
本课题组在胰腺癌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IGFBP2的表达与PTEN在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而且上调肿瘤细胞中的IGFBP2后,PTEN的表达明显下降,下游PI3K通路显著激活[19];另一方面,在PTEN表达缺失的肿瘤中,IGFBP2表达明显增高,使用PI3K的抑制剂LY294002治疗这些肿瘤细胞时,IGFBP2表达降低至基线水平,该结果提示PI3K/Akt通路参与PTEN缺失肿瘤中的IGFBP2表达调控。
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PI3K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调控IGFBP2表达的转录因子SP-1表达减少,进而导致IGFBP2表达下降[14]。
在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FBP2已被证实通过影响PTEN/PI3K/Akt通路导致肿瘤运动能力显著增强[29];一些实体肿瘤如肺腺癌,三阴乳腺癌中,IGFBP2也被发现可激活PI3K/Akt通路,且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