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1)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1)危机公关是指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一系列的公关行动,从而减小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利益。
下面分析几个经典的危机公关案例,展示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三鹿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该品牌婴幼儿奶粉中被检出高含量的三聚氰胺,导致158个国家超过五万名婴儿受到了影响,其中,6名婴儿死亡。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初,三鹿奶粉进行了迟缓的反应并避而不谈,引起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后,三鹿奶粉启动了大规模公关活动,他们与媒体合作发布了严肃的声明,承认错误并向受害者家庭赔偿,召回了所有问题奶粉并暂停了生产。
虽然三鹿奶粉公司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他们最终通过积极的公关活动,赢回了公众的信任。
2.马航MH370事件在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然而在途中失联。
此事件在媒体上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所有的报道都围绕着MH370航班的踪迹、乘客安全等话题。
不幸的是,马航公司未能及时的应对场面,他们缺乏有效的各方沟通,导致与媒体和家属的联系出现了问题。
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该公司处理事件能力的质疑和不信任感。
此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危机公关,组织内部协作,简化决策流程,与媒体和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及时公布措施和信息。
这一完成,公司赢回了公众的信任和媒体的好评。
3.田纳西钢琴公司的危机管理田纳西钢琴公司是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钢琴制造商,他们在2010年美国发布的钢琴厂商最具可信度评估中排名第一。
然而在2011年,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报道,揭示公司可能存在品质作假的问题。
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并导致公司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很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田纳西钢琴公司随即展开了公关战略,与媒体和消费者积极沟通,表达反对质疑的态度,确定公司的钢琴确实符合标准。
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措施改进产品品质,并积极向公众传达这些改进措施。
如今,田纳西钢琴公司已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商品销售量也比此前有了大幅跨越。
三鹿奶粉危机公关

组员:夏宏磊、尉迟晋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鹿奶粉亊件
• 2008 年 9 月 11 日 , 卫生部提醒公众 , 立即 停止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 已食用 该奶粉的婴幼 儿如出现小便困难等异常症 状 , 要及时就诊 。12 日 , 三鹿公司公开发 布产品召回公告 , 三鹿危机全面爆 发 。随 后 , 围绕三鹿集团如何迚行危机公关的话 题在业界成为热门 。
谢谢观看
不越过底线是危机公关成功的前提
危机公关一般会出现三种结果 : 第一种 , 最成功的危机公关 , 不但度过了危机 , 而且把危机转化成了机会 。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强 生公司的 “泰利诺”止痛胶囊中毒亊件 。我觉得成 功 的关键不在于快速成立公关小组 、铺天盖地的媒 体攻势 、让公众参观生产流程 、配合政府检查等 策 略 。而在 于 勇 于 承 担 责 仸 , 在 问 题 没 有 查 清 之 前 ,装加入氢化物所导致的中毒亊件 。这样 , 一旦犯罪分子落网 , 强生公司的所有的公关费用就 转化为了 广告费用 。所以 , 经过这次危机 , “新泰 利诺”胶囊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危机之前 。类 似的案例还 有 “百亊可乐注射器”亊件 , 也获得巨大 成功 。
危机公关的道德底线
危机公关的道德底线是诚信和负责 。2002 年公 布的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行为准则》总则 前三条 就划定了这个底线 : 第一条 , 教育 、引导原则 。为组织机构提 供有 效 的 、负责仸的公共关系服务 , 教育社会公众幵正 确引 导公众舆论 , 以服务公众利益 。 第事条 , 公平 、公开 原 则 。以 公 平 、公 开 的 态 度对待组织机构 、社会公众乃至竞争对手 , 争取良 好的商业环境 , 促迚社会迚步 。 第三条 , 诚实 、信誉原则 。以诚实的态度 服务 组 织机构和公众 , 准确 、真实地传播信息 ; 讲求商 业信 誉 , 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危机公关处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危机公关处理2008-09-16 18:57:38| 分类:个人观点|字号订阅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指的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的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就是危机公关。
什么是危机公关?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
另外定义:又称危机管理.它是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特点: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企业的危机就是围在脖子上的围巾:有的企业被这个围巾勒伤、甚至勒死,但是也有企业将它作为服饰的点缀或者用来取暖。
公关的最高境界无疑是:行云流水、任意所至。
但是如此的挥洒自如背后是公关的基本功:沟通。
上述观点取自/question/48147166.html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奶粉厂的处理:新华社消息,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岭,9月15日下午在河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向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患儿及家属道歉。
浅谈三鹿集团危机公关管理的问题

背景介绍2008年9月9日,占43%股份的三鹿控股方——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将三鹿奶粉含不安全成分的相关报告送交新西兰驻华使馆,卫生部立即通过外交部信息确认“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
9月11日,三鹿集团面对来自多方的质疑,坚决否认自己奶粉出现问题,并拿出一些地方的质检报告,证实三鹿奶粉食用安全。
同天晚上,卫生部提醒广大消费者,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应立即停止购买食用。
随后,“三鹿集团”改口承认自己700吨奶粉受到污染,并表示为对消费者负责,立即从市场回收不安全产品。
9月13日,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12月27日,三鹿毒奶案开始在河北开庭研审,“含三聚氰胺奶粉”已经令6个婴孩死亡,逾30万婴幼儿童患病。
2009年2月12日,三鹿宣告破产。
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乳业巨头就这样消失了。
那么,三鹿集团在危机来临之时,他们又是如何处理危机公关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三鹿集团在问题出现时的几种表现:一、一叶障目2004年4月22日,安徽阜阳《颖州晚报》头版报道指出三鹿奶粉为不合格产品。
当天下午三鹿集团的高层就到达事发地,并与相关部门沟通。
紧接着4月23日上午,“阜阳市全面开展伪劣奶粉暨工业食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便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声明:因工作失误将合格产品三鹿奶粉列为不合格产品,特向新闻媒体澄清事实,向三鹿集团致歉。
三鹿集团随即将道歉声明在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省地级报纸、甚至以广告的形式公诸于众。
二、推诿欺瞒婴幼儿食用奶粉后引发结石,作为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三鹿集团,一再声明自己的奶粉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先将责任推卸给病患儿家长,说他们没有正确科学的喂养,还一本正经的教起“育儿经”。
后来经权威部门证实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他们又将责任推卸给奶农,说是不法奶农为增加利润故意违规添加三聚氰胺,最后甚至说这是行业的潜规则,反正是不关他们什么事。
据[9.15路透社]消息:新西兰总理强调恒天然曾要求召回三鹿受污染奶粉,恒天然发表声明说:“从8月被告知产品被污染那天起,恒天然即要求全面回收所有被污染的产品。
三鹿危机及其公关失败

三鹿在这次危机公关中彻底失败的原因
•第一,不能积极承担责 任。三鹿在第一时间就完全否认自己的责任甚至将责
任推给家长没有科学哺育危机发生后,公众和媒体往往在 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 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 对抗,态度至关重要而三鹿的态度却恰恰相反
• 第二,没有与大众真诚沟 通。三鹿第一时间否认自己奶粉质量有问题,几个小时
后又承认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 染。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你的一 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 关
• 第三,未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
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 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 面检验检查,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立即实施 下架。
目录
• 三鹿简介 • 三鹿三氯氰胺事件 • 三鹿危机公关失败的原因 • 三鹿给我们的启示
三鹿简介
三鹿是一家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 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 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 年全中国第一,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 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
。07年经
济日报报道其占有率18.26% 居全 国第一。
三鹿三氯氰胺事件
2008年9月,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 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 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 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截止9月 12日各地向卫生部报告泌尿系统结石 病患儿共432例。 自此,三鹿集团一蹶 不振,最终被三元集团• 三鹿的破产,或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一个道德缺失的企业领导者, 缔造不出一个百年企业;一个道德缺 失的行业群体,创造不出一个健康的 行业发展环境。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及危机公关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及危机公关分析三鹿奶粉事件简介及危机公关分析一、三鹿奶粉事件简介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认识

1、从管理学角度讲,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案例。
事态已经满城风
雨,尽人皆知,在大量事实,舆论面前:当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已经介入的时候,三鹿奶粉的负责人还拒不承认,这最终使得“三鹿”万劫不复,在三鹿生死关头,董事长或者总经理首先要敢于面对和承认事实,狡辩和死不认账的侥幸心理只会给岌岌可危的三鹿火上浇油。
2、换个角度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当时三鹿负责人主动
承认事实,积极和监管部门沟通,配合媒体调查,澄清有关公众的误会,真诚向公众道歉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3、总之,“三鹿事件”,暴露了我们食品卫生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们企业伦理和企
业道德的丧失,食品卫生监管失职,舆论监督还不够力,导致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4、对策:立法,监管流程再造,赋予舆论更多的权利,实行食品加工链条管理和问责管理,
同时也要赋予消费者更多的权利,比如适当的时候加工场所对外开放。
从三鹿看公关危机

“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危机公关一、三鹿企业存在的问题1. 三鹿在3 月就得知产品问题,却一直隐瞒不报,甚至欺骗消费者,同时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坐视大量患儿继续被伤害;甚至于在问题曝光后仍然进行诡辩,推卸责任,表现出对于消费者、对于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和漠视。
2. 三鹿事件整个过程引发大众强烈关注,也引发大众对于国产品牌产品品质的不信任。
3.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消费者、尤其是大量患儿及其家庭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到很大的伤害,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弥补。
民众不满情绪正处于高峰期。
4. 整个事件中,民众的知情权未得到丝毫的尊重,从3月首例消费者投诉,直到9 月11 日消费者才得到相关信息,也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根据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 原则,三鹿在这次危机中的公关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
第一,承担责任原则。
三鹿在第一时间就完全否认自己的责任,甚至将责任推给家长没有科学哺育。
危机发生后,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
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而三鹿的态度却恰恰相反。
第二,真诚沟通原则。
三鹿第一时间否认自己奶粉质量有问题,几个小时后又承认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
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
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
第三,速度第一原则。
兰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自6 月28 日以来收治的第14 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满周岁的婴儿,而且有一名医生7 月30 号在国家质监局网站上举报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如果是一家机构健全的企业,三鹿公司不可能在媒体曝光前没有发现问题,关键是重视不重视。
媒体曝光后,倒急急忙忙的,前后矛盾的发布回应。
第四,系统运行原则。
三鹿对媒体的回应观点不统一,前后矛盾,漏洞摆出。
第五,权威证实原则。
二、危机公关的方法(一) 弄清问题、设定目标最重要的是弄清真正的问题所在,并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1.三鹿集团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7年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产品畅销全国31个、、。
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品牌价值达亿元。
200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009年3月4日,以亿元成功拍得三鹿资产,该资产包起拍价为6亿元。
现已被收购。
三鹿集团“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2.案例概要: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三聚氰胺介绍,C3H6N6,又称,常见塑料化工原料,也可作为灭鼠药。
其特点为原子很多。
事件过程2008年5月医院爆发幼儿结石。
2008年6月南京媒体报道幼儿批量发病,亦可见质检总局网站投诉。
2008年7月,长沙株洲衡阳,患者家属投诉质量问题,长沙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布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产品,总量700吨。
2008年9月12日,三鹿确认为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甘肃:甘肃上报59例,死亡1例公关措施(事实+分析):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
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三鹿集团犯了处理危机公关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2、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
在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未果后,该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
该控诉之后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要求删除有关帖子。
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这也显然为以后的三鹿事件的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笔。
三鹿集团对于已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
却欺瞒消费者,试图掩盖事实,这就违反了处理危机事件中迅速、主动、真诚与公众,媒体沟通的原则。
3、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
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不过事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局从未接受过三鹿集团的委托检验。
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同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不过三鹿指出其公司无18元价位奶粉。
由此可见,三鹿集团没有统一信息发布的口径,立场和表达方式,造成前后言论不一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公众的信任度。
同时又违背了权威证实原则。
又是其公关处理中的败笔。
4、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在一份报价单中的价格为每吨8700元。
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记者就从三鹿品牌甘肃省总经销商——兰州兴源食品公司了解到三鹿已经停止生产确认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品牌三鹿优加奶粉。
9月12日网易财经编辑从三鹿品牌总监处得到确认,8月5日就通知各地经销商,三鹿在3月至8月5日之前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停售优加系列产品,并且秘密召回,但未公之于众。
这导致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一批婴儿仍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三鹿集团没有制定并迅速启动全面,负责的危机管理方案,也没有作出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工作,大大的折损了组织的形象,使民众的舆论开始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综上所述,三鹿集团在应对“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过程中所做的危机公关是彻底失败的,也可见中国的企业组织在应对危机时没有成熟的应对策略。
如何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危机公关措施是摆放在中国企业面前一个长久的课题。
一、违背了危机处理原则的承担责任原则,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在事件初步原因公布时有推脱责任之嫌。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
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
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当三鹿集团真的承认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时候,其说法是不法奶农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
且不说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后经过专家分析,如果是奶农添加需要有比较专业的技术手段,一般不可能完成,就算可以做到也较容易被检测),仅让消费者一听就有推脱责任之嫌,难道企业收上来的奶都不经过检测吗而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是原奶出了问题,那么是不是三鹿的所有产品都出了问题呢这将直接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对三鹿的液态奶等其他产品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企业在产品出现问题后,其回答一定要谨慎,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三鹿在奶粉事件发生后没有及时做出合理的回应。
在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
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
而这时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充斥着谣言和猜测。
公司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公司如何处理是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
媒体、公众及政府都密切注视公司发出的第一份声明。
对于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
因此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
当全国各地开始有因三鹿奶粉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的相关报道后,三鹿集团没有适时做出正面回应,当舆论逐渐将焦点集中到三鹿奶粉的时候,三鹿集团媒体部相关负责人才接受采访,但其回应是“企业在自检的时候确定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当事情严重化后,其董事长随后的采访中承认“已经在较早时候的产品自检中发现问题”。
这种对媒体信息的传达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更加愤怒,有问题不公布,这种瞒报比质量问题更可恶,质量问题失去的是市场,而瞒报失去的是口碑和品牌,企业将很难在以后的日子里扭转消费者心里形成的厌恶感。
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在第一次对外发布信息时一定要谨慎,如果企业还不确定是否是自己的责任,可以回答“产品已送交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等结果出来,我们会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情况”。
而不是用企业自检去说事,这时候的企业自检已经无法让消费者和公众信服。
三、所以违背了真诚沟通原则。
三鹿没有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
这里要求企业做到“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
1、诚意。
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
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3、诚实。
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
三鹿的做法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没有合理的安排媒体采访。
许多记者在办公区等户外各处等待相关负责人的回应,而据说原本答应的某个时刻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一推再推,这将间接的导致记者在舆论上偏向公众。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媒体记者提供一个场所(例如会议室),这样记者在身心上不至于疲惫和烦躁,也不容易引起公众的过分关注(因为公众对媒体所针对的焦点会密切跟进),然后严格按承诺的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可以由企业的副总级别负责人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主持,定时向外界传达事情的进展情况,否则猜测和传言会更加误导公众。
二.在问题产品的召回上没有对外发布具体操作办法。
一些大的超市或者正规渠道的经销商还可以通过原有渠道进行产品退回。
而一些中小经销商和顾客因为事情的突然发生,而不知道到那里退货,所以都集中到三鹿集团总部,各式汽车、三轮车、自行车载着三鹿问题产品堆放到三鹿总部门口,这种混乱的局面只会导致更多的纠纷和摩擦产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产品既然出现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召回公告,并说明具体操作办法,例如首先要求所有产品按级召回(顾客凭购物凭证退超市和正规销售网点等销售终端,销售终端退经销商,经销商退各地分公司,然后由各地分公司暂时封存或退总部),但肯定有部分顾客或中小经销商没有购物凭证的情况,遇此种情况可另行安排一个地点,由三鹿派驻工作人员接收顾客和中小经销商的退货,这样可以有效避开公众关注,并可合理避免恶意退货或者退假货的情况。
三.没有及时安排消费者(婴幼儿)的检查和治疗工作。
在三鹿集团总部门口看到许多家长抱着孩子,有的是讨要说法,有的是让其给检查以确认是否因食用三鹿奶粉患病……抱着孩子的家长聚集会博得更多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同情,而三鹿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给这些直接的受害者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