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代煤标准化手册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的管理、技术、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各级煤炭、焦炭化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标准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7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9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7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8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9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134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3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4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3058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558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4633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5447 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8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GB/T 5450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751 中国煤炭分类GB/T 694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9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8899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GB/T 15459 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590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773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6659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9222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494.1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25213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吉氏塑性仪法GB/T 25214 煤中全硫测定红外光谱法GB/T 25209 商品煤标识GB/T 30731 煤炭联合制样系统技术条件GB/T 3073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GB/T 30733 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DL/T 660煤灰高温粘度特性试验方法GB/T 31356 商品煤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指南GB/T 18666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MT/T 1 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034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GB/T 2006 焦炭机械强度的测定方法GB/T 1997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GB/T 2001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 2286 焦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005 冶金焦炭的焦末含量及筛分组成的测定方法GB/T 4000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GB/T 4511.1 焦炭真相对密度、假相对密度和气孔率的测定方法YB/T 077 焦炭光学组织的测定方法GB/T 18510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注:对于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只采用所引用的版本;对没有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采用最新的版本。
煤矿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煤矿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第一条根据各井工矿的具体实际,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矿井通风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特制定本标准与考核办法。
第二条参加考核评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通风系统合理可靠。
2、矿井必须采用机械式通风,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装置和反讽设施;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能力符合生产要求,无超通风能力生产现象.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3、矿井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工作.4、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控系统,且系统运行正常.第三条检查评定内容:一、通风系统;二、局部通风;三、瓦斯管理;四、井下爆破管理;五、通风安全监控;六、防治自然发火;七、综合防尘;八、通风设施;九、瓦斯抽放;十、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十一、管理制度。
第四条评定单位和检查评级办法:1、以自然井为基本评定单位。
2、根据检查结果,各大项均达95分及以上为特级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90分及以上为一级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85分及以上为二级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3、检查大项中,最低得分项为通风专业的定级分。
4、年度等级的确定:以四个季度的平均得分为基础,报集团公司验收,以集团公司验收分为定级分.5、各检查大项中缺分项的,不查不计;检查分项中缺小项的,以该检查分项的其它小项得分的百分比折算计分。
6、在同一等级中,以11个检查大项得分的平均分多少排列名次。
凡进行瓦斯抽放、实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的矿井,每有一项,在上述平均分中加2分后再排名次。
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11。
加气站运行手册

加气站标准化运行手册前言目录一天然气的理化性质与用途1.1 LNG理化性质与用途1.2 CNG理化性质与用途二天然气加气站构成2.1 LNG加气站构成2.1.1设备表2.1.2设备操作法2.1.3注意事项2.1.4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查表(附填表要求)2.2 CNG加气站构成2.2.1设备表2.2.2设备操作法2.2.3注意事项2.2.4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查表(附填表要求)三天然气加气站工艺流程3.1 LNG加气站工艺流程3.1.1工艺原理、内容3.1.2流程简图、简述3.1.3水洗、水压、气密、吹扫、置换方案3.1.4预冷方案3.1.5投料方案3.1.6试运行方案3.2 CNG加气站工艺流程3.2.1工艺原理、内容3.2.2流程简图、简述3.2.3水洗、水压、气密、吹扫、置换方案3.2.4投料方案3.2.5试运行方案四操作法4.1 LNG 操作法4.2 CNG操作法五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5.1 LNG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5.2 CNG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一天然气的理化性质与用途1.1 LNG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与用途1.11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是指天然气材料经过脱水、脱硫、去除杂质及重烃类,在常压下,经过低温冷冻工艺冷却至-162℃时,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的低温液体混合物,称为液化天然气(英文:Liquefied Narural Gas),简称LNG。
天然气从气态变成液态的产品,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工艺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操作单元及连续的过程物流(包括能量流)所组成的大系统。
在天然气液化的不同工艺流程中,天然气及混合制冷剂都是多元混合物,他们在不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呈气态、气液平衡态和液态,随着天然气被逐步冷却,混合物中的烃组份将不断冷凝,从而导致气液两相混合物组份不断变化。
因此,LNG的很多热物理性质无法直接通过实验确定,一般都是根据LNG中各种组份的物性来推算。
不同LNG工厂生产的产品组成不同。
sdm10c60ta2技术手册

技术手册是一种对某种技术或产品进行系统性介绍和说明的文献资料,通常被用于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或产品。
在现代社会,技术手册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成为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手册的定义、构成要素、撰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技术手册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技术手册的定义所谓技术手册,是指对某种技术或产品进行系统性介绍和说明的文献资料。
技术手册通常包括产品的技术规格、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或产品。
技术手册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纸质书籍、电子文档或上线评台等,但无论形式如何,其核心内容都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或产品。
二、技术手册的构成要素技术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产品概况:对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产品的型号、规格、外观特征等。
2. 技术参数:对产品的技术参数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性能指标、工作原理、使用范围等。
3. 使用方法:对产品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项等。
4. 维护保养:对产品的维护保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清洁、保养、更换零部件等。
5. 故障排除:对产品常见故障进行分类介绍,并提供解决方法和维修建议。
6. 客户服务:提供客户服务通联方式,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交流和反馈。
三、技术手册的撰写方法撰写技术手册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调研和整理资料: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梳理产品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 结构设计和分级编写: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层次,编写清晰的章节和段落。
3. 内容编写和排版设计: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撰写准确、清晰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排版设计。
4. 审稿和修改完善:对撰写好的技术手册进行审稿和修改,保证内容准确、清晰、规范。
煤炭贸易业务手册

煤炭贸易业务手册第一章煤炭产品基础知识煤炭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煤化作用转化而成的富含碳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相应的灰分产率小于或等于50%。
第一节煤炭分类、特征及分布1.中国煤炭分类及代号2009年6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2009),代替(GB5751-86)。
本标准规定的中国煤炭分类体系是一种应用型的技术分类体系,可以用于说明煤炭的类型、指导煤炭的利用、根据一些重要的煤质指标进行不同煤的煤质比较、指导选取适宜的煤炭分析测试方法等。
在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体系中,首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将烟煤划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及长焰煤。
各类煤的名称可用下列汉语拼音字母为代号表示WY 无烟煤; YM 烟煤; HM 褐煤。
PM 贫煤; PS 贫瘦煤; SM 瘦煤; JM 焦煤; FM 肥煤;1/3 JM 1/3焦煤; QF 气肥煤; QM 气煤; 1/2 ZN 1/2中黏煤;RN 弱黏煤; BN 不黏煤; CY 长焰煤。
2.分类参数分类参数有两类,即用于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和用于表征煤工艺性能的参数a)用于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①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以质量分数表示;②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 daf):以质量分数表示;③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 gr,maf),单位为兆焦每千克(MJ/kg);其测定方法参见GB/T213;④低煤阶煤透光率(P M),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参见GB/T2566;b)用于表征煤工艺性能的参数①烟煤的粘结指数(G R.I),简记G,其测定方法参见GB/T5447;②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单位为毫米(mm),其测定方法参见GB/T479;③烟煤的奥阿膨胀度(b),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参见GB/T5450。
资料目录国家电网标准化手册

不归档
施G37
分包单位审查文件
安全管理
1.电力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及安全协议(SAQB1)
2.安全防护用品、用具试验、鉴定记录
3.分包计划申请表(SXMB17)
4.分包商年度合格分包商清册
不归档
施G38
安全风险及应急演练
安全管理
1.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演练记录(SAQ-TZh-019)
5.工程停工申请表(SXMB23)
归档
施T04
8404
质量验评划分
质量管理
1.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范围划分表及报审(SZLB2)
归档
施T05
8404
材料管理
质量管理
1.构配件、成品、半成品、设备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
2.钢筋、水泥、砖(砌块)、商品砼、外加剂等出厂质量证明、复试报告、跟踪记录
6.安全检查整改报告及复检单(SAQ-TZh-007)
7.安全检查及整改情况记录
8违章工作记录(含考核通知单)
9.安全文明施工设施进场验收单(SAQB6)
不归档
施G40
安全会议、活动记录
安全管理
1.安全文件、安全简报
2.安全工作会议(例会)记录(SAQ-TZh-003)
3.安全活动日记录(SAQ-TZh-005)
8.重大设计变更审批单(SZJB6)
9.重大签证审批单(SZJB8)
归档
造价管理
1.工程设计变更执行报验单(SJSB7)
2.材料、零部件、设备代用审批
施G12
8404
业主、监理文件
项目管理
1.建设单位建设管理纲要
2.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业主其它文件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注明:普通邮寄(国内普通挂号或国内普通包裹)另加10%邮费【科安发行部】汇款方式:⊙银行汇款:单位户名:北京科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劲松桥支行银行账号: 3535 0188 00000 1196⊙联系电话:(010)52878283 (010)85376499QQ号码:617035580《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第二版)作者:贺永德出版日期:2011.03订购电话:010—52878283 010—85376499 013391855884客服QQ号码:617035580 客服QQ号码: 2277073558内容简介: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日益重要。
尤其对于有非常丰富煤炭资源的中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手册全面介绍了煤炭转化及煤化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探讨了煤炭作为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利用化学及方法。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318万字。
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煤化工的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
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1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气流床水煤浆加压气化,干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
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
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低碳烯烃、乙二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表、数据、公式,文字通达.⑤手册是权威性专著,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本手册可供煤炭、煤化工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气化用煤要求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化用煤要求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这样:引言的目的是为了阐述本文的主题——气化用煤要求标准,并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气化用煤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由于气化用煤涉及的技术和工艺较为复杂,其质量标准及要求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制定和完善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首先概述气化用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其在能源领域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气化用煤的关键要点,包括煤种选择、煤质要求、加工工艺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我们将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要求标准,以期能够指导和规范气化用煤的生产和使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上述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篇文章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气化用煤要求标准的理解,促进气化用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即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整篇文章的组织形式。
最后,阐明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气化用煤的标准化问题。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
在第一个要点中,可以具体介绍气化用煤的基本要求,包括煤种选择、煤质要求、煤粉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二个要点中,可以深入探讨气化用煤的高效利用和环保要求,包括燃烧效率、废气排放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总结要点中,可以简要回顾文章中提及的重要要点,强调气化用煤的标准化的重要性。
在展望未来部分,可以提出对气化用煤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建议,以及预测气化用煤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表与采暖炉安装要求1.1 燃气表的安装要求1.1.1 燃气表的一般安装要求1)宜安装在非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处。
2)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堆存处。
3)燃气表的安装应满足抄表、检修、保养、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表1.2.1燃气计量表与燃具、电气设施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cm)4)住宅内燃气表安装在厨房内;住宅内高位安装燃气表时,表底距离地面不宜小于1.4m;当燃气表安装在燃气灶具上方时,燃气宝与燃气灶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mm,低位安装时,表底距离地面不得小于10cm.5)挂表应端正不得歪斜,距墙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以免受潮生锈。
燃气表应设托架支撑,托架安装应水平、牢固。
6)挂表前应将管路进行吹扫,预防生锈、杂物进入表内影响燃气表正常工作。
7)对存放超过半年的燃气表必须重新测试后方可使用。
1.2 燃气灶的一般安装要求燃气灶具安装及验收应符合《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的标准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燃气灶具一般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内,并应设门与卧室、起居室隔开;2)设置灶具的房间净高不得低于2.2m;3)灶具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10cm,与侧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5cn;与对面墙不得小于1m。
灶具离水池不宜小于20cm;4)灶面边缘侧壁距木制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20cm,当达不到时,应加防火隔热板;5)放置灶具的灶台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应加防火隔热板;6)燃起双眼灶进口管径不得小于DN15;7)燃具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1.2-1的要求:表1.2-1 燃具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cm)1.3采暖炉安装一般要求采暖炉安装、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16914-2012及《家用燃气具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的标准外尚应符合一下要求:1)采暖炉安装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下列设置采暖热水炉房间应符合下述规定:(1)采暖炉不应设置在卧室、卫生间内,应安装在通风良好,有给排气条件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内。
(2)安装采暖炉的房间净高不应低于2.2m。
(3)采暖炉应安装在方便操作、检修、观察火焰且不易被碰撞的地方。
(4)安装采暖炉的墙面和地面应能承受所安装采暖炉的荷重。
(5)设置容积式热水器的地面应做防水层、近处应设地漏;地漏及连接的配水管道应能承受90℃的热水。
3)采暖炉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暖炉与相邻灶具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cm。
采暖炉的其他部位的防火间距参见CJJ12-2013中第4.8节的规定执行。
(2)采暖炉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电线、电器设备及易燃物,下部不应设置燃具等燃具。
(3)安装热水器的地面和墙壁应为不燃材料,当地面和墙壁为可燃或难燃材料时,应设防火隔热板。
(4)安装场所的地面最低点应设有地漏。
4)壁挂炉排烟管安装(1)壁挂炉给排气管必须明装,吸气/排气口应直接与大气相通。
(2)强制排气的排气管和给排气管的同轴管水平穿过外墙排放时,坡度向外墙,坡度应大于0.3%,其外部管段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50mm;所有排气管在安装完成后均应加装密封圈。
(3)燃气采暖热水炉和给排气管连接时应保证良好的气密性,搭连长度不应小于30mm。
(4)穿外墙的烟道终端排气口与电线、电缆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1)穿外墙的烟道终端排气口距门窗洞口最小净距宜符合下表:表1.3-2 烟道终端排气口距离门窗洞口最小净距(m)5)采暖炉安装完毕,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1)燃气的种类和压力以及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应符合采暖炉铭牌和产品说明书要求。
(2)打开燃气管道阀门,关闭燃气具燃气阀,用肥皂液或测漏仪检查燃气管道和接点,不应有燃气泄漏现象。
(3)按采暖炉使用说明书试运行采暖炉,燃烧器燃烧正常,阀门开关灵活。
1.4室内燃气设备安装及布置1.4-1室内燃气设施安装立面示意图1.4-2室内燃气设施安装立面示意图1.5阀门的设置及安装1)燃气表前设置燃气入户切断阀(燃气表前阀)和自闭阀,天然气用器具前设置切断阀(表后阀)。
2)表前阀为燃气专用内螺纹球阀,燃气器具前阀门为燃气专用内外丝球阀。
阀门执行规范《建筑用手动燃气阀门》CJ/T180-2014,阀门应启闭灵活,连接牢固。
3)自闭阀执行规范《CJ/T447-2014》.4)阀门安装前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应100%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
阀门的检查机试验应符合《阀门的检查与安装规范》SY/T4102-2013中4.1.7条规定。
1.6 金属波纹软管的安装要求1)壁挂炉和嵌入式燃气灶选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软管执行《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CJ/T197-2010的规范要求。
2)非固定式燃气灶选用橡胶复合软管,燃气软管执行《燃气用具连接用橡胶复合软管》CJ/T491-2016的规范要求。
3)软管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压力的4倍。
4)与壁挂炉连接的不锈钢波纹软管长度为1m与嵌入式燃气灶连接的不锈钢波纹软管长度为1.5m,与非固定式燃气灶连接的橡胶软管长度为1.5m。
软管上不应有接口。
5)不锈钢波纹软管应采用卡套式管件机械连接。
复合软管采用压紧螺帽(锁母)或管卡(喉箍)固定。
6)在软管的上游与硬管的连接处应设内外丝球阀。
软管与管道、燃具的连接处应严密、安装应牢固。
7)软管应低于灶具面板30mm以上,且不应安装在有火焰和辐射热的地方及隐蔽处。
1.7 试压、检验1.7.1强度试压1)强度试验应在管道吹扫完成后进行,吹扫介质采用空气或氮气,不得使用可燃气体。
2)引入球阀至燃气表进口做管道强度试验。
管道强度试验介质应采用空气。
3)强度试验的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得低于0.1MPa;稳压不少于0.5h后,应用发泡剂检查所有接头,无渗漏、压力计量装饰无压力降为合格。
4)燃气采暖炉、燃气表、灶具等不应参与强度试验。
1.7.2 严密性试验1)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计量装置应采用U型压力计,U型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不得大于1mm。
2)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5kpa,在试验压力下,居民用户稳压时间不应少于15min,并用发泡剂检查全部连接点,无渗漏、压力计无压降为合格。
3)当实验系统中有不锈钢波纹软管、耐油胶管时,在试验压力下的稳压时间不宜小于1h,出对各密封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外包覆层端面。
燃气设施安全运行、维护和抢修操作规程1.1 一般规定1.1.1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设施的运行与维护应制定下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定,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内容和范围,明确责任人。
1.燃气管道及其附件巡查、维护制度和操作规定;2.用户设施的检查维护、报修制度和操作规定;3.用户用气设备的报修制度;4.日常运行中发现问题和事故处理的上报程序。
1.2管道及其附件的运行与维护1.2.1 燃气管道巡查1.2.1.1 燃气管道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不应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积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种植深根植物及搭建(构)筑物等;2.管道沿线不应有燃气异味、水面冒泡、树草枯萎和积雪表面有黄斑等异常现象或燃气泄出声响等;3.不应有因其他工程施工而造成管道损坏、管道悬空等,施工单位应向城镇燃气主管部门申请现场安全监护;4.不应有燃气管道附件及标志丢失或损坏;5.穿跨越管道、斜坡及其他特殊地段的管道,在暴雨、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过后应及时巡检;6.架空管道及附件防腐涂层应完好,支架固定应牢靠;7.应定期向周围单位和住户询问有无异常情况。
1.2.1.2 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2.2 管道检测1.2.2.2.1管道检测周期1.埋地管道泄漏初见周期应根据材质、设计使用年限及环境腐蚀条件等因素确定。
2.卖地管道常规的检漏初见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1)聚乙烯塑料管线和设有阴极保护钢制管道,检测周期不应超过1年;(2)未设印记保护的钢制管道,检测周期不应超过半年;(3)被违章占压的管线,应强制整改,在未整改之前应每季度检测1次。
(4)管道运行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1/2,检测周期应缩短至原周期的1/2;(5)新同期管线在24小时内进行泄漏检测一次,并在1周内进行复测;(6)切线、接线的焊口及管道泄漏修补点应在操作完成通气后立即进行泄漏检测,并在1周内进行复测。
3.管道附属设施的泄露检测周期应小于或等于与其相连接管道的泄漏检测周期。
4.管道附属设施在更换或检测完成通气后应立即进行泄漏检测,并应在24h-48h内进行1次复检。
1.2.2.2.2管道检测1.埋地管道的泄漏初检可采取车载仪器、手推车载仪器或手持仪器等检测方法,检测速度不应超过仪器的检测速度限定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埋设于车行道下的市政主干管道,宜采用车载仪器(如激光检测车)进行快速检测,车速不宜超过30km/h,架空管网宜采用遥距激光检漏仪及无人机配合检测;(2)对于埋设于人行道、绿化地、庭院等区域的管道,宜采用手推车或手持仪器进行检测,行进速度宜为1m/s,应与定位检测同时进行。
2.采用仪器检测时,应沿管道走向在下列部位进行检测:(1)燃气管道附近的道路接缝、路面裂痕、土质地面或草地等;(2)燃气管道附属设施及泄漏检查孔、检查井等;(3)燃气管道附近的其他市政管道井或管沟等。
3.在使用仪器检测的同时,应注意查找燃气异味,并应观察燃气管道周围植被、水面及积水等环境变化情况。
当发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泄漏判定:(1)检测仪器有明显的浓度变化;(2)空气中有一位或有气体泄出声响;(3)植被枯萎、积雪表面有黄斑、水面冒泡等。
4.泄漏判定应判断是否为燃气泄漏及泄漏气体的种类。
井判断确认为燃气泄漏后应立即查找漏点。
5.检测孔检测或开挖检测前应核实地下管道的详细资料,不得损坏燃气管道及其他市政设施。
检测孔内燃气浓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孔应位于管道上方;(2)检测孔数量与间距应满足找出斜口燃气浓度峰值的要求;(3)检测孔深度应大于道路结构层的厚度,孔底与燃气管道顶部的距离宜大于300mm,各检测孔的深度和孔径应保持一致;(4)燃气浓度检测宜使用锥形或钟形探头,检测时间应持续至检测仪器示值平稳为止。
6.检测孔检测完成后,应对各检测孔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燃气浓度峰值的检测孔,并应从该检测孔进行开挖检测,直至找到泄漏部位。
7.开挖前,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应设立警示标志,警戒区内应对交通采取管制措施,严禁烟火,现场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8.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
9.经开挖确认漏点后,应立即上报并启动抢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