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河--进阶练习 (二)
2021-2022学年语文高一上学期现代文本现代诗歌专题2(解析Word版)

17. 【答案】D【解析】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8. 【答案】B【解析】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9. 【答案】①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②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
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
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 即可推出答案。
20. 【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香、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
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
“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以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
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D项,“用比喻的手法”错,结句“醒来时我己长出绿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 【答案】①口语式语言。
如“南高原南高原/在你的土地上/诗人和画师都早己死去/或者发疯”,诗人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人们为色彩斑斓的南高原景色而倾倒的状态。
②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张力。
例如“风•辈子都穿着绿色的筒裙/绣满水果白鹭蝴蝶和金黄的蜜蜂/月光下大地披着美A. “莲花”“柳絮” “青石”“春帷” “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B. “草滩,埔火/峥蛛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美丽与物产的丰富。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分析词句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美丽与物产的丰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 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描写小兴安岭春季景色的段落为例。
文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这里的“抽出”一词用得非常精妙。
它形象地写出了枝条快速而有力地生长的样子,比“长出”更能体现出春天树木生机盎然的景象。
通过对这个词的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同时,在这一段中,作者按照树木、积雪、小溪、小鹿等景物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晰,这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叠词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例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这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夏天树木枝叶茂盛的景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种叠词在增强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比“葱茏”和“葱葱茏茏”、“密密”和“密密层层”,感受叠词所表达的程度更深,使所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3. 教学方法3.1 朗读法-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安排多次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等。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分析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指名朗读各个季节的段落,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进行评价,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齐读相应段落。
阅读“祖国山河”文《长城和运河》完成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祖国山河”文《长城和运河》完成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长城和运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诗歌告诉我们,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在哪里?()A长城上B运河边C飞机上D飞船上2第一节中的“奇异景象”指什么?()A巨龙穿行B壮观的长城C山海关D嘉峪关3“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中“不朽”表达什么意义?()A永远不会腐烂B永远不会倒塌C永远是民族象征D永远不需要修建4第二节中的“奇异景象”指什么?()A飘落的绸带B蔚蓝的天空C壮美的运河D动人的诗篇5为什么用“巨龙”和“绸带”来比喻长城和运河?()A因为前者轻后者重B因为前者无色后者有色C因为前者活后者灵D因为前者壮观后者壮丽6要完全领略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A实地观察B观看视频C理解文句D朗诵想象7这首诗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8诗歌在格式上有什么特点?1C 2B 3C 4C 5D 6D 7歌颂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8示例:①前后两节每一句的字数相当。
②前后两节的第一二句和最后两句内容一致。
③诗歌韵律都很整齐,所押的韵母都是“an”,读来琅琅上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四季美景同步训练(2)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四季美景同步训练(2)夏之韵文/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着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此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到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够苦了,半夜醒杰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第①段中“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句话是比喻句,本体是_______,喻体是_______。
2.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档】美丽山河手抄报-优秀word范文 (15页)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本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美丽山河手抄报
篇一:歌颂祖国山河的国庆节手抄报
歌颂祖国山河的国庆节手抄报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我们祖国的风光千姿百态,江河、丘陵、雪峰、草原,如诗如画,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中介绍了许多祖国的美丽风光,如何做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手抄报,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里强调“极为重要”,说明不是一般的任务,而是意义特殊、作用特别重要的任务。我理解,这种特殊、特别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民族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像一条精神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维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宏图伟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希望。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引导人们心系国家命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将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对这项伟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六单元:“祖国河山”主题突破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祖国河山”主题突破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主题达标。
(27分)1.看拼音,写汉字。
(6分)(1)清qiǎn()的池子里,大龙xiā()划来划去,tǐng()威武。
(2)wèi()于伶仃洋海域内的港珠澳大桥,依kào()我国工程师的技术,于2016年xià()天主体桥梁全线完成合龙。
2.照样子,补充词语。
(12分)例:海参——懒洋洋乌龟——慢________房间——乱________市场——闹________ 医院——静________眼睛——水________ 云雾——白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9分)(1)一棵棵榕树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艳的凤凰花开满枝头,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张家界,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探究。
(34分)1.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每一寸土地都让人热爱。
南海的西沙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可爱的地方;海滨小城给人留下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难忘印象;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______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2.《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燃起了同学们对诗词的热爱。
本单元我们饱览了天门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领略了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姿绰约;欣赏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朦胧之美。
大地山河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大地山河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祖国大好河山,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值得我们去慢慢观赏。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大地山河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茅盾文本一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
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
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儿难以构成形象的罢?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西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汉"呀,要大得多吧?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
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
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步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成风,听说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
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忧然于下边是高原了。
桂林山水进阶练习二汇编

桂林山水进阶练习二.【题文】1. 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课文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分别抓住漓江水的净、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角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奇绝风光。
A 是B否【答案】是【解析】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绘声绘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赞颂,此句正确。
【错析】多数同学能够答对.【提示】回顾课文板书【分值】 202、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桂林山水这么美,当属全天下第一。
A 是B否【答案】是【解析】因为桂林山水像人间仙镜一样。
每一个游客到这里都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桂林山水是自然的美,是纯天然的美。
甲等是最好的,桂林山水这么美,当属全天下第一。
因此,这句理解是正确的。
【错析】多数同学能够答对【提示】回顾课文板书【分值】 203、熟读课文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A.总领全文B. 总结全文【答案】A【解析】这句话在全文开头,开头的句子一般会有领起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这个说法可以首先考虑。
【错析】无法弄清楚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提示】总结全文一般在结尾。
,【分值】 204. 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作者通过描绘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悲观厌世的思想感情。
A 是B否【答案】否【解析】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绘声绘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赞颂,蕴含着的一般就是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不是悲观厌世的情绪。
【错析】无法正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多读课文,细细揣摩。
【分值】 205、“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在文中起________ 的作用。
A.总领全文B. 总结全文【答案】B【解析】这句话位于文章的结尾,用“人在画中游”总结了桂林山水秀丽如画的特点,对于全文来说是一个总结,同时,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形成了呼应。
【错析】没有理解清楚文章的描写顺序【提示】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分值】 20成龙成章实验学校雁峰校区谭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