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
庐山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庐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以雄、奇、险、秀著称的著名山岳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8日,在地理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庐山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提高我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貌类型及成因。
2. 土壤植被考察:调查庐山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结构及分布规律。
3. 气候水文考察:观察庐山的气候特征、水文现象及水资源状况。
4. 生态环境考察:分析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路线、考察内容、记录方法等。
2. 实习实施:实习期间,我们按照既定的计划,分批次进行考察。
具体过程如下:(1)地质地貌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庐山的庐山地质公园,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地貌类型。
随后,我们沿着庐山登山步道,观察了不同海拔的地质地貌特征,如花岗岩峰丛、喀斯特地貌等。
(2)土壤植被考察:在庐山植物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我们还对庐山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了土壤类型、养分状况等。
(3)气候水文考察:在庐山气象站,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征、气象观测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庐山的水文现象,如瀑布、河流等。
(4)生态环境考察:我们参观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了解了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此外,我们还对庐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行了调研。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分享了实习心得,并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土壤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与地貌观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观察了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了解了矿物岩石、地层,以及冰窖、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冰斗、冰渍物等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植被分布与结构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观察了庐山的植被分布特征。
从山脚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3. 土壤特征与分布规律实习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了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分析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了解了土壤形成与气候、母质、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气候与水文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降水、年平均雾日、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同时,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了河流袭夺等水文现象。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了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描述、测量各种地理对象,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实习的重要性,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3

目录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时间 (1)三实习区概况 (1)四实习内容 (4)秀峰 (4)海会镇 (5)三叠泉 (6)狮子洞 (6)五实习总结 (7)一实习目的此次地质实习是基于供水水文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进行的, 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老师一路陪同实地讲述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所需了解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 教授罗盘仪的使用, 达到具有初步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学会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三实习时间2015.5.6 下午秀峰2015.5.7 上午海会镇下午三叠泉2015.5.8 上午狮子洞四实习区概况庐山, 又名匡山、匡庐,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内, 九江县一东, 星子县以西。
山体呈椭圆形, 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长约25公里, 宽约10公里, 绵延的90余座山峰, 犹如九叠屏风, 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主峰汉阳峰, 海拔1474米。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 壑谷20条, 岩洞16个, 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 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 瀑布22处, 溪涧18条, 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 落差达155米。
是世界级名山, 相对高度1200—1400米。
最高峰为汉阳峰, 海拔1474米, 东偎婺源鄱阳湖, 南靠南昌滕王阁, 西邻京九通脉, 北枕滔滔长江。
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 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 宽约15公里。
东西两侧为大断裂, 山势非常雄伟。
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山, 位于东经115°52′~116°8′, 北纬29°26′~29°41′。
雄踞于江西省北部, 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
地貌特征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 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资源。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庐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从而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地质概况及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庐山的地质概况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构造以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为主,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和褶皱断层等。
2. 地貌类型及成因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我们在实习中重点观察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庐山构造地貌主要表现为断层崖、向斜谷、背斜山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冰川地貌包括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产物。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在庐山的河谷和瀑布等景观上,如剪刀峡、好汉坡等。
3. 实习路线为确保实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习路线:(1)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2)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3)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地质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践,使我们的地质勘查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自己的地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总之,本次庐山地质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地质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而努力。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类型、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二、庐山地貌类型庐山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构造地貌: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
庐山地区构造地貌以断块山、褶皱山和侵蚀山为主。
(1)断块山:庐山北部为断块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山势陡峭,坡度较大。
(2)褶皱山:庐山南部为褶皱山,山体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山势起伏较大,地貌形态多样。
(3)侵蚀山:庐山中部为侵蚀山,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山势较为平缓,峰林、峡谷等地貌形态明显。
2. 流水地貌:庐山地区河流众多,流水地貌类型丰富。
(1)峡谷:庐山地区峡谷地貌以石门涧、三叠泉为代表,峡谷两岸山势险峻,河流深切。
(2)瀑布:庐山地区瀑布地貌以庐山瀑布群为代表,瀑布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3)河漫滩:庐山地区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上植被茂盛。
3. 土壤类型:庐山地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棕壤等。
(1)红壤:分布在庐山北部和东部,土壤质地黏重,肥力较低。
(2)黄壤:分布在庐山南部和西部,土壤质地较红壤松散,肥力较高。
(3)棕壤:分布在庐山中部和东部,土壤质地黏重,肥力中等。
4. 植被分布:庐山地区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等。
(1)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庐山低海拔地区,树种以樟、楠、栲为主。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庐山中海拔地区,树种以栎、槭、桦为主。
(3)针叶林:分布在庐山高海拔地区,树种以松、杉、柏为主。
(4)草甸:分布在庐山山顶和山谷地带,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庐山地貌实习,我们对庐山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主要收获如下:1. 了解了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也是中国最早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地方。
庐山是受晚古生代华南地台隆起所形成的山脉之一,其地质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包括了涵盖了由石灰岩地貌,玄武岩地貌以及花岗岩地貌等等。
本次庐山地质地貌实习,主要通过现场考察及实地测量,学习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发育,岩石类型、结构和成因等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
一. 庐山的构造庐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受晚古生代华南地台及燕山造山带构造作用的影响。
在华南或称华南造山带分布,于晚古生代中期开始隆起,地层旋回为泥盆纪—三叠纪,而燕山造山带则是北方的造山带,于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形成,其中华南造山带和燕山造山带并存于燕山晚期,形成了我国的中生代造山带。
庐山构造历经亿万年,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磨蚀作用,出现了复杂的岩石形态和地质构造。
二. 庐山的地貌庐山的地貌以山为主,山峰密布,海拔高差大,地形多样。
庐山山脉横跨三江、九江和鄱阳湖城际地区,占地面积约1169平方公里,共有山峰震旦系蒙阳地区三叠系的魁星、海拔为1474.8米的三瓜山、吉山,蛇尖山和三联山等共三十九座,是中国南方地区的较为重要的山脉。
三. 庐山的岩石类型和结构庐山主要由石灰岩、玄武岩和花岗岩组成。
其中,石灰岩分为晚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的两个阶段,夹在中生代的华南花岗岩中间。
石灰岩为由钙质生物骨骼残余和碳酸盐组成的沉积物,常常造成石灰披壳现象、石灰岩碎屑岩和石灰质粘土矿物质为主要的地层。
玄武岩形成于中生代,深色固体,矿物多为铁镁质的矿物质,如辉绿岩,糖玄武岩等,玄武岩属于火山岩,成因与断裂有关。
花岗岩则是在中生代晚期轴;华南地体隆升的成果,其岩石属于酸性岩石,多种矿物仲含有石英和长石。
四. 庐山地质成因庐山的发展与华南地台的巨大隆升作用密切相关。
随着中生代晚期远东板块的逆冲作用,在华南地区地幔物质上涌的作用下,华南地台隆升,与燕山造山带碰撞相对应形成了安福—桐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基底结构变形,既现代的庐山大形的形成。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2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庐山地质研究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单位概况庐山地质研究所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研究的机构,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
实习期间,我有幸加入该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工作。
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涵盖了广泛的地质领域。
二、实习任务和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庐山地质研究所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关于庐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和调查。
我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小组的成员,负责采集地质样品,并利用实验室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的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样品采集:根据项目需要,前往庐山地区进行野外勘探,收集岩石、土壤、矿物等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的坐标和相关信息。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元素分析、岩石成分测量等,得出相关数据和结果。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和实验室数据,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地质特征和成因的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综合整理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准确采样、如何操作实验室设备等。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我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调查和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推断地质历史以及找寻矿产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庐山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地质领域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决心。
四、总结庐山地质研究所的实习给予了我很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我在地质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科1102班占俊毅
111080058
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地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1级1、2班进行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
通过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实习路线:
6月6日——梅州出发
6月7日——匡夏宾馆——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天桥)
6月8日——含潘口——五老峰——植物园
6月9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6月10日——三宝树(黄龙寺、黄龙潭、五龙潭)
6月11日——九江——浔阳楼——九江城市规划展馆
6月12日——到达学校
实习内容
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形、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3.掌握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考察
5.河流袭夺现象考察
6月6日,我们背着行李和工具,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北上的火车,开往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风景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出发前,我对庐山做了详细的了解: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
它是世界级名山,相对高1,200~1,400公米。
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
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
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雄伟。
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含鄱口等。
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
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
1935年始收回。
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她是一座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下了火车,坐上开往牯岭镇的盘山公路,这段路曲折连环,
非常险峻,越到山顶,觉得气温越冷。
终于,我们下了下车,山顶下着毛毛细雨,雾很大,终于见识到什么是庐山云雾了。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的实习正式开始。
首先,林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庐山的地质发育史。
庐山是一座崛起的断块山,早在震旦纪的时候,庐山地区就已经下沉,成为海洋,在海平面以下。
这时主要以石灰岩、硅质岩为主。
在古生代二叠纪还处于下沉,这时以石灰岩沉积为主。
二叠纪沉积以后,在西海运动的影响下,地壳稳定上升,从此庐山升到了海平面以上。
后来收到燕山运动影响,发生褶皱、断裂和微弱的花岗岩侵入,庐山从此断裂升起。
到了第三纪,庐山继续抬升,到了第四纪更是剧烈抬升,使庐山主体沿南北断裂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了目前的断块山形态。
我仔细观察老师给我们看的庐山剖面图,从西北到东南方向的剖面依次是莲花洞断层,王家坡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七里冲向斜,最后是五老峰背斜,形成了独特的林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最后,曾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为什么庐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由于牯岭镇的位置是一个山顶的夷平面,有利于建造楼房,所以这里建了许多疗养院和别墅。
讲解完庐山的地质发育情况,我们前往著名的花径。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
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
飞来石主要是由砂砾岩组成,但石英化明显,是由于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南沱组的石英砂岩是庐山岩石的主要类型。
在去往花径
的路上,我们经过西谷,西谷位于牯牛岭和虎背岭之间,是一个U 形谷。
它作为冰川地貌的重要证据,被认为是冰川作用而形成。
最后我们来到锦绣谷。
锦绣谷,位于江西省庐山,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
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根据李四光的冰川学说,它由于第四世纪冰川作用形成。
天桥就是当时垮塌而形成现在的景观。
在锦绣谷里,我们找到了著名的仙人洞。
仙人洞在海拔900到100米之间,洞口开阔向里面逐渐收缩变窄,洞底平整,有两个泉眼。
经过一晚的休息,第二天我们出发去五老峰,从宾馆出发走到三谷桥,再从中三路一直往大校场方向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在山的南边,有一处明显的单面山,节理发育,层理结构明显。
第三天,我们来到汉口峡和大月山水库,在这里,林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河流袭夺。
所谓河流袭夺,又称为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流向和向源侵蚀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优先穿过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这成为河流袭夺,也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
汉口
峡的河流袭夺是由于长中河袭夺了大校场上游的河,使得大校场河上游原来流向西南方的芦林湖的水,流向西北流入东谷,形成汉口峡。
还有一处袭夺发生在锦绣谷,由于庐山的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流水侵蚀加剧,产生溯源侵蚀,从而造成河流袭夺现象。
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的锦绣谷袭夺(详细见附图1)。
之后,我们来到大月山水库观察庐山的地貌。
东南边背靠大月山,远远望向西北边,我们清楚看见了庐山林谷相间的奇特地貌,还有难得的云海景观。
关于庐山的地貌: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
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老师给的剖面图中(详见附图2),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
山脊之间的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东谷、西谷,山脊和山谷平行排列,并且均为北东——南西走向。
(1)五老峰是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组成,其
南翼由于断层而陷落,其高度为1358米。
(2)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上。
(3)大月山背斜,受到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大校场位于大月山和女儿城之间,受到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
(5)女儿城,是一座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位于女儿城和牯牛岭之间。
(7)虎背岭单面山位于庐山西北断层崖带,曾是背斜山脊,由于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崖把虎背岭错开,
北翼陷落而成。
总结:
我非常珍惜这次庐山野外实习的机会,首先庐山是我梦寐以求想去的地方,但这里气候潮湿,加上山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让我有点不适应。
但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将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和实际操作,不但丰富了我的地理知识,也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在庐山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怎样看地形,怎样分析岩性。
在此期间,我们的分组实习也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