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四篇

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四篇在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庐山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第一篇: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概述(400字左右,位置、气候、实习涉及的哪几部分,时间等)一、实习目的(400字左右,每门课分开写)(1)总体锻炼目的等等(2)其他实践能力(3)地貌(4)植物(5)土壤(6)气候(7)人文二、实习内容(1)地貌(2)植物(3)土壤(4)气候(5)人文三、实习路线2010年9月3日上午:下午:。
依此类推四、庐山地貌实习报告综述(一)实习目的(二)具体要求(三)实习内容:按时间,按路线来写,写明具体的地貌学问题五、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综述(一)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要求(二)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三)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四)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六、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综述(一)主要土壤的形成和特性(二)庐山土壤实习的剖面及其分析七、庐山气象实习报告综述(一)气象总体特征(二)特殊区域小气候问题研究八、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综述(一)别墅群的特征和风格论述(二)宗教综述(三)大天池等的山水地理位置研究第二篇:庐山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庐山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异规律,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时间技能,使学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调查研究的技能与技巧,并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2年9月16日至2012年9月20日三、实习路线:9月16日路线:宾馆——大校场——月照松林9月17日路线:宾馆——庐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五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9月18日路线:宾馆——王家坡——小天池9月19日路线: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9月20号路线:西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四、实习内容一、庐山概况: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
庐山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庐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自然地理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野外实习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2023年8月27日至9月8日,我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有幸参加了在庐山举办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2′-116°08′,北纬29°26′-29°41′,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多样,气候独特,植被丰富,是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目的与内容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内容包括:1. 认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2. 观察庐山的土壤类型、剖面特征及土壤垂直分布规律;3. 调查庐山的植被类型、组成、结构及分布规律;4. 学习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技巧;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按照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先后参观了庐山博物馆、五老峰、三叠泉、植物园、含鄱口等实习基地。
以下为部分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在五老峰,我们学习了庐山的地质构造,了解了庐山断块山、变质核杂岩等地质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到庐山地貌的多样性,如断崖、峡谷、陡坡、峭壁等。
2. 土壤调查在植物园,我们学习了庐山土壤的类型、剖面特征及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观察土壤剖面,我们了解到庐山土壤的分布特点,如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等。
3. 植被调查在植物园和含鄱口,我们调查了庐山植被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分布规律。
通过识别植物种类、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
4. 野外调查技巧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如使用罗盘、地质锤、测绳等工具进行地形测量,采集土壤、植被样品等。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3)1.2 实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1.3 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5)2.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6)2.1 庐山的区位与范围 (7)2.2 庐山的自然环境特征 (8)2.3 庐山的自然资源与生态 (9)3.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 (11)3.1 地形地貌考察 (12)3.1.1 地质年代的划分 (14)3.1.2 地层岩石的识别 (15)3.1.3 地貌景观的观察与记录 (17)3.2 气候观察与分析 (18)3.2.1 庐山的气候特征 (19)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 (20)3.3 水文调查 (21)3.3.1 河流与湖泊的调查 (23)3.3.2 地下水文情况的了解 (24)3.4 土壤与植被考察 (25)3.4.1 土壤调查与分析 (26)3.4.2 植被类型与分布 (27)3.5 生物多样性观察 (29)3.5.1 动植物资源的调查 (31)3.5.2 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32)4. 实习过程与收获 (33)4.1 实习过程的记录 (34)4.2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6)4.3 实习成果与心得体会 (37)5. 实习总结与建议 (38)5.1 实习的成就与不足 (39)5.2 对未来实习的建议 (41)5.3 对庐山自然地理研究的展望 (42)1. 内容概要阐述庐山野外实习的目的,即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加深对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群落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地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庐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海拔、气候、主要植被类型、典型地貌等地理特征。
庐山作为徒步旅游、登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同时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描述了实习的方法,包括徒步调研、野外采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以及实习的具体步骤和日程安排。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土壤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与地貌观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观察了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了解了矿物岩石、地层,以及冰窖、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冰斗、冰渍物等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植被分布与结构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观察了庐山的植被分布特征。
从山脚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3. 土壤特征与分布规律实习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了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分析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了解了土壤形成与气候、母质、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气候与水文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降水、年平均雾日、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同时,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了河流袭夺等水文现象。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了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描述、测量各种地理对象,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实习的重要性,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班级:B0911学号:***********一、实习概况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解释相关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结构原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验证,同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2、实习时间:2011年3月21日至22日 2011年6月7日至9日3、时间地点:江西庐山4、实习对象: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09级地理教育班5、指导老师:曹铭老师,赵追老师6、实习路线:1、 2011年3月21日上中南路----植物园2、 2011年3月22日庐山博物馆、3、2011年6月7日(牯牛岭)月照松林——(西谷)花径——(虎背岭)天桥——如琴湖——仙人洞4、2011年6月8日含鄱口——五老峰5、大月山西南段山脊——大月山水库——汉口峡——王家坡二、庐山概况庐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地处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属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
而“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
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
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三、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一)庐山地质地貌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和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虽由于断层错动,底层排列不整齐,但中部底层最老,向两侧逐渐顺序变新是很清楚的。
庐山底层在中段出露最宽,向南北两端收敛,表现为一短轴背斜。
这一构造形成对庐山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短轴背斜中部上升量最大,活动性强,断裂特别显著。
在长期的地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岭四谷:1、五老峰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五老峰山高1358m。
2、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大月山高1453m。
4、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
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底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演示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牯岭日照峰的海拔1310m.6、东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单面山。
(二)庐山的气候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
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
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
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⑴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
牯岭极端最低气温-16.8℃,早晚气温常在20.0℃左右,很少超过25.0℃。
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0℃。
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
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⑵庐山降水及阴雨日数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但各月降水分配并不均匀,4—6月为雨季。
⑶庐山相对湿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别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
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
⑷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按海拔升高100m,≥10℃活动积温值递减200℃计,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m,北坡约在500m,大约在1250m以上为温带。
(三)庐山的土壤主要的土壤类型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
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四)庐山的植被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
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⑴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
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⑵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
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um)林、柳杉(C. chinensis)林、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
⑶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
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Castanea sequinii)、小叶白辛树、庐山椴(Tiliabreviradiata)、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Sorbusfolgneri)、山槐(Albiszia kalkora)等。
四实习路线及其观察到主要内容1、 2011年3月21日上中南路----植物园植物园: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
在植物园内我们认识一些庐山上比较典型的科种,如:松科中的黄山松;杉科的水杉、柳杉等,使得对植物有初步认识。
2、 2011年3月22日庐山博物馆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观看了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貌模型,同时老师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对庐山地形地貌有整体把握。
同时还观看了各个地层中的一些矿物岩石,开阔了视野。
3、2011年6月7日(牯牛岭)月照松林——(西谷)花径——(虎背岭)天桥——如琴湖——仙人洞月照松林: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次成山)脊部,由于人为因素乔木多为黄山松。
在此景点,有许多出漏的不连续的岩石,其主要是含砾石英砂岩,在差移风化侵蚀的作用下,使得得岩基松动,变位,出现重动石现象。
如图叠动石花径:位于虎背岭与牯牛岭之间的西谷次成谷。
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到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底下,故成谷地。
花径风口是锦绣谷袭夺西谷河流的证据之一。
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如琴湖:位于西谷,在其岸边,我们发现了一些大型散乱的石英砂岩,置于浅土层上。
经过测量其长11米、宽5.7米、高3.2米,通过艾里定律计算得知在当时庐山上并无河流能搬运如此之大的石头,由此可推断如琴湖当时的冰窖而这些岩石为冰川漂砾。
仙人洞: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
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
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
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
其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
洞穴内潮湿,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为裂隙泉水。
仙人洞4、2011年6月8日含鄱口——五老峰含鄱口附近: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
同时还观察了球状风化地貌。
球状风化地貌常见于花岗岩,它是砂岩中剪节理裂隙发育经风化而形成的。
球状风化五老峰:五老峰属于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近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到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
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我们在五老峰一峰测得岩层向东北倾斜36°,倾向为336°,由此可知,五老峰为单面山,整体为东北西南走向。
一峰和二峰的垭口5、大月山西南段山脊——大月山水库——汉口峡——王家坡大月山水库:河流袭夺观测点。
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上游原来流入芦林盆地的河流现改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同时,我们对照地质和地形图,了解牯岭一带的地地理位置和初步了解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大势。
如图:虎背岭(上)、牯牛岭(中)、前门山(下)女儿城路:观察王家坡“U”型谷和大坳冰斗。
王家坡谷作西南至东北走向,长4000多米,宽700多米,高度从源头1200米将至沟口200余米,类似于冰槽谷的“U”形,同时我们观察到在谷地西侧岩层中有向下切出的“V”形小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