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指导老师:XX教授一、实习总结在这次庐山实习中,我们通过对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习期间,我们遵循指导老师的安排,沿着预设的实习路线,认真观察、记录,积极探讨,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1. 地质概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观察了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等。
这些地质现象使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演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 土壤类型与分布: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并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3. 植被类型与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识别了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了解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并探讨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今后从事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等工具,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分工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土壤、植被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实践能力:实地实习使我们亲身体验了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学院:XXX 班级:XXX 学号:XXX 姓名:XXX一、实习目的加深同学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将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提升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野外探查和考究的技能。
增强同学身体素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领略自然力量的奥妙。
二、实习路线第一天(2012年9月16日):牯岭—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第二天(2012年9月17日):牯岭—毛泽东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白居易故居—花径;第三天(2012年9月18日):牯岭—王家坡—小天池;第四天(2012年9月19日):牯岭—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第五天(2012年9月20日):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
三、实习地点简易介绍庐山位于九江县以南,鄱阳湖以西。
它是世界级名山。
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临鄱阳湖,北靠滔滔长江。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
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位于亚热带地区。
庐山具有独特的冰山遗址,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鄱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川期时由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四、实习内容(一)庐山地貌实习部分报告地貌学习主要集中在芦林湖,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含鄱口,五老峰,飞来石,锦绣谷等地。
庐山的地貌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庐山一共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三个壮阔的景观,这三个壮阔的景观正好是三次构造运动的裂点。
第一个是在芦林大坝。
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芦林大坝终止。
第二个是在电站大坝。
同样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电站大坝终止。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导语:夏日的午后,那绵延不绝的青山、那若隐若现的云雾,折射着阳光的光芒,摄人心魂。
在这个静谧而美丽的地方,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实习经历——庐山实习。
一、实习背景庐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最佳的山水名胜”,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此番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探究庐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
二、实习开始踏入庐山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浓密的森林、碧绿的湖泊、奇峰异石,让我忍不住陶醉其中。
首先,我与导师进行了初步的交流,明确了我的任务和目标。
三、实习内容3.1 调研庐山旅游景点庐山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花山、龙虎山、三清山等。
我的任务是深入了解每个景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特点,并将其整理成报告。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问当地居民,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景点的独特之处,并对如何提升其旅游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2 分析庐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庐山旅游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调研中,我发现了庐山旅游业存在的一些隐患,如旅游压力过大、服务质量不稳定等。
我通过与从业者的交流和数据分析,明确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等。
四、实习收获4.1 专业技能的提升实习期间,我不仅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调研和分析工作,还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
通过与导师合作,我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人际交往的提升在实习期间,我与许多从业者和当地居民交流互动,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充分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庐山实习,我不仅对庐山旅游业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加强我们的专业能力,更能够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庐山实习报告3篇

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庐山实习报告一、实习概述我在庐山旅游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主要负责参与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实习期间,我全面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学习了景区管理和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1. 景区管理:我参与协助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接待游客、引导游客、维护景区秩序等。
我学会了如何与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2. 服务工作:我在旅游景区的各个岗位轮岗,包括餐饮服务、导游服务、景区巡查等。
在餐饮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顾客的问题和投诉。
在导游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指导。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我不仅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作和管理,还学习了与人沟通和提供服务的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和矛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认识到旅游景区对员工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四、改进建议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员工的服务态度不够热情,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其次,景区的设施维护和管理需要加强,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最后,景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到位,需要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通过庐山实习,我对旅游景区的运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庐山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次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各种能力。
首先,这次实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的机会。
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各种任务和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冲突,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其次,我通过实践来应用和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结束了在庐山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以下是我在庐山实习的报告。
首先,我在实习期间主要负责接待游客和协助景区管理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礼貌地接待游客,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参观景区。
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合作,协调工作,以确保景区的秩序和安全。
通过这些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我还参与了一些景区管理方面的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制定景区的日常管理计划,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如何保障游客的安全。
这些工作让我对景区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
最后,我还有幸参与了一些庐山的文化活动和宣传工作。
我帮助策划了一些文化活动,设计了宣传资料,并参与了景区的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学到了如何通过文化活动和宣传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说,我的庐山实习经历非常宝贵。
通过这段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会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并将所学所得运用到我的未来工作中。
感谢庐山景区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所有在我实习期间帮助过我的人。
我会永远怀念在庐山的美好时光。
庐山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庐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增强实践能力,我于今年暑期在庐山一家知名旅游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某知名旅游公司庐山分公司实习岗位:旅游导览员三、实习内容1. 景区导览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庐山景区的导览工作。
我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
通过实地考察,我向游客介绍了庐山的五老峰、花径、三叠泉等著名景点,并讲解了相关历史典故和传说。
2. 景区讲解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我还参与了景区讲解工作。
我精心准备了讲解稿,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向游客展示了庐山的独特魅力。
3. 游客服务在实习期间,我还积极参与游客服务工作。
我耐心解答游客的疑问,提供旅游咨询,确保游客在庐山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4.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庐山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也掌握了景区导览、讲解等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增强实习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处理游客咨询、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逐渐变得游刃有余。
3. 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
我相信,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通过与游客和同事的交流,我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人际资源。
五、实习总结本次庐山毕业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庐山实习报告自我总结

一、实习背景在经历了大学四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选择了在庐山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庐山,这座被誉为“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山水名山,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这里,我有幸参与了生态保护、旅游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实习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生态保护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主要负责协助监测庐山森林资源的状况,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以及进行生态环境的调查与评估。
通过实地考察,我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监测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掌握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旅游管理在旅游管理方面,我主要参与了庐山景区的导游工作,协助管理景区内的游客秩序,以及处理突发事件。
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旅游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学习了如何与游客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同时,我还参与了景区的营销策划活动,对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文化传承庐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名山,更是一座文化名山。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庐山的文化遗址,了解了庐山的历史文化。
此外,我还参与了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践技能。
在生态保护方面,我学会了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了解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在旅游管理方面,我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文化传承方面,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2. 思想认识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也意识到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质量和文化底蕴。
这些认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庐山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习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也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实习的重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于2023年在庐山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的技能。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资源等。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测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测。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并实地考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
2. 地层分布研究我们重点研究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序列,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层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
3. 矿物资源调查庐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实习期间,我们对庐山地区的矿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常见的矿物,并实地考察了庐山地区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的分布情况。
4. 地质灾害防治庐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的技能。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资源等,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29°33′42″N,115°57′2″E,海拔 940m 产状:倾角 34°;倾向 145° 笔记:位于庐山西南侧,与五老峰相对(东南侧)。断块山是正断层形成的。如果很陡是单 面山,较缓则是猪背岭。
3.29 龙首崖
笔记:背斜。断层崖的形成过程。顺层发育的谷地,两侧岩层产状一致。
3.16 一线天
内容:土壤剖面
位置:29°32′54″N,115°59′50″E,海拔 1030m
发生层
A层
B层
C层
厚度
20cm
26cm
大于 71cm
颜色
棕色
棕黄
棕黄
孔隙状况
有很多孔隙,有大量 有动物洞穴,根系较 有动物孔隙
根系
少
质地
壤土
黏土
黏土
结构
团粒状
块状
块状
松紧度
较松
紧
紧
是否肥沃
腐殖质较多
腐殖质较少
3.30 龙首崖滑坡
位置:29°33′44″N,115°57′20″E,海拔 900m 产状:倾角 30°;倾向 150° 笔记:此处八年前曾有顺层滑坡。根据滑坡痕迹,有节理处岩石碎裂,可能逐渐变为沟。
3.31 王家坡 U 型谷
位置:29°34′59″N,115°59′28″E,海拔 987m 产状:倾角 22°;倾向 180° 笔记:此处山谷大,河流小,两者不相称。形成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气候变干, 导致河流变小;二是构造运动使河谷改造,如青海湖附近的倒淌河;三是河流袭夺。
在道路边的坡地附近,下半部接近根部的树干大部分弯曲形似大刀形,称为刀形 树。主要是由于根系分布在坡地一侧,靠近根系的树干不移动,上部为了保持机械平衡 弯曲生长。
6 / 14
3.6 黄龙寺
内容:观察土壤剖面 位置:29°33′9″N,115°57′46″E,海拔 850m
7 / 14
发生层
颜色
质地
3.20 三座桥
位置:29°31′18″N,115°58′29″E,海拔 1123m 岩层产状(上游方向):倾角 33°;倾向 180° 岩层产状(下游方向):倾角 56°;倾向 155° 笔记:此处发现了网纹红土。网纹红土是带有白色如指状、管状、虫状或黄白色交织网纹的 红色粘土。由于干湿气候的交替,红色粘土层长期受氧化还原交替作用的影响。还原部分粘 土层中的铁质沿裂隙下移而使这部分粘土褪色成白色,部分粘土层中的铁质发生水化使这部 分粘土变成黄色,因而见白色及黄色网纹夹杂于红色粘土层中。
4 / 14
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同时又受岩性影响, 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岭谷相间的现象。 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 庐山在第四 纪强烈抬升前经长期剥蚀、侵蚀,形成一系列岭谷地貌,以后山体抬升,岭谷被抬到山顶。 内容 2:听气象站人员进行介绍和讲解 笔记: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为东北—西南走向,北面为长江。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 地气候特征明显,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年均温 11.6 摄氏度,夏 季极端高温 32 摄氏度,极端低温 16.8 摄氏度,年降水量大于 2068.1mm,风大雾多,大风 达 100 天,年均雾 200 天,年积雪日 30 天,积雪深可达 66 厘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 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3. 实习内容:
3.1 月照松林:
位置 1:29°36′46″N,115°58′38″E,海拔 1163m 内容:观察断层 产状:倾角 笔记:在此地,我们首次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通过观察,岩石应为石英岩。在擦 去岩石上的青苔后,根据擦痕可以判断出此断层为正断层。一般来说,高角度的断层为正断 层。
3.3 大校场谷地:
内容:了解谷地形成原因 简介:大校场冰川 U 形谷长约 3000 m、宽 170 m, 谷底海拔 1050—1250m。 笔记:经过观察砾石下方有层理发育的冰水沉积,也可能是河水沉积。岩石基本为砂岩 冰川 U 形谷是指冰山谷因受冰川侵蚀,谷地下直,谷坡陡,谷底宽甲,纵向呈 U 字形, 横剖而剖面因冰盆、冰槛和冰坎相问而成阶梯状。
2 / 14
位置 3:29°34′11″N,115°58′38″E,海拔 1100m
黄山松林,位于气象站附近
内容:植物样方调查
笔记:我们简单选取了一个 20m×20m 的植物样方经行群落调查。在各小组的调查下收集 到的数据如下:①郁闭度 0.7 左右;②黄山松的密度 约为每平方米 0.2 棵;③黄山松的高 度 约为; ④黄山松的胸径; ⑤林下黄山松幼苗生长情况 无幼苗生长; ⑥下木层优势种
3.25 如琴湖
位置:29°36′5″N,115°58′2″E,海拔 965m
12 / 14
产状:倾角 51°;倾向 130° 笔记:观察流水波痕,陡的一面为迎流坡;若两面基本对称则可能是湖水波痕。
3.26 锦绣谷
位置:29°34′8″N,115°57′51″E,海拔 937m 产状:倾角 15°;倾向 132° 笔记:河流袭夺。老谷地为东北—西南走向;新谷地为东南—西北走向,深切峡谷。
木姜子(樟科)、杜鹃、短柄枹(壳斗科)
木姜子
3 / 14
杜鹃
短柄枹 进行群落调查主要的目的就是了解群落特征,分析群落演替。根据以上数据,可以预料 群落将会发生演替,可能被阔叶树所取代。
3.2 气象站:
内容 1:老师讲解庐山地质构造 笔记: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
1.2 实习时间:2015 年 8 月 27 日至 9 月 1 日
2. 庐山简介:
庐山位于长江之滨、鄱阳湖之岸,地处于东经 115°30′~116°20′,北纬 29°20′~29°50′, 属于亚热带。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 25 公里,宽约 10 公里,绵延的 90 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 1474 米。庐山自古 命名的山峰便有 171 座。群峰间散布冈岭 26 座,壑谷 20 条,岩洞 16 个,怪石 22 处。水流 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 22 处,溪涧 18 条,湖潭 14 处。著名的三叠 泉瀑布,落差达 155 米。
1 / 14
岩层倾向测量方法: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 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 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岩层请教测量方法:测量时将 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 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罗 盘的读数是从逆时针方向,倾向读数在 0-360 之间度,倾角读数在 0-90 度之间。 位置 2:29°34′2″N,115°58′28″E,海拔 1106m 内容:观察层理 产状:倾角 34°,倾向 160° 笔记:张节理节理面粗糙,剪切节理节理面光滑,在一块岩石上,层理面上下不同,过渡区 出现砾石,说明当时该地出现冲刷面。
松紧度
厚度
A层
棕色
壤土
松
10cm
E层
黄棕色
黏土
紧
30cm
B、C 层
黄色
黏土
紧
20cm
笔记:此地附近有竹林——山地小气候。主要是由于此处为谷地。在土壤中发现了铁锰
结核,土壤发生了腐殖质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
3.7 芦林桥下
产状:倾角 63°;倾向 143°
3.8 黄龙潭
岩层产状:倾角 57°;倾向 330° 节理产状:倾角 79°;倾向 244°
庐山实习报告
1. 实习简介:
1.1 实习内容:在庐山进行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主要是调查庐山的地质地貌、植被、
土壤概况,在此过程中验证、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土壤、植被、 地质野外工作的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主要是锻炼和考察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的精神,关键是逐渐培养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9 乌龙潭
位置:29°33′16″N,115°57′40″E 岩层产状:倾角 69°;倾向 154°
8 / 14
节理产状:倾角 85°;倾向 244°
3.10 滑坡
位置:29°34′3″N,115°58′57″E,海拔 1138m 岩层产状:倾角 37°;倾向 325° 笔记:仔细观察可以推断此滑坡为顺层滑,有三个透镜体。
3.23 采石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层理产状:倾角 23°;倾向 330° 节理产状:倾角 90°;倾向 5°
3.24 冰桌
位置:29°34′13″N,115°58′21″E,海拔 1050m 产状(下部岩石):倾角 55°;倾向 330° 产状(基岩):倾角 33°;倾向 125° 笔记:小漂砾与大漂砾岩性一致但是产状不一致,漂砾与基岩的产状不一致。岩石底部小砾 石磨圆度较差。冰桌形成是由于冰川作用,冰层应该在 20 米以上。
气候带分布:海拔 600 米以下,庐山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 600-800 之间,庐山 是山地暖温带气候,海拔 800-1000 之间,是山地中温带气候,海拔 1000 米以上是山地温 带气候。
气候变化:近五十年来,庐山年均温呈上升趋势 降水:主要受台风影响庐山物候时间 景观:庐山春山如梦,云雾弥漫,万象更新;夏山如滴,副高控制,能见度好,可见 山川险秀,鄱湖浩瀚;秋山如醉,秋高气爽,少雨水,枫叶如丹,色彩缤纷;冬山如玉,银 装素裹,多雾淞景观。气象景观主要有云海、瀑布云、雾凇、佛光等。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严重,暴雨泥石流年均 7.3 次,大暴雨年均 1.5 次,台风危害很 大,可导致极短时间内降水超过 400mm,此外,庐山多对流雨,雷暴天气多,且海拔高, 山上人口聚集,雷击对人员财产威胁大;庐山稀有植物多,冰冻也一定程度损害植物生长。